砵典乍街(Pottinger Street)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干諾道中24-25號香港中華總商會大廈及永隆銀行大廈外,即過德忌利士街街口後、砵典乍街街口前,屬單向西行路邊中途站。
港島專綫小巴55線以此站前端為總站,名為「環球港鐵站」(World Wide House MTR Station);實際上港鐵並沒有「環球站」,與此站接連的實為中環站A出口和香港站C出口,「環球」是指鄰近的環球大廈。
此站後端是城巴及九巴數條繁忙時間特別路線的分站,亦為九巴960A線的起點站;兩巴在站牌上均沿用「砵典乍街」作站名,但在路線起訖點資料上則分別稱為「中環」(Central)及「中環(中華總商會大廈)」。
新巴及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砵典乍街、中環站
」(Pottinger Street, Central Station
);然而位於德忌利士街的香港站C出口,實際上較中環站更接近此站。
至於珀麗灣客運,將此站稱為「干諾道中」(Connaught Road Central);而「干諾道中22-23號」居民巴士站則位於車站後方。
簡介
砵甸乍(開埠初譯「煲顛茶」[1],今又譯「璞鼎查」,Sir Henry Pottinger,1789-1856)是香港首任總督,砵典乍街(通稱砵甸乍街,曾廣受報章使用[2])即以其命名。砵典乍街又稱「石板街」,主要是因為由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頗為陡直,故用石塊舖蓋路面;並設計成一塊凹下一塊凸起,方便行人上落,下雨天時亦可避免滑倒。
由於此站位處中環商業區中心,而且多條專營巴士及邨巴路線皆停靠此站,下班時間不少乘客在此候車,亦使該帶交通非常擠塞,巴士進站需要一段長時間。
車站歷史
此站約於1998年啟用,取代原設於砵典乍街後的巴士站。隨著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多條過海路線陸續開辦及停靠此站,令該段干諾道中交通日益繁忙,當局後來在砵典乍街後重設巴士站。
另一方面,此站位處中環核心地帶,加上屯門居民對往返中環通勤有一定需求,因此多條來往兩地的合法與非法邨巴路線先後開辦,於此站後方吉野家門外的停車灣上落客。政府為取締非法邨巴服務,於2004年要求城巴及九巴分別開辦X962及960A線,由此站開出,經西區海底隧道直達屯門。城巴初期將X962線的車站獨立處理,編配獨立編號2581,並將之命名為「中環(德忌利士街)」,與其他路線所使用的「砵典乍街」分站有所區別;至2012年4月23日上午11時起,城巴將該站連同巴士站編號併入「砵典乍街」站[3];至於九巴,則將該站視作此站的一部分,但在乳豬紙等起訖點名稱上則稱該起點站為「中環(中華總商會大廈)」。
約2004年,港島專綫小巴55線的「環球地鐵站」總站從畢打街遷至此站,以車站前端麥當勞餐廳外的位置作總站。
路線資料
站位可能隨時受其它因素影響(例如道路工程)而作出臨時或永久之改動,敬請留意。
專營巴士
專綫小巴
以中環站(環球大廈)為總站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中環專線 | 54 | 中環(渡輪碼頭) | 瑪麗醫院(正門) | 每天服務,經石塘咀及堅尼地城● |
中環專線 | 55 | 中環站(環球大廈) | 瑪麗醫院(S座) | 每天服務● |
註:55線站位在停車灣最前方;54線的上落客點置於55線站位後。 |
圖集
註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城巴/新巴網站:巴士站(編號1034)的相片(註:站景圖可能尚未更新)
- 九巴網站:巴士站(編號CO03-W-1100-0)的位置圖、街景及相片
- 九巴網站:巴士站(編號CO03-W-1080-0)的位置圖、街景及相片
中西區小巴總站列表 | |
---|---|
堅尼地城(西環) | |
西營盤 | <專綫小巴> 第一街 |
上環 | |
中環及金鐘 | |
半山區及山頂 |
鄰接巴士站(干諾道中西行) | ||||
---|---|---|---|---|
上一站: 皇后像廣場 |
畢打街 ┼ 畢打街 |
砵典乍街 | 下一站: 域多利皇后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