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為一港島中西區中環及上環的街道,全長約1公里,西起上環皇后大道西80號旁,沿山腰向東面蜿蜒,止於舊中區警署建築群東北角之亞畢諾道、雲咸街交界處,屬東行單向道路。
荷李活道建於1844年,是本港開埠後首批新建的街道之一。無論就其本身或是其上的文武廟、舊中區警署、卅間等建築而言,皆深具歷史意義。現在的荷李活道亦以古董商販馳名,有「古董街」(Antique Street)之稱。
歷史[]
荷李活道由英國皇家工兵團(The Royal Engineers)於1844年建成[1],是英人開始管治香港後新闢的街道之一。
初時荷李活道東起自雲咸街及亞畢諾道,向西伸延並連接發興街及皇后大道[2]。現時由皇后大道西至水坑口街的一段荷李活道本稱「鋤斷山街」(Gap Street)[2][3];現在的水坑口街,在當時仍屬於荷李活道的一部分[4];而發興街,當時則連接皇后大道及摩囉下徑(即現今一部分摩羅下街及樂古道)[2]。1887年9月3日,Possession Street(早期音譯為「波些臣街」,後中文改稱水坑口街[5])從荷李活道分拆出來,同時間鋤斷山街被併入荷李活道,成為荷李活道的新起點段[6];而發興街則因上世紀八十年代興建聯發商業中心而遭縮短。
對於荷李活道之命名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因建路之時沿途遍植冬青樹(Holly),惟冬青並非本地原生植物,開埠之時本地已有冬青樹的機會極微;現今學者多認為荷李活道是以香港第二任總督德庇時(Sir John Francis Davis,又譯戴維斯、爹核士等)於英國碧仙桃(Bristol)附近的宅邸Hollywood House命名,有論者進一步推論,德庇時或許是要在以軍政界要人命名中區街道以取悅被命名者之餘,暗自替自己留名。[7]
巴士服務[]
現時城巴26線與人力車觀光巴士H1線皆行經全條荷李活道,前者更是以荷李活道為其折返點。另有數條半山區巴士路線為服務中環核心地帶,不採紅棉路上山而行經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李活道及亞畢諾道登上堅道,該等路線行經擺花街起的一段荷李活道,至盡頭處轉上亞畢諾道。全段荷李活道為單向東行。
荷李活道巴士分站列表(由西至東) | |
---|---|
東行分站名稱 | 位置簡介 |
皇后大道西 | |
←普仁街 | |
普仁街 | 荷李活道公園外 |
水坑口街→ | |
←磅巷 | |
樂古道 | 門牌227號 |
←差館上街 | |
←西街/樂古道→ | |
東街 | |
←四方街 | |
文武廟 | 文武廟對面 |
荷李活華庭 | 荷李活華庭外 |
←城皇街 | |
鴨巴甸街 | |
卑利街 | 伊利近街口對面 |
卑利街 | |
嘉咸街、擺花街 | |
←奧卑利街(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 | |
大館 | 華懋荷李活中心外 |
←亞畢諾道/雲咸街↓ |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荷李活道〔香港文物系列 香港建造〕,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網頁。
- ↑ 2.0 2.1 2.2 〈List of Streets, Roads, etc, in Hongkong〉,載《The China Directory for 1874》(香港:德臣西報,1874年)。
- ↑ 〈St. Stephen's Church (1st Generation), IL830 [1866-c.1888]〉,Gwulo: Old Hong Kong。
- ↑ 〈Hollywood Road and Possession Street〉,Gwulo: Old Hong Kong。
- ↑ 《蘋果日報》,〈【周末藝遊】水坑口街 記載佔領香港史〉〔果籽〕,2015年7月26日。
- ↑ 〈Alterations in the Names of Streets and Numbers of Houses in Victoria and Kowloon〉,Government Notification - No. 356,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1887年9月3日。
- ↑ 例如林準祥,〈從香港首批街道命名,到「赤柱」、「香港仔」如何變成Stanley和Aberdeen〉,2017年1月27日,載「灼見名家」網站。
外部連結[]
-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網頁,香港文物系列 香港建造:〈荷李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