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華富邨Wah Fu Estate)位於南區西部雞籠灣瀑布灣畔,是老牌公共屋邨,也是全港首個以新市鎮形式規劃的公共房屋。

歷史

華富邨所處的瀑布灣早在香港開埠之前已廣為人知,不少歐洲商船來往當時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唯一對外通商城市廣州時,都會在瀑布灣著名的瀑布取水補給,「鼇洋飛瀑」更成為《新安縣志》中選出的「新安八景」之一,有指英廷選擇香港作為殖民地也是因為瀑布的水味道甘甜。香港踏入殖民地時代後,港府為解決食水問題,將瀑布的水源截去並興建薄扶林水塘,令瀑布灣的瀑布淪為一不起眼的瀑布,昔日壯觀的景況不再。

1954年4月,港府設立了屋宇建設委員會,即今日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前身。該會以為當年的「白領階級中的低薪者」(如教師、記者、公務員及小文員)提供水準較高但租金較廉的單位為宗旨,在解散前共興建了10個廉租屋邨,華富邨即為其中之一。該會在1963年宣布在瀑布灣一帶興建廉租屋邨,命名為華富邨。該邨是首個以市鎮形式規劃的屋邨,擁有自己的商場(華富中心,即現在的華富(一)商場),在當時來說屋邨有商場是絕無僅有的。此外,港島區第二個公共圖書館薄扶林公共圖書館亦是位於邨內,可見當局對規劃華富邨的重視。而屋邨規劃時亦十分注重居民的居住環境,近海邊的樓宇較矮,而較近內陸的樓宇則是二十層以上的雙塔大廈,這種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大部份居民均能從單位中觀賞海景。

1967年末,邨內首座樓宇華安樓落成,此後在1968至1969年間,其餘華富(一)邨的樓宇逐漸入伙,而1968年10月3日中巴4號線從瑪麗醫院延長至華富(南),是首條深入華富邨邨內的巴士路線。1968年9月27日,時任香港總督的戴麟趾爵士主持華富邨的開邨典禮,同時慶祝房建會第25,000個單位於華美樓9樓落成。但由於當時華富邨交通不便,位置偏遠,加上有指屋邨位置在日佔時期曾為亂葬崗,因此申請入住的市民並不多,直至政府拍攝名為《華富新邨》的宣傳短片在戲院播出,遷入的市民才逐漸增多。

在1980年代被揭發的「26座問題公屋」醜聞令當局發現全港有577座公屋出現問題,當中部份問題公屋正位於華富邨。由於混凝土不合標準使樓宇結構產生問題,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用大鋼架支撐,上述樓宇需將部分樓層永久封閉用以安放巨型鋼架,亦需進行更換鋼筋及混凝土的大型維修工程以保障安全。唯在2008年,房屋署表示經過結構勘察,證實華富邨所有樓宇結構安全,毋須拆卸重建,但需進行大型修葺以延續屋邨的壽命十五年。[1]

2014年1月15日,行政長官梁振英《2014年施政報告》中,決定首先放寬薄扶林南面華富邨一帶的限制,在該處發展公營房屋並重建華富邨,合共增加約11 900個公屋及居屋單位。[2]

街道結構

華富道為邨內的主幹道,東端連接薄扶林道。所有以華富邨為總站的巴士路線均途經華富道。華富道亦為分隔一、二邨的界線,除了屬於一邨的華安樓外,其餘屬於一邨的樓宇均位於華富道下方。

巴士及小巴車站

華富邨巴士及小巴車站資料
條目名稱 位置及簡介 城巴新巴命名 九巴命名
華富(南) 華富道近華泰樓(坑狀巴士總站) 華富(南)
華富(中) 華富道近培英中學 華富(中) 華富中總站
華富(北) 華景街 華富(北)
培英中學 華富道培英中學外 培英中學,華富道 培英中學
華富邨華生樓 華富道華生樓下方 華富邨華生樓,華富道 華生樓
華富邨華清樓 華富道華清樓上方 華富邨華清樓,華富道 華清樓
華富商場 華富道近華富(一)商場 華富商場,華富道 華富商場
華富邨華安樓 華富道華安樓外 華富邨華安樓,華富道 華安樓
華富邨華樂樓 華富道華樂樓外 華富邨華樂樓,華富道 華樂樓
華富道 (石排灣道) 石排灣道近華富道 華富道,石排灣道 華富道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