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西(Tung Chung West)位於新界離島區東涌西南部,屬於東涌新市鎮發展範圍內,西接馬灣涌,南接東涌南,北接東涌市中心。
東涌西的範圍由北大嶼山醫院、逸東邨,一直伸延至龍井頭及以北一帶,當中覆蓋城巴東涌車廠及興建中的滿東邨。
政府時常稱此區域為「東涌(西)」(Tung Chung (W))。
歷史
在東涌被發展為新市鎮前,東涌西現時的所在位置曾為東涌河的下游區域,一帶荒蕪,鄰近只有上嶺皮村、下嶺皮村和東涌炮台。
1980年代,香港國際機場所在地開始計劃由啟德遷往赤鱲角,鄰近東涌的部分地區亦隨之被納入「東涌新市鎮」的範圍中,為機場核心計劃的十大基建項目之一,當中亦包括現時東涌西的部分範圍。新市鎮發展在馬灣涌東北面的填海土地上,以及東涌河下游人工改道後所平整而成的土地。而原有居住於赤鱲角的居民,均被安置於東涌西新建的赤鱲角新村。
2001年初,共有13幢樓宇的逸東(一)邨開始入伙,成為首個落成的東涌西發展項目;其於裕東路東行所設的逸東邨臨時巴士總站,亦成為東涌西首個巴士總站。隨着逸東(二)邨於2004年陸續開始入伙,逸東邨永久巴士總站亦告啟用,取代原有的臨時巴士總站。
2013年9月24日,位於東涌西的北大嶼山醫院投入服務,成為東涌首所公立醫院;同年9月30日,原設於東涌市中心的東涌普通科門診診所亦遷往新醫院三樓的北大嶼山社區健康中心繼續提供服務。[1]
近年,政府開始研究開發整個大嶼山,東涌擔任著連接島內外的重要角色,其中亦包括東涌西。2017年6月3日,政府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2]。《藍圖》中講述,根據《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研究》,東涌西會進行低密度發展,以保留原有鄉郊特色;位處東涌西與東涌市中心間的小山丘,亦會被發展成「東涌市鎮公園」。
道路結構
東涌西的道路大多為雙向行車,而當中的道路結構主要由松仁路、裕東路、東涌道此三條縱橫貫穿東涌西的主要道路組成。
所有來往大嶼山南部及東涌或香港國際機場的巴士路線均會途經東涌西並設站,有關路線亦悉數途經松仁路、裕東路、東涌道此三條東涌西的主要道路。
巴士車站
位於東涌西的巴士車站資料 | ||
---|---|---|
條目名稱 | 位置 | 簡介 |
巴士總站 | ||
逸東邨總站 | 逸東街逸東邨三號停車場地下 | 專營巴士總站 |
北大嶼山醫院總站 | 北大嶼山醫院平台 | 專營巴士總站、未啟用專綫小巴總站 |
滿東邨總站 | 裕東路西行滿東邨滿和樓對開 | 專營巴士總站 |
逸東邨雍逸樓 | 裕東路東行近逸東(一)邨雍逸樓 | 37P線起點站、38X線總站 |
北大嶼山醫院 (松仁路) | 松仁路近北大嶼山醫院 | 曾為38X線總站 |
馬灣新村 (東涌道) | 東涌道南行馬灣新村58號對出 | 34X線臨時總站 |
康逸樓 | 裕東路東行近逸東(一)邨康逸樓 | 已荒廢臨時巴士總站 |
巴士中途站 | ||
逸東邨居逸樓 | 逸東街南行逸東(二)邨居逸樓對出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逸東邨福逸樓 | 裕東路東行近逸東(一)邨福逸樓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松滿路 | 松滿路北行松滿路停車場對面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松逸街 | 松逸街西行港青基信書院對出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馬灣新村 (松仁路) | 松仁路北行松慧街兒童遊樂場對出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赤立角新村 | 黃龍坑道北行近赤鱲角新村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東涌鄉事委員會 | 東涌道南北行近東涌鄉事委員會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上嶺皮 | 東涌道南北行近上嶺皮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下嶺皮 | 東涌道南北行近下嶺皮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黃家圍 | 東涌道南北行近黃家圍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龍井頭 | 東涌道南北行近龍井頭 | 專營巴士中途站 |
圖集
在這個圖庫加入圖片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政府新聞網,〈普通科門診服務安排〉〔新聞公報〕,2013年9月25日。
- ↑ 《明報》,〈可持續大嶼藍圖出爐 東大嶼都會涉填海約1000公頃 休閒康樂設施「縮水」〉〔港聞〕,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