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4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1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 wiki(zh)|subject=香港沙頭角巴士服務簡介|other=沙頭角概況|沙頭角}}
 
 
{{香港地方
 
{{香港地方
 
| name = 沙頭角
 
| name = 沙頭角
| image =
+
| image = Sha Tau Kok Chuen(0325).JPG
  +
| caption = {{STKR|石涌凹}}為區內的主要道路(2018年3月)
| image_width =
 
| caption =
 
 
| engname = Sha Tau Kok
 
| engname = Sha Tau Kok
| position =
+
| position =新界東北
 
| district = [[北區]]
 
| district = [[北區]]
 
| region =
 
| region =
第13行: 第11行:
 
| roads = {{STKR|石涌凹}}、[[沙河路]]
 
| roads = {{STKR|石涌凹}}、[[沙河路]]
 
}}
 
}}
'''沙頭角'''('''Sha Tau Kok''')是位於[[北區]]和深圳鹽田區邊界上的地方,橫跨兩地,是香港主要[[邊境禁區]]之一。
+
'''沙頭角'''('''Sha Tau Kok''')是位於[[北區]]和深圳鹽田區邊界上的地方,橫跨中港兩地,是香港[[邊境禁區]]之一。
   
 
==歷史==
 
==歷史==
  +
沙頭角的名字來自清朝。據說,清朝有一位官員,被奉命來到沙頭角一帶巡查。一日,還未天光之時,該人已攀上梧桐山。當他望向海灘時,發現這裡有美麗如畫的大鵬灣和水清沙幼的海灘。如是者,他不禁吟了一首詩:「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因此,人們逐漸稱沙頭角為沙頭角。
沙頭角鄰近沙頭角海,英國於1898年向滿清政府租借新界,以深圳河及沙頭角河為界,為期99年。沙頭角河以南的地方由英國租用<ref>參照《展拓香港界址專條》。</ref>。沙頭角從此被一分為二,中間以中英街相隔及連接。因沙頭角河道較狹窄,容易進出,令沙頭角在二十世紀初葉曾是往返香港及中國大陸的主要途徑。
 
   
  +
沙頭角還有另一個得名,說法較血腥。話說沙頭角古代時其實是一個斬頭的地方,清朝時在珠江口捉拿的海盜會運送於此處斬首示眾;日佔時期,日軍亦於此地殺戮華人。人們便稱這裡為「殺頭角」,但由於太血腥,而且附近有很多沙灘,遂將「殺」改為諧音「沙」。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內地爆發內戰,由於邊界偷渡及走私客猖獗,1951年港英政府設置[[邊境禁區]],範圍由沙頭角延伸至[[元朗區]][[新田]][[米埔]],包括[[沙頭角診所]]以北的村落、沙頭角邨和沙頭角海。從此區居民出入必須出示禁區紙,到訪親友亦須由沙頭角居民擔保,才得以進入接壤深圳的沙頭角禁區
 
   
 
清朝時沙頭角已有熱鬧非常的墟市「東和墟」後來英國於1898年向滿清政府租借新界,以深圳河及沙頭角河為界,為期99年。沙頭角河以南的地方由英國租用<ref>參照《展拓香港界址專條》。</ref>,這樣亦令到進出東和墟的居民感到不便。沙頭角從此被一分為二,中間以中英街相隔及連接。因沙頭角河道較狹窄,容易進出,令沙頭角在二十世紀初葉曾是往返香港及中國大陸的主要途徑。
2012年2月15日,香港政府開放沙頭角部份地方,包括[[瓦窰頭]]、[[担水坑]]等,約740公頃<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02/15/P201202150011.htm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第一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落實(附圖]</ref>,其餘[[沙頭角總站]]、沙頭角邨、崗下、菜園頭和沙頭角海仍屬邊境禁區範圍,進入沙頭角禁區的人士須申領[[邊境禁區通行證]],進入中英街的人士須申領特別註用進入中英街的[[邊境禁區通行證]]。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內地爆發內戰,導致邊界偷渡及走私客日漸猖獗,1951年港英政府設置[[邊境禁區]],範圍由沙頭角延伸至[[元朗區]][[新田]][[米埔]],包括[[沙頭角診所]]以北的村落、沙頭角邨和沙頭角海。從此區居民出入必須出示禁區紙,到訪親友亦須由沙頭角居民擔保,才得以進入禁區;非沙頭角村落鄉民亦不能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無復當年熱鬧景象,東和墟從此一蹶不振
[[北區]]區議會將沙頭角、[[鹿頸]]、[[打鼓嶺]]等地方一併納入「沙打」選區。<ref>[http://www.elections.gov.hk/dc2011/maps/dc2011n2.pdf 2011年區議會選區分界圖:北區(圖二)]</ref>
 
  +
  +
政府在1988年擴建[[沙頭角管制站]],香港房屋協會建設沙頭角邨,用作安置「鹽寮下棚屋區」,即沙頭角海上棚屋居民<ref>[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archive/north_d/chinese/doc/DCm19.doc 北區區議會2000-2003年度第十九次會議記錄]</ref>。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以及沙頭角地區需求,當局已於《沙頭角──發展藍圖》預留足夠土地作社區設施用途,沙頭角墟現時已有社區會堂、圖書館及街市等設施。<ref>[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1/19/P201101190128.htm 立法會十七題:沙頭角墟],2011年1月19日</ref>
  +
  +
===局部開放沙頭角禁區===
  +
香港政府在2012年2月15日放寬沙頭角部份地方的禁區限制,包括[[瓦窰頭]]、[[担水坑]]等,約740公頃<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02/15/P201202150011.htm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第一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落實(附圖]</ref>。經詳細考慮邊境保安需要後,政府決定把沙頭角墟保留在邊境禁區內。這是因為沙頭角墟與內地沒有實質屏障作為邊境分界,而沙頭角墟內的中英街,更是香港境內唯一沒有邊境管制設施但容許人貨跨境活動的地方。因此,從邊境保安角度考慮,沙頭角墟有需要繼續實施邊境禁區管制。<ref>[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5/20/P201505200679.htm 立法會五題:邊境禁區],2015年5月20日</ref>
  +
  +
現時沙頭角依然是一個「普通人不能到達」的小市鎮,進入沙頭角禁區的人士須申領[[邊境禁區通行證]],進入中英街的人士更須特別申領註明容許進出中英街的邊境禁區通行證。區內居民大多居於沙頭角墟,即位處[[邊境禁區]]範圍的[[沙頭角邨]]、[[沙頭角總站]]、[[菜園角]]、崗下、元墩山、鹽寮下、菜園角和沙頭角海。當局將沙頭角、[[鹿頸]]、[[打鼓嶺]]等地劃入[[北區]]區議會「沙打」選區。<ref>[http://www.elections.gov.hk/dc2011/maps/dc2011n2.pdf 2011年區議會選區分界圖:北區(圖二)]</ref>
  +
  +
===沙頭角公眾碼頭===
  +
地處[[邊境禁區]]內的沙頭角公眾碼頭亦是市內重要組成部分,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06年完成重建沙頭角公眾碼頭,包括建造一條280米長的有蓋步橋、增建兩個泊位和觀景台,供居民乘搭{{hkferry|吉澳村公所事務處沙頭角至吉澳航線|街渡穿梭來往鴨洲和吉澳這兩個新界東北外島的街渡}}。
  +
  +
根據現行政策,旅遊人士並不符合申請禁區許可證的資格;換言之,非禁區許可證持有人不能乘搭沙頭角街渡往返上述地區。有見及此,來往兩地的新街渡航線於2018年9月2日正式[[首航]],逢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8時30分由馬料水碼頭出發,經赤門海峽、黃竹角咀、紅石門、印洲塘抵吉澳,航程約90分鐘;待至下午3時30分由吉澳返回鴨洲,需時約15分鐘。<ref>[https://www.hkcd.com/content/2018-09/10/content_1101906.html 吉澳.鴨洲新航線首航 往返馬料水 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營運],香港商報,2018年9月10日</ref>
  +
  +
在沙頭角禁區附近,與鴨洲及吉澳形成一個小三角的荔枝窩,擁有豐富生態資源,不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更於2016年被國際著名旅遊指南書《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選為「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目前每逢星期日才有渡輪由[[水上活動中心|馬料水]]前往荔枝窩,需時約90分鐘。至於印洲塘海岸公園並不屬於邊境禁區範圍,市民可租船前往,亦可經[[烏蛟騰]]的遠足路線前往荔枝窩及鄰近景點<ref>[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411/26/P201411260744.htm 立法會十三題:沙頭角墟],2014年11月26日</ref>。
   
 
==街道結構==
 
==街道結構==
第47行: 第59行:
 
|}
 
|}
 
註:非過境人士或未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的人士須在[[担水坑]]下車。
 
註:非過境人士或未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的人士須在[[担水坑]]下車。
  +
  +
==圖庫==
  +
<gallery>
  +
Sha Tau Kok Chuen(0325).JPG|{{STKR|石涌凹}}為區內的主要道路(2018年3月)
  +
Sha Tau Kok BT-4(0325).JPG|{{STKR|石涌凹}}為區內的主要道路(2018年3月)
  +
Sha Tau Kok BT-2(0325).JPG|[[沙頭角總站]](2018年3月)
  +
STK NewCheckpt.JPG|於2012年啟用的沙頭角檢查站(2014年1月)
  +
Chung Ying Street Checkpoint(0325).JPG|中英街檢查站,未持有中英街[[邊境禁區通行證]]的人士不可進入(2018年3月)
  +
Sha Tau Kok Control Point Departure 3.JPG|[[沙頭角管制站]](2012年1月)
  +
</gallery>
   
 
==相關條目==
 
==相關條目==
  +
* [[沙頭角總站]]
 
* [[打鼓嶺]]
 
* [[打鼓嶺]]
 
* [[落馬洲]]
 
* [[落馬洲]]

於 2020年5月15日 (五) 01:07 的修訂

沙頭角Sha Tau Kok)是位於北區和深圳鹽田區邊界上的地方,橫跨中港兩地,是香港邊境禁區之一。

歷史

沙頭角的名字來自清朝。據說,清朝有一位官員,被奉命來到沙頭角一帶巡查。一日,還未天光之時,該人已攀上梧桐山。當他望向海灘時,發現這裡有美麗如畫的大鵬灣和水清沙幼的海灘。如是者,他不禁吟了一首詩:「日出沙頭,月懸海角。」因此,人們逐漸稱沙頭角為沙頭角。

沙頭角還有另一個得名,說法較血腥。話說沙頭角古代時其實是一個斬頭的地方,清朝時在珠江口捉拿的海盜會運送於此處斬首示眾;日佔時期,日軍亦於此地殺戮華人。人們便稱這裡為「殺頭角」,但由於太血腥,而且附近有很多沙灘,遂將「殺」改為諧音「沙」。

清朝時沙頭角已有熱鬧非常的墟市「東和墟」,後來英國於1898年向滿清政府租借新界,以深圳河及沙頭角河為界,為期99年。沙頭角河以南的地方由英國租用[1],這樣亦令到進出東和墟的居民感到不便。沙頭角從此被一分為二,中間以中英街相隔及連接。因沙頭角河道較狹窄,容易進出,令沙頭角在二十世紀初葉曾是往返香港及中國大陸的主要途徑。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內地爆發內戰,導致邊界偷渡者及走私客日漸猖獗,1951年港英政府設置邊境禁區,範圍由沙頭角延伸至元朗區新田米埔,包括沙頭角診所以北的村落、沙頭角邨和沙頭角海。從此區內居民出入必須出示禁區紙,到訪親友亦須由沙頭角居民擔保,才得以進入禁區;非沙頭角村落鄉民亦不能進入沙頭角,使沙頭角無復當年熱鬧景象,東和墟從此一蹶不振。

政府在1988年擴建沙頭角管制站,香港房屋協會建設沙頭角邨,用作安置「鹽寮下棚屋區」,即沙頭角海上棚屋居民[2]。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以及沙頭角地區需求,當局已於《沙頭角──發展藍圖》預留足夠土地作社區設施用途,沙頭角墟現時已有社區會堂、圖書館及街市等設施。[3]

局部開放沙頭角禁區

香港政府在2012年2月15日放寬沙頭角部份地方的禁區限制,包括瓦窰頭担水坑等,約740公頃[4]。經詳細考慮邊境保安需要後,政府決定把沙頭角墟保留在邊境禁區內。這是因為沙頭角墟與內地沒有實質屏障作為邊境分界,而沙頭角墟內的中英街,更是香港境內唯一沒有邊境管制設施但容許人貨跨境活動的地方。因此,從邊境保安角度考慮,沙頭角墟有需要繼續實施邊境禁區管制。[5]

現時沙頭角依然是一個「普通人不能到達」的小市鎮,進入沙頭角禁區的人士須申領邊境禁區通行證,進入中英街的人士更須特別申領註明容許進出中英街的邊境禁區通行證。區內居民大多居於沙頭角墟,即位處邊境禁區範圍的沙頭角邨沙頭角總站菜園角、崗下、元墩山、鹽寮下、菜園角和沙頭角海。當局將沙頭角、鹿頸打鼓嶺等地劃入北區區議會「沙打」選區。[6]

沙頭角公眾碼頭

地處邊境禁區內的沙頭角公眾碼頭亦是市內重要組成部分,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06年完成重建沙頭角公眾碼頭,包括建造一條280米長的有蓋步橋、增建兩個泊位和觀景台,供居民乘搭街渡穿梭來往鴨洲和吉澳這兩個新界東北外島的街渡

根據現行政策,旅遊人士並不符合申請禁區許可證的資格;換言之,非禁區許可證持有人不能乘搭沙頭角街渡往返上述地區。有見及此,來往兩地的新街渡航線於2018年9月2日正式首航,逢周六、周日及公眾假期上午8時30分由馬料水碼頭出發,經赤門海峽、黃竹角咀、紅石門、印洲塘抵吉澳,航程約90分鐘;待至下午3時30分由吉澳返回鴨洲,需時約15分鐘。[7]

在沙頭角禁區附近,與鴨洲及吉澳形成一個小三角的荔枝窩,擁有豐富生態資源,不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單,更於2016年被國際著名旅遊指南書《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選為「亞洲十大最佳旅遊景點」;目前每逢星期日才有渡輪由馬料水前往荔枝窩,需時約90分鐘。至於印洲塘海岸公園並不屬於邊境禁區範圍,市民可租船前往,亦可經烏蛟騰的遠足路線前往荔枝窩及鄰近景點[8]

街道結構

沙頭角主要對外道路是沙頭角公路担水坑以東的範圍屬於邊境禁區。

沙頭角總站設於沙頭角公路與順隆街交界,屬邊境禁區範圍。

中英街與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相連,只限持有適用於中英街的邊境禁區通行證持證人士進入。其他過境人士須經沙頭角管制站及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口岸過境。

沙頭角支線曾於1910年代至1920年代運作,因沙頭角公路於1924年通車,客量下降而於1928年停辦,舊軌道大致上與沙頭角公路並行。

巴士及小巴總站

沙頭角巴士及小巴總站資料
條目名稱 位置 類型 備註
沙頭角總站 沙頭角公路與順隆街交界 專營巴士及專綫小巴總站 邊境禁區範圍
沙頭角管制站 沙頭角邊境通道內 邊境管制站 連接沙頭角口岸,邊境禁區範圍

註:非過境人士或未持有邊境禁區通行證的人士須在担水坑下車。

圖庫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