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連臣角道(Cape Collinson Road)是東區柴灣歌連臣角的一條道路,東面始於歌連臣角懲教所,西面終點與石澳道連接,全長約4.1公里。
歷史
歌連臣角道大致可反映出柴灣及小西灣開發前最原始海岸線,其歷史遠比柴灣道早得多。
縱使位於歌連臣角道盡頭的歌連臣角懲教所[1]於1958年啟用,可是此區實在過於荒涼,中巴待至1964年5月22日才開辦巴士路線途經歌連臣角道前往該處。
由於中巴88線只服務歌連臣角懲教所,客量稀少,最終於1978年11月4日取消,由專綫小巴18線(今18M)取代,繼續提供每天數班來往柴灣的公共交通服務。由當日起,再沒有常規專營巴士路線途經歌連臣角道。
墳場集中地
歌連臣角道兩旁設有多個墳場,由東至西順序排列如下:
-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柴灣最大規模墳場,屬於政府墳場,位於連城道以東的歌連臣角道。柴灣華人永遠墳場在環翠邨東南,是眾多墳場中最接近民居的一個。臨時巴士站設於歌連臣角道近連城道交界點。
- 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位於華人永遠墳場西南面,為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可在華人永遠墳場臨時站下車。
-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位於山路中段,介乎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與回教墳場之間,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陣亡軍人而設。臨時巴士站設於旁邊。
- 回教墳場:位於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與佛教墳場之間,專為伊斯蘭教徒(回教徒)而設。
- 佛教墳場:位於歌連臣角火葬場的面。旁邊設有臨時巴士站。
- 歌連臣角火葬場:位於歌連臣角道與石澳道交界點旁邊,由食物環境衛生署管轄,用作火葬遺體,是眾多殯葬設施中最遠離民居的一個,因此有不少知名人士逝世後都選擇在歌連臣角火葬場進行火化。火葬場專附近設有紀念花園和靈灰安置閣,並有小型停車場供送殯人士乘坐的客車短暫停泊。歌連臣角臨時巴士總站設於火葬場外。
交通服務
平日僅有專綫小巴路線16A、16M和16X往赤柱方向途經歌連臣角道,並駛經大多數墳場。而18M更來回途經連城道以東一段歌連臣角道,前往座落歌連臣角道東面盡頭的歌連臣角懲教所。
途經歌連臣角道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萬能資源 | 16A | 柴灣站 | 舂坎角(慈氏護養院) | 每天服務,固定班次,途經連城道以西一段● |
萬能資源 | 16M | 柴灣站 | 舂坎角 | 每天服務,途經連城道以西一段● |
萬能資源 | 16X | 柴灣站 | 赤柱 | 每天服務,途經連城道以西一段● |
萬能資源 | 18M | 柴灣站 | →歌連臣角懲教所 | 每天服務,雙向途經,途經連城道以東一段● |
歌連臣角懲教所 | →柴灣站 |
每年清明節及重陽節期間,警方在柴灣墳場一帶採取封路安排,其中介乎連城道及石澳道間的歌連臣角道只准單程行車,新巴開設特別路線9C、388和389途經該路段方便市民掃墓。
至於連城道以東的歌連臣角道,更只准港島專綫小巴18M線及靈車行走。18M線營辦商會按需求提供特別班次來往柴灣站及柴灣靈灰閣,詳情可參閱每年運輸署最新的交通通告。
巴士總站與中途站
歌連臣角道巴士站列表(由東至西) | ||
---|---|---|
分站名稱 | 位置 | 備註 |
歌連臣角懲教所總站 | 歌連臣角道歌連臣角懲教所外 | 小巴18M線總站 |
柴灣靈灰閣 | 歌連臣角道柴灣華人永遠墳場靈灰閣閘口 | 小巴18M線特別班次終點站 |
華人永遠墳場 | 歌連臣角道近柴灣歌連臣角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辦事處 | 臨時巴士中途站 新巴388、389線中途站 小巴16A、16M、16X中途站 |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 歌連臣角道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入口對面 | |
佛教墳場 | 歌連臣角道香港佛教墳場門外 | |
石澳道 | 歌連臣角道9號歌連臣角火葬場對面 | 臨時巴士總站,又名「柴灣墳場」 新巴9C、388、389線總站 專綫小巴16A、16M、16X線中途站 |
前往歌連臣角火葬場的乘客也可乘搭新巴9號線,在「歌連臣角」站下車,沿歌連臣角道步行到該處。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除非特別說明,社區內容使用CC-BY-SA
授權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