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Yau Ma Tei),正寫為「油蔴地」,是油尖旺區主要分區之一,位處尖沙咀及旺角之間,是區內行政中心。
目錄
歷史
油麻地早於英國開始管治九龍半島前,已有人類聚居。在鴉片戰爭時,油麻地南部之官涌為中方防守要塞,清廷欽差大臣林則徐於1840年在官涌山建置「官涌砲台」,防禦英軍進犯。至1841年3月,英軍佔據砲台,並於5月炸毀[1]。至今,砲台所在地早已被發展,故無遺蹟可尋,只餘官涌地名與炮台街,以作紀念。
根據天后廟內1870年(同治九年)所立碑記,當時該地稱為「蔴地」。到了1875年(光緒元年),蔴地已成為是漁民曬晾船上麻纜的地方,因此多間售賣用作修補漁船的桐油及麻纜之商號紛紛在此開設,故「蔴地」其後亦改稱「油蔴地」。據1873年的差餉文件顯示,當時油蔴地一帶居民除經營船隻維修、麻纜、槳櫓、鐵匠及木材外,亦有經營糧油雜貨、理髮、妓院、鴉片煙館、長生店(殯儀業)、儀仗(花轎)等行業者。
由於「蔴」字並非通用字庫用字,因此在電腦普及化後,「蔴」字漸被交替文字「麻」字取代,此情況尤以地下鐵路(今港鐵)油麻地站通車後為甚。現時大部份香港人都將之寫成「油麻地」,巴士公司也以「油麻地」顯示有關範圍。
油麻地果欄與戲院
1930年6月開業的油麻地戲院,為本港少數戰前已存在的戲院,營運初期主要播放默片,至六十年代加入播放邵氏電影。戲院當年一張戲票收費為4毫,僅較一碗雲吞麵貴1毫,屬於區內居民的廉價娛樂,場內900個座位經常座無虛席。
一街之隔的油麻地果欄早於1913年在渡船街、窩打老道、新填地街及石龍街一帶,以一檔連一檔方式建成。最初為大型街市規模,批發家禽、鮮魚、果菜、雜貨等。及至上世紀60年代,「菜欄」、「雞欄」、「魚欄」等相繼遷離,餘下私營果欄繼續運作,每天為全港九新界供應新鮮水果。
然而,果欄對附近一帶造成交通和環境滋擾,行政局在1969年決定將果欄重置於公營批發市場,立法局財務委員會在同年2月原則上通過撥款後,政府開始詳細規劃兩幢永久市場綜合大樓,即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一期和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兩個市場分別於1993年10月和1994年3月全面投入運作。
到1990年,政府計劃將油麻地果欄遷往當時預計於1997年年底落成的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政府後來決定自行發展綜合批發市場,以容納蔬菜、蛋品、魚產、活家禽和鮮果五個行業,但有關批發業界一致強烈反對綜合批發市場的構思,認為會引起嚴重交通問題,並造成商戶間運作時的矛盾,加上鮮果批發業界表示不願意搬離市區,果欄搬遷大計一直毫無進展。[2]
踏入八、九十年代,油麻地戲院面對新興迷你戲院競爭,遂改為專門播放歐美及日本色情電影,並首創一張戲票可以觀看全日放映電影的「連環場」,試圖改善生意;可惜事與願違,不敵競爭的戲院最終在1998年7月結業。
古物諮詢委員會2009年將果欄與油麻地戲院同樣評定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當局將戲院和一街之隔的紅磚屋,一併改建為專為戲曲演出和相關活動的全港性演藝場地,並交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2012年4月,香港八和會館成為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戲院翻新後同年7月17日啟用。[3]
另一邊廂,當局於2011年5月確定騰出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用地以發展住宅,分南北兩部分發展。房屋署2013年落實將北面一幅3.59公頃土地用作發展公營房屋(今海盈邨、凱樂苑)[4];翌年,城市規劃委員會將南面另一幅2.42公頃土地改劃為私人住宅與酒店用地[5],亦象徵討論逾40年的果欄搬遷計劃正式告吹。
佐敦
「佐敦」(Jordan)指佐敦道一帶的油麻地地區,即官涌(Kwun Chung)、渡船角(Ferry Point)一帶,大致上指加士居道以南、柯士甸道以北的範圍;位於渡船街以西的文華新村(「八文樓」)亦屬佐敦範圍。
地下鐵路荃灣綫開設佐敦站後,「佐敦」一名廣泛用作稱呼該站周邊地區,與同一行政區的太子及港島天后,同屬地鐵站名影響地方名稱之例子。
佐敦道碼頭
座落渡船街與眾坊街交界的油蔴地碼頭總站,早於1933年停用,由新落成的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取代[6]。佐敦道碼頭在1933年開始提供中環至佐敦的渡輪服務,自此是油蔴地小輪主要渡輪碼頭之一,更是香港重要渡輪碼頭之一,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更曾是九龍半島最具規模的巴士總站。
1972年海底隧道通車後,渡輪服務需求銳減,佐敦道碼頭於1996年2月1日起停用,臨時碼頭也於1998年結束營運,巴士總站則於2003年2月23日被佐敦(匯翔道)總站取代。[7]
九巴在介乎彌敦道碧街至寶靈街之間設置的巴士站,皆以「油麻地」為起首,「加士居道」、「九龍中央郵政局」及「柯士甸道」站則不加上地區,而德成街以「尖沙咀」為起首。至於廣東道以東的一段佐敦道,除九龍佑寧堂外,所有巴士站以「佐敦」起首。
京士柏
「京士柏」是「King's Park」的粵語音譯,以英王愛德華七世命名,初時意譯為「皇囿」,香港日治時期改名為「九龍競技場」,二戰後改用粵語音譯「京士柏」。
京士柏位處小山丘上,因此交通較不便利,只在1979年及1990年有專綫小巴駛經京士柏山道,兩線同樣營運短短數月後停辦。該處現時僅有三條居民巴士路線覆蓋,另設小巴80M線服務君頤峰。
香港女童軍總會和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總部都在京士柏。
街道結構
油麻地與尖沙咀及旺角一樣,都是以彌敦道為主要骨幹道路。佐敦道連接加士居道及西九龍公路,是一條東西行雙向道路。由於彌敦道北行方向不可轉向佐敦道,由尖沙咀經彌敦道的北行巴士路線如轉往西九龍公路,須繞經眾坊街及上海街,往加士居道的巴士路線則在到達近眾坊街及加士居道交界處右轉加士居道前往紅磡或九龍東;佐敦道東行方向也不可右轉往彌敦道,因此由西九龍公路往尖沙咀的車輛會途經廣東道。
五號幹線的加士居道則橫向跨越油麻地,連接彌敦道及漆咸道南,渡船街在加士居道天橋與西九龍走廊之間的路線也屬於五號幹線的範圍。
渡船街是另一條南北行道路,上海街則是南行道路,部份巴士路線和公共小巴路線途經上海街和渡船街。渡船街以西的前油麻地避風塘地段屬西九龍填海區範圍。
窩打老道在油麻地的路段並非一號幹線範圍,但數條九巴路線取道窩打老道,往返彌敦道及九龍塘、黃大仙區或沙田區。衛理道連接窩打老道及加士居道,是連接京士柏及何文田山道的主要道路。
目前並無以油麻地命名的巴士總站,但佐敦道以南屬於公共小型巴士政策下的禁區,因此佐敦道總站是公共小巴在油尖旺區的南面盡頭,總站分佈在佐敦道與甘肅街之間,皆統一以「佐敦道」命名。
巴士及小巴總站
巴士總站
油麻地巴士總站資料 | |||
---|---|---|---|
條目名稱 | 位置 | 類型 | 備註 |
碧街 (砵蘭街) | 砵蘭街近碧街交界處 | 跨境巴士總站 | 深圳灣跨境快線九龍起點 |
佐敦道碼頭總站 | 佐敦道以南、廣東道以西 | 已消失巴士總站 | 遺址在今柯士甸站東北面 |
油麻地警署 | 廣東道近甘肅街 | 已停用巴士總站 | 曾是巴士總站,九巴稱之為 「佐敦道(廣東道)」 |
油蔴地碼頭總站 | 渡船街與眾坊街交界 | 已停用巴士總站 | 1933年停用 |
普慶戲院總站 | 彌敦道與加士居道交界處 | 已消失巴士總站 | 1929年5月21日起停用 已重建為香港逸東酒店 |
小巴總站
油麻地小巴總站資料 | |||
---|---|---|---|
條目名稱 | 位置 | 類型 | 備註 |
佐敦道總站 | 佐敦道至甘肅街之間 | 公共小巴總站群 | 公共小巴南面界限 |
佐敦站總站 | 南京街近彌敦道東面交界處 | 專綫小巴總站 | 鄰近佐敦站B2出口 |
伊利沙伯醫院 | 京士柏伊利沙伯醫院內 | 專綫小巴總站 | |
君頤峰總站 | 京士柏君頤峰內 | 專綫小巴總站 | |
油麻地 (永星里) 總站 | 永星里近廟街 | 已停用專綫小巴總站 | 曾是74S線總站 |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海防博物館介紹香港軍事遺址,政府新聞公報,2008年10月3日
- ↑ 〈立法會六題:油麻地果欄〉,2009年6月24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油麻地戲院隆重開幕 致力推動粵劇發展〉[新聞公報],2012年7月17日。
- ↑ 〈西北九龍填海區六號地盤、長沙灣副食品批發市場第二期三號及五號地盤及發祥街西的公共租住房屋及居者有其屋發展方案〉,深水埗區議會文件205/13,2013年11月。
- ↑ 〈深水埗海傍擬建酒店住宅 海濱長廊管理權不明 區議員批盲搶地〉,《香港01》,2016年11月13日。
- ↑ 在港島中環油蔴地小輪碼頭旁邊另有一個同名的巴士總站,為統一碼頭總站之前身,與油麻地區並無關連。
- ↑ 佐敦(匯翔道)總站位於西九龍填海區,於2009年12月20日被同屬西九龍填海區的佐敦(渡華路)總站取代。
外部連結
香港各區 | |
---|---|
香港島 | |
九龍半島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葵青區>北葵涌 • 葵涌邨 • 葵盛 • 葵興 • 葵芳 • 荔景山 • 青衣 • 青衣市中心 • 葵青貨櫃碼頭 • 醉酒灣 <荃灣區>青洲仔半島 • 馬灣 • 小蠔灣 • 青龍頭 • 深井 • 荃灣西約 • 柴灣角 • 西樓角 • 荃灣市中心 • 海濱花園 • 大窩口 • 梨木樹 • 石圍角 • 大帽山 <屯門區>虎地 • 兆康 • 良田 • 大興 • 新墟 • 屯門市中心 • 三聖 • 掃管笏 • 散石灣 • 屯門碼頭區 • 望后石 • 稔灣 <元朗區>下白泥 • 流浮山 • 天水圍 • 嘉湖山莊 • 廈村 • 洪水橋 • 屏山 • 元朗市 • 雞地 • 元朗工業邨 • 元朗南 • 十八鄉 • 八鄉 • 橫台山 • 錦田 • 錦綉花園 • 牛潭尾 • 新田 • 落馬洲 <離島區>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 • 後勤區) • 赤鱲角 • 大嶼山 • 東涌 • 東涌市中心 • 東涌北 • 東涌西 • 大澳 • 昂坪 • 石壁 • 水口 • 塘福 • 長沙 • 貝澳 • 梅窩 • 愉景灣 • 小蠔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