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辦的港島半山區巴士路線23A,由新巴營辦,停辦前循環來往勵德邨及羅便臣道,途經銅鑼灣、灣仔、金鐘及中環(蘭桂坊),然後於半山區經由堅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折返。
歷史[]
- 1974年4月16日:中巴開辦新路線23A,來往銅鑼灣(摩頓臺)及羅便臣道,於星期一至六提供服務,以配合半山區巴士專綫實施。[1]
- 1975年8月11日:銅鑼灣總站遷往勵德邨,每天行走,並來回程繞經中環,以配合勵德邨入伙。[2]
- 1976年11月1日:往勵德邨方向駛至軒尼詩道後,改經波斯富街、禮頓道及邊寧頓街,後返回怡和街原有路線,沿途增設3個巴士站,並於波斯富街起增設分段收費。[3]
- 1982年1月31日:配合遮打道於假日劃為行人專用區,往勵德邨方向改經皇后大道中、畢打街及德輔道中,不經雪廠街及遮打道。[4]
- 1982年9月1日:往勵德邨方向不經波斯富街、禮頓道及邊寧頓街。[5]
- 1983年11月16日上午十時起:往羅便臣道方向改經摩頓台往高士威道,不經聖保祿醫院外的一段銅鑼灣道,以配合大坑道天橋通車之相關改道安排。
- 1989年4月28日:勵德邨總站遷往勵德邨道盡頭的新巴士總站。
- 1995年6月11日:假日往勵德邨方向不再繞經皇后大道中及畢打街前往德輔道中。
- 1998年9月1日:由新巴接辦,以配合中巴專營權結束。
- 1999年7月11日:增設空調巴士服務。[6]
- 2002年5月31日:由上午10時起,往羅便臣道方向不停怡和街的巴士站,並改停軒尼詩道500號興利中心外。[7]
- 2004年4月26日:與23及12M線提供首個新巴及城巴之間的八達通轉乘優惠,作為23B線削減服務的補償。
- 2009年12月5日:往勵德邨方向駛經花園道後直接前往金鐘道,不再繞經下亞厘畢道、雪廠街及遮打道。[8]
- 2013年7月14日:取消服務,由12線修改上山方向走線,以及新增12與5、5B、10及26線之間的八達通轉乘優惠取代。[9][10]
服務時間及班次[]
停辦前(2013年7月)資料[]
由勵德邨開出 | |
---|---|
服務時間 | 班次(分鐘) |
星期一至六 | |
06:19-06:30 | 11 |
06:30-07:50 | 20 |
07:50-08:35 | 12-17 |
08:35-09:15 | 20 |
09:15-09:45 | 15 |
09:45-19:05 | 20 |
19:05-19:30 | 25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 |
06:24-06:45 | 21 |
06:45-19:25 | 20 |
19:25-19:42 | 17 |
歷年服務時間及班次[]
2001年1月資料[12] | ||||||||||||
---|---|---|---|---|---|---|---|---|---|---|---|---|
|
1996年資料[13] | ||||||||||||
---|---|---|---|---|---|---|---|---|---|---|---|---|
|
1981年9月資料[14] | ||||||||||||||||||
---|---|---|---|---|---|---|---|---|---|---|---|---|---|---|---|---|---|---|
|
1975年9月1日資料 | ||||||||||||||||
---|---|---|---|---|---|---|---|---|---|---|---|---|---|---|---|---|
|
開辦當日(1974年4月16日)資料 | ||||||||||||||
---|---|---|---|---|---|---|---|---|---|---|---|---|---|---|
|
收費[]
23A線歷年車費沿革 | ||
---|---|---|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 全程收費(成人) | 分段收費 |
2008年6月8日 | $5.0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4.1 |
2001年4月22日 | $4.7(空調)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3.9 |
1999年9月11日 (增設空調巴士服務) |
$3.4(非空調) $4.5(空調)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2.9(非空調)/$3.7(空調) |
1997年12月1日 | $3.4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2.9 |
1996年3月3日 | $3.1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2.6 |
1994年4月1日 | $2.8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2.3 |
1993年4月5日 | $2.6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2.1 |
1991年3月31日 | $2.3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1.8 |
1990年3月18日 | $1.8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1.4 |
1989年7月2日 | $1.6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1.2 |
1986年4月1日 | $1.2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1.0 |
1984年1月1日 | $1.0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80¢ |
1981年4月12日 | 80¢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60¢ |
1980年2月3日 | 60¢ | 史釗域道往勵德邨:50¢ |
1976年11月1日 | 40¢ | 波斯富街往勵德邨:30¢ |
1976年3月1日 | 不設分段收費 | |
1974年4月16日 | 30¢ |
收費備註 |
---|
八達通轉乘優惠[]
本段資料以2013年3月28日生效之計劃詳情為準
乘客於指定時間內以同一張八達通卡或同一電子支付工具的賬戶於乘搭此路線後轉乘指定路線,或從指定路線轉乘此路線,可獲轉乘優惠,詳情如下:(小童及長者優惠額折半計算,而電子支付工具的轉乘優惠只適用於此路線與其他城巴路線/班次之間的轉乘)
23A線(勵德邨→羅便臣道)相關轉乘優惠 | |||||
---|---|---|---|---|---|
由23A線(勵德邨開出)轉乘其他路線 | |||||
主要對象 | 轉往路線 | 優惠 | 轉乘地點 | 時限 | 備註 |
勵德邨→柏道 | 12M(往柏道) | 減$2.8 | 蘭桂坊 | 90分鐘 | [15] |
勵德邨→跑馬地 | 19(往跑馬地(上)) | 減$1.0 | 香港中央圖書館→摩頓台 | [16] | |
勵德邨→香港大學 | 23(往蒲飛路) | 減$4.8 | 太古廣場 | [15] |
23A線(羅便臣道→勵德邨)相關轉乘優惠 | |||||
---|---|---|---|---|---|
由其他路線轉乘23A線(往勵德邨) | |||||
主要對象 | 轉自路線 | 優惠 | 轉乘地點 | 時限 | 備註 |
柏道→勵德邨 | 12M(柏道開出) | 減$2.4 | 花園台 | 90分鐘 | [15] |
跑馬地→勵德邨 | 19(跑馬地(上)開出) | 減$1.0 | 維多利亞公園→百德新街 | [16] | |
香港大學→勵德邨 | 23(蒲飛路開出) | 免費 | 金鐘站 | [15] |
用車[]
受到半山區路面影響,此路線只可使用11.3米或以下的巴士行走。惟礙於車隊有限而需求不大,故取消前甚少會使用11米巴士行走。
此路線停辦前用車4輛[17],當時主要用車為主要使用短車身巴士,如丹尼士三叉戟10.3米(33XX)雙層空調巴士,間中使用丹尼士飛鏢10.7/10.1米(20XX)單層空調巴士及丹尼士三叉戟10.6米(16XX)雙層空調巴士。新巴陣中唯一配都普車身的丹尼士三叉戟10.6米(怪獸3601)也經常行走此路線。
用車演變史[]
此路線下山方向曾途經下亞厘畢道180度右轉雪廠街的狹窄彎位,因此只能使用10.7米或以下的巴士行走。此路線於八十年代以7輛利蘭珍寶(LF)[18]作字軌車;[19]至中巴專營權結束前,字軌車則是7輛利蘭勝利二型(LV)。[20]
1999年7月11日,此路線增設空調巴士服務,用車為當時新晉的丹尼士三叉戟10.6米(16XX),其後亦有加入10.3米版本的同款巴士(33XX),需求較低時則會派出丹尼士飛鏢10.7/10.1米(20XX)單層巴士行走。
2009年12月5日,此路線往勵德邨方向精簡行車走線,改經花園道天橋而不經中環,用車限制才得以放寬至能使用11.3米或以下的巴士行走,惟取消前甚少使用之。
行車路線[]
2009年11月5日至2013年7月13日(停辦當日)[]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13.6公里,行車時間約為74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1公里)
途經:勵德邨道、大坑道、銅鑼灣道、摩頓臺、高士威道、禮頓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李活道、亞畢諾道、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花園道、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銅鑼灣道、銅鑼灣徑、大坑道天橋、大坑道及勵德邨道
新巴23A線(勵德邨↺羅便臣道) | ||||
---|---|---|---|---|
序號 | 地區 | 街道 | 車站名稱 | 備註 |
1 | 大坑 | 勵德邨 | ||
2 | 勵德邨道 | 勵德邨邨榮樓 | ||
3 | 大坑道 | 利群道 | ||
4 | 豪園 | |||
5 | 銅鑼灣 | 摩頓臺 | 香港中央圖書館 | |
6 | 軒尼詩道 | 希慎廣場 | ||
7 | 堅拿道東 | |||
8 | 灣仔 | 北海中心 | ||
9 |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 | |||
10 | 修頓球場 | |||
11 | 晏頓街 | |||
12 | 金鐘 | 金鐘道 | 太古廣場 | |
13 | 中環 | 皇后大道中 | 匯豐總行大廈 | |
14 | 德己立街 | 蘭桂坊 | ||
15 | 擺花街 | 擺花街 | ||
16 | 荷李活道 | 舊中區警署 | ||
17 | 亞畢諾道 | 中央廣場 | ||
18 | 半山區 | 堅道 | 明愛中心 | 循環線折返點 |
19 | 孫中山紀念館 | |||
20 | 樓梯街 | |||
21 | 西摩道 | |||
22 | 西摩道 | 寶玉閣 | ||
23 | 衛城道 | |||
24 | 羅便臣道 | |||
25 | 羅便臣道 | 高主教書院 | ||
26 | 花園台 | |||
27 | 花園道 | 香港動植物公園 | 巴士必停站 | |
28 | 中環 | 聖約翰座堂 | ||
29 | 金鐘 | 金鐘道 | 金鐘站 | |
30 | 灣仔 | 軒尼詩道 | 盧押道 | |
31 | 史釗域道 | 分段收費起點 | ||
32 | 杜老誌道 | |||
33 | 灣仔消防局 | |||
34 | 銅鑼灣 | 怡和街 | 百德新街 | |
35 | 銅鑼灣道 | 聖保祿醫院 | ||
36 | 大坑 | 大坑道 | 豪園 | |
37 | 光明臺 | |||
38 | 勵德邨道 | 勵德邨德全樓 | ||
39 | 勵德邨 |
歷年行車路線及站位[]
2002年5月31日至2009年11月4日期間之站位表 | ||||||||||||||||||||||||||||||||||||||||||||||||||||||||||||||||||||||||||||||||||||||||||||||||||||||||||||||||||||||||||||||||||||||||||||||||||||||||||||||||||||||||||||||||||||||||||
---|---|---|---|---|---|---|---|---|---|---|---|---|---|---|---|---|---|---|---|---|---|---|---|---|---|---|---|---|---|---|---|---|---|---|---|---|---|---|---|---|---|---|---|---|---|---|---|---|---|---|---|---|---|---|---|---|---|---|---|---|---|---|---|---|---|---|---|---|---|---|---|---|---|---|---|---|---|---|---|---|---|---|---|---|---|---|---|---|---|---|---|---|---|---|---|---|---|---|---|---|---|---|---|---|---|---|---|---|---|---|---|---|---|---|---|---|---|---|---|---|---|---|---|---|---|---|---|---|---|---|---|---|---|---|---|---|---|---|---|---|---|---|---|---|---|---|---|---|---|---|---|---|---|---|---|---|---|---|---|---|---|---|---|---|---|---|---|---|---|---|---|---|---|---|---|---|---|---|---|---|---|---|---|---|---|---|
途經街道與「1983年11月16日起」段一致
|
1983年11月16日起 |
---|
途經:勵德邨道、大坑道、銅鑼灣道、摩頓臺、高士威道、禮頓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李活道、亞畢諾道、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花園道、下亞厘畢道、雪廠街、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銅鑼灣道、銅鑼灣徑、大坑道天橋、大坑道及勵德邨道 |
1975年8月11日起 |
---|
途經:勵德邨道、大坑道、銅鑼灣道、摩頓臺、高士威道、禮頓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李活道、亞畢諾道、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花園道、下亞厘畢道、雪廠街、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銅鑼灣道、大坑道及勵德邨道 |
開辦當日(1974年4月16日)資料[1] |
---|
途經:摩頓臺、高士威道、禮頓道、伊榮街、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金鐘道、紅棉路、堅尼地道、上亞厘畢道、堅道、西摩道、羅便臣道、花園道、皇后大道中、昃臣道、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銅鑼灣道及摩頓臺 |
使用狀況[]
此路線沿途有城巴11、12、12M、40M和新巴26線等路線分薄客源,除繁忙時間外均吉車遊街。
根據巴士路線發展計劃及其他資料,此路線載客情況如下:
- 1993年(中巴):每月乘客量為177,999人次。[21]
- 2005年:繁忙時段平均載客量為56%,非繁忙時段平均載客量為29%。
- 2008年:最高載客率為63%。
- 2012年:繁忙時段載客率為21-34%,非繁忙時段載客率為15-37%。
- 2013年:繁忙時段載客率為23-66%,平均載客率為40%,即約42人次;非繁忙時段載客率為13-40%,平均載客率則為26%,即約28人次。
相關事件[]
- 1980年8月31日:上午十一時許,一輛往羅便臣道方向利蘭珍寶(LF159/BN4295)在大坑道落斜時因制動系統失靈,車長嘗試以路旁欄杆減速不果,續衝前至大坑道與銅鑼灣道交界前撞向一輛私家車,將之推前推及另一輛往興華邨方向的81線同型號巴士(LF82/BK1277),再撞及一輛的士及三輛學習駕駛車輛,共造成三人輕傷。[22]
- 1983年1月20日:上午十一時半,一名車長駕駛此路線巴士擬於勵德邨總站掉頭,但遭其前方停泊於勵德邨道盡頭之巴士掉頭處的一輛佳牌阿拉伯五型(LS25/AH4081)阻礙,該車長遂登上前車,圖先將之駛走以便己車掉頭,詎料掉頭期間LS25突然失控,撞毀鐵欄後跌落百米高山崖,墮入蓮花宮東街的一處空置地盤。LS25底盤、車身均嚴重損毀加上車齡問題,意外後退役;肇事車長則被困駕駛室,身受重傷而送院救治。[23][24][25]因是次意外,促使勵德邨居民多番要求政府興建永久巴士總站,以保障乘客安全,最終目前總站於1989年4月28日落成啟用。
- 2004年5月14日:下午五時,一輛往羅便臣道方向的丹尼士三叉戟(3343/KR5406)在德己立街右轉入威靈頓街時失控,衝上行人路並撞入一間商鋪,一名途人被夾在巴士和商鋪牆壁間。消防員費時半小時方將其救出,意外令中環交通受阻三小時。[26][27]
圖集[]
過往乳豬紙[]
本典備份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1.0 1.1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通告:調整半山區巴士路綫〉,《工商日報》,1974年4月16日。
- ↑ 〈中巴兩綫巴士 下周調整路綫〉,《華僑日報》,1975年8月8日。
- ↑ 〈中巴11A及23A線 明日更改路線 旨在便利勵德邨居民〉,《工商日報》,1976年10月31日。
- ↑ 〈中環設行人專用區 本星期日開始實施 七線巴士受影響要改道 愛丁堡廣場東面封閉兩個周末〉,《大公報》,1982年1月29日。
- ↑ 〈為配合新學年開始 中巴多條路線分別加班改道 三號線恢復來往急庇利街與蒲飛路〉,《大公報》,1982年8月29日。
- ↑ 巴士新聞 1999年7月,巴士狂熱。
- ↑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銅鑼灣怡和街巴士站重組〉[新聞稿],2002年5月30日。
- ↑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23A、26及81號線永久改道〉[新聞稿及乘客通告],2009年12月3日。
- ↑ 〈新巴第23、23A、26號線及城巴第12號線服務調整〉,東區區議會交通運輸委員會文件第36/12號。
- ↑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26、27、15C號線及城巴12號線服務調整 新巴23A號線取消服務〉[新聞稿],2013年7月8日。
- ↑ 〈要求緊急召開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會議強烈反對運輸署在議會未有共識前提前推出實施25A、25C、25及23A、26號巴士路線的改動〉,東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會議討論文件31/2013號。
- ↑ 《新巴網絡》,2001年1月
- ↑ 《中巴路線指南》,1996年
- ↑ 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巴士路線指南》(香港:中華汽車有限公司,1981年9月再版),第59頁
- ↑ 15.0 15.1 15.2 15.3 中半山巴士轉乘計劃,新巴/城巴網站
- ↑ 16.0 16.1 跑馬地巴士轉乘計劃,新巴/城巴網站
- ↑ 2011-2012年度東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
- ↑ 當時用車為LF155-LF161。
- ↑ 當時用車為LF155-161,詳見:#92,中記離開巴士業務十五周年,歡迎「親中派」一齊黎懷緬一番,香港討論區。
- ↑ 當時用車為LV22、72、101、106、122、131、145。
- ↑ (1990s) 中巴1993年5月- 廣告收費表及客量數據,hkitalk.net。
- ↑ 〈巴士交通意外接連發生 昨日又有三宗〉,《華僑日報》,1980年9月1日。
- ↑ 〈巴士飛墜百呎山崖 全車變成廢鐵 司機重傷送院〉,《大公報》,1983年1月21日。
- ↑ 〈中巴墮下百米山坡 全車毀爛司機重傷〉,《華僑日報》,1983年1月21日。
- ↑ 意外後巴士照片,由John G. Lidstone拍攝
- ↑ 〈新巴撼牆夾扁女途人〉,《東方日報》,2004年5月15日。
- ↑ 〈下班時間轉彎失控 巨巴中環撞舖夾婦〉,《蘋果日報》,2004年5月15日。
外部連結[]
- 新巴官方路線資料:23A(2013-07-09存檔)
- 新巴路線23A(勵德邨-羅便臣道)全程前面展望,YouTube
以東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區內線> 2M • 8A(第一代) • 8A • 8B • 81P(第一代) • 81S • 82A • 82M • 82S(第一代) • 83 • 83A • 84 • 84M • 84S • 88(第一代) • 88(第二代) • 88M • 529 • 529P <往來灣仔區> 8R(第一代) • 11A • 19(新巴) • 19(城巴) • 25C • 25M • 81P • N25C <往來中西區> 5B(第一代) • 10A • 10B • 10M • 16 • 20 • 20A • 20M • 21 • 21M • 22 • 22M • 23A • 23M • 80 • 81M • 87 • 88 • 515 • 515S • 525 • 721 • 722(第一代) • 722(第二代) • 781 • M21 • M722 • N515 <往來南區> 9A • 38A • 41 • 42R • 62 • 65S • 98(第一代) • 319 • N14 • N65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以中西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區內線> 3 • 3B • 5M(城巴) • 5R • 5S(第二代) • 10X • 12S • 15M • 15X(第一代) • 17(第一代) • 18(第一代) • 24(第二代) • 56 • 626 • M5 • M16 • X15R <往來灣仔區> 1A • 1M(第一代) • 5 • 5A • 5C(第一代) • 5C • 5M(第一代) • 5M(中巴) • 5P • 5S(第一代) • 5S • 10S • 15R(城巴) • 17 • 18R(第一代) • 20R • 24 • 24M • 25A(第一代) • 25R(第一代) • 61A • 500 • H2(第一代) • H2A <往來東區> 5B(第一代) • 10A • 10B • 10M • 16 • 20 • 20A • 20M • 21 • 21M • 22 • 22M • 23A • 23M • 80 • 81M • 87 • 88 • 515 • 515S • 525 • 721 • 722(第一代) • 722(第二代) • 781 • M21 • M722 • N515 <往來南區> 6A(第一代) • 6A(第二代) • 6B(第一代) • 6B • 14X • 15R(新巴) • 17(第二代) • 24(第一代) • 29R • 37 • 37M • 37R(第一代) • 43A • 43X • 44 • 45 • 47 • 47A • 47X • 60 • 61 • 61M • 61X(第一代) • 61X(聯營) • 61X • 62X • 64 • 70(第一代) • 70A • 70M(第一代) • 70M • 71A • 74 • 77(中巴) • 79M • 90(第一代) • 90A • 90C(第一代) • 90M • 90P • 90R • 90X • 94 • 94X(第一代) • 94X • 97R • 97X • 99(第一代) • 260X • 261 • 262(第一代) • 262 • 309 • 315(第一代) • 537 • 543 • 590(第一代) • 590 • 590A • 629A • 629S • M47 • M49 • M49P • M49R • M590 • N6 • N64 • N262 • N315 • X49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