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聯和墟Luen Wo Hui),位於北區粉嶺新市鎮北部,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以西,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墟市之一。

歷史[]

聯和墟是個以市場為中心、縱橫六條街的社區,建立墟市原因,是要與上水的石湖墟競爭。當時粉嶺沙頭角打鼓嶺上水外圍村落及大埔一眾農民及鄉紳,為抗衡上水街市的秤佣問題而於1947年在聯和墟籌組了聯和置業有限公司,發行2萬5千股,有1,800個以村落或個人名義的股東認購,籌得25萬元買地建墟。買地後聯和置業規劃與建造出包括市場、住宅、商舖、醫局、消防局、戲院等的完整社區,面積6公頃,政府只參與審批及協商更改地契條款,可說是新界歷史上首次由下而上的城市發展項目。[1]

秏資200萬元興建的聯和市場於1951年1月20日正式開業[2],當時是新界最大規模的市場,室內60個檔位供應瓜菜鮮魚,加上二、三百個露天排檔,曾經熱鬧非常。在凌晨時分,部分農民在市場外圍出售新鮮收割的蔬菜,是為「天光墟」。1952年在墟市後方建成一百間白色外牆的樓房,即是當地人稱為「白屋仔」的聯和新村,室內可設計成兩房一廳。

當時聯和墟的商販可分為三類,分別為聯和街市(即上述的有蓋聯和市場)、聯和墟臨時小販市場(在街市外圍搭建的臨時有蓋攤擋)及聯和墟小販市場(即原先在街道上擺賣,後來遷往聯和墟遊樂場經營)。就聯和街市而言,地政處將該處租予聯和置業有限公司,再由該公司分租給60個商戶。該公司向商戶收取租金,然後向地政處繳交地租。至於聯和墟小販市場是位於一幅政府土地,於1980年由當時的新界理民府以永久批地形式交給前新界市政署管理。該小販市場約有265個搭建物,販商經營售賣各類雜貨及日用品,市場內亦有食肆。此外,有些搭建物被用作存貨及居住用途。[3]

上述三類商販多年來在聯和墟謀生,經營了18至50多年之久,衛生情況惡劣,街市更不時發生大小火警,令經營環境更為艱辛。1989年,沿用了30多年的天光墟遷往安樂村安居街、毗鄰龍躍頭的北區臨時農產品批發市場,而聯和新村在90年代被收購及重建為現今的海聯廣場

政府亦落實在和滿街御庭軒基座興建全新三層空調街市,總面積約18,650平方米,設有330多個乾濕貨檔及22個熟食檔。聯和墟街市於2002年7月1日啟用,而聯和市場則於同年9月26日停止運作,結束長達50多年的歷史任務。

街道結構[]

巴士站及小巴站[]

巴士總站[]

巴士站[]

居民巴士總站[]

小巴總站[]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