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皇后大道西(簡稱「大道西」,Queen's Road West)為一港島中西區的街道,全長約1.82公里,東起皇后大道中(即水坑口街文咸東街交界),西訖堅彌地城海旁德輔道西,沿途穿越上環西營盤石塘咀,目前為全程西行單程路。此路與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平行,同為西區的大動脈。

歷史[]

1842年時開埠初期,當局沿中區之海岸綫修築皇后大道(後改名皇后大道中)落成,不久後向東西兩邊延伸,伸延部份分別命名為皇后大道西及皇后大道東。「皇后大道」英文名字中的「Queen」應指「女皇」,但由於此字亦指中文中的「皇后」[1],當時作翻譯的師爺英文水平較低,因此錯譯「女皇大道」為「皇后大道」。雖然政府後來曾作出指正,但當局亦沒有更正路名,「皇后大道」之名沿用至今。

現今介乎薄扶林道至廣豐里,以及廣豐里以西的皇后大道西路段,在開埠初期曾分別稱為「炮台道」(Battery Road)[2]和「中街」(Middle Street)[3]。當局在1887年7月16日刊憲將炮台道及中街併入皇后大道西[4],使之由七號差館(西區警署)伸展至石塘咀

日佔時期,皇后大道西按日本化政策於1942年4月20日起更名為「西明治通」(にしめいじどおり,Nishi-Meiji-Dōri[5],於日軍戰敗投降後回復原名。

皇后大道西初時是通往西區的主要道路,雖然德輔道西干諾道西先後通車,但由於皇后大道西周邊人口較密集,加上途中與薄扶林道等主要道路相交,因此不少車輛(包括巴士、公共小巴)依舊取道大道西前往目的地。皇后大道西早年容許雙程行車,早年往返西區的巴士路線來回程皆取道大道西,但在1956年3月1日起東行巴士在山道以東悉數改行德輔道西[6]至1998年1月18日政府亦將皇后大道西餘下仍容許雙程行車之路段(堅彌地城海旁山道之間)改為西行單程路,自此整條皇后大道西統一只供西行行車。

以前皇后大道為維多利亞城第一條,亦是最接近海傍的主要東西走向道路,因此被稱為「大馬路」、「上環馬路」及「上環大馬路」,而皇后大道西亦有被簡稱為「大道西」[7]。此四名稱至今仍常被使用。

使用概況[]

城巴10線、過海隧巴101104線幾乎途經全段皇后大道西(卑路乍街以西一小段除外)。城巴A10線過海隧巴101X線則途經西邊街至卑路乍街一段,而大多數由中環一帶經薄扶林道南區的路線均途經東面盡頭至該路路口(除城巴71線皇后街進入)。另外,城巴26線過海隧巴H1線途經皇后街至荷李活道一小段借道而不設站。

巴士分站[]

此路為西行單向道路,故所有分站為西行站。

皇后大道西巴士分站列表(由東至西)
分區 分站名稱 位置簡介
上環 皇后大道中↑、←文咸東街水坑口街
皇后街
帝后華庭 帝后華庭對面
荷李活道
←和風街、新街→
修打蘭街 近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雀仔橋
西營盤 威利麻街
東邊街 近森美餐廳
東邊街
←梅香街(受限道路)
←桂香街
正街 近桂香街
正街
西邊街 近西邊街
西邊街
薄扶林道
朝光街 近趙醒楠跌打醫館
朝光街
水街
石塘咀 廣豐里
屈地街
石塘咀市政大廈 近石塘咀市政大廈
山道
和合街→
日富里→
日富里 近日富里
卑路乍街
德輔道西堅彌地城海旁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英語Queen一詞兼指「女性國王」和「國王之妻」,使用何種定義只視乎上下文義。如果必須指明是哪一種,則須分別稱為「queen regnant」或「queen consort」。
  2. 憲報第65號,《香港轅門報》,1881年2月26日。
  3. 憲報第433號,《香港轅門報》,1886年11月6日。
  4. 憲報第296號:〈Alterations in the Names of Streets and Numbers of the Houses in Victoria〉,《香港轅門報》,1887年7月16日。
  5. 日語中「通」(或「通り」)和中文中的「道」同義。「西明治通」因可譯為「明治大道西」。
  6. 〈大道西巴士 東行今改線 由朝光街轉入德輔道西 乘客須留神以免搭錯車〉,《大公報》,1956年3月1日
  7. 《工商日報》,〈香港中醫一覽表〉,1926年4月1日。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大道西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