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九橋(Ting Kau Bridge),跨越藍巴勒海峽,連接荃灣區汀九及葵青區青衣島西北,屬於三號幹線、青朗公路及青馬管制區的一部份。
目前,汀九橋為全球最長的三塔式斜拉橋之一。
歷史
汀九橋是大欖隧道與三號幹線青衣段之間的重要連接通道,於1994年8月動工,原定1997年6月底前落成。由於工程方面出現問題,導致拉索式的汀九橋建造工程,遭受預料不到的阻延,這條橋預期在1998年4月建成。[1]
經過44個月設計及建造後,汀九橋於1998年5月6日通車[2],將新界西北部與青嶼幹線及赤鱲角新機場連接起來,亦有助紓緩屯門公路的擠塞情況,方便車輛來往新界西北及港九市區。
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後,元朗及天水圍部分巴士路線改經大欖隧道及汀九橋前往九龍及香港島。[3]
結構
汀九橋是一條長1,177米的斜拉橋,設有三個單支柱橋塔連接橋身,分別名為汀九塔、中央塔及青衣塔。大橋兩個主跨分別長448米及475米,斜拉橋及其引橋全長1875米。
橋面設有雙程三線分隔行車道,北端連接汀九交匯處,有兩條連接屯門公路西行綫的支路,各包括兩條行車線;亦有一條全長500米的雙程三線高架引道,橫越屯門公路接駁大欖隧道,南端連接青衣西北交匯處,車輛可前往青衣、大嶼山或港九市區。
強風交通管理
汀九橋、汲水門大橋與青馬大橋同樣屬於青馬管制區,每當強風時都會實施交通管制,需局部或全面封閉汀九橋。
- 若每小時平均風速超過40公里,容易被風吹倒的車輛如巴士及電單車不得使用汀九橋,須改用屯門公路、荃灣路或其他道路來往返目的地;
- 若每小時平均風速超過65公里,汀九橋更會完全封閉,所有車輛包括巴士須改行屯門公路、荃灣路及其他道路往返目的地。
使用汀九橋的巴士及專綫小巴路線
途經汀九橋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小巴路線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
均億投資 | 140M | 恆福花園 | →青衣站 | 每天服務,雙向途經● | |
青衣站 | →恆福花園 | ||||
棉記汽車 | 308A | 碧堤半島 | →青衣站 | 每天上午繁忙時間服務,經青衣北岸公路,雙向途經● | |
青衣站 | →碧堤半島 | ||||
棉記汽車 | 308M | 青衣站 | →深井(浪翠園) | 每天服務,雙向途經● | |
深井(浪翠園) | →青衣站 |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運輸局工作進度報告,《1997年施政報告》
-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汀九橋明日啟用,1998年5月5日。
- ↑ 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月底啟用,政府新聞公報,1998年5月23日
- ↑ 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以金鐘(西)為終點。
外部連結
香港主要幹線 | |
---|---|
一號幹線 | |
二號幹線 | |
三號幹線 | |
四號幹線 | |
五號幹線 | |
七號幹線 | |
八號幹線 | |
九號幹線 | |
十號幹線 |
隧道及大橋列表 | |
---|---|
過海隧道 | |
香港島 | |
九龍 | |
新界 | 城門隧道 • 長青隧道 • 大欖隧道 • 愉景灣隧道 • 南灣隧道 • 昂船洲大橋 • 長青橋 • 青荃橋(青衣北橋) • 青衣大橋及葵青橋(青衣南橋) • 青馬大橋、馬灣高架路及汲水門大橋 • 汀九橋 • 深圳灣公路大橋 • 港珠澳大橋(包括觀景山隧道) • 龍山隧道及長山隧道 • 屯門赤鱲角隧道 • 機場隧道 |
連接九龍及新界 |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