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東邨(Mun Tung Estate,城巴新巴地點代號為MUT)巴士總站,位於新界離島區東涌西裕東路滿東邨滿和樓與「滿樂坊」(JoysMark)對開,乃一路邊巴士總站。
城巴現稱此站為「滿東邨滿和樓」(Mun Wo House Mun Tung Estate)。
巴士總站啟用初期,站內停車灣尚未開放,引致首條駐站路線B6的乘客一度須於馬路中心上落車;39M線於2018年11月9日投入服務,停車灣亦一併開放。
概況
滿東邨位於大嶼山東涌第39區,鄰近逸東邨,共設4座公屋,提供3,866個單位。
房屋署2012年就「東涌第39區公共房屋發展」建三幢公屋的計劃諮詢區議會意見,獲當區區議員支持。結果,當局決定把使用率不高的松逸街足球場及預留作電話機樓的土地,也一併納入公屋地盤範圍內,可多建一幢公屋,單位總數由約2,500個增至約3,500個,連同零售設施和一個約四十個攤檔的街市。[1]
屋邨勘探工程於2012年9月展開,2015年下半年動工建造。為減低東涌道噪音對居民的影響,除了在滿康樓旁安裝隔音屏障,部分住宅大樓外牆亦設有垂直隔音牆,以阻隔行車噪音。
經過三年多工程,滿東邨四座樓宇於2018年11月12日開始入伙[2],分別命名為滿和、滿順、滿康與滿泰樓,以及一幢名為「滿樂坊」的商業連福利設施大樓。
周邊設施
巴士總站位於滿東邨北面,總站以南為滿和樓及滿樂坊。
路線資料
總站
以滿東邨為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嶼巴 | 39M | 東涌市中心(循環點在此) | 每天服務● | |
嶼巴 | 39M 特別班次 | 滿東邨 | →東涌市中心 | 每天清晨服務● |
嶼巴 | B6 | 滿東邨 | 大橋香港口岸 | 每天24小時服務,經東涌市中心● |
城巴 | E11S | 東涌(滿東邨) | →天后站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城巴 | E21A 特別班次 | 東涌(滿東邨) | →何文田(愛民邨)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服務,經逸東邨及東涌北● |
城巴 | E21X | 東涌(滿東邨) | →紅磡站 | 週一至六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
城巴 | E22S | 東涌(滿東邨) | →將軍澳(寶琳)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去程,經九龍灣商貿區● |
將軍澳(寶琳) | →東涌(滿東邨) | 週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回程,經九龍灣商貿區● |
中途站
部份(或全部)使用此站之路線來回程均途經此站。 乘客候車時,應留意巴士路線牌上所顯示的目的地,或於上車付款前向車長清楚查詢巴士的目的地,以免誤乘相反方向之班次。 |
途經滿東邨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嶼巴 | 37 | 迎東邨 | →逸東邨 | 每天晨早及上課日12:05去程,經松逸街● |
逸東邨 | →迎東邨 | 上課日11:35及下午回程,經松逸街● | ||
城巴 | E21A | 何文田(愛民邨) | 東涌(逸東邨) | 每天服務,經東涌北,單向途經● |
龍運巴士 | E31 | 荃灣(愉景新城) | →東涌(逸東邨) | 每天服務,雙向途經● |
東涌(逸東邨) | →荃灣(愉景新城) | |||
龍運巴士 | N31 | 荃灣(愉景新城) |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每天通宵服務,經東涌北及逸東邨,雙向途經● |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荃灣(愉景新城) |
站位分佈
巴士站位置可能隨時受其它因素影響(例如道路工程)而作出臨時或永久改動,請留意張貼於有關車站的乘客通告。
站位分佈(由前至後) | ||
---|---|---|
編號 | 巴士路線 | 站柱編號 |
1 | E11S、E21A(特別班次)、E21X、E22S | 3566A(圖) |
2 | E21A、E22S(落客站) | 3566B(圖) |
3 | E31、N31 | YU70-W-1000-2(位景) |
4 | 37(特別班次)、39M、B6 | 起點:309/終點:310(嶼巴) |
未來發展
民主黨區議員郭平於區議會上動議,將滿東邨巴士上落客點擴建為標準巴士總站,議案獲得通過。而工聯會區議員鄧家彪建議將裕東路行人天橋旁的空地改建為巴士總站,以配合東涌西延綫的發展。運輸署代表表示他們會考慮此方案的可行性,並與各方溝通。而龍運巴士有限公司則歡迎建議,並會在未來作出配合。[3]
圖集
註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東涌公屋再加碼 擬增建千伙〉,《香港經濟日報》地產站,2013年2月15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滿東邨今起入伙〉[新聞公報],2018年11月12日。
- ↑ 〈東涌滿東邨將建標準巴士站 最快年底設新巴士線來往機場〉,《香港01》,2019年6月25日。
外部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