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潭美(Yau Tam Mei),又稱「攸潭尾」,是「牛潭尾」一部份,位於元朗區新田東南部,屬非原居民村落。[1]
專綫小巴37與38線同樣以攸潭美村為總站,位置分別在中區村公所及西區何生農場。
歷史
牛潭尾位於元朗東北部,包括牛潭尾村、圍仔村、上下竹園村、新圍村等多條村落。當中牛潭尾村佔地最廣,又名攸潭美村[2][3],自1905年已有鄉民聚居,一直是非原居民村落,不少村民靠農牧業養活一家人。
後來村內人口漸多,有村民於1931年捐出一幅地興建學校;題字時,眾人嫌村名牛潭尾不夠優雅,於是「牛」作「攸」、「尾」易「美」,定名「攸潭美鄉立小學」,亦是攸潭美村名字的典故。村校發展與村落平行並依,戰亂期間人口激增,到了1961年,學校收生漸多,原校舍不勝負荷,需要擴建,根據校門前石牌匾紀錄︰「學校接受教育局資助成為政府津貼小學『攸潭美公立學校』,學校用地本為村民私人用地,但當時政府以欠交差餉為由,收為官地。」
到八十年代,專綫小巴站來到村口門前,專綫小巴37與38線先後於1984年與1986年投入服務,接載村民直達元朗市。愈來愈多村民選擇到市區升學就業,學校發展漸走下坡,至2006年因為收生不足而被殺校,校舍自此荒廢至今。[4]
現時村內有二百戶,約有廿戶仍耕種養魚,攸美河及一條車路貫穿牛潭尾村東區、中區、西區及南區四大區域。村內設施種類繁多,潭美幼稚園、牛潭尾濾水廠[5]、潭尾軍營等亦設於此。近年大型發展商在區內興建多個私人屋苑,其中新鴻基地產物業「葡萄園」在攸潭美新村對面。[6]
經歷七十年代興建錦綉花園、八十年代建造牛潭尾濾水廠,卻逃不過後來高鐵工程帶來的山崩地裂。自2010年高鐵工程動工,於牛潭尾建通風樓及鑽挖隧道開始,一眾攸潭美村村民,八年來不斷為村內乾枯的水井、裂痕處處的居所與各部門周旋,但港鐵敷衍卸責,受影響村民統統無功而還、飽受困擾。
攸潭美村在政府《2030+》發展宏圖上,早已被圈入新界北發展研究範圍內。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14》,北環綫將於2018至2023年上馬,計劃中包括牛潭尾站。隨藉鐵路到來,綠色一片村落難逃被夷平的厄運,牛潭尾的風光可能在數年內消失。
結構
攸潭美村分成東區、中區、南區及西區,有河道分隔,沿途都有路牌顯示村落名稱。
東區及中區以牛潭尾路為主要道路,圍仔村、葡萄園及潭尾軍營的路段是雙程路;到軍營開始是單程路,村公所位於中區(6號)。
西區以竹攸路為主要道路,連接上竹園,在牛潭尾濾水廠支路分岔路開始是單程路,何生農場舊址總站位於西區(3號)。
路線資料
專綫小巴
以攸潭美村為總站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運商 | 小巴路線 | 出發地 | 目的地 | 備註 |
財記專線小巴 | 37 | 攸潭美村公所 | 元朗(福康街) | 每天服務,經圍仔村● |
財記專線小巴 | 38 | 攸潭美西 | 元朗(福康街) | 每天服務,經上竹園● |
居民巴士
以葡萄園為總站的居民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巴士路線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冠利 | NR963 | 葡萄園 | 新元朗中心 | 每天服務,只限葡萄園住戶乘搭● |
以攸潭尾村/牛潭尾為名的巴士站
九巴在青山公路及新潭路設置巴士站,雖以攸潭尾村/牛潭尾命名,實際上並不接近攸潭美村。
- 攸潭尾村:位於新潭路牛潭尾路路口以北,鄰近御葡萄。
- 牛潭尾 (新潭路):位於新潭路翠巒及夏威夷豪園外。
- 牛潭尾 (青山公路):位於青山公路 – 米埔段攸美新村外。
圖集
村公所
何生農場
專綫小巴
新潭路
其他設施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 民政事務總署官方網站:新田鄉鄉事委員會
- ↑ 渠務署官方網站:新界西北防洪工程
- ↑ 發展局官方網站:立法會第十六題:政府積極解決五個水浸黑點的水浸情況,2003年5月21日。
- ↑ 攸潭美學校網站
- ↑ 水務署官方網站:牛潭尾濾水廠
- ↑ 明報:葡萄園 牛潭尾的酒莊式別墅,2007年3月24日
外部連結
- 街知巷聞﹕攸潭美小學 荒廢11年何時見光?,明報,2017年5月28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