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渡(新屋嶺村)(Man Kam To (San Uk Ling Village))巴士總站,位於新界北區文錦渡文錦渡路新屋嶺村外、文錦渡牲畜監測站與檢疫站對開、蓮麻坑路路口以南,是一個設於南行綫停車灣的路邊巴士總站。
過去一段長時間,此總站是香港邊境禁區範圍內三個巴士總站之一。當局在2016年1月初縮減禁區面積後,此站已不再屬於邊境禁區範圍,乘客現在可自由乘車往返此處而毋須持有禁區紙。
雖然巴士總站與文錦渡管制站相距不遠,但管制站屬邊境禁區範圍,市民如欲經管制站往返中港兩地必須乘坐跨境車輛(例如過境巴士文錦渡快線),不得乘搭本地交通工具到此站及步行到管制站過關。九巴亦自2023年中港兩地恢復往來時起在上水總站73K線的站位貼出告示提醒乘客不能乘坐此路線過境[1]。
歷史[]
文錦渡曾是打鼓嶺禁區的一部份,新屋嶺則是文錦渡較大的村落。文錦渡巴士總站位於新屋嶺村對出,過去位處邊境禁區範圍,除春秋二祭前往沙嶺墳場掃墓的市民外,當時乘搭九巴73K線往返羅湖道至文錦渡總站一段的乘客,必須持有有效邊境禁區通行證(禁區紙)。
1947年,中共與國民黨政府拒絕和談,內戰全面展開。加上九廣鐵路經常發生工潮而影響運作,政府意識到不能過於依賴鐵路維持與國內交通,於是建議於深圳河木湖橋設立巴士路線通往九龍及元朗,當時政府官方仍沒有文錦渡地名標註,為總站名稱上曾起了爭議:官方認為總站名稱應為「深圳木湖橋」。巴士公司及地方組織認為總站名稱應為文錦渡:因為該地方未有木湖橋時,來往兩地居民乘坐文錦駕駛的船隻來往,兩邊上落渡口被當地人稱為文錦渡[2]。結果政府接納地區恴見,以文錦渡作為名稱。1949年10月16日起,因新中國成立後邊境軍團零星衝突,巴士服務一度只能前往上水,當日中午後以緩衝為由,所有班次只能停於新屋嶺村蓮麻坑路口[3]。
特區政府於2016年1月4日縮減邊境禁區範圍,文錦渡巴士總站被剔出邊境禁區範圍,開放予任何人士上落,自此73K線全線皆不再屬於禁區。[4]
巴士總站不遠處的文錦渡口岸,是車輛往返中港兩地最繁忙的陸路口岸,所有經文錦渡口岸通關的車輛都須途經文錦渡路過境。食物進口商若以貨車循陸路將牲畜運入香港,須經指定的進口地點進入。辦好清關手續後,貨車須駛往食物環境衞生署轄下的文錦渡牲畜檢疫站,以便接受檢查。
路線資料[]
以文錦渡(新屋嶺村)為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候車亭:MA09-S-0950-0(九巴) | ||||
九巴 | 73K | 文錦渡(新屋嶺村) | 上水 | 每天服務● |
途經文錦渡路南行文錦渡總站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大強發展 | 59K | 蓮麻坑 | 上水站 | 每天服務● |
大強發展 | 59S | 香園圍邊境管制站 | 上水站 | 每天服務,經文錦渡路● |
曾使用路線[]
下述路線的總站以調遷當日為準,現時的總站請瀏覽相關路線條目。
曾以文錦渡為總站的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當時目的地 | 調往之總站 | 停用此總站日期 |
九巴 | 15 | 上水 | 路線停止服務 | 1967年6月25日 |
九巴 | 20 | 元朗 | 路線停止服務 | 1963年5月12日 |
九巴 | 82 | 聯和墟 | 路線停止服務 | 1977年3月1日 |
九巴 | 73 | 大埔墟 | 彩園 | 1982年12月24日 |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九巴在上水總站多處貼大字報提示 73K 不到文錦渡口岸
- ↑ 政府檔案處:HKRS170-1-739,輯錄整個爭議的內容。
- ↑ 《香港工商日報》,1949年10月17日。
- ↑ 〈邊境禁區縮小 釋九百公頃地〉,香港政府新聞網,2015年12月30日。
外部連結[]
- 九巴網站:巴士站(編號MA09-S-0950-0)的相片(註:站景圖可能尚未更新)
- 香港警務處網站:關於邊境禁區範圍
- 食物安全中心網站:活生食用動物的進口檢驗
北區巴士總站列表 | |
---|---|
上水 | |
粉嶺 | |
邊境禁區及郊區 | |
註:九龍坑北行站位處北區,可參照區議會選區分界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