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5Bstop

流水線始祖——城巴5B線

流水線Trunk Route[註 1])指幾乎每個巴士站都持續有乘客上落車的巴士路線。此等路線通常歷史悠久,是早年道路網絡仍未發達下的產物,多年來透過合併其他路線而成。

隨著道路網絡日趨完善,加上鐵路服務擴展,大多流水線地位與客量已今不如昔,多條路線被迫轉型甚至停辦。現時巴士公司開辦的新路線大多以特快路線為主,令乘客更快捷前往其目的地,亦有利巴士公司抗衡港鐵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競爭。

起源[]

「流水線」這名詞源於1997年城巴5B線路線圖城巴稱該路線為「北岸流水線」(North Shore Line)。因5B線大部分路段均沿港島北岸電車路行駛,有關稱號相信是與「流水作業」(即工業中不同工序由不同工人負責)有關。[1]

特點及發展[]

一條巴士線需要具備以下特質,才稱得上是「流水線」:

  • 走線偏長,如非必要[註 2]盡量取道普通主幹道來往;
  • 服務範圍廣泛,乘客量充足;
  • 途經旺區的重要道路(例如軒尼詩道彌敦道),巴士站密度極高,近乎「站站停」,乘客上落頻繁,甚少乘客坐足全程。

大部分流水線定價偏低,加上一般是全日服務,能以廉價服務穩定多數客源。即使「半直通路線」在1960年代興起,也不致動搖流水線地位。可是到1980年代,多條快速公路陸續落成,特快路線乘勢崛起,成功開拓龐大客流,並於隨後十多年內逐一獲提升至全日服務,加上鐵路相繼通車,搶去巴士不少客源,令多條流水線客量遭受沉重打擊。巴士公司逐漸步入不斷削減班次,導致乘客進一步流失的惡性循環,把路線「陰乾」;如客量仍未見起色,最後只有停止服務的下場,由本已採取較快捷定線的巴士路線加強服務吞併,或者分拆出全新開辦的「點對點」特快線來完全取代。從早年九巴50M686066線先後被X字尾的路線取代,到近年九巴70線270A線取締等,這種以特快路線取代流水線的例子不勝枚舉。

不過近年巴士公司改變對老牌流水線的策略,除透過路線重組將其分拆為較短路線外,亦嘗試為流水線改頭換面,試圖以停辦以外的方式搶回客源。有的會開辦快速特別班次,例如九巴2F線特別車,不停富美街歌和老街,改經龍翔道直接前往深水埗區;還有繁忙時間特快路線3X5X等,摒棄主路線原有路段,改行較直接道路往返目的地;更為進取的,全面轉型為「點對點」特快線,如新巴為8號線施行「大手術」改行東區走廊,徹底放棄介乎英皇道筲箕灣道一段的客源,以及九巴40線改行龍翔道及呈祥道,把深水埗區和九龍城區的服務交由2A6D線或其他流水線代替。

KMB 1A AVBWU563 UW5437

九巴1A線客量持續龐大,被巴士迷公認為「流水線王」。

縱然如此,九巴1A線可謂流水線的奇葩。因為沿線途經港鐵未能到達的地區,如秀茂坪界限街,提供深入九龍心臟地帶的服務,所以該路線在地鐵通車後依然客似雲來,非繁忙時間也時常頂閘。即使九巴開辦13X213X線以疏導直接往返秀茂坪及尖沙咀的乘客,1A線客量至今仍未受太大動搖,獲巴士迷譽為「流水線王」。

例子[]

由於甚少乘客會乘坐全程,部分途經山上地區的流水線亦兼具電梯線功能,接載短途乘客上落山,如:

  • 港島區:1、2A、23、40、40M、77、81、85;
  • 九龍及新界區:2F、3C、10、23M、28B、30、81K、214及296M。

相關條目[]

註釋[]

  1. Trunk Route意思為「主幹路線」,是行經主要道路的長途線,與流水線意思近似。
  2. 例如屬一號幹線香港仔隧道或者屬七號幹線龍翔道

參考資料[]

  1. 入屋45年 影響社會意識形態 「無綫製造香港兩代愚民」〉(中國《南方都市報》年前一篇報道〈TVB電視人的生存狀態〉形容:「低廉的薪酬,高負荷的勞動,流水線式的趕工作業,賣身契式的合約制度⋯⋯這座夢工場,彷彿變成了一個傲慢的資本家的產品加工場。」),《蘋果日報》,2012年11月25日。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