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辦的過海市區巴士路線105,由九巴及中巴聯營,來往西環(西祥街)及荔枝角(荔園),途經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通車時105線改編號為905,並分拆出路線105A及905P。
歷史[]
- 1974年3月1日:105線投入服務,以配合美孚新邨發展。當時來往荔枝角(橋底)及石塘咀,途經海底隧道,由九巴及中巴聯營。[1][2]
- 1974年6月2日:假日班次延長至荔枝角(荔園)。
- 1975年3月1日:所有班次均延長至荔枝角(荔園)。
- 1975年7月20日:因應原有荔灣道部分路段永久封閉(今萬事達廣場),來回程改經新闢建的美荔道。
- 1976年:因應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動工,往荔枝角方向實施交通改道:
- 1978年9月25日:由石塘咀延長至西環(山市街)。
- 1978年9月29日:為配合地鐵荃灣綫動工,往荔枝角方向改經太子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及欽州街前往長沙灣道。
- 1980年9月23日:往荔枝角方向改經窩打老道前往上海街,不經公眾四方街,惟於同年12月10日打回原形。
- 1982年8月9日上午十時起:往荔枝角方向改經林士街入德輔道中,不經急庇利街。原設於德輔道中近禧利街與永和街的中途站取消,改設站於干諾道中近急庇利街總站及近機利文街處。[5]
- 1982年10月8日:往西環方向改經域多利皇后街往皇后大道中,不再途經租庇利街,以配合兩者行車方向調換。[6]
- 1982年10月20日:配合地下鐵路工程竣工,往荔枝角方向駛至荔枝角道後,改經黃竹街,不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及欽州街。
- 1985年9月16日至1988年9月20日:配合興建界限街天橋,往荔枝角方向駛至黃竹街後繞經汝州街及欽州街往長沙灣道。
- 1985年11月20日:配合警察總部內已婚警員宿舍拆卸兼興建行人天橋,往荔枝角方向繞經軒尼詩道、分域街及駱克道前往軍器廠街。[7]
- 1988年9月16日:往荔枝角方向改經干諾道中、林士街、統一碼頭道、機利文街前往德輔道中。
- 1988年10月8日:往荔枝角方向駛至告士打道後,改為繞經菲林明道、港灣道、杜老誌道及鴻興道前往海底隧道,並於海港中心附近加設分站,以配合當局增設鴻興道巴士專用出口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於同年11月25日啟用。[8][9]
- 1989年12月28日:配合林士街天橋完工,往荔枝角方向改經由林士街前往德輔道中,不經機利文街。
- 1990年2月19日:往荔枝角方向繞經新填地街及咸美頓街前往上海街,惟於翌年1月12日打回原形。
- 1990年6月1日:
- 1991年6月19日:中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是首兩條增設空調服務的常規過海隧道巴士路線(另一條為182線)。
- 1991年8月11日:往西環方向不再繞經卑路乍街及荷蘭街。
- 1992年:配合上海街逐步改為單向南行,此路線往荔枝角方向於旺角及油麻地多次改道:
- 1992年5月30日:九巴班次增設空調巴士服務。
- 1994年2月1日:往荔枝角方向改經加士居道以北的彌敦道,不再繞經上海街、荔枝角道及黃竹街。
- 1994年11月18日:西環總站遷往西祥街。
- 1997年5月1日:配合西區海底隧道通車,此路線改經西區海底隧道及大角咀一帶,起訖點改為荔枝角(荔園)及灣仔碼頭及更改編號為905,並分拆另外兩條新路線服務受影響地區:[10]
服務時間及班次[]
1996年 | ||
---|---|---|
由西環開出 | 由荔枝角開出 | 班次(分鐘) |
每日 | ||
06:00 - 23:50 | 06:00 - 23:50 | 6 - 10 |
- 特別班次
根據網上圖片,此路線取消前應該與104線的情況相似,設有特別班次由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單向前往中環街市和西環,亦設有特別班次由荔枝角單向前往中環街市,班次和行走路線不詳,用車曾為DD1和DA。
1974年3月1日開辦時 | ||
---|---|---|
由荔枝角(橋底)開出 | 由石塘咀開出 | 班次(分鐘) |
每日 | ||
- | 06:30 - 07:42 | 12 |
06:37 - 10:01 | 07:42 - 11:06 | 6 |
10:01 - 14:31 | 11:06 - 15:36 | 12 |
14:31 - 19:50 | 15:36 - 19:50 | 6 |
19:50 - 22:10 | 19:50 - 22:10 | 10 |
22:10 - 23:30 | 22:10 - 23:30 | 12 |
收費[]
105線歷年收費沿革 | ||
---|---|---|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 全程收費(成人) | 分段收費 |
1996年3月3日 | $6.8(非空調巴士) $8.8(空調巴士) |
上環(德輔道中)往荔枝角(荔園):$6.8(非空調)/$8.3(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3.4(非空調)/$5.0(空調) 太子地鐵站往西環:$6.8(非空調)/$8.3(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西環:$3.4(非空調)/$5.0(空調) |
1994年4月1日 | $6.2(非空調巴士) $8.0(空調巴士) |
上環(德輔道中)往荔枝角(荔園):$6.2(非空調)/$7.5(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3.1(非空調)/$4.5(空調) 太子地鐵站往西環:$6.2(非空調)/$7.5(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西環:$3.1(非空調)/$4.5(空調) |
1993年4月5日 | $5.3(非空調巴士) $7.0(空調巴士) |
上環(德輔道中)往荔枝角(荔園):$5.3(非空調)/$6.5(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2.7(非空調)/$4.0(空調) 太子地鐵站往西環:$5.3(非空調)/$6.5(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西環:$2.7(非空調)/$4.0(空調) |
1991年10月1日 | $4.5(非空調巴士) $6.5(空調巴士) |
上環(德輔道中)往荔枝角(荔園):$4.5(非空調)/$6.0(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2.3(非空調)/$3.5(空調) 太子地鐵站往西環:$4.5(非空調)/$6.0(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西環:$2.3(非空調)/$3.5(空調) |
1991年6月19日 (増設空調巴士服務) |
上環(德輔道中)往荔枝角(荔園):$4.5(非空調)/$6.0(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2.3(非空調)/$3.5(空調) 太子地鐵站往西環#:$4.5(非空調)/$6.0(空調) 過海底隧道後往西環:$2.3(非空調)/$3.5(空調) #早晨優惠票價$4.0(非空調)/$5.5(空調) | |
1991年5月13日[11] | $4.5 早晨優惠票價$4.0 |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或西環:$2.3 |
1991年3月31日 | $4.5 | |
1990年3月18日 | $3.5 |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或西環:$1.8 |
1989年1月29日 | $3.0 |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或西環:$1.5 |
1987年2月1日 | $2.8 |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或西環:$1.2 |
1986年4月1日 | $2.5 | |
1984年1月1日 |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荔園)或西環:$1.0 | |
1981年4月12日 | $2.0 | |
1980年2月3日 | $1.5 | |
1974年3月1日 | $1.0(非空調巴士) | 過海底隧道後往荔枝角(橋底)或石塘咀:50¢ |
收費備註 |
---|
|
用車[]
此路線開辦初期使用丹拿/利蘭珍寶(九巴:D、中巴:LF),1978年起中巴開始改用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1米兩軸巴士(MB),九巴方面則引入利蘭勝利二型(G)行走此路線。直至八十年代,中巴改派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2米三軸巴士(ML),九巴改派梅斯特斯平治O305兩軸巴士(ME)行走此路線,並深得乘客好評,然而於1986年隧道公司試驗新型叉式拖車,此車型採用俗稱「牙籤陣」的無大樑式底盤,使用此類拖車拖動會對車陣構成影響,於是九巴隨後把平治O305撤離此路線,並加入同時期出牌的11米三軸巴士行走,用車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都城嘉慕威曼都城11米(S3M)及丹尼士巨龍11米(S3N)。
1991年起,此路線加入空調巴士行走,兩巴均派出利蘭奧林比安(九巴:AL、中巴:LA)、富豪奧林比安(九巴:AV、中巴:VA)及丹尼士巨龍/禿鷹(九巴:AD、中巴:DA)行走。[12][13][14]
行車路線[]
停辦前(1997年)資料[]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17.0公里,行車時間約為60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7公里)
- 往荔枝角(荔園)方向
途經:西祥街、卑路乍街、皇后大道西、山道、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林士街、德輔道中、金鐘道、軒尼詩道、菲林明道、灣仔碼頭巴士總站、菲林明道、港灣道、杜老誌道、鴻興道、海底隧道、康莊道、漆咸道北、加士居道、彌敦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美荔道及荔灣道
- 往西環(西祥街)方向
途經:荔灣道、美荔道、長沙灣道、彌敦道、加士居道、漆咸道北、康莊道、海底隧道、告士打道、分域街、軒尼詩道、金鐘道、德輔道中、域多利皇后街、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堅彌地城海旁及西祥街
開辦初期的行車路線[]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15.5公里,行車時間約為57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6.3公里)
- 往荔枝角(橋底)方向
途經:山道、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文華里、德輔道中、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軍器廠街天橋、海傍大道、海底隧道、康莊道、漆咸道、加士居道、彌敦道、長沙灣道及未命名道路
過海隧巴105線(石塘咀→荔枝角(橋底)) | ||||
---|---|---|---|---|
序號 | 地區 | 街道 | 車站名稱 | 備註 |
1 | 石塘咀 | 山道 | 山道巴士總站 | |
2 | 德輔道西 | 近朝光街 | ||
3 | 西營盤 | 近正街 | ||
4 | 近威利蔴街 | |||
5 | 上環 | 近修打蘭街 | ||
6 | 干諾道中 | 近急庇利街 | ||
7 | 中環 | 德輔道中 | 近永和街 | |
8 | 近砵典乍街 | |||
9 | 近昃臣道 | 最高法院大樓外 | ||
10 | 美利道 | 近紅棉路 | ||
11 | 灣仔 | 軍器廠街 | 近軒尼詩道 | |
12 | 海傍大道 | 近柯布連道 | ||
13 | 近馬師道 | 過馬師道口前,豎有中巴長方形站旗作試驗 | ||
海底隧道 | ||||
14 | 尖沙咀東部 | 近海底隧道 | 分段收費起點站 | |
15 | 加士居道 | 近漆咸道 | ||
16 | 油麻地 | 近志和街 | ||
17 | 彌敦道 | 近永星里 | ||
18 | 近登打士街 | 門牌569號外 | ||
19 | 旺角 | 近奶路臣街 | ||
20 | 近弼街 | |||
21 | 近運動場道 | |||
22 | 深水埗 | 長沙灣道 | 近黃竹街 | |
23 | 近北河街 | |||
24 | 長沙灣 | 近永隆街 | ||
25 | 近興華街 | |||
26 | 近大南街 | |||
27 | 荔枝角 | 近寶輪街 | ||
28 | 荔枝角(橋底)巴士總站 | |||
上述站位資料準確至1974年8月15日。 |
- 往石塘咀方向
途經:荔枝角海灘道、長沙灣道、彌敦道、加士居道、漆咸道天橋、康莊道、海底隧道、海傍大道、夏慤道、紅棉路、皇后大道中、德輔道中、租庇利街、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西及山道
過海隧巴105線(荔枝角(橋底)→石塘咀) | ||||
---|---|---|---|---|
序號 | 地區 | 街道 | 車站名稱 | 備註 |
1 | 荔枝角 | 荔枝角(橋底)巴士總站 | ||
2 | 荔枝角海灘道 | 近荔枝角醫院 | ||
3 | 長沙灣 | 長沙灣道 | 近大南街 | |
4 | 近昌華街 | |||
5 | 近永隆街 | |||
6 | 深水埗 | 近北河街 | ||
7 | 近黃竹街 | |||
8 | 旺角 | 彌敦道 | 近運動場道 | |
9 | 近旺角道 | 過旺角道前 | ||
10 | 近山東街 | 國際大酒樓外,今倫敦大酒樓 | ||
11 | 油麻地 | 近碧街 | ||
12 | 近永星里 | 過永星里後 | ||
13 | 加士居道 | 近南九龍裁判司署 | ||
14 | 尖沙咀東部 | 漆咸道 | 近康莊道 | |
15 | 近海底隧道 | 分段收費起點站 | ||
海底隧道 | ||||
16 | 銅鑼灣 | 過海底隧道(香港)出口後 | ||
17 | 灣仔 | 海傍大道 | 近菲林明道 | 過菲林明道天橋後 |
18 | 近分域街 | 過分域街後 | ||
19 | 夏慤道 | 近軍器廠街 | 警察總部車輛入口前 | |
夏慤道天橋、紅棉路 | ||||
20 | 中環 | 德輔道中 | 近昃臣道 | 滙豐總行門前 |
21 | 近戲院里 | |||
22 | 皇后大道中 | 近鴨巴甸街 | 門牌176號 | |
23 | 上環 | 近急庇利街 | 門牌302號 | |
24 | 皇后大道西 | 近荷李活道 | ||
25 | 西營盤 | 近正街 | ||
26 | 近水街 | 過水街後 | ||
27 | 石塘咀 | 山道 | 山道巴士總站 | |
上述站位資料準確至1974年8月15日。 |
使用狀況[]
根據中巴1993年2月數據,此路線每月乘客量為360,825人次。[15]
圖集[]
註釋及參考資料[]
- 1995年公共交通服務詳情表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聯合通告〉,《華僑日報》,1974年3月1日,第七頁。
- ↑ 〈荔枝角至石塘咀隧巴今正式行車〉,《華僑日報》,1974年3月1日。
- ↑ 〈配合地下鐵九龍全面興工 九巴二十路綫 明日開始改道〉,《華僑日報》,1976年3月2日。
- ↑ 〈中區交通改道後 多線巴士站遷移〉,《大公報》,1976年4月9日。
- ↑ 〈途經中區部份巴士 明日開始改道行駛〉,《華僑日報》,1982年8月8日。
- ↑ 運輸署公告:〈中區交通措施事〉,載《華僑日報》,1982年10月7日。
- ↑ 〈前警察已婚人員宿舍開始拆卸 軍器廠街警察總部 明年四月動工重建〉,《華僑日報》,1985年11月28日。
- ↑ 香港政府,〈灣仔北部巴士改道計劃〉[新聞公報],1988年10月5日。
- ↑ 〈為繞過告士打道東行隧道車龍 灣仔北巴士將改道 後日開始實施包括多線隧巴及中巴在內〉,《大公報》,1988年10月6日。
- ↑ 香港政府,〈西區海底隧道公共巴士服務〉[新聞公報],1997年4月18日。
- ↑ 〈九巴增設冷氣巴士專綫 紓緩地鐵繁忙時間乘客〉,《華僑日報》,1991-05-07
- ↑ 巴士線演義網:紅隧巴士線個別介紹
- ↑ 九巴路線105相片集,中華巴士紀念館
- ↑ 中巴路線105相片集,中華巴士紀念館
- ↑ (1990s) 中巴1993年5月- 廣告收費表及客量數據
相關條目[]
- 過海隧巴104線
- 過海隧巴105A線(已取消)
- 過海隧巴904線
- 過海隧巴905線
- 公共小巴西環至旺角 (銀行中心) 線(行車路線相近之通宵小巴服務)
外部連結[]
以中西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區內線> 3 • 3B • 5M(城巴) • 5R • 5S(第二代) • 10X • 12S • 15M • 15X(第一代) • 17(第一代) • 18(第一代) • 24(第二代) • 56 • 626 • M5 • M16 • X15R <往來灣仔區> 1A • 1M(第一代) • 5 • 5A • 5C(第一代) • 5C • 5M(第一代) • 5M(中巴) • 5P • 5S(第一代) • 5S • 10S • 15R(城巴) • 17 • 18R(第一代) • 20R • 24 • 24M • 25A(第一代) • 25R(第一代) • 61A • 500 • H2(第一代) • H2A <往來東區> 5B(第一代) • 10A • 10B • 10M • 16 • 20 • 20A • 20M • 21 • 21M • 22 • 22M • 23A • 23M • 80 • 81M • 87 • 88 • 515 • 515S • 525 • 721 • 722(第一代) • 722(第二代) • 781 • M21 • M722 • N515 <往來南區> 6A(第一代) • 6A(第二代) • 6B(第一代) • 6B • 14X • 15R(新巴) • 17(第二代) • 24(第一代) • 29R • 37 • 37M • 37R(第一代) • 43A • 43X • 44 • 45 • 47 • 47A • 47X • 60 • 61 • 61M • 61X(第一代) • 61X(聯營) • 61X • 62X • 64 • 70(第一代) • 70A • 70M(第一代) • 70M • 71A • 74 • 77(中巴) • 79M • 90(第一代) • 90A • 90C(第一代) • 90M • 90P • 90R • 90X • 94 • 94X(第一代) • 94X • 97R • 97X • 99(第一代) • 260X • 261 • 262(第一代) • 262 • 309 • 315(第一代) • 537 • 543 • 590(第一代) • 590 • 590A • 629A • 629S • M47 • M49 • M49P • M49R • M590 • N6 • N64 • N262 • N315 • X49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以深水埗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
區內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