重大事件
- 1979年:新大嶼山巴士鄉民證停止使用。
- 1984年:所有新出廠公共小型巴士之前排座位必須安裝安全帶。
- 1997年:當日午夜,屯門黃金海岸發放煙花。為疏導大量滯留在屯門碼頭的乘客,九巴和九鐵巴士開辦了一些臨時路線,詳見路線開辦一項。由於屯門碼頭一帶人太多,部份乘客步行至友愛及巿中心一帶乘車,九巴N60線要加派巴士應付。
- 2000年:當日凌晨,灣仔及銅鑼灣一帶實施當時節日期間範圍最廣的封路措施(有關安排詳見政府新聞稿),灣仔(會展新翼)及灣仔碼頭一帶成為各條節日巴士線開出的地點。當晚銅鑼灣所有巴士站停用,城巴安排以下巴士路線疏導人潮:[1]
前往 路線 乘搭地點 往華富 N40 灣仔碼頭 往香港仔 70S 灣仔會展 往鴨利洲 90S 灣仔會展 96S 銅鑼灣新都戲院 海怡半島 592S 同上 華貴 72S 同上 西區 5S 灣仔會展 小西灣 780S 同上 8X/N8X 永興街 筲箕灣 99/99S 同上 東涌 N11 威非路道 屯門 N962 同上 天水圍 N969 同上 荃灣 930S 灣仔會展 沙田 182S 同上 深水埗 117S 同上
路線開辦
- 1994年:港島專綫小巴52線投入服務。
- 1997年:臨時路線九巴N59線及九巴52S線投入服務,分別由屯門碼頭和黃金海岸,接載前往觀賞煙花的市民前往荃灣地鐵站。此外,九鐵亦開辦四條臨時路線K62(屯門碼頭往元朗(東))、K63(三聖往元朗(東))、K72(屯門碼頭往天瑞邨)及K73(三聖往天瑞邨),接載市民前往天水圍及元朗各區。
- 1998年:九巴869線投入服務。
- 2000年:新巴18S線、城巴70S線、城巴90S線、過海隧巴105R線、過海隧巴105S線、過海隧巴117S線及過海隧巴182S線 投入服務,但只服務一天。城巴N25C線及過海隧巴619S線投入服務。
- 2001年:九巴289K線投入服務。
- 2009年:城巴N5X線投入服務。
- 2010年:城巴5R線投入服務,但只服務了一個下午。
- 2013年:城巴37R線投入服務。
- 2015年:城巴37S線投入服務。
- 2019年:龍運巴士NA37線投入服務。
路線停駛
- 1960年:第一代中巴5B線停止服務。
- 2000年:新巴N4線及城巴626線停止服務。
- 2001年:新界專綫小巴408線停止服務。
- 2002年:新巴N2線及九鐵巴士95R線停止服務。
- 2003年:第一代九巴B1線、新巴N315線及過海隧巴N690線停止服務。
- 2005年:城巴N515線停止服務。
- 2009年:九龍專綫小巴46S線停止服務。
- 2014年:城巴37R線停止服務。
路線改動
- 1939年:中巴1號線總站由東邊街遷回油蔴地碼頭。
- 1960年:中巴1號線之中環總站遷往急庇利街,以紓緩統一碼頭總站擠迫情況。
- 1977年:九巴2E線由石硤尾延長至白田。
- 1986年:中巴82線、中巴82A線及中巴84線離開柴灣時改經柴灣道,不經華廈街及連城道。
- 1990年:九鐵接駁巴士K15線改由九廣鐵路公司自行派車行走,同時不再繞經佐敦道碼頭。
- 1992年:九巴26線、九巴81C線及九巴281P線總站由尖沙咀東遷往九龍車站。 九巴208線及過海隧巴110線總站由尖沙咀東遷往梳士巴利道。九巴203線改為循環線。
- 2007年:新界專綫小巴807B線由水浪窩延長至黃竹灣。
- 2015年:新巴15S線縮短為來往山頂及金鐘站(金鐘道)。
- 2016年:龍運巴士S64X線試行星期一至六07:35班次及假日07:40班次,停靠富豪機場酒店後,繞經機場博覽館及海天碼頭後直接前往國泰城而不入航膳東路。新界專綫小巴27A線每日上午繁忙時間由白石角(天賦海灣)開出,及下午繁忙時間由沙田站(排頭街)開出之班次繞經大學站。
- 2017年:嶼巴37H線延長至迎東邨。
註釋及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