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皇后大道東Queen's Road East)為一港島灣仔區灣仔南緣的道路,全長約1.4公里。在軒尼詩道通車前,皇后大道東為灣仔最主要的道路。

萬茂里以西的一小段為中西區灣仔區的分界線。

歷史[]

1842年開埠初期,皇后大道(後改名皇后大道中)沿海傍落成,不久後向東西兩邊延伸,伸延部份分別命名為皇后大道西及皇后大道東。其中皇后大道東由皇后大道延展至灣仔堅尼地道,包含現有金鐘道。由於皇后大道乃維多利亞城第一條道路,因此又稱為「大馬路」;皇后大道東亦簡稱為「大道東」[1]

有趣的是,「皇后大道」英文名字中的「Queen」應指「女皇」,但由於此字在中文亦指「皇后」,當時作翻譯的師爺英文水平低,因此錯譯「女皇大道」為「皇后大道」。雖然政府已於1890年作出指正,但當局亦沒有更正,「皇后大道」之名沿用至今。

為配合快活谷馬場落成,在興建皇后大道東的同時,一條由堅尼地道與皇后大道東交界至黃泥涌道快活谷馬場的馬路亦開始修建,以便道路由灣仔直通至中環。該段道路橫越摩利臣山旁,當時被命名為「灣仔峽道」,又被稱為「喼道」,「喼道」之名曾於戰前的中巴路線表出現。傳說修築該段灣仔峽道的時候,工人因掘斷了香港的龍脈,致地下噴出血水,因此附近又被俗稱為「掘斷龍」[2]

日佔時期,皇后大道東與皇后大道中西被命名為「明治通」。戰後1949年,堅尼地道黃泥涌道的一段灣仔峽道被併入皇后大道東[3]。雖然往後數年的地圖仍有稱該段路為「灣仔峽道」或「喼道」,但後來此名已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不留一點痕跡。[4]

儘管金鐘道路擴闊工經已在20世紀初完成,隨著灣仔區東區急劇發展,道路網絡又再無法應付日漸增加的車流,交通擠塞恆常發生,時人普遍將金鐘的一段皇后大道東(今天的金鐘道)稱為「樽頸位」。

1968年,皇后大道中軒尼詩道的一段皇后大道東改名為「金鐘道」,英文名稱亦改有「皇后大道」之義的「Queensway」。皇后大道東及皇后大道中也從此不再連接。

巴士分站[]

皇后大道東巴士分站列表(由東至西)
東行分站名稱 西行分站名稱
摩理臣山道黃泥涌道
伊利沙伯體育館 錫克廟
司徒拔道
聖若瑟小學 香港華仁書院
律敦治醫院通道、堅尼地道
堅彌地街
灣仔街市 -
灣仔道
石水渠街
尚翹峰 -
太原街/灣仔峽道
麥加力歌街
- 胡忠大廈
春園街
廈門街
廈門街 合和中心
大王東街
船街
聯發街
聯發街
聖佛蘭士街
李節街
蘭杜街
晏頓街
永豐街
- 太古廣場三座
萬茂里
太古廣場三座 -
金鐘道軒尼詩道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工商日報》,〈香港中醫一覽表〉,1926年4月1日。
  2. 《天光報》:〈掘斷龍〉,廣申,1937年8月9日
  3. 憲示第297號:〈工務局佈告:街道命名〉,《香港政府憲報》第91卷第17期,1949年3月21日。
  4. Uwants:灣仔懷舊,細說從頭 (2) 附目錄974項《感謝傳媒多次推介》集體回憶篇,第167頁,#2494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大道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