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排灣(Shek Pai Wan),位於南區,指香港仔中心東北面的半山區、漁光道一帶的地區。
歷史[]
古時的石排灣是指現時香港仔中心的海旁。當時香港生產的石磚,大多先運到香港仔的海灣分行排列,以便運到廣州,因此該海灣得名為「石排灣」(開埠初期作「Shek-pie-wan」[1],其後改為現稱「Shek Pai Wan」);該海灣已隨着1970年代的填海工程而消失。
1960年代,港英政府計劃發展香港仔,位處其半山區的漁光邨率先在1962年建成。1966年至1968年間,同區另一徙置屋邨建成,被命名為石排灣邨,因此該兩個屋邨附近的地區就被稱為石排灣。往來石排灣須途經香港仔水塘道及漁光道,其中前者斜度達1:5,使專利巴士卻步,加上香港仔市中心近在咫尺,當時只有公共小巴提供直達服務。
直至1980年5月1日,首條以石排灣為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95投入服務,當時總站位於漁康街。隨後中巴亦開辦76線,以及將7號線延長至石排灣邨。香港仔專線小巴(後稱進智公交)則開辦多條4號系列的專綫小巴路線,方便居民往返石排灣。
石排灣邨於1990年代末開始清拆,重建後的石排灣邨於2006年全面入伙,附設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則於2005年9月11日啟用,所有以石排灣為總站的路線均遷入。
街道結構[]
漁光道為石排灣地區的主要道路,包圍着整個石排灣。香港仔水塘道連接着石排灣及香港仔,是來往石排灣的必經之路。
值得留意的是,石排灣道並不能直達石排灣邨一帶。
巴士總站及小巴總站[]
- 石排灣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漁光道石排灣邨商場地下,是一個坑狀室內車站,設有巴士總站、專綫小巴總站及的士站。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Note on the Island of Hong-Kong〉,A. R. Johnston著,載於《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London》(第十四期,1844年)。
外部連結[]
香港各區 | |
---|---|
香港島 | |
九龍半島 | |
新界東 | <西貢區> 西貢市中心 • 清水灣 • 大網仔 • 北潭涌 • 將軍澳(翠林 • 寶林 • 坑口 • 將軍澳市中心 • 調景嶺 • 百勝角 • 日出康城 • 將軍澳工業邨) <沙田區> 顯田 • 大圍 • 沙田市中心 • 沙田圍(水泉澳) • 火炭(沙田馬場) • 小瀝源 • 亞公角 • 大水坑 • 馬鞍山 • 白石半島 • 科學園 • 馬料水 <大埔區> 大埔墟 • 大埔中心 • 太和 • 林村 • 大埔滘 • 大埔工業邨 • 船灣 • 白石角 • 西貢北(十四鄉) <北區> 古洞(馬草壟 • 蕉徑) • 上水 • 粉嶺(粉嶺南 • 聯和墟) • 皇后山 • 坪輋 • 打鼓嶺 • 沙頭角 • 文錦渡 |
新界西 | <葵青區> 北葵涌 • 中葵涌(葵涌邨 • 大窩口 • 葵盛 • 葵興 • 葵芳) • 荔景山 • 青衣 • 青衣市中心 • 葵青貨櫃碼頭 • 醉酒灣 <荃灣區> 青洲仔半島 • 馬灣 • 小蠔灣 • 青龍頭 • 深井 • 荃灣西約 • 柴灣角 • 西樓角 • 荃灣市中心 • 荃灣南 • 梨木樹 • 石圍角 • 大帽山 <屯門區> 虎地 • 兆康 • 良田 • 大興 • 新墟 • 屯門市中心 • 安友 • 老鼠洲 • 三聖及青山灣 • 掃管笏 • 小欖 • 大欖 • 散石灣 • 屯門碼頭區 • 望后石 • 稔灣 <元朗區> 天水圍(嘉湖山莊) • 廈村 • 洪水橋 • 屏山 • 元朗市 • 元朗工業邨 • 十八鄉 • 八鄉(橫台山 • 大江埔) • 錦田 • 新田(牛潭尾 • 錦綉花園 • 加州花園 • 落馬洲) <離島區> 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 • 後勤區) • 赤鱲角 • 東涌(東涌市中心 • 東涌北 • 東涌西 • 東涌南 • 馬灣涌) • 大澳 • 昂坪 • 石壁 • 水口 • 塘福 • 長沙 • 貝澳 • 梅窩 • 伯公坳 • 愉景灣 • 小蠔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