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海底隧道(簡稱東隧,官方英文名稱Eastern Harbour Crossing,隧道公司使用「Eastern Harbour Tunnel」)是一條連接九龍觀塘區茶果嶺及港島東區鰂魚涌的過海隧道,穿越維多利亞港東部,港島出口一端是二號幹線南端起始部分。
全長2.2公里的東隧為本港第一條汽車及鐵路兩用隧道,以沉箱技術建成,是全世界最大的沉箱式隧道之一[1]。隧道內一共有五條並排獨立管道,其中兩條為雙程雙線行車管道,兩條供港鐵將軍澳綫使用的鐵路管道,及一條容納環境控制系統的管道。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負責興建東隧,以及自1989年9月21日隧道通車初期之營運;其專營權於2016年8月屆滿,政府隨即收回東隧管理權,交由承辦商泰富基建有限公司管理。
歷史[]
海底隧道於1972年通車後迅速飽和,港府開始着手研究興建第二條連接兩岸的通道。當時計劃在維港東部鯉魚門興建跨海大橋,連接筲箕灣及油塘;然而大橋有機會影響啟德機場運作,故未有落實,因此有興建第二條過海隧道之議。
建造與通車[]
東隧採用「建造、營運、轉移」(Build-Operate-Transfer,BOT)形式融資興建,政府將隧道建造及經營權授予一間公司,到指定期限屆滿後收回。港府在1984年10月5日刊憲邀請財團承建定名為「東區海底隧道」的第二條過海隧道,連接茶果嶺石礦場及鰂魚涌一幅原定用作興建私人參建居屋的地皮[2]。次年4月1日截標時共接獲九份標書,其中持有紅隧專營權的香港隧道有限公司(今稱「港通控股」)亦有入標競逐。[3]
東區海底隧道工程細則在1986年1月10日出版的憲報公佈[4]。政府在8月6日宣布,中信泰富、熊谷國際、保華(新隧道)及丸紅香港華南合組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簡稱「新隧公司」,New Hong Kong Tunnel Co Ltd)獲批三十年專營權,至2016年8月6日屆滿。東隧總建造成本22億元,其中15億元來自13個銀團借貸[5]。新隧公司負責興建東隧之餘,亦須按專營權條款管理及保養隧道。
港督尤德爵士(Sir Edward Youde)於1986年9月25日主持東隧動土儀式[6],整條隧道由十五段沉管組成,每段闊35.45米,高9.75米,可容納兩條行車管道、兩條鐵路管道及一條通風管道[7]。工程順利進行,較預期提早四個半月完工,並定於1989年9月21日晚上10時30分正式通車。[8]
通車當日,港督衛奕信爵士(Sir David Wilson)主持通車儀式,其座駕於傍晚5時20分從港島東區鰂魚涌入口駛入東隧,10分鐘後抵達九龍茶果嶺出口,衝過一條紅、白、藍色相間的巨型綵帶,並在1號收費亭繳付10元隧道費,成為東隧第一位使用者。衛奕信落車後檢閱一群隧道管理員,並在紀念冊上簽名,標誌東隧正式啟用。不過,通車後短短13分鐘,即發生首宗交通意外,兩輛私家車在收費站前相撞,幸無人受傷。同年11月9日,英國王儲查理斯訪港時為東隧主持揭幕禮,更發表講話指規模如此龐大、複雜的隧道工程能較預期提早四個月完成,實屬驕人成績。[9][10]
東隧鐵路[]
至於東隧鐵路部分,新隧公司在1986年8月1日轉交「東區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東隧公司」,Eastern Harbour Crossing Co Ltd),由其負責建造鐵路隧道及藍田站。[11]
該鐵路隧道於1989年8月完成並開始運作,地鐵公司向東隧公司租用包括藍田站在內的東隧鐵路部分,每半年繳納租賃費。1999年6月,長江基建集團聯同中信泰富購入日本熊谷組集團所持有東隧公司全部股權,即東隧公司九成權益。[12]
根據東隧條例規定,當東隧鐵路專營權於2008年2月屆滿後,鐵路隧道將交回政府,並會繼續租予地鐵公司。地鐵在2000年上市,與政府簽訂協議,訂明當東隧鐵路專營權屆滿時,東隧鐵路及隧道等附屬結構資產擁有權,會以象徵式代價賦予地鐵公司。到2013年,港鐵以象徵式地價一千元換取這項價值十多億元的資產,此後港鐵只承擔維修保養成本,毋須再付隧道租金,故鐵路隧道與藍田站現已成為港鐵資產。[13]
東隧巴士路線[]
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設於九龍出入口,收費廣場外設有轉車站供乘客轉車。由於東區海底隧道在通車初期屬於六號幹線,因此途經之隧巴路線編號多為6字頭。[14]
在路線空調化方面,除特快路線外,於1992年7月6日開辦的680線成為東區海底隧道首條提供全空調服務的路線,該路線其後提升至平日全日服務,因空調巴士不足而加入非空調巴士服務。第一條加入空調巴士服務的路線是601線,於1992年8月17日由九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
與其餘兩條過海隧道不同,東隧路線全空調的進展較慢,中巴要到1997年10月20日才在601線加派空調巴士行走。九巴在1997年前首先在601、641及606線實施全冷,而聯營路線的新巴時段及680線亦於2000年左右全冷。自此之後,只餘下690線在九巴時段仍然以冷熱混合行走,直至2002年9月9日才正式改為全空調服務,令該路線成為港島區除開篷巴士15C線外最後一條設有非空調服務的專營巴士路線。
根據2016年1月數據,共有21條專營巴士路線使用東隧,每日平均來回班次約為1,860班,隧道費每日約為21萬元。專綫小巴方面,只有兩條通宵路線使用東隧,每日來回班次約為69班,隧道費每日約為2,600元。東隧的隧道費只佔有關巴士及小巴營辦商總營運開支少於百分之一。[15]
加價爭議[]
2005年東區海底隧道在社會各界譴責聲中,罔顧社會責任堅持加價67%,5月1日凌晨生效,其中私家車及的士收費由15元增至25元,雙層巴士收費則由45元大幅調高至75元。新巴隨即發出指引,規定每天私牌到將軍澳及馬鞍山載客的巴士須改經海底隧道,以減輕成本。[16]
2010年8月,東隧再度申請加價,其中私家車及的士收費擬增至35元,有關議案遭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強烈反對而被否決[17]。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隨後向國際仲裁中心提出仲裁,最終被駁回,東隧需要維持原有收費標準,不能加價。[18]
為了遏抑和分散在繁忙時段的交通需求,改善過海隧道的擠塞情況,政府在2023年12月17日早上5時起實施三條過海隧道私家車與電單車分時段收費,而小巴和巴士則由原本$38至$75不等,改為全日劃一$50,同時取消超過兩條車軸的額外收費。[19]
東隧30年專營權屆滿[]
轉眼間30年過去,東隧專營權在2016年來到了盡頭,政府於8月7日凌晨接收並委託承辦商管理及維修東隧,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及其附屬法例之適用範圍擴展至東區海底隧道,而《東區海底隧道條例》(第215章)及其附屬法例則告廢除[20]。運輸署已在二月中向泰富基建有限公司(Pacific Infrastructure Ltd)批出東隧「管理、營運及維修保養」合約,該公司三名董事均為新隧公司董事。其後泰富基建在三月中向全體200多名員工發信邀請所有合資格員工留任,結果只有八成多技術員工順利過渡,負責茶水部、清潔等最基層員工未能留任。
東隧交接後首份管理合約為期兩年,較現時一般政府隧道及收費道路的6年期短,運輸署解釋考慮到接收後或出現初期運作及過渡性的不穩定因素,較短合約期可讓政府更彈性處理過渡安排,政府可按需要以相同條款延長一年合約期,即泰富基建的合約最長達三年。[21][22]
使用狀況[]
相比海底隧道,東隧較遠離最繁盛的地區,收費也較昂貴,故此東區海底隧道在1989年9月啟用時,每日平均行車量約為19500架次,至1993年10月已增至約83,500架次,傍晚下班時間的交通最為繁忙;為改善交通擠塞情況,當局不時試行「潮水式行車」,在傍晚開放3條隧道行車線供往九龍的車輛使用,此舉卻有機會引致往香港方向及觀塘區的交通出現擠塞。[23]
東隧設計行車量為每小時每方向2,600架次;2013年9月,每日平均行車量為71,000架次[24];2019年繁忙時間的使用率為1.0(北行)及1.0(南行)。[25]
除608和641線外,現時駛經東隧的專營巴士路線,其中一端總站皆設於九龍東或新界東[註 1]。部分新界東的過海路線(如307、673、680、681等)為避開一號幹線的慣常擠塞路段而取道東隧過海,縱使行車里數相對較長但仍較為快捷。
路線資料[]
下表列出取道東區海底隧道往返維港兩岸的巴士路線。
南行方向(往港島)[]
專營巴士[]
以下巴士路線除88R、619X、621、690S及694S線外皆停靠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南行站。
專綫小巴[]
途經東區海底隧道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往港島方向)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杏花專線 | 61 | 旺角(快富街) |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每天通宵服務,經東區海底隧道● |
北行方向(往九龍)[]
專營巴士[]
以下巴士路線除690S及694S線外皆停靠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北行站。
專綫小巴[]
途經東區海底隧道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往九龍方向)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杏花專線 | 61 | 小西灣(藍灣半島) | 旺角(快富街) | 每天通宵服務,經東區海底隧道● |
圖集[]
隧道出入口[]
隧道管道[]
註釋[]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東隧「回歸」 政府研三隧分流〉,《星島日報》,2016年8月7日。
- ↑ 〈興建東區海底隧道 盡量減對居民影响〉,《華僑日報》,1986年1月10日。
- ↑ 〈海隧公司參與 投建東區海隧〉,《華僑日報》,1985年4月13日。
- ↑ 〈東區興建海底隧道 並建交滙處迴旋處〉,《華僑日報》,1986年1月11日。
- ↑ 〈立會擬引特權索財務資料〉,《蘋果日報》,2005年4月27日。
- ↑ 〈東區海底隧道 港督主持動土〉,《華僑日報》,1986年9月26日。
- ↑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連繫港九30年》(香港: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2016年),第31頁。
- ↑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連繫港九30年》(香港: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2016年),第32頁。
- ↑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連繫港九30年》(香港: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2016年),第36-37頁。
- ↑ 〈89年東隧通車 專營權去年屆滿〉,《東方日報》,2017年9月3日。
- ↑ 〈東區海底隧道 本月正式動工〉,《華僑日報》,1986年8月2日。
- ↑ 長江基建集團,〈長江基建參與香港基建項目 入股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1999年6月15日。
- ↑ 〈值15億東隧鐵路贈港鐵〉,《東方日報》,2010年5月24日。
- ↑ 〈暢談巴士的陳年往事〉,《香港商報》,1999年11月22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十六題:過海隧道行車量及收費〉[新聞公報],2016年1月6日。
- ↑ 〈八成人擬改用紅隧 村巴保母車勢被困 東隧今加價恐阻救急服務〉,《蘋果日報》,2005年5月1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行政會議否決東隧加價申請〉[新聞公報],2011年6月11日。
- ↑ 〈東隧港鐵加價 機制之惡縱容〉,《東方日報》,2012年10月31日。
- ↑ 運輸署 - 過海隧道收費方案
- ↑ 〈《2016 年東區海底隧道法例 ( 修訂 ) 條例》〉
- ↑ 〈東隧專營權周日屆滿 「舊班底」奪管理合約〉,《明報》,2016年8月3日。
- ↑ 〈從東隧談到九龍東發展〉,《東方日報》,2015年7月21日。
- ↑ 〈東區海底隧道〉,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3年11月24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便覽 交通〉。
- ↑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核2020-21年度開支預算 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120〉。
外部連結[]
- 東區海底隧道網站(BOT時期,2016年4月13日存檔)
東區海底隧道巴士路線 | 途經||
---|---|---|
中西區 | ||
灣仔區 | ||
東區 | ||
南區 |
隧道及大橋列表 | |
---|---|
過海隧道 | |
香港島 | |
九龍 | |
新界 | |
連接九龍及新界 |
香港主要幹線 | |
---|---|
一號幹線 | |
二號幹線 | |
三號幹線 | |
四號幹線 | |
五號幹線 | |
六號幹線 | |
七號幹線 | |
八號幹線 | |
九號幹線 | |
十號幹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