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香港消防處Hong Kong Fire Services Department)一直秉持「救災扶危、為民解困」的精神,為市民提供高效專業的滅火、救援和救護服務,員工超過一萬人,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第二大紀律部隊。

消防處2010年購入一輛雙層巴士,向市民灌輸消防安全知識,於翌年3月投入服務,名為「消防安全教育巴士」。

歷史[]

香港消防隊早於1868年設立,既沒有系統化訓練,亦欠缺專門用作訓練的地方,只由駐守各行動單位的主任級人員負責訓練新入職的人員。1960年時任副布政司戴麟趾撰寫《戴麟趾報告》,改組為「消防事務處」,籌劃在元朗八鄉建訓練學校。[1]

其間消防事務處1963年在尖沙咀漆咸道集中營(即現今尖東市政局百周年公園一帶),成立「香港消防訓練學校」。1965至66年間,消防訓練學校曾先後遷往廣東道舊海軍船塢(現今尖沙咀消防局),以及金鐘夏慤道前海軍大樓(現今美國萬通大廈),為消防及救護人員提供入職訓練。

經歷多年建造工程,「八鄉消防訓練學校」於1968年7月20日開幕,由港督戴麟趾爵士主持揭幕典禮。

概況[]

消防處會因應不同地區特性和潛在風險,考慮地區居住密度、土地發展密度及用途、建築物高度等因素,評估各區火災風險,並把全港地區劃為五個級別,從而決定各區需要配備的應急車輛、後勤支援車輛、人手數目及所需興建的消防局類型。因此,並非每間消防局均需要同時配備油壓升降台、泵車及細搶救車。

消防通訊中心接獲滅火或救援服務召喚時,會因應事故發生位置和事故性質,靈活調派資源,安排最就近的消防和救護車輛前赴現場,盡快處理事故。

香港救護服務大致分為「緊急救護服務」及「非緊急救護車運載服務」兩大類。緊急救護服務主要為情況危急的傷病者提供送院前治理,並把他們送往醫院立即接受醫療護理;如事故涉及大量傷者,消防處會按與醫院管理局訂立的傷者分流機制,把傷者分流到不同醫院救治;這分流機制是依據以往大型事故經驗及檢討而制訂,行之有效。至於非緊急救護車運載服務,主要為傷病者提供往/返醫院的運送服務。

除了消防處外,香港救護服務亦由以下政府及非政府機構提供:

消防欄[]

紅色消防欄設置目的,在於防止車輛進入及停泊在消防通道,阻礙消防車在緊急情況時的出入及相關救援工作。因此,消防欄在設計及安裝上,需防止任何人可以隨移走消防欄以駕車進入有關消防通道。

在緊急情況時,該消防欄設計可讓消防車輕易把它推倒以進入消防通道,避免阻礙救援工作。有關消防欄的設計及安裝標準已沿用多年,並得到消防處認可。

消防局外的巴士站[]

離島區
屯門區
  • 屯門消防局(Tuen Mun Fire Station):位於杯渡路近恒威工業中心。港鐵巴士現稱該站為「輕鐵建安站」(LR Kin On Stop),城巴曾稱該站為「田氏廣場」(Tins Plaza)。
元朗區
北區
大埔區
沙田區
西貢區
灣仔區
東區
  • 北角消防局,渣華道(North Point Fire Station, Java Road):位於北角渣華道323號北角消防局消防事務處大廈外。中巴曾稱該站為「北角政府合署」(North Point Government Offices)。
南區
  • 舂坎角消防局,舂磡角道(Chung Hom Kok Fire Station, Chung Hom Kok Road):位於舂坎角舂磡角道37號舂坎角消防局對開。
  • 薄扶林消防局,域多利道(Pok Fu Lam Fire Station, Victoria Road):位於華富域多利道789號薄扶林消防官員已婚宿舍外,薄扶林救護站旁,華康街薄扶林道交界處之間。該站舊稱「免疫學研究院,域多利道」(Institute of Immunology, Victoria Road),另新巴亦曾稱該站為「薄扶林救護站」(Pok Fu Lam Ambulance Depot)。
深水埗區
油尖旺區
黃大仙區
觀塘區

其他相關巴士站與小巴站[]

站名中含有「消防」、或與消防處相關的巴士站小巴站如下:

過去站名中含有「消防」或「消防局」字眼的巴士站有:

相關條目[]

Evchk
香港網絡大典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遺物未有去向 或交新校博物館,明報,2016年01月22日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消防處消防局
Disambig
這是一個巴士站消歧義頁——使用同樣巴士站名稱條目列表。
如果您是通過某個內部鏈接而轉到本頁,希望您能將該內部鏈接指向正確的主條目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