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梳士巴利道Salisbury Road),為一九龍油尖旺區南緣的道路,沿尖沙咀尖沙咀東海岸而建,全段東、西行雙向行車。

歷史[]

梳士巴利道最早一段於1887年建成,並以當時英國首相梳士巴利侯爵(Robert Cecil, 3rd Marquess of Salisbury)命名。值得留意的是,當時的中文譯名按英文字母串法,稱作「疏利士巴利道」。然而,「Salisbury」的「i」是不發音的,所以港英政府於1970年代將該路的中文名稱改作現今名稱。[1]

昔日梳士巴利道只連接廣東道漢口道,1902年起延長至漆咸道。1906年,政府於海旁填海以便九廣鐵路築建尖沙咀車站時,亦一併擴闊道路。

近年發展[]

尖沙咀碼頭總站位處梳士巴利道西面盡頭,是香港最早期的巴士總站之一,而梳士巴利道是往返碼頭的必經之路;廣東道南行往尖沙咀的車輛必須左轉往梳士巴利道東行,不可右轉往尖沙咀碼頭。另外,九龍公園徑以西的一段梳士巴利道西行綫是非專營巴士禁區,除領有許可證者外,所有沿梳士巴利道西行的非專營巴士須右轉九龍公園徑北行,才可前往廣東道南行。

1970年代,紅磡灣填海完工,開闢了尖沙咀東商業區,梳士巴利道沿尖東海旁伸展至康莊道紅磡火車站外,與康莊道之間有兩個接駁點,北行交界處在梳士巴利道東行與科學館道之間,南行交界處則在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南行站的東北面,西行方向有行車天橋接駁。

建造尖東站及擴建尖沙咀站工程進行期間,運輸署在2001年12月進行顧問研究,探討如何解決這兩項鐵路工程對尖沙咀區可能造成的交通問題。該項研究提出一系列臨時交通管理計劃,包括實施北京道單程迴旋交通系統、調整巴士站位置、擴闊介乎永安廣場及廣東道的一段梳士巴利道,以及改善梳士巴利道與彌敦道和與九龍公園徑的路口,已於2002年9月完成。[2]

另一邊廂,當局於2001年3月在梳士巴利道與漆咸道南交界處建造一條行車隧道,2005年7月竣工[3];前國際郵件中心對開的一段全新架空梳士巴利道於2003年8月啟用。而連接彌敦道尖沙咀站及梳士巴利道尖東站的行人隧道系統則於2004年10月啟用,隧道部分路段設有自動行人道,與附近酒店和商業樓宇連接,以減少橫過繁忙道路的行人。

政府曾計劃於尖沙咀碼頭對開巴士總站範圍改建為露天廣場,同時於梳士巴利道近廣東道一帶增建迴旋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4][5][6]。政府最終於2012年8月8日宣布擱置有關計劃;惟原訂安置受該總站清拆影響的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卻早已投入運作,其中一個入口設於梳士巴利道東行永安廣場西面。


道路概況[]

現時所有往返尖沙咀碼頭的巴士路線均途經梳士巴利道,另大部份往返尖沙咀東的專營巴士路線亦途經梳士巴利道,其中彌敦道漆咸道南之間的路段最為繁忙。漆咸道南以東的路段較少專營巴士途經,當中東行線有部份乃前往尖沙咀東總站,以減輕漆咸道南的交通負荷;西行線絕大部份均由紅磡繞道駛至,只有尖沙咀方向的九巴5A92R過海隧巴H1線康莊道南行轉入[7],且均途經整段西行綫;當中5A線離開尖沙咀方向亦取道全段梳士巴利道東行。

梳士巴利道隧道一直未有專營巴士使用,惟九龍專綫小巴6X線於2006年甫開辦便來回程途經,於2011年從6A線分拆之6Y線往尖沙咀方向亦取道隧道西行;2017年11月5日起,為方便由尖沙咀東部海旁返回紅磡灣及黃埔花園一帶的居民,6X線往黃埔花園方向改經永安廣場對開的梳士巴利道地面路段並於該處增設中途站,自此隧道只有西行路線使用。6X線往尖沙咀方向於翌年3月18日起繞經麼地道而不再取道隧道,而6Y線亦已於2020年4月停辦。

巴士分站[]

梳士巴利道巴士分站列表(由西至東)
西行分站名稱 東行分站名稱 位置簡介 備註
尖沙咀碼頭總站
廣東道(只准前行)
九龍公園徑(前往廣東道的車輛必須途經九龍公園徑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文化中心外
漢口道(只限東行,尖沙咀(漢口道)總站在此)
彌敦道
中間道(只限東行,可進入中間道總站尖東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尖東站 尖東站及Victoria Dockside外
漆咸道南,設有行車隧道及一對掉頭處
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入口(只限東行)
永安廣場 永安廣場外 新巴城巴稱西行站為「星光大道」
麼地里
紅磡繞道
康莊道科學館道(北行,可前往尖沙咀東總站
在此以東為單向南行,設有掉頭處
康運徑
紅隧轉車站-紅磡站 紅磡站行人通道下面 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對面
康莊道(南行)

圖集[]

相關資料存檔[]

本典備份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疏利士巴利道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