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美孚Mei Foo),是指深水埗區荔枝角荔灣美孚新邨一帶,是往返新界西與九龍市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九龍巴士載通國際總部大樓座落寶輪街,九巴荔枝角車廠舊址亦在該處,緊貼美孚新邨,現已重建為私人住宅「曼克頓山」。

歷史[]

昔日的美孚是荔枝角一個海灣,名為荔枝角灣,簡稱荔灣,亦是一個適合游泳的海灘,「九龍汽車」設有一條巴士路線方便泳客,在荔枝角的總站稱為「火油公司」[1]。1921年荔灣填海工程完成,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於1928年在該處建成多座「美孚儲油庫」。香港商業電台於1959年8月26日啓播,最早期的台址在荔枝角。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為打入中國市場,命名為美孚石油,意即美麗又可靠。美孚石油於1965年提出發展全港首個「綜合現代社區生活」(Comprehensive Modern Community Living)為概念,興建全世界最大型由私人融資發展的多層式住宅屋苑。1968年儲油庫遷往青衣細山對開海旁,油庫連同商業電台原址一併發展為住宅。

Meifoo1978

美孚新邨及荔灣地圖(轉載自通用地圖,1977-78年)

美孚石油與美國地產公司Galbreath Ruffin Corporation及建築公司Turner Construction Co合作,成立了「美孚企業有限公司」(Mei Foo Investments Ltd)負責項目規劃及營造等事宜,地盤佔地廣達40畝。發展商把屋苑命名為「美孚新邨」(Mei Foo Sun Chuen),自1966年起分八期興建99座住宅大廈,第一期於1968年入伙時,四周仍是荒地處處[2]。現時屋苑南面與荔枝角公園之間的一條石屎欄河,就是昔日海岸線所在,設有渡輪航線往返中環。美孚新邨最後一期於1978年入伙,整個屋苑提供13,149個單位,為全球樓宇數目最多的私住宅項目。[3][4]

在此之前,香港的私人住宅不外乎是單幢式唐樓或大廈,美孚新邨的出現,絕對是劃時代創舉。整個屋苑就如一個小社區,每座樓宇由平台、天橋或通道連貫起來,平台闢作綠化休憩空間,地下有商場、停車場及街市等設施。後來太古城沙田第一城黃埔花園,以至今天很多大型屋苑,其實都離不開美孚新邨這種規劃模式。

政府於1960年代為發展葵涌貨櫃碼頭,興建葵涌道與一條橫跨荔枝角灣的荔枝角大橋,貫通新界西及九龍西。葵涌道於1968年10月通車後,取代青山公路-葵涌段,成為往返葵涌與荔枝角的主要幹道。建於美孚新邨長沙灣道荔枝角道之間的荔枝角大橋,在橋底設有巴士總站,當時九巴稱為「荔枝角(橋底)」總站,反映九巴不欲使用私人物業名稱為巴士站命名的做法,以及美孚的獨特地理環境。

1985年地鐵公司將「荔灣站」易名為「美孚站」,九巴將巴士總站易名為「美孚」,自此美孚逐漸發展成往返新界西及九龍市區巴士路線的重要轉車站。

現時有逾卅輛員工巴士持有在美孚上落客的許可証,其上落客地點分布在美荔道荔灣道寶輪街月輪街等地,於上午上班時間接載員工往返貨櫃碼頭等地。[5]

街道結構[]

橫跨美孚新邨的荔枝角大橋是全港首條跨海大橋,於1968年落成,成為貫穿市區至當時新開發的葵涌荃灣的重要孔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也在美孚交匯,現時該段葵涌道五號幹線的其中一段。

美孚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於荔枝角大橋橋底,夾在長沙灣道荔枝角道之間,是深水埗區以至九龍最具規模的露天公共運輸交匯處,車坑數目雖不是最多,但有17條常規巴士路線(包括通宵路線)以美孚為總站或終點站,數目之眾是全港罕見。

美孚新邨北面還有美荔道連接荔灣道,美荔道沿美孚新邨第五及第六期而建。荔灣道在美孚新邨入伙時是荔灣海岸線,最終荔灣被填平,現址為屯馬綫美孚站及荔枝角公園。

位於長沙灣道荔枝角道的「美孚站」分別是東行及西行巴士站,都有巴士路線在此實施分段收費。其中長沙灣道的「美孚站」是大部份新界西往九龍市區巴士路線的九龍首站,多條路線以此為分段車站;反之,荔枝角道的「美孚站」是有關路線在九龍的尾站,但也有路線(主要是往荃灣區葵青區)在此為分段車站。

巴士站[]

MeiFooBusNetwork diagram 20170211

九巴設於美孚巴士總站的「美孚巴士網絡」資訊板

位於美孚的巴士站
巴士站名稱 位置 性質
美孚公共運輸交匯處 葵涌道橋底 公共運輸交匯處
美孚站 (長沙灣道) 長沙灣道起點 東行巴士站
美孚站 (荔枝角道) 荔枝角道終點 西行巴士站
以上車站城巴新巴稱「美孚」
蘭秀道 美荔道近美孚新邨第六期 南北行雙向巴士站
荔灣道 (美荔道) 美荔道近美孚新邨第五期 南北行雙向巴士站

註釋、參考資料[]

圖庫[]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美孚新邨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