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Shek Pik)位於新界離島區大嶼山南部近海,東鄰水口,南迎大浪灣、東灣,北接羗山。
石壁幅員甚廣,北面範圍可達石壁水塘北端,中途覆蓋「沙咀」(Sha Tsui)。此外,石壁亦是香港懲教重地之一,建有多所懲教設施,如石壁監獄、沙咀懲教所。基於上世紀發展水塘關係,現時石壁的村落已所餘無幾。
歷史
石壁原屬於大嶼山鄉村中的石壁鄉,共有4條人口數百的村落,分別為石壁大村、宏貝村、崗背村、坑仔村。
直至1950年代,政府為應付水塘儲水量不足的問題,遂計劃興建新水塘,配合香港人口增長對於食水的需求;當年政府有意開發鄉郊,故選址石壁興建新水塘,範圍覆蓋上述4條村落。工程其後於1957年展開,水塘將會淹沒整個石壁鄉淹沒,大部分村民獲政府遷居到荃灣新市鎮新落成的石壁新村。
石壁水塘1963年完竣,成為當時全港第一大水塘,儲水量達244萬立方米。[1]石壁鄉遺址長存水底,不復再見;唯一遺跡只剩以宏貝村為名的「宏貝道」。
此後長達十年,石壁處於寧靜郊野中,水塘附近一片荒蕪。數年後,政府繼續進行對大嶼山鄉郊之開發,計劃在位於石壁南部沿海的沙咀興建懲教所。懲教所最後座落於石壁水塘路35號,並於1972年投入服務,名為「沙咀勞教中心」,屬低度設防院所,令石壁首度成為懲教重地。[2]其後勞教中心更名為「沙咀懲教所」。
懲教署建成後不久,香港政府再次計劃於石壁建設懲教設施。石壁監獄於1984年投入服務,位於勞教中心對面,石壁水塘道47號,屬高度設防院所,與勞教中心相輔相成。[3]
道路結構
石壁道路網絡簡單,以嶼南道為通往水口、東涌,以至市區的東西幹道;以羗山道為通往羗山、大澳的南北幹道;所有途經石壁的巴士路線均會途經上述兩條主幹道路。
另外,石壁亦建有兩條雙線雙程的道路,分別為石壁水塘路及宏貝道,前者通往當地兩所懲教設施,後者連接大浪灣村。
巴士站
位於石壁的巴士站資料 | ||
---|---|---|
條目名稱 | 位置 | 簡介 |
巴士總站 | ||
沙咀懲教所 | 石壁水塘路北行沙咀懲教所外 | 專營巴士總站 |
石壁總站 | 羗山道南大嶼郊野公園石壁營地外 | 已荒廢巴士總站 |
巴士中途站 | ||
石壁警崗 | 嶼南道東行、羗山道北行近石壁水塘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沙咀 (羗山道) | 羗山道南北行宏貝道、石壁水塘路兩交界處間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石壁坳引水道通道 | 羗山道南北行近石壁坳引水道通道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香港各區 | |
---|---|
香港島 | |
九龍半島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葵青區>北葵涌 • 葵涌邨 • 葵盛 • 葵興 • 葵芳 • 荔景山 • 青衣 • 青衣市中心 • 葵青貨櫃碼頭 • 醉酒灣 <荃灣區>青洲仔半島 • 馬灣 • 小蠔灣 • 青龍頭 • 深井 • 荃灣西約 • 柴灣角 • 西樓角 • 荃灣市中心 • 海濱花園 • 大窩口 • 梨木樹 • 石圍角 • 大帽山 <屯門區>虎地 • 兆康 • 良田 • 大興 • 新墟 • 屯門市中心 • 三聖 • 掃管笏 • 散石灣 • 屯門碼頭區 • 望后石 • 稔灣 <元朗區>下白泥 • 流浮山 • 天水圍 • 嘉湖山莊 • 廈村 • 洪水橋 • 屏山 • 元朗市 • 雞地 • 元朗工業邨 • 元朗南 • 十八鄉 • 八鄉 • 橫台山 • 錦田 • 錦綉花園 • 牛潭尾 • 新田 • 落馬洲 <離島區>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 • 後勤區) • 赤鱲角 • 大嶼山 • 東涌 • 東涌市中心 • 東涌北 • 東涌西 • 大澳 • 昂坪 • 石壁 • 水口 • 塘福 • 長沙 • 貝澳 • 梅窩 • 伯公坳 • 愉景灣 • 小蠔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