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棉路(Cotton Tree Drive),為一港島中西區半山區的道路,南起花園道,北訖夏慤道,中間以天橋方式跨越金鐘道,全長約2,700呎。
紅棉路現時大部份路段皆為單向南行上山[註 1],但金鐘道以北一段為雙向南、北行,並於上山的天橋下設有U形掉頭位[1],其中地面路段又稱紅棉路支路(Cotton Tree Drive slip road)。
歷史[]
政府在1964年發表名為「花園道交通總匯」、當時號稱最龐大的道路計劃,涵蓋中環海旁至羅便臣道之地域,旨在改善中環交通狀況。其中一項重點工程為修築一條名為「木棉道」(Kapok Drive)之單向上山道路,由夏慤道起向「亞彬尼水渠」伸展,至女青年會對下之處與花園道交匯,主要路面闊34呎。新路建成後,花園道會改為北行下山。[2]
工程分為數段施工:
- 夏慤道至皇后大道東:1964年8月動工
- 大道東天橋(113呎長)至纜車站之900呎:1965年12月底動工[3]
- 新政府合署(美利大廈)至梅夫人婦女會之400呎:1967年動工
- 梅夫人婦女會至女青年會之800呎:1968年第二季動工
由於動工時間及工程難度各異,道路分開多期通車:
- 夏慤道至皇后大道東西行(即今中銀大廈外)之天橋:1967年8月4日上午十時
- 夏慤道至皇后大道東東行之支路:1967年12月18日上午十時
- 金鐘道至中區臨時露天停車場(今東昌大廈)之北行支路:1968年5月5日上午十時
- 通至女青年會的主要路段:1970年11月14日上午十時
此道路於規劃初期已暫名「木棉道」,其命名來自道路附近的36棵赤木棉樹,施工期間亦有於沿線再補種赤木棉樹苗。然而「木棉」與「赤木棉」乃不同樹種,故當局於1968年5月10日將此路刊憲時改用「紅棉路」[4][5]。「亞彬尼水渠」已改為箱形暗渠,於紅棉路路基下流過。
使用情況[]
現時有大量巴士路線駛經金鐘道以北的路段,以南行為主,當中主要包括由中環前往南區、從西區海底隧道過海的路線及由灣仔北駛往皇后大道中或德輔道中的特快路線;前往半山區的巴士及專綫小巴路線途經金鐘道以南的路段。另外,因應停靠海富中心的路線不能直駛夏慤道,故需借助紅棉路掉頭處前往琳寶徑及遮打道。
巴士分站[]
現時紅棉路只有南行設有巴士站。
紅棉路南行巴士分站列表(由北至南) | |
---|---|
分站名稱 | 備註 |
夏慤道 | |
琳寶徑、德立街 | |
金鐘站-力寶中心 | 962A線的終點 |
金鐘道/美利道/花園道天橋 (此處以南單向南行;以北雙向行駛,又稱「紅棉路支路」,設有天橋) | |
香港公園 | |
堅尼地道 (此處以南限5.5噸以下車輛使用) | |
花園道 |
圖集[]
註釋[]
- ↑ 相對應北行下山道路為花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