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無編輯摘要
第34行: 第34行:
 
這座前方被大廈民居包圍、後方被群山圍繞的古舊建築群,現為「饒宗頤文化館」,佔地三萬二千平方米,分為下、中、上三區。在[[荔枝角]]填海前,因其依山臨海的地勢,百多年來擔當著獨特的角色,見證着香港時代變遷。
 
這座前方被大廈民居包圍、後方被群山圍繞的古舊建築群,現為「饒宗頤文化館」,佔地三萬二千平方米,分為下、中、上三區。在[[荔枝角]]填海前,因其依山臨海的地勢,百多年來擔當著獨特的角色,見證着香港時代變遷。
   
1904年至1906年用作華工屯舍,留下現存最早期的建築物,其後曾用作檢疫站。1920年後,香港島的域多利監獄爆滿,英政府於是在九龍這邊另覓地方,當時此處渺無人煙,於是選址建成荔枝角監獄暨首個女子監獄,約有三十張牀。那時只有下區的斜頂樓房建築群,1931至1937年才有中、上區建築,1937年{{bt|赤柱監獄}}建成後,囚犯被遷走。1938年改建為傳染病醫院,隔離患上麻風、霍亂和白喉等患者。[[瑪嘉烈醫院]]在1975年啟用後,荔枝角醫院改為精神病院舍;醫院管理局於2000年將醫院易名為「荔康居」,作為臨時精神病康復者護理中心,至2004年搬到[[荔景]]。
+
1904年至1906年用作華工屯舍,留下現存最早期的建築物,其後曾用作檢疫站。1920年後,香港島的域多利監獄爆滿,英政府於是在九龍這邊另覓地方,當時此處渺無人煙,於是選址建成荔枝角監獄暨首個女子監獄。那時只有下區的斜頂樓房建築群,1931至1937年才有中、上區建築,1937年{{bt|赤柱監獄}}建成後,囚犯被遷走;翌年改建為傳染病醫院,隔離患上麻風、霍亂和白喉等患者。[[瑪嘉烈醫院]]在1975年啟用後,荔枝角醫院改為精神病院舍;醫院管理局於2000年將醫院易名為「荔康居」,作為臨時精神病康復者護理中心,至2004年搬到[[荔景]]。
   
 
自此整座建築物一直空置,政府於2009年將其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的歷史建築之一。建築群於2010年起進行活化工程,改建為文化設施,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負責,並以國學大師饒宗頤之名,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其中下區於2012年中啟用,包括藝術館及保育館,而中區及上區其餘各項設施亦於2013年啟用。中區由6座主要大樓構成,包括展覽館、博雅堂、餐廳、演藝廳,修學精舍及文化館的辦工大樓。上區5座兩層高的百年建築物活化成為別具特色的文物酒店「翠雅山房」。
 
自此整座建築物一直空置,政府於2009年將其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的歷史建築之一。建築群於2010年起進行活化工程,改建為文化設施,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負責,並以國學大師饒宗頤之名,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其中下區於2012年中啟用,包括藝術館及保育館,而中區及上區其餘各項設施亦於2013年啟用。中區由6座主要大樓構成,包括展覽館、博雅堂、餐廳、演藝廳,修學精舍及文化館的辦工大樓。上區5座兩層高的百年建築物活化成為別具特色的文物酒店「翠雅山房」。

於 2017年9月25日 (一) 09:04 的修訂

饒宗頤文化館Jao Tsung-I Academy)巴士站,位於深水埗區荔枝角青山道北行青山道休憩處外,饒宗頤文化館對面。

此站是青山道唯一北行而不是東/南行的巴士站,以及青山公路首個及唯一位於九龍的北行巴士站,也是三條九巴路線的分段車站。雖然此站位於深水埗區,但九巴網站卻將之納入葵青區荔景麗瑤祖堯」組別內。

此站舊稱「荔枝角醫院」(Lai Chi Kok Hospital),隨著政府於2010年宣布活化後的舊荔枝角醫院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已於2012年6月25日改為現稱。


周邊設施

巴士站在青山道休憩處外,可經行人過路線步行往對面之饒宗頤文化館;青山道休憩處後方設有行人天橋連接美孚巴士總站及九巴總部大樓。

饒宗頤文化館簡介

這座前方被大廈民居包圍、後方被群山圍繞的古舊建築群,現為「饒宗頤文化館」,佔地三萬二千平方米,分為下、中、上三區。在荔枝角填海前,因其依山臨海的地勢,百多年來擔當著獨特的角色,見證着香港時代變遷。

1904年至1906年用作華工屯舍,留下現存最早期的建築物,其後曾用作檢疫站。1920年後,香港島的域多利監獄爆滿,英政府於是在九龍這邊另覓地方,當時此處渺無人煙,於是選址建成荔枝角監獄暨首個女子監獄。那時只有下區的斜頂樓房建築群,1931至1937年才有中、上區建築,1937年赤柱監獄建成後,囚犯被遷走;翌年改建為傳染病醫院,隔離患上麻風、霍亂和白喉等患者。瑪嘉烈醫院在1975年啟用後,荔枝角醫院改為精神病院舍;醫院管理局於2000年將醫院易名為「荔康居」,作為臨時精神病康復者護理中心,至2004年搬到荔景

自此整座建築物一直空置,政府於2009年將其納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一期)的歷史建築之一。建築群於2010年起進行活化工程,改建為文化設施,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負責,並以國學大師饒宗頤之名,命名為「饒宗頤文化館」,其中下區於2012年中啟用,包括藝術館及保育館,而中區及上區其餘各項設施亦於2013年啟用。中區由6座主要大樓構成,包括展覽館、博雅堂、餐廳、演藝廳,修學精舍及文化館的辦工大樓。上區5座兩層高的百年建築物活化成為別具特色的文物酒店「翠雅山房」。

翠雅山房免費穿梭巴士

翠雅山房設有免費穿梭巴士,現由城市汽車承辦,循環來往翠雅山房、尖沙咀(中間道)港鐵荔枝角站美荔道油站及饒宗頤文化館下區(站位在車輛上落客區)。[1]

站位及路線資料

專營巴士

途經青山道「饒宗頤文化館」站的巴士路線資料
巴士公司 巴士路線 出發地 目的地 服務形式
巴士站上蓋CA07-N-1000-0
九巴 31B 奧運站 石籬(大隴街) 每天服務
九巴 32# 奧運站 荃灣(石圍角) 每天服務
九巴 35A 尖沙咀東 葵涌(安蔭邨) 每天服務
九巴 36B# 佐敦(西九龍站) 梨木樹 每天服務
九巴 40 荃灣(麗城花園) 麗港城 每天服務
九巴 240X 葵興站 黃泥頭 週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回程
九巴 270B 奧運站 上水 每天上午繁忙時間過後回程
九巴 286C 長沙灣(海達邨) 利安 每天上午繁忙時間過後回程
九巴 286X 深水埗 顯徑 每天服務
九巴 936# 銅鑼灣(棉花路) 石圍角 每天下午繁忙時間至晚間回程
九巴 N237 美孚 葵盛 每天通宵服務

專綫小巴

途經青山道「青山道休憩處」站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營辦商 小巴路線 出發地 目的地 服務形式
梁氏父子 97A 長沙灣(長發街) 華景山莊 每天服務

註:# 在此站起實施分段收費。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荔枝角醫院
鄰接巴士站(青山道北行)
(道路盡頭)
連接長沙灣道
饒宗頤文化館 下一站:
鐘山台青山公路-葵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