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金鐘道Queensway)是一條港島的道路,全長約800米,東起灣仔區[註 1]灣仔軍器廠街軒尼詩道,西訖中西區中環美利道花園道皇后大道中德輔道中,橫越金鐘。在六十年代夏慤道通車前,為連接中環灣仔最主要的道路。

歷史[]

開埠初期,1842年時,皇后大道落成,不久後向東西兩邊延伸,伸延部份分別被命名為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東。現時的金鐘道屬於皇后大道東最西面的部份。關於「皇后大道」有一則趣聞,其英文名字中的「Queen」應指「女皇」,當時的華人師爺卻誤譯成「皇后」。雖然政府後來曾作出指正,但最終並沒有更正,「皇后大道」之名沿用至今。在香港淪陷期間,西三段皇后大道被命名為「明治通」。

皇后大道東初為一條狹窄的道路,金鐘的一段遠比現時曲折。1900年,英國軍方批准殖民地政府擴闊軍營林立的一段皇后大道東,電車路的其中一段亦在此修築。

戰後港島北岸急劇發展,由中環至灣仔只有一條皇后大道東,交通擠塞司空見慣,因此被稱為「樽頸」。在威靈頓軍營前的一段皇后大道東,更有一個幾近90度的彎角,交通意外頻生,「死亡彎角」之名不逕而走。政府礙於道路兩旁全是軍事重地,無法收回土地作改建或擴闊該段皇后大道東。

1959年,港府與英國海軍達成協議,斥資贖回海軍船塢部分地段,供港府開闢夏慤道,令皇后大道東的擠塞問題終於有望解決。海軍船塢於1959年11月30日關閉後,當局竟無意拉直「死亡彎角」的一段皇后大道東,只於該處豎立警告牌了事,導致交通意外依舊頻仍。介乎花園道軍器廠街的一段皇后大道東,於1968年1月26日易名為金鐘道(Queensway)[1][2],而「死亡彎角」拉直工程最終拖延至1973年才動工,1975年12月26日完工。

時至今日,金鐘已由昔日的軍事用地,發展為繁盛的商業區及交通樞紐,使金鐘道的交通依舊繁忙。

巴士分站[]

金鐘道巴士分站列表(由東至西)
西行分站 東行分站 位置簡介
軍器廠街軒尼詩道
皇后大道東↗、正義道
樂禮街
太古廣場 金鐘站 太古廣場、統一中心外
高等法院 金鐘道政府合署對出
添馬街
紅棉路花園道天橋→
中銀大廈 / 中銀大廈外
美利道花園道→、德輔道中皇后大道中

圖集[]

註釋[]

  1. 由於中西區灣仔區的分界點位於皇后大道東交界,故皇后大道東至軍器廠街一小段屬灣仔區。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金鐘兵房段 改稱金鐘道〉,《華僑日報》,1968年1月27日。
  2. 〈自花園道口至灣仔大佛 百年主要大道改稱金鐘 紀念金鐘兵房長遠歷史〉,《華僑日報》,1968年2月25日。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