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無編輯摘要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7 次修訂)
第1行: 第1行:
[[file:SS Station CWR E1 20160720.jpg|thumb|200px|[[上水鐵路站 (彩園路)|彩園路上水站]]的巴士站上蓋]]
+
[[file:SS Station CWR E1 20160720.jpg|thumb|200px|[[上水站 (彩園路)|彩園路上水站]]的巴士站上蓋]]
'''巴士站上蓋'''('''Bus stop shelter'''),亦可稱為'''巴士候車亭'''('''Bus shelter''')
+
'''巴士站上蓋'''('''Bus stop shelter'''),亦可稱為'''巴士候車亭'''('''Bus shelter''')
<ref>[http://www.kmb.hk/tc/business/advertising.html 九巴網站:廣告查詢]</ref>、'''有蓋候車處'''或'''巴士站亭''',是大部份戶外[[巴士站]]及[[巴士總站]]必備設施,為乘客風雨之餘,也可為巴士公司帶來[[巴士站廣告|廣告收益]]。
+
<ref>[http://www.kmb.hk/tc/business/advertising.html 九巴網站:廣告查詢]</ref>、'''有蓋候車處''''''巴士站亭''',是大部份戶外[[巴士站]]及[[巴士總站]]必備設施,為乘客雨之餘,也可為[[專營巴士公司]]帶來[[巴士站廣告|廣告收益]]。
   
  +
截至2019年3月,全港共有8753個巴士站,當中由[[專營巴士公司]]興建的候車亭總數為3161個,佔全部巴士站數目約37%。<ref>[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03/20/P2019031900670.htm 立法會十題:設置巴士站上蓋],2019年3月20日</ref>
5間[[專營巴士公司]]在2016年於37個巴士站興建上蓋, 並擬於2017年在18個巴士站興建上蓋<ref>[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863/fcq%202017-18%20chi.pdf 問題編號1681,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159],財務委員會審核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開支預算 提出的初步問題和補充問題的答覆</ref>。截至2016年年底,[[九巴]]共有2,533個巴士候車亭。
 
   
 
==建造程序==
 
==建造程序==
[[運輸署]]一向鼓勵巴士公司在財務狀況許可下,盡量調撥資源興建巴士站上蓋,以改善候車環境。巴士公司根據各永久設置之巴士站途經路線數目及候車乘客的多寡,向署方申請加建上蓋,在獲得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按次序興建上蓋。營辦商亦會在其營運範圍內,因應地區人士需求,研究在使用量較大的巴士站興建上蓋。
+
[[運輸署]]一向鼓勵巴士公司在財務狀況許可下,盡量調撥資源興建巴士站上蓋,以改善候車環境。巴士公司根據各永久設置之巴士站途經路線數目及候車乘客的多寡,向署方申請加建上蓋,在獲得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按次序興建上蓋。營辦商亦會在其營運範圍內,因應地區人士需求,研究在使用量較大的巴士站興建上蓋。截至1995年10月,全港共有5214個巴士站,當中1570個附設上蓋,其中[[嶼巴]]有75個、[[城巴]]有50個、[[中巴]]有123個、[[九巴]]有1322個<ref>[https://www.legco.gov.hk/yr95-96/chinese/lc_sitg/hansard/han1810.htm#E84E18 戶外巴士站],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5年10月18日</ref>
   
 
[[File:Fu tung plaza-20140829.JPG|thumb|250px|若巴士站位處狹窄行人路面上,而背後是圍牆,上蓋會建近牆邊,令行人路保持暢通(圖為[[富東廣場]]站)]]
 
[[File:Fu tung plaza-20140829.JPG|thumb|250px|若巴士站位處狹窄行人路面上,而背後是圍牆,上蓋會建近牆邊,令行人路保持暢通(圖為[[富東廣場]]站)]]
修建巴士站上蓋受制於不同環境因素,包括行人路闊度,地下公用設施多寡及分布情況等。巴士公司落實建造上蓋前,會先詳細量度路面闊度、記錄四周設施位置及考慮附近周邊環境、是否有大廈出入口、商舖及斜坡等客觀因素。至於上蓋面積與規格由結構工程師計算,以確保能承受風壓及重量等安全標準。若將支柱建近馬路,會阻礙乘客上落,故於狹窄行人路面上的巴士站,上蓋會採用窄身設計,九巴窄身上蓋闊度介乎1.1至1.7米,支柱周邊均裝設擋雨板;若巴士站背後是圍牆,上蓋則會建近牆邊,以便行人路騰出更多空間<ref>[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31011/3593002 有蓋巴士站佔行人路],蘋果日報,2003年10月11日</ref><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905/00196_002.html 巴士站上蓋狹窄難擋雨],東方日報,2010年9月5日</ref>
+
修建巴士站上蓋受制於不同環境因素,包括行人路闊度,地下公用設施多寡及分布情況等。巴士公司落實建造上蓋前,會先詳細量度路面闊度、記錄四周設施位置及考慮附近周邊環境、是否有大廈出入口、商舖及斜坡等客觀因素。至於上蓋面積與規格由結構工程師計算,以確保能承受風壓及重量等安全標準。若將支柱建近馬路,會阻礙乘客上落,故於狹窄行人路面上的巴士站,上蓋會採用窄身設計,九巴窄身上蓋闊度介乎1.1至1.7米,支柱周邊均裝設擋雨板;若巴士站背後是圍牆,上蓋則會建近牆邊,以便行人路騰出更多空間<ref>[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31011/3593002 有蓋巴士站佔行人路],蘋果日報,2003年10月11日</ref><ref>[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905/00196_002.html 巴士站上蓋狹窄難擋雨],東方日報,2010年9月5日</ref>。隨後結構工程師繪畫上蓋圖則,並預留位置讓上蓋承托一定重量及尺寸的[[巴士站廣告|廣告及裝飾物]];若在個別上蓋加設裝飾物,結構工程師會另行審批,以確保結構符合安全標準;若申請獲批,工程師亦會從旁監督整個建造建序。<ref>[http://forum.caranddriver.com.hk/viewthread.php?tid=46914 巴士站巨蟹廣告隨時塌],轉載自CAR AND DRIVER 討論區,2006年11月30日</ref>
 
隨後結構工程師繪畫上蓋圖則,並預留位置讓上蓋承托一定重量及尺寸的[[巴士站廣告|廣告及裝飾物]];若在個別上蓋加設裝飾物,結構工程師會另行審批,以確保結構符合安全標準。圖則完成後,巴士公司提交運輸署進行廣泛諮詢及審批;若申請獲批,工程師亦會從旁監督整個建造建序。<ref>[http://forum.caranddriver.com.hk/viewthread.php?tid=46914 巴士站巨蟹廣告隨時塌],轉載自CAR AND DRIVER 討論區,2006年11月30日</ref>
 
   
 
[[專營巴士公司]]如欲在個別巴士站建造上蓋,須得到[[運輸署]]批准。巴士公司提交申請時,必須向署方提供擬建巴士站上蓋位置、設計、體積及{{l|巴士站|廣告}}牌數目等資料。運輸署接獲有關申請後,會研究有關上蓋對行人流量、其他道路使用者視線及附近商戶可能帶來的影響等,並諮詢有關部門意見,例如民政事務總署會諮詢有關巴士站附近商戶及地區人士意見,路政署會考慮上蓋對其他[[道路工程]]的影響等。
 
[[專營巴士公司]]如欲在個別巴士站建造上蓋,須得到[[運輸署]]批准。巴士公司提交申請時,必須向署方提供擬建巴士站上蓋位置、設計、體積及{{l|巴士站|廣告}}牌數目等資料。運輸署接獲有關申請後,會研究有關上蓋對行人流量、其他道路使用者視線及附近商戶可能帶來的影響等,並諮詢有關部門意見,例如民政事務總署會諮詢有關巴士站附近商戶及地區人士意見,路政署會考慮上蓋對其他[[道路工程]]的影響等。
   
所有巴士站上蓋的設計及所用物料,均須由路政署轄下「'''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Appearance of Bridge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評核和審批,委員會由路政署助理署長擔任主席,而委員來自代表政府的路政橋樑及結構部、土木工程拓展署、房屋署和建築署,代表業界專業團體的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以及代表學術界的{{af||香港大學|建築系}}、{{af||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和{{af||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輪流出席。
+
所有巴士站上蓋的設計及所用物料,均須由[[路政署]]轄下「'''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Appearance of Bridge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評核和審批,委員會由路政署助理署長擔任主席,而委員包括來自代表政府的建築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房屋署]]路政橋樑及結構部,代表業界專業團體的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以及代表學術界的{{af||香港大學|建築系}}、{{af||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和{{af||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輪流出席。該委員會基本職責是從美學、景觀、及綠化角度審核個別橋樑及有關建築物的設計建議,並代表路政署署長接納該設計或提出修訂設計建議。由於巴士站上蓋是設於路旁之建築物,因此其外觀設計亦須經委員會審批
 
該委員會基本職責是從美學、景觀、及綠化角度審核個別橋樑及有關建築物的設計建議,並代表路政署署長接納該設計或提出修訂設計建議。由於巴士站上蓋是設於路旁之建築物,因此其外觀設計亦須經委員會審批。
 
   
 
===程序需時===
 
===程序需時===
興建一個小小巴士站上蓋,從遞交設計、諮詢、審批、到拍板施工,所需程序甚為繁瑣。如巴士站環境較狹窄不適合較大或設有[[巴士站廣告|廣告燈箱]]的上蓋,或候車亭建議設計會對行人造成阻礙,運輸署會要求專營巴士公司改用其他合適設計,例如較短窄上蓋或沒燈箱的設計,以配合行人路環境。若上蓋佔用的行人路地處私人地段,申請時間就更冗長,往往耗時長達數年之久其中{{Af|英皇道|太古城中心||英皇道}}對開的[[巴士站]],就是最佳例證,[[太古城中心 (英皇)#興建巴士站上蓋一波三折|詳情請參閱該條目]]
+
興建一個小小巴士站上蓋,從遞交設計、諮詢、審批、到拍板施工,所需程序甚為繁瑣。一般,運輸署會巴士公司遞交申請後三個月內完成審批申請。而有關巴士公司在取得運輸署批准後便可隨即向路政署申請「[[道路工程|挖掘准許證]]」以展開興建上蓋工程
  +
  +
如巴士站環境較狹窄而不適合較大或設有[[巴士站廣告|廣告燈箱]]的上蓋,或候車亭建議設計會對行人造成阻礙,運輸署會要求巴士公司改用其他合適設計,例如較短窄的上蓋或沒有燈箱的設計,以配合行人路環境。若因巴士站地底有公共設施而未能興建上蓋,運輸署會因應情況安排有關巴士公司及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視察,商討解決方案,如將擬興建上蓋及/或巴士站的位置稍為修改,避開這些地下公共設施,以便在可行的情況下繼續興建上蓋工程。
   
  +
若巴士站上蓋佔用行人路私人地段,申請時間就更冗長,往往耗時長達數年之久。其中{{Af|英皇道|太古城中心||英皇道}}對開的[[巴士站]],就是最佳例證,[[太古城中心 (英皇道)#興建巴士站上蓋一波三折|詳情請參閱該條目]]。
在2013和2014年,[[運輸署]]從[[專營巴士公司]]共接獲122宗翻新或加設巴士站設施的申請,包括翻新巴士站上蓋、增設[[巴士站廣告|廣告牌]]、座椅和自動售賣機,以及提供無線上網設施等。在這122宗申請中,74宗已獲批准,27宗遭拒絕,申請不獲批主要由於妨礙行人。<ref>[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sc/content_1863/fsu%20chi%20reply%202015-16.pdf 問題編號2630,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202],財務委員會審核2015至16年度開支預算提出的初步問題和補充問題的答覆</ref>
 
  +
 
5間[[專營巴士公司]]在2016年於37個巴士站興建上蓋,並擬於2017年在18個巴士站興建上蓋<ref>[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863/fcq%202017-18%20chi.pdf 問題編號1681,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159],財務委員會審核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開支預算 提出的初步問題和補充問題的答覆</ref>
   
 
==設施==
 
==設施==
 
{{read|站牌|乳豬紙|乳豬盤}}
 
{{read|站牌|乳豬紙|乳豬盤}}
自2013年起,政府及巴士公司為落實[[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在五個位於九龍繁忙道路的主要[[巴士站]](包括[[龍翔道]][[黃大仙鐵路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長沙灣道]]西行[[荔枝角鐵路站]]、[[觀塘道]][[創紀之城]]和[[太子道東]][[富豪東方酒店]])展開較大規模的改善工程,包括增設[[乘客指示牌|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班次顯示屏|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提供[[KMB Free WiFi|免費無線上網服務]]。<ref>[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601/06/P201601060317_0317_157722.pdf 2013至2015年曾向區議會介紹的巴士站優化工程]</ref>
 
   
 
===電力===
 
===電力===
專營巴士公司會因應情況為設有上蓋的巴士站安排供電,並須自行聯絡電力供應商安排所須電力裝置,以及負擔有關電費。為善用資源,[[聯營]]路線的專營巴士公司共用候車亭;隸屬同一集團的專營巴士公司亦在可行情況下,就不同路線在同一地點的巴士站共用候車亭。
+
專營巴士公司會因應情況為設有上蓋的巴士站安排供電,並須自行聯絡電力供應商安排所須電力裝置,以及負擔有關電費。為善用資源,[[聯營]]路線的專營巴士公司共用候車亭;隸屬同一集團的專營巴士公司亦在可行情況下,就不同路線在同一地點的巴士站共用候車亭。
   
政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全港總共有1477個巴士站上蓋設有電力供應<ref>[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412/10/P201412100314_0314_138920.pdf 截至2014年12月全港設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及平均面積]</ref>;翌年11月,有關數字卻下跌至只有1309個<ref>[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512/02/P201512020529_0529_156025.pdf 已配置電力裝置的巴士站候車亭數目(截至2015年11月)]</ref>
+
政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全港總共有1477個巴士站上蓋設有電力供應<ref>[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412/10/P201412100314_0314_138920.pdf 截至2014年12月全港設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及平均面積]</ref>;翌年11月,有關數字卻下跌至只有1309個<ref>[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512/02/P201512020529_0529_156025.pdf 已配置電力裝置的巴士站候車亭數目(截至2015年11月)]</ref>
   
 
===燈箱與廣告牌===
 
===燈箱與廣告牌===
[[File:SheungShui-SheungShuiRailwayStation-4918.jpg|thumb|left|250px|[[上水鐵路站 (彩園路)|彩園路上水站]]巴士站上蓋的燈箱已展示[[乳豬紙]],並設有多塊[[巴士站廣告|廣告牌]]]]
+
[[File:SheungShui-SheungShuiRailwayStation-4918.jpg|thumb|left|250px|[[上水站 (彩園路)|彩園路上水站]]巴士站上蓋的燈箱已展示[[乳豬紙]],並設有多塊[[巴士站廣告|廣告牌]]]]
 
燈箱(Light Box)是巴士站上蓋相連部分,用作張貼[[乳豬紙]]或其他資訊,供候車乘客查閱。
 
   
 
燈箱(Light Box)是巴士站上蓋相連部分,用作張貼[[乳豬紙]]或其他資訊,供候車乘客查閱。
由於巴士公司須承擔設置及維修巴士站上蓋的費用,為了減低巴士公司經營成本,假如[[專巴士]]公司已在巴士站適當位置展示有關服務資料,並在不影響行人路面流量及附近商戶運作的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反對巴士公司在[[巴士站上蓋廣告|巴士站上蓋設置廣告牌]](Advertisement Panel)。
 
   
 
由於巴士公司須承擔設置及維修巴士站上蓋的費用,為了減低巴士公司經營成本,假如營辦商已在巴士站適當位置展示有關服務資料,並在不影響行人路面流量及附近商戶運作的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反對巴士公司在[[巴士站上蓋廣告|巴士站上蓋設置廣告牌]](Advertisement Panel)。
[[運輸署]]自1982年初同意九巴在巴士站上蓋招登{{l|巴士站|廣告}},由此而來的收益全部撥作興建更多巴士站上蓋的經費<ref>〈運輸署原則同意 有蓋巴士站登廣告 收益多建有蓋車站〉,《工商日報》,1982年[[1月24日]]。</ref>。截至1995年10月,全港共有5214個巴士站,當中1570個設有上蓋,其中[[嶼巴]]有75個、[[城巴]]有50個、[[中巴]]有123個、[[九巴]]有1322個<ref>[https://www.legco.gov.hk/yr95-96/chinese/lc_sitg/hansard/han1810.htm#E84E18 戶外巴士站],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5年10月18日</ref>。
 
   
時至今日,有關規管亦大同小異,[[專營巴士]]公司透過在巴士站上蓋展示廣告及設置自動售賣機所賺取的非票務收入,須納入年度營運收益,有助減輕[[專營巴士#票價調整|車資上調]]的壓力。
+
[[運輸署]]自1982年初同意九巴在巴士站上蓋招登{{l|巴士站|廣告}},由此而來的收益全部撥作興建更多巴士站上蓋的經費<ref>〈運輸署原則同意 有蓋巴士站登廣告 收益多建有蓋車站〉,《工商日報》,1982年[[1月24日]]。</ref>。時至今日,有關規管亦大同小異,[[專營巴士]]公司透過在巴士站上蓋展示廣告及設置自動售賣機所賺取的非票務收入,須納入年度營運收益,有助減輕[[專營巴士#票價調整|車資上調]]的壓力。
   
 
===自動售賣機===
 
===自動售賣機===
第48行: 第45行:
 
早於2014年第三季,九巴開始在附設供電箱的巴士站上蓋加設自動售賣機,銷售各式飲品,為乘客帶來方便。<ref>[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7/09/24/169324/%e6%90%8d%e6%b0%91%e4%be%bf%e5%95%86%ef%b8%b0%e5%85%a9%e5%80%8b%e5%b9%b3%e6%96%b9%e7%b1%b3%e7%9a%84%e8%a1%8c%e6%94%bf%e6%b1%ba%e5%ae%9a/ 損民便商︰兩個平方米的行政決定],輔仁媒體,2017年9月24日</ref>
 
早於2014年第三季,九巴開始在附設供電箱的巴士站上蓋加設自動售賣機,銷售各式飲品,為乘客帶來方便。<ref>[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7/09/24/169324/%e6%90%8d%e6%b0%91%e4%be%bf%e5%95%86%ef%b8%b0%e5%85%a9%e5%80%8b%e5%b9%b3%e6%96%b9%e7%b1%b3%e7%9a%84%e8%a1%8c%e6%94%bf%e6%b1%ba%e5%ae%9a/ 損民便商︰兩個平方米的行政決定],輔仁媒體,2017年9月24日</ref>
   
專營巴士公司如要為巴士站設置自動售賣機,須經運輸署或地政總署審批。基本上,運輸署負責處理涉及面積少於兩平方米的申請,地政總署則負責處理其餘申請。
+
專營巴士公司如要為巴士站設置自動售賣機,須經[[運輸署]]或地政總署審批。每部自動售賣機面積一般約0.7平方米,運輸署負責處理涉及面積少於兩平方米的申請,地政總署則負責處理其餘申請。巴士公司須在申請中清楚列明自動售賣機設計、結構及安裝位置;署方在審批申請時會考慮包括建議對巴士運作、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影響、是否有足夠空間讓乘客排隊及行人通過、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例如[[警方]]及民政事務處)意見。<ref>[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412/10/P201412100314.htm 立法會二十一題:巴士站設施],2014年12月10日</ref>
   
 
巴士公司毋須就面積少於兩平方米的設施繳交租金;如設施面積為兩平方米或以上,政府則會以短期租約形式批出,並會徵收市值租金。<ref>[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41210/bkn-20141210160028410-1210_00822_001.html 全港28巴士站設自動售賣機 申請需經當局審批],東方日報,2014年12月10日</ref> 
每部自動售賣機面積一般約0.7平方米,審批工作由運輸署負責。巴士公司須在申請中清楚列明自動售賣機的設計、結構及安裝位置。署方在審批申請時會考慮包括建議對巴士運作、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影響、是否有足夠空間讓乘客排隊及行人通過、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例如警方及民政事務處)意見。
 
   
 
===座椅、指示牌、班次顯示屏與其他設施===
專營巴士公司毋須就面積少於兩平方米的設施繳交租金;如設施面積為兩平方米或以上,政府則會以短期租約形式批出,並會徵收市值租金。<ref>[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41210/bkn-20141210160028410-1210_00822_001.html 全港28巴士站設自動售賣機 申請需經當局審批],東方日報,2014年12月10日</ref> 
 
 
自2013年起,政府及巴士公司為落實[[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在五個位於九龍繁忙道路的主要[[巴士站]](包括[[龍翔道]][[黃大仙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長沙灣道]]西行[[荔枝角站]]、[[觀塘道]][[創紀之城]]和[[太子道東]][[富豪東方酒店]])展開較大規模的改善工程,包括增設[[乘客指示牌|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班次顯示屏|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提供[[KMB Free WiFi|免費無線上網服務]]。<ref>[http://gia.info.gov.hk/general/201601/06/P201601060317_0317_157722.pdf 2013至2015年曾向區議會介紹的巴士站優化工程]</ref>
   
 
在2013和2014年,[[運輸署]]從[[專營巴士公司]]共接獲122宗翻新或加設巴士站設施的申請,包括翻新巴士站上蓋、增設[[巴士站廣告|廣告牌]]、座椅和自動售賣機,以及提供[[免費無線上網]]設施等。在這122宗申請中,74宗已獲批准,27宗遭拒絕,申請不獲批主要由於妨礙行人。<ref>[http://www.td.gov.hk/filemanager/sc/content_1863/fsu%20chi%20reply%202015-16.pdf 問題編號2630,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202],財務委員會審核2015至16年度開支預算提出的初步問題和補充問題的答覆</ref>
===座椅班次顯示屏===
 
  +
現時本港設有候車亭的[[巴士總站]]、巴士站及巴士轉乘站約有三千個,當中只有約二百個裝有座椅。為了令年長或有需要的候車乘客受惠,政府近年開始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現時沒有乘客座椅而有蓋的巴士站安裝座椅。行人路應留有至少1.5米闊度的通道,以免阻礙長者、殘疾人士及使用輪椅人士通過。
+
現時本港設有候車亭的[[巴士總站]]、巴士站及巴士轉乘站約有三千個,當中只有約二百個裝有[[座椅]]。為了令年長或有需要的候車乘客受惠,政府近年開始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現時沒有乘客座椅而有蓋的巴士站安裝座椅。行人路應留有至少1.5米闊度的通道,以免阻礙長者、殘疾人士及使用輪椅人士通過。
   
 
[[file:Shatin Pass Road Lung Cheung Road 20170425 4.jpg|thumb|left|250px|{{bs|沙田坳道|龍翔道|s}}西行巴士站設有[[乘客指示牌|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班次顯示屏|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自動販賣機]]
 
[[file:Shatin Pass Road Lung Cheung Road 20170425 4.jpg|thumb|left|250px|{{bs|沙田坳道|龍翔道|s}}西行巴士站設有[[乘客指示牌|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班次顯示屏|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自動販賣機]]
   
與此同時,各[[專營巴士]]公司正逐步引入[[巴士到站時間預報系統|實時到站資訊系統]],[[九巴]]自推出{{l|九巴龍運|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資訊,以及在部分已設有上蓋與電力供應的巴士站設置[[班次顯示屏]]提供實時到站資訊後,普遍受乘客歡迎。考慮到安裝顯示屏的成本高昂,有可能對[[專營巴士#票價|巴士票價]]造成壓力,政府以配對方式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即巴士公司在已設有上蓋及電力供應的巴士站每裝設一個顯示屏,政府會資助在另一個相同設備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其中位於醫院附近及班次在20分鐘以上的巴士站會優先安裝,預計工程於2020完成
+
與此同時,各[[專營巴士]]公司正逐步引入[[巴士到站時間預報系統|實時到站資訊系統]],[[九巴]]自推出{{l|九巴龍運|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資訊,以及在部分已設有上蓋與電力供應的巴士站設置[[班次顯示屏]]提供實時到站資訊後,普遍受乘客歡迎。考慮到安裝顯示屏的成本高昂,有可能對[[專營巴士#票價|巴士票價]]造成壓力,政府於2016年預留了8,827萬元,以配對方式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即巴士公司在已設有上蓋及電力供應的巴士站每裝設一個顯示屏,政府會資助在另一個相同設備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其中位於[[醫院線|醫院附近]]及班次在20分鐘以上的巴士站會優先安裝。<ref>[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6/06/20160623_150842.shtml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6月23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就城巴有限公司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香港政府新聞網,2016年6月23日。</ref><ref>[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109/bkn-20170109004505956-0109_00822_001.html 巴士站加櫈資助空談1年冇影 港府得把口],東方日報,20171月9日</ref>
   
政府預留了8,827萬元,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約2,600個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配對方式在約1,300個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安裝實時巴士到站資訊顯示屏<ref>[http://www.news.gov.hk/tc/record/html/2016/06/20160623_150842.shtml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6月23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就城巴有限公司動議議案總結發言全文],香港政府新聞網,2016年6月23日。</ref><ref>[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70109/bkn-20170109004505956-0109_00822_001.html 巴士站加櫈資助空談1年冇影 港府得把口],東方日報,2017年1月9</ref>。第一階段座椅安裝工作已於2017年11月展開,截至2018年6月25日,已有約600個巴士站完成安裝。班次顯示屏方面,第一階段工作已於2018年3月底展開,截至6月25日,約20個巴士站已安裝相關顯示屏。整個第一階段安裝工程預計於2018年完成。至於餘下巴士站座椅及顯示屏安裝工程,將會分兩個階段進行,分別預計於2019及2020年完成。<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7/11/P2018071100558.htm 立法會三題:巴士站],2018年7月11日</ref>
+
專營巴士公司會分三階段在約2700個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以在約 1300個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ref>[https://www.legco.gov.hk/yr17-18/chinese/panels/tp/papers/tp20180122cb4-490-1-c.pdf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 措施推行進展],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18年1月22日</ref>。第一階段座椅安裝工作已於2017年11月展開,截至2018年6月25日,已有約600個巴士站完成安裝。班次顯示屏方面,第一階段工作已於2018年3月底展開,截至6月25日,約20個巴士站已安裝相關顯示屏。整個第一階段安裝工程預計於2018年完成。至於餘下兩個階段巴士站座椅及顯示屏安裝工程,分別預計於2019及2020年完成。<ref>[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7/11/P2018071100558.htm 立法會三題:巴士站],2018年7月11日</ref>
   
 
==上蓋設計==
 
==上蓋設計==
本港採用的巴士站上蓋大致上可按興建年份分為數款設計,包括混凝土、水泥纖維質坑板、鋁製、塑膠製及環保型上蓋。
+
本港採用的巴士站上蓋大致上可按興建年份分為數款設計,包括混凝土、水泥纖維質坑板、鋁製、塑膠製及環保型上蓋。
   
 
===混凝土上蓋===
 
===混凝土上蓋===
第112行: 第111行:
 
KTR Telford Gdns-3.JPG|使用8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位於[[觀塘道]]{{bs|德福花園|觀塘道|s}}站)
 
KTR Telford Gdns-3.JPG|使用8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位於[[觀塘道]]{{bs|德福花園|觀塘道|s}}站)
 
66M AP61 THCC.jpg|[[大興商場]]站設置上蓋後,九巴已移走排隊鐵欄,改用排隊地線(2014年5月)
 
66M AP61 THCC.jpg|[[大興商場]]站設置上蓋後,九巴已移走排隊鐵欄,改用排隊地線(2014年5月)
  +
Shan King Bus Terminus 2 20170726.jpg|[[山景總站]]{{KMB|57M}}線候車月台設置了長長的鐵通上蓋(2017年7月)
 
Hung Hom Railway Station 20150501.jpg|[[暢運道]]{{bs|紅磡站|暢運道|s}}坑板巴士站上蓋
 
Hung Hom Railway Station 20150501.jpg|[[暢運道]]{{bs|紅磡站|暢運道|s}}坑板巴士站上蓋
 
Chung Uk Tsuen(1123)-1.JPG|{{bs|鍾屋村|林錦公路|s}}的綠色巴士站是在原有坑板上蓋加裝太陽能板
 
Chung Uk Tsuen(1123)-1.JPG|{{bs|鍾屋村|林錦公路|s}}的綠色巴士站是在原有坑板上蓋加裝太陽能板
第117行: 第117行:
   
 
===鋁製上蓋===
 
===鋁製上蓋===
在1991年,九巴推出鋁製上蓋,其蓋蓬及支柱均由鋁製造,最大特點為可配合路面傾斜度而採用梯級式蓋蓬,而蓋篷分為圓邊及方邊兩種設計圓邊蓋篷前後兩端為圓邊,設有米色[[站牌]],展示[[巴士站]]站名及所途經的路線編號<ref>《九巴同行八十年》,第144頁。</ref>,並在左右兩旁加上紅色坑紋。
+
在1991年,九巴推出鋁製上蓋,支柱及蓋蓬均由鋁製造,最大特點為可配合路面[[坡道|傾斜度]]而採用梯級式蓋蓬。鋁製候車亭蓋篷分為圓邊及方邊兩種設計圓邊蓋篷前後兩端為圓邊,設有米色[[站牌]],展示[[巴士站]]站名及所途經的路線編號<ref>《九巴同行八十年》,第144頁。</ref>,並在左右兩旁加上紅色坑紋。
   
部份圓邊式候車亭位處狹窄道路,故上蓋使用窄身設計,前後兩端展示停站路線編號後,已沒有位置列出站名,乘客需透過張貼於站內「[[乳豬紙]]」上之「你在此」標貼才能得悉該站站名。直到1996年,鋁製上蓋開始註明停站路線及站名,而站柱編號則標示在上蓋第二條橫樑。在上蓋尾部設有鋁製「四面旋轉式[[乳豬盤]]」,以展示更多路線資料;部份更採用「圓柱旋轉式乳豬盤」[[粉嶺]][[華慧園]]分站
+
部份圓邊式候車亭位處狹窄道路,故上蓋使用窄身設計,前後兩端展示停站路線編號後,已沒有位置列出站名,乘客需透過張貼於站內「[[乳豬紙]]」上之「你在此」標貼才能得悉該站站名。直到1996年,鋁製上蓋開始註明停站路線及站名,而站柱編號則標示在上蓋第二條橫樑。在上蓋尾部設有鋁製「四面旋轉式[[乳豬盤]]」,以展示更多路線資料;部份更採用「圓柱旋轉式乳豬盤」,例如[[粉嶺]][[華慧園]]分站。
   
[[城巴]]的鋁製上蓋在[[26新里程|1993年接辦中巴路線]]後不久面世,使用鋁合金製造,能夠為乘客遮擋紫外線。這款上蓋體現了現代化的設計風格,候車亭更曾附有玉寶錶冠名的時鐘,後來其他巴士公司的上蓋金屬製為主。
+
[[城巴]]的鋁製上蓋在[[26新里程|1993年接辦中巴路線]]後不久面世,使用鋁合金製造,能夠為乘客遮擋紫外線。這款上蓋體現了現代化的設計風格,候車亭更曾附有玉寶錶冠名的時鐘,後來其他巴士公司亦陸續改用金屬製為主的候車亭
   
 
;方邊
 
;方邊
第127行: 第127行:
 
Tsui Lam Estate (E) 20170104 1.jpg|部分[[九巴]]鋁製上蓋的支柱豎在靠近馬路的一邊;攝於[[將軍澳]][[翠林邨]]站
 
Tsui Lam Estate (E) 20170104 1.jpg|部分[[九巴]]鋁製上蓋的支柱豎在靠近馬路的一邊;攝於[[將軍澳]][[翠林邨]]站
 
Shan_Shui_House.JPG|使用9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攝於[[元朗]][[山水樓]]站
 
Shan_Shui_House.JPG|使用9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攝於[[元朗]][[山水樓]]站
SHSS SWR KMB LWB 20170530.JPG|位於[[新運路]]{{bs|上水鐵路站|新運路|s}}站的一個使用9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印有[[龍運巴士A43線]]
+
SHSS SWR KMB LWB 20170530.JPG|位於[[新運路]]{{bs|上水站|新運路|s}}站的一個使用9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印有[[龍運巴士A43線]]
 
</gallery>
 
</gallery>
   
 
;圓邊
 
;圓邊
 
<gallery>
 
<gallery>
SMP Ning Po No2 Coll-E2.JPG|使用9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位於[[觀塘]][[寧波第二中學 (秀茂坪道)|寧波第二中學]]站)
+
SMP Ning Po No2 Coll-E2.JPG|使用90年代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站(位於[[觀塘]]{{bs|寧波第二中學|秀茂坪道|s}}站)
 
Fan Kam Road CPR 1.JPG|採用窄身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位於{{CPR|古洞}}西行{{bs|粉錦公路|青山公路|s}}站)
 
Fan Kam Road CPR 1.JPG|採用窄身設計的[[九巴]]有蓋巴士(位於{{CPR|古洞}}西行{{bs|粉錦公路|青山公路|s}}站)
 
Kam Fung Street Sitting-Out2 20170814.jpg|鋁製候車亭可配合道路斜度呈梯級式設計(位於[[慈雲山]][[金鳳街休憩處]]站)
 
Kam Fung Street Sitting-Out2 20170814.jpg|鋁製候車亭可配合道路斜度呈梯級式設計(位於[[慈雲山]][[金鳳街休憩處]]站)
第152行: 第152行:
 
當市區的巴士站大多使用鋁製上蓋時,[[嶼巴]]為大部分[[南大嶼山]]的[[巴士站]]設置輕便而耐用的塑膠頂上蓋。塑膠上蓋採用拱形設計,以綠色為主調,大多附設長椅供候車乘客使用;塑膠上蓋頂部會裝上[[站牌]],柱身亦裝設[[乳豬盤]],直至現時仍被廣泛使用。
 
當市區的巴士站大多使用鋁製上蓋時,[[嶼巴]]為大部分[[南大嶼山]]的[[巴士站]]設置輕便而耐用的塑膠頂上蓋。塑膠上蓋採用拱形設計,以綠色為主調,大多附設長椅供候車乘客使用;塑膠上蓋頂部會裝上[[站牌]],柱身亦裝設[[乳豬盤]],直至現時仍被廣泛使用。
   
[[九鐵巴士]]統一將巴士站上蓋設計成拱圓頂形,後期髹上藍色,並加上資產編號識別,只於部分主要車站、輕鐵站及港鐵站附近轉乘站設立,例如[[輕鐵市中心站]]、[[天盛苑 (屏廈路)|天盛苑]]站等。{{hkrail|兩鐵合併}}後,其規格沿用至今,沒有特別更改設計。直至2017年初才替部分巴士站翻油上蓋,以{{bt|元朗|西}}總站上蓋顏色為藍本,即螢光黃為上,紫色為下的塗裝,並加上「禁止標貼」的提示。
+
[[九鐵巴士]]統一將巴士站上蓋設計成拱圓頂形,後期髹上藍色,並加上資產編號識別,只於部分主要車站、輕鐵站及港鐵站附近轉乘站設立,例如[[輕鐵市中心站]]、{{bs|天盛苑|屏廈路|s}}站等。{{hkrail|兩鐵合併}}後,其規格沿用至今,沒有特別更改設計。直至2017年初才替部分巴士站翻油上蓋,以{{bl|元朗|西|總站}}上蓋顏色為藍本,即螢光黃為上,紫色為下的塗裝,並加上「禁止標貼」的提示。
   
 
<gallery>
 
<gallery>
第166行: 第166行:
 
現代上蓋普遍採用透明物料製造,引入自然光的同時亦可阻隔大部分紫外線,同時讓附近街燈光線在晚間直接照射至巴士站內,達致省電環保效果。
 
現代上蓋普遍採用透明物料製造,引入自然光的同時亦可阻隔大部分紫外線,同時讓附近街燈光線在晚間直接照射至巴士站內,達致省電環保效果。
   
[[新巴]]在1998年投得專營權後,開始為巴士站設計新款上蓋,上蓋支柱使用髮紋不銹鋼(Hairline-finish stainless steel),蓋頂則由茶色炭化纖維膠片(Tinted polycarbonate sheet)製成一個帆的上蓋,能有效遮擋陽光及雨水,附有新巴標誌,上蓋兩側設站名牌及[[乳豬盤]]。[[巴士站廣告|廣告燈箱]]表面為透明炭化纖維膠片(Clear polycarbonate sheet),提供24小時亮燈服務。首個全新設計上蓋矗立於[[告士打道]][[入境事務大樓]][[巴士站]],於1999年9月啟用。部分主要巴士站的上蓋曾裝有電子資訊板,以電子傳送方式,提供日期及時間、路線資料、新巴熱線電話及潮流資訊等,現已停用<ref>[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805010044/http://www.nwfb.com.hk/chi/news/database/news05.asp?news_id=364&yr=1999&cate=A 新巴首個全新巴士站 - 為您擋雨遮陰],新巴新聞稿,1999-09-15。</ref>。
+
[[新巴]]在[[1998年中巴專營權結束|1998年投得專營權]]後,開始為巴士站設計附有新巴標誌的新款候車亭。上蓋支柱使用髮紋不銹鋼(Hairline-finish stainless steel),蓋頂則由茶色炭化纖維膠片(Tinted polycarbonate sheet)製成一個帆的上蓋,能有效遮擋陽光及雨水,上蓋兩側設站名牌及[[乳豬盤]]。[[巴士站廣告|廣告燈箱]]表面為透明炭化纖維膠片(Clear polycarbonate sheet),提供24小時亮燈服務。首個全新設計上蓋矗立於[[告士打道]][[入境事務大樓]][[巴士站]],於1999年9月啟用。部分主要巴士站的上蓋曾裝有電子資訊板,以電子傳送方式,提供日期及時間、路線資料、新巴熱線電話及潮流資訊等,現已停用<ref>[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805010044/http://www.nwfb.com.hk/chi/news/database/news05.asp?news_id=364&yr=1999&cate=A 新巴首個全新巴士站 - 為您擋雨遮陰],新巴新聞稿,1999-09-15。</ref>。
   
 
新巴於2003年在四個位於[[彩明苑彩貴閣]]、[[西市街]]、[[利東街市]]及[[興民邨]]的巴士站,試驗性設置「輕便式乘客候車亭」,上蓋與[[九巴]]的環保巴士站上蓋類近,但中一邊柱位髹上橙色,並設有站名牌。可是,新巴並沒有推廣這款設計到更多巴士站。
 
新巴於2003年在四個位於[[彩明苑彩貴閣]]、[[西市街]]、[[利東街市]]及[[興民邨]]的巴士站,試驗性設置「輕便式乘客候車亭」,上蓋與[[九巴]]的環保巴士站上蓋類近,但中一邊柱位髹上橙色,並設有站名牌。可是,新巴並沒有推廣這款設計到更多巴士站。
第195行: 第195行:
   
 
<gallery>
 
<gallery>
St Andrew Church 4.jpg|2000年安裝的太陽能巴士站上蓋([[彌敦道]][[聖安德烈堂]]站,現已拆除)
+
St Andrew Church 4.jpg|2000年安裝的太陽能巴士站上蓋([[彌敦道]][[聖安德烈堂]]站,現已拆除)
Chung Uk Tsuen(1123)-4.JPG|「綠色巴士站」頂部裝有一塊約1米乘以1.6米的太陽能板,為巴士站提供電力
+
Chung Uk Tsuen(1123)-4.JPG|「綠色巴士站」頂部裝有一塊約1米乘以1.6米的太陽能板,為巴士站提供電力
Wong_Yue_Tan_20181219_2.jpg|鄉郊沿線巴士站設太陽能照明裝置卻未有漆上綠色巴士站標示
+
Wong_Yue_Tan_20181219_2.jpg|鄉郊沿線巴士站太陽能照明裝置卻未有漆上綠色巴士站標示
 
</gallery>
 
</gallery>
   
 
===空調候車亭===
 
===空調候車亭===
 
{{More|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全港首創空調候車亭|全港首創空調候車亭}}
 
{{More|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全港首創空調候車亭|全港首創空調候車亭}}
[[藍田巴士總站]]自1990年啟用後,在噪音水平及空氣質素方面持續欠佳。九巴於2001年11月建議在此站其中兩個候車月台興建空調候車間以進行試驗,若計劃成功可望在全港適合的[[巴士總站]]推行<ref>[http://paper.wenweipo.com/2001/11/21/HK0111210079.htm 空調候車間藍田首興建],文匯報,2001年11月21日</ref>。兩個候車月台分別是現已停辦的{{KMB|298}}線,以及{{KMB|14}}、{{KMB|14B}}、{{KMB|14C}}、{{KMB|62X}}、{{KMB|93M}}與{{KMB|259D}}的[[巴士站]]<ref>〈九巴試驗空調候車室〉,《蘋果日報》,2001年[[11月21日]]。</ref>。最後,九巴落實建設一個空調候車間。
+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自1990年啟用後,在噪音水平及空氣質素方面持續欠佳。九巴於2001年11月建議在此站其中兩個候車月台興建空調候車間以進行試驗,若計劃成功可望在全港適合的[[巴士總站]]推行<ref>[http://paper.wenweipo.com/2001/11/21/HK0111210079.htm 空調候車間藍田首興建],文匯報,2001年11月21日</ref>。兩個候車月台分別是現已停辦的{{KMB|298}}線,以及{{KMB|14}}、{{KMB|14B}}、{{KMB|14C}}、{{KMB|62X}}、{{KMB|93M}}與{{KMB|259D}}的[[巴士站]]<ref>〈九巴試驗空調候車室〉,《蘋果日報》,2001年[[11月21日]]。</ref>。最後,九巴落實建設一個空調候車間。
   
 
全港專營[[巴士總站]]首個「空調候車亭」(Passenger Waiting Longue)於2002年[[10月9日]]啟用,設於{{KMB|42C}}線候車月台,成為現時香港唯一一個巴士總站設有這項設施。亭內可同時容納40位乘客候車,並設有照明設施、[[座椅]]、排隊設施、[[班次顯示屏]],更裝設廣播系統,定時以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提示乘客下一班車的開出時間和車費,以及在有需要時為候車乘客提供最新九巴資訊。<ref>[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807195906/http://www.kmb.hk/chinese.php?page=next&file=news/service/news3q02/news2002101001.html 九巴空調候車亭全港首創],九巴新聞稿,2002年10月9日</ref>
 
全港專營[[巴士總站]]首個「空調候車亭」(Passenger Waiting Longue)於2002年[[10月9日]]啟用,設於{{KMB|42C}}線候車月台,成為現時香港唯一一個巴士總站設有這項設施。亭內可同時容納40位乘客候車,並設有照明設施、[[座椅]]、排隊設施、[[班次顯示屏]],更裝設廣播系統,定時以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提示乘客下一班車的開出時間和車費,以及在有需要時為候車乘客提供最新九巴資訊。<ref>[http://web.archive.org/web/20040807195906/http://www.kmb.hk/chinese.php?page=next&file=news/service/news3q02/news2002101001.html 九巴空調候車亭全港首創],九巴新聞稿,2002年10月9日</ref>
   
相隔16年後,龍運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設置「乘客候車室」,由貨櫃箱改裝而成,提供龍運路線資訊與基本設備,空調、[[座椅]]、[[班次顯示屏]]一應俱全,但不設排隊設施。
+
相隔16年後,龍運巴士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設置「乘客候車室」,由貨櫃箱改裝而成,提供[[:分類:龍運巴士路線|龍運巴士路線]]資訊與基本設備,空調、[[座椅]]、[[班次顯示屏]]一應俱全,但不設排隊設施。
   
 
<gallery>
 
<gallery>
第236行: 第236行:
 
</gallery>
 
</gallery>
   
===營辦商自資===
+
===小巴營辦商自資===
現時運輸署未有為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加設上蓋的政策,營辦商須自資興建[[小巴站]]上蓋並負責日常維修保養。
+
現時運輸署未有為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加設上蓋的政策,營辦商須自資興建[[小巴站]]上蓋並負責日常維修保養。這類上蓋沒有統一設計,視乎籌建者及承建商協議而定。至於是否以增加非票務收入方式彌補有關成本,由營辦商自行決定
  +
 
考慮營運狀況、乘客需求及技術可行性(如有關車站位置路面是否有足夠闊度),營辦商會在適合的[[小巴站]]設置候車上蓋,以改善服務質素,例如[[元朗 (鳳翔路) 總站|鳳翔路專綫小巴總站]]有五條車坑設有上蓋,有關車坑全部由[[瑞明服務]]旗下路線使用,而非該公司營辦的[[新界專綫小巴39線]]的車坑並無此設施。
  +
  +
如果小巴承辦商有意興建車站上蓋,需要先聘請則師,向路政署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提交圖則。圖則獲批後,有關圖則和數據要提交運輸署,讓該署諮詢其他有關部門。運輸署在審批申請時,會考慮興建上蓋地點的路面空間是否足夠在容納小巴站上蓋後仍可讓行人通過,以及興建該上蓋會否影響附近商戶和地下公共設施管道。<ref>[http://www.cllam.com/contents/contenthtml/District_Doc/Minutes_3_060714_3.pdf 要求小巴站加建上蓋事宜],東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轄下公共交通聯絡小組第三次會議,2006年7月1 4日</ref>
   
  +
申請獲批後,小巴承辦商必須負責興建上蓋費用及日後維修保養開支。運輸署也會評估這些額外開支對專綫小巴路線票價和營運情況有所影響。當考慮了上述因素後,運輸署會決定是否批准小巴承辦商興建小巴站上蓋的申請。
營辦商在考慮營運狀況、乘客需求及技術可行性(如有關車站位置路面是否有足夠闊度),會在適合的[[小巴站]]設置候車上蓋,以改善服務質素,例如[[元朗 (鳳翔路) 總站|鳳翔路專綫小巴總站]]有五條車坑設有上蓋,有關車坑全部由[[瑞明服務]]旗下路線使用,而非該公司營辦的[[新界專綫小巴39線]]的車坑並無此設施。
 
   
自資興建的上蓋沒有統一設計,視乎籌建者及承建商協議而定。至於是否以增加非票務收入方式彌補有關成本,由營辦商自行決定。現時,個別鄉村居民自發集資興建有蓋巴士站,方便同鄉居民候車(如[[石崗菜站]])
+
個別鄉村居民甚至自發集資興建有蓋巴士站,方便同鄉居民候車(如[[石崗菜站]])
   
 
<gallery widths="180" heights="140" perrow="3">
 
<gallery widths="180" heights="140" perrow="3">
第252行: 第256行:
 
基於上段提及的政策,全港大部分小巴站並未設有上蓋。個別地區的區議員或會因應居民需求,向所屬{{Evchk|香港區議會|區議會}}會轄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地區小型工程撥款興建避雨亭;區議會通過有關撥款後,承建商隨即動工,方便候車乘客。
 
基於上段提及的政策,全港大部分小巴站並未設有上蓋。個別地區的區議員或會因應居民需求,向所屬{{Evchk|香港區議會|區議會}}會轄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地區小型工程撥款興建避雨亭;區議會通過有關撥款後,承建商隨即動工,方便候車乘客。
   
這些避雨亭屬於民生設施,會特別標示「(所屬地區)區議會撥款興建」。其中[[新威園|原鰂魚涌英皇道對出的一個巴士站]]由東區區議會撥款興建的避雨亭其中一個{{Evchk|鰂魚涌「廢墩」避雨亭風波|近年備受爭議的避雨亭項目}}。
+
這些避雨亭屬於民生設施,會特別標示「(所屬地區)區議會撥款興建」。其中[[新威園|原鰂魚涌英皇道對出的一個巴士站]]由東區區議會撥款興建的避雨亭,成近摩其中一個{{Evchk|鰂魚涌「廢墩」避雨亭風波|備受爭議的項目}}。
   
 
<gallery>
 
<gallery>
第273行: 第277行:
 
TuenMun-PalatialCoast-6528.jpg|[[帝濤灣]]專綫小巴站設有有蓋候車處,並有長凳供乘客使用
 
TuenMun-PalatialCoast-6528.jpg|[[帝濤灣]]專綫小巴站設有有蓋候車處,並有長凳供乘客使用
 
TsingYungSt2.JPG|屯門[[青榕街總站]]設有有蓋候車處,並有長凳供乘客使用
 
TsingYungSt2.JPG|屯門[[青榕街總站]]設有有蓋候車處,並有長凳供乘客使用
DB-GreenvaleVillageGreenmontCourt-South-7439.JPG|愉景灣的巴士站上蓋有不同設計,配合鄰近建築特色[[頤峰 (蔚山閣)]]南行
+
DB-GreenvaleVillageGreenmontCourt-South-7439.JPG|愉景灣的巴士站上蓋有不同設計,配合鄰近建築特色,圖中為[[頤峰 (蔚山閣)]]南行
  +
ETST Station W 20190814.jpg|[[尖東站]]西行於[[新世界中心]]重建成K11 Musea後所設的特色巴士站上蓋
 
</gallery>
 
</gallery>
   

於 2020年4月26日 (日) 22:33 的修訂

SS Station CWR E1 20160720

彩園路上水站的巴士站上蓋

巴士站上蓋Bus stop shelter),亦可稱為「巴士候車亭」(Bus shelter[1]、「有蓋候車處」或「巴士站亭」,是大部份戶外巴士站巴士總站必備設施,為乘客遮風擋雨之餘,也可為專營巴士公司帶來廣告收益

截至2019年3月,全港共有8753個巴士站,當中由專營巴士公司興建的候車亭總數為3161個,佔全部巴士站數目約37%。[2]

建造程序

運輸署一向鼓勵巴士公司在財務狀況許可下,盡量調撥資源興建巴士站上蓋,以改善候車環境。巴士公司根據各永久設置之巴士站途經路線數目及候車乘客的多寡,向署方申請加建上蓋,在獲得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按次序興建上蓋。營辦商亦會在其營運範圍內,因應地區人士需求,研究在使用量較大的巴士站興建上蓋。截至1995年10月,全港共有5214個巴士站,當中1570個附設上蓋,其中嶼巴有75個、城巴有50個、中巴有123個、九巴有1322個[3]

Fu tung plaza-20140829

若巴士站位處狹窄行人路面上,而背後是圍牆,上蓋會建近牆邊,令行人路保持暢通(圖為富東廣場站)

修建巴士站上蓋受制於不同環境因素,包括行人路闊度,地下公用設施多寡及分布情況等。巴士公司落實建造上蓋前,會先詳細量度路面闊度、記錄四周設施位置及考慮附近周邊環境、是否有大廈出入口、商舖及斜坡等客觀因素。至於上蓋面積與規格由結構工程師計算,以確保能承受風壓及重量等安全標準。若將支柱建近馬路,會阻礙乘客上落,故於狹窄行人路面上的巴士站,上蓋會採用窄身設計,九巴窄身上蓋闊度介乎1.1至1.7米,支柱周邊均裝設擋雨板;若巴士站背後是圍牆,上蓋則會建近牆邊,以便行人路騰出更多空間[4][5]。隨後結構工程師繪畫上蓋圖則,並預留位置讓上蓋承托一定重量及尺寸的廣告及裝飾物;若在個別上蓋加設裝飾物,結構工程師會另行審批,以確保結構符合安全標準;若申請獲批,工程師亦會從旁監督整個建造建序。[6]

專營巴士公司如欲在個別巴士站建造上蓋,須得到運輸署批准。巴士公司提交申請時,必須向署方提供擬建巴士站上蓋位置、設計、體積及廣告牌數目等資料。運輸署接獲有關申請後,會研究有關上蓋對行人流量、其他道路使用者視線及附近商戶可能帶來的影響等,並諮詢有關部門意見,例如民政事務總署會諮詢有關巴士站附近商戶及地區人士意見,路政署會考慮上蓋對其他道路工程的影響等。

所有巴士站上蓋的設計及所用物料,均須由路政署轄下「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the Appearance of Bridges and Associated Structures)評核和審批,委員會由路政署助理署長擔任主席,而委員包括來自代表政府的建築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房屋署和路政署橋樑及結構部,代表業界專業團體的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以及代表學術界的香港大學建築系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系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輪流出席。該委員會基本職責是從美學、景觀、及綠化角度審核個別橋樑及有關建築物的設計建議,並代表路政署署長接納該設計或提出修訂設計建議。由於巴士站上蓋是設於路旁之建築物,因此其外觀設計亦須經委員會審批。

程序需時

興建一個小小巴士站上蓋,從遞交設計、諮詢、審批、到拍板施工,所需程序甚為繁瑣。一般而言,運輸署會在巴士公司遞交申請後的三個月內完成審批有關申請。而有關巴士公司在取得運輸署批准後,便可隨即向路政署申請「挖掘准許證」以展開興建上蓋工程。

如巴士站環境較狹窄而不適合較大或設有廣告燈箱的上蓋,或候車亭建議設計會對行人造成阻礙,運輸署會要求巴士公司改用其他合適設計,例如較短窄的上蓋或沒有燈箱的設計,以配合行人路環境。若因巴士站地底有公共設施而未能興建上蓋,運輸署會因應情況安排有關巴士公司及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視察,商討解決方案,如將擬興建上蓋及/或巴士站的位置稍為修改,避開這些地下公共設施,以便在可行的情況下繼續興建上蓋工程。

若巴士站上蓋佔用行人路私人地段,申請時間就更冗長,往往耗時長達數年之久。其中英皇道太古城中心對開的巴士站,就是最佳例證,詳情請參閱該條目

5間專營巴士公司在2016年於37個巴士站興建上蓋,並擬於2017年在18個巴士站興建上蓋。[7]

設施

電力

專營巴士公司會因應情況為設有上蓋的巴士站安排供電,並須自行聯絡電力供應商安排所須電力裝置,以及負擔有關電費。為善用資源,聯營路線的專營巴士公司共用候車亭;隸屬同一集團的專營巴士公司亦在可行情況下,就不同路線在同一地點的巴士站共用候車亭。

政府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全港總共有1477個巴士站上蓋設有電力供應[8];翌年11月,有關數字卻下跌至只有1309個[9]

燈箱與廣告牌

SheungShui-SheungShuiRailwayStation-4918

彩園路上水站巴士站上蓋的燈箱已展示乳豬紙,並設有多塊廣告牌

燈箱(Light Box)是巴士站上蓋相連部分,用作張貼乳豬紙或其他資訊,供候車乘客查閱。

由於巴士公司須承擔設置及維修巴士站上蓋的費用,為了減低巴士公司經營成本,假如營辦商已在巴士站適當位置展示有關服務資料,並在不影響行人路面流量及附近商戶運作的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反對巴士公司在巴士站上蓋設置廣告牌(Advertisement Panel)。

運輸署自1982年初同意九巴在巴士站上蓋招登廣告,由此而來的收益全部撥作興建更多巴士站上蓋的經費[10]。時至今日,有關規管亦大同小異,專營巴士公司透過在巴士站上蓋展示廣告及設置自動售賣機所賺取的非票務收入,須納入年度營運收益,有助減輕車資上調的壓力。

自動售賣機

Shatin Pass Road Lung Cheung Road 20170425

沙田坳道東行巴士站設有自動販賣機

早於2014年第三季,九巴開始在附設供電箱的巴士站上蓋加設自動售賣機,銷售各式飲品,為乘客帶來方便。[11]

專營巴士公司如要為巴士站設置自動售賣機,須經運輸署或地政總署審批。每部自動售賣機面積一般約0.7平方米,運輸署負責處理涉及面積少於兩平方米的申請,地政總署則負責處理其餘申請。巴士公司須在申請中清楚列明自動售賣機設計、結構及安裝位置;署方在審批申請時會考慮包括建議對巴士運作、乘客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影響、是否有足夠空間讓乘客排隊及行人通過、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例如警方及民政事務處)意見。[12]

巴士公司毋須就面積少於兩平方米的設施繳交租金;如設施面積為兩平方米或以上,政府則會以短期租約形式批出,並會徵收市值租金。[13] 

座椅、指示牌、班次顯示屏與其他設施

自2013年起,政府及巴士公司為落實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在五個位於九龍繁忙道路的主要巴士站(包括龍翔道黃大仙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長沙灣道西行荔枝角站觀塘道創紀之城太子道東富豪東方酒店)展開較大規模的改善工程,包括增設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14]

在2013和2014年,運輸署專營巴士公司共接獲122宗翻新或加設巴士站設施的申請,包括翻新巴士站上蓋、增設廣告牌、座椅和自動售賣機,以及提供免費無線上網設施等。在這122宗申請中,74宗已獲批准,27宗遭拒絕,申請不獲批主要由於妨礙行人。[15]

現時本港設有候車亭的巴士總站、巴士站及巴士轉乘站約有三千個,當中只有約二百個裝有座椅。為了令年長或有需要的候車乘客受惠,政府近年開始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現時沒有乘客座椅而有蓋的巴士站安裝座椅。行人路應留有至少1.5米闊度的通道,以免阻礙長者、殘疾人士及使用輪椅人士通過。

Shatin Pass Road Lung Cheung Road 20170425 4

沙田坳道西行巴士站設有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自動販賣機

與此同時,各專營巴士公司正逐步引入實時到站資訊系統九巴自推出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資訊,以及在部分已設有上蓋與電力供應的巴士站設置班次顯示屏提供實時到站資訊後,普遍受乘客歡迎。考慮到安裝顯示屏的成本高昂,有可能對巴士票價造成壓力,政府於2016年預留了8,827萬元,以配對方式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即巴士公司在已設有上蓋及電力供應的巴士站每裝設一個顯示屏,政府會資助在另一個相同設備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其中位於醫院附近及班次在20分鐘以上的巴士站會優先安裝。[16][17]

專營巴士公司會分三階段在約2700個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以及在約 1300個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18]。第一階段座椅安裝工作已於2017年11月展開,截至2018年6月25日,已有約600個巴士站完成安裝。班次顯示屏方面,第一階段工作已於2018年3月底展開,截至6月25日,約20個巴士站已安裝相關顯示屏。整個第一階段安裝工程預計於2018年完成。至於餘下兩個階段巴士站座椅及顯示屏安裝工程,分別預計於2019及2020年完成。[19]

上蓋設計

本港採用的巴士站上蓋大致上可按興建年份劃分為數款設計,包括混凝土、水泥纖維質坑板、鋁製、塑膠製及環保型上蓋。

混凝土上蓋

上世紀60年代期間,政府設計以鋼筋及混凝土建造的上蓋,裝設在部份巴士站。蓋頂及支柱以鋼筋混凝土建造,並且在設置上蓋的行人路面安裝固定排隊欄杆。有些上蓋更附設電燈照亮排隊範圍,方便在晚間候車的乘客。

整個上蓋成形後,九巴在上蓋部份與支柱上半身髹上白色,而支柱下半身則為棗紅色。個別支柱上設有金屬板,用作張貼政府宣傳海報,例如九龍城亞皆老街亞皆老街球場外的巴士站。中巴當時亦有採用這款巴士站上蓋,整個上蓋髹上白色,嶼巴則於梅窩總站安裝混凝土上蓋。

位處室外的巴士總站亦普遍使用這款上蓋,九巴在上蓋部分前後兩端釘上一塊長方形站牌,左邊白色印有路線編號,中間黃色寫上目的地,右邊白色列出主要途經街道,供乘客識別每個月台的路線,乳豬盤則安裝在上蓋支柱近排隊鐵欄的位置。

近年,九巴在上蓋旁邊豎立站柱,然後裝設「波板糖」站牌、站名牌及乳豬盤。九巴2015年2月回覆深水埗區議會指,大約有190個混凝土巴士站上蓋[20];但2016年9月其Facebook專頁卻聲稱混凝土上蓋僅餘20多個[21]

水泥纖維質坑板上蓋

混凝土製造的巴士站上蓋較佔用路面空間,加上建造成本較高,巴士公司在80年代逐步改用既經濟又可靈活調較遮蓋範圍的水泥纖維質坑板上蓋,亦稱為「鐵通上蓋」。

這款上蓋由多條三吋寬的鐵通組成支柱,乳豬盤安裝在支柱上,站牌、站名牌和站柱編號則裝嵌在上蓋頂部前端,而上蓋其中一條橫樑亦鑲上一塊印有該站站柱編號的金屬牌。這款巴士站上蓋佔用路面空間較少,令乘客享有更寬闊的候車空間,因此多個巴士站陸續設置纖維質坑板設計的上蓋。八九十年代部分室外巴士總站亦普遍使用這款上蓋,與混凝土上蓋相同,在上蓋部分前後兩端釘上一塊長方形站牌,供乘客識別每個月台的路線。

九巴已於1998年,將含有石棉成份的蓋頂全部更換,現時這款上蓋使用的物料,是對人體無害之水泥纖維板。經長時間使用後,部分水泥纖維板上蓋開始出現破落,九巴陸續把損毀的上蓋更換為鋁質坑板製成的上蓋。 嶼巴亦開始在早期建成的巴士總站使用上鋁質坑板上蓋,例如塘福石壁等。

近年啟用或新增上蓋的巴士站,有些仍然會使用水泥纖維質坑板設計的上蓋,例如清河邨總站大興商場紅磡站等。

鋁製上蓋

在1991年,九巴推出鋁製上蓋,支柱及蓋蓬均由鋁製造,最大特點為可配合路面傾斜度而採用梯級式蓋蓬。鋁製候車亭蓋篷分為圓邊及方邊兩種設計,圓邊蓋篷前後兩端為圓邊,設有米色站牌,展示巴士站站名及所途經的路線編號[22],並在左右兩旁加上紅色坑紋。

部份圓邊式候車亭位處狹窄道路,故上蓋使用窄身設計,前後兩端展示停站路線編號後,已沒有位置列出站名,乘客需透過張貼於站內「乳豬紙」上之「你在此」標貼才能得悉該站站名。直到1996年,鋁製上蓋開始註明停站路線及站名,而站柱編號則標示在上蓋第二條橫樑。在上蓋尾部設有鋁製「四面旋轉式乳豬盤」,以展示更多路線資料;部份更採用「圓柱旋轉式乳豬盤」,例如粉嶺華慧園分站。

城巴的鋁製上蓋在1993年接辦中巴路線後不久面世,使用鋁合金製造,能夠為乘客遮擋紫外線。這款上蓋體現了現代化的設計風格,候車亭更曾附有玉寶錶冠名的時鐘,後來其他巴士公司亦陸續改用金屬製為主的候車亭。

方邊
圓邊
其他

塑膠製上蓋

經過歲月的洗禮,部份較早期建成的水泥纖維質坑板巴士站上蓋,上蓋部分經已開始破損;中巴大約在90年代改用塑膠頂巴士站上蓋,代替容易破損的水泥纖維質坑板,外型設計並無兩樣。目前,在港島東區南區部分巴士站,仍可找到中巴巴士站上蓋的蹤跡。

當市區的巴士站大多使用鋁製上蓋時,嶼巴為大部分南大嶼山巴士站設置輕便而耐用的塑膠頂上蓋。塑膠上蓋採用拱形設計,以綠色為主調,大多附設長椅供候車乘客使用;塑膠上蓋頂部會裝上站牌,柱身亦裝設乳豬盤,直至現時仍被廣泛使用。

九鐵巴士統一將巴士站上蓋設計成拱圓頂形,後期髹上藍色,並加上資產編號識別,只於部分主要車站、輕鐵站及港鐵站附近轉乘站設立,例如輕鐵市中心站天盛苑站等。兩鐵合併後,其規格沿用至今,沒有特別更改設計。直至2017年初才替部分巴士站翻油上蓋,以元朗(西)總站上蓋顏色為藍本,即螢光黃為上,紫色為下的塗裝,並加上「禁止標貼」的提示。

現代巴士站上蓋

現代上蓋普遍採用透明物料製造,引入自然光的同時亦可阻隔大部分紫外線,同時讓附近街燈光線在晚間直接照射至巴士站內,達致省電環保效果。

新巴1998年投得專營權後,開始為巴士站設計附有新巴標誌的新款候車亭。上蓋支柱使用髮紋不銹鋼(Hairline-finish stainless steel),蓋頂則由茶色炭化纖維膠片(Tinted polycarbonate sheet)製成一個像帆的上蓋,能有效遮擋陽光及雨水,上蓋兩側設站名牌及乳豬盤廣告燈箱表面為透明炭化纖維膠片(Clear polycarbonate sheet),提供24小時亮燈服務。首個全新設計上蓋矗立於告士打道入境事務大樓巴士站,於1999年9月啟用。部分主要巴士站的上蓋曾裝有電子資訊板,以電子傳送方式,提供日期及時間、路線資料、新巴熱線電話及潮流資訊等,現已停用[23]

新巴於2003年在四個位於彩明苑彩貴閣西市街利東街市興民邨的巴士站,試驗性設置「輕便式乘客候車亭」,上蓋與九巴的環保巴士站上蓋類近,但中一邊柱位髹上橙色,並設有站名牌。可是,新巴並沒有推廣這款設計到更多巴士站。

龍運機場島上設置的有蓋巴士站,採用半圓拱頂上蓋設計,附設廣告燈箱。至於東涌市中心一帶的巴士站上蓋為斜板型,兩邊頂部有龍運標誌,附設乳豬盤和燈箱位置宣傳路線。後來龍運再沒有為新設的巴士站引進這款上蓋,改為使用九巴環保巴士站上蓋。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人誤會機場島上的半圓拱頂上蓋是機場管理局興建;事實上從配電箱上印有龍運標誌,可見上蓋是屬於龍運的。

九巴在2000年開始引入環保巴士站上蓋,上蓋部份以淺綠色透明物料製作,經抗紫外線化學鍍層處理,一方面充分利用天然光,另一方面為乘客阻隔大部分紫外線。這款上蓋大部分附設燈箱式乳豬盤,可一次過展示8張乳豬紙;個別巴士站上蓋乳豬盤會裝嵌在旁邊的站柱,例如啟田商場分站。至於巴士站站名及停站路線編號,九巴會豎立站柱,並裝上招牌「波板糖」站牌與站名牌,豎立在有蓋巴士站旁邊。上蓋亦預留空間裝設電線系統,以供日後配合衛星導航系統使用[24]

然而這款上蓋徒具美觀外形,盛夏期間站內氣溫比站外範圍高出攝氏4至5度,最高溫度更可達攝氏40度,煎熬在站內候車的乘客,多年來投訴不斷[25][26]。由於持續有乘客對環保巴士站上蓋蓋頂透出的自然過濾光線未能適應,九巴已向設計師反映有關意見,並於2003年起在新建的環保巴士站上蓋蓋頂塗上新塗料,以減低自然光線的強度及熱力;而公司亦已對個別有需要的環保巴士站上蓋蓋頂加塗新塗料。[27]

太陽能巴士站上蓋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太陽能巴士站上蓋

九巴於2000年8月宣佈太陽能巴士站上蓋計劃,特點是利用蓋頂多塊光伏板,吸收太陽能發電,作巴士站廣告燈箱和乘客資訊系統之用。每個15米長的標准巴士站上蓋,需安裝12塊用作吸收太陽能的可轉向光伏板,巴士站會有一個儲電器,可足夠提供3天的電力供巴士站使用,當時預計於尖沙咀警署和彌敦道清真寺兩巴士站試行。每個太陽能上蓋建造成本約15萬,礙於成本高昂,九巴只在彌敦道聖安德烈堂巴士站設置這款上蓋,且已經被拆除。

太陽能巴士站上蓋計劃閒置17年後,九巴在2017年11月21日宣布啟動「綠色巴士站」計劃,主要針對缺乏照明系統、且鋪設電力系統較困難的鄉郊巴士站。首個試驗車站設於鍾屋村東行站位,並在原有的水泥纖維質坑板上蓋頂部裝有一塊約1米乘以1.6米的太陽能板,為將陽光轉化電力後,儲存於電池內。供電裝置會在預設的時間自動開啟,為巴士站和站牌的照明燈、滅蚊燈提供電力。九巴將在全港各區600個舊式巴士站安裝有關裝置,並會將上蓋及站牌漆上綠色,以茲識別。

空調候車亭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全港首創空調候車亭

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自1990年啟用後,在噪音水平及空氣質素方面持續欠佳。九巴於2001年11月建議在此站其中兩個候車月台興建空調候車間以進行試驗,若計劃成功可望在全港適合的巴士總站推行[28]。兩個候車月台分別是現已停辦的298線,以及1414B14C62X93M259D巴士站[29]。最後,九巴落實建設一個空調候車間。

全港專營巴士總站首個「空調候車亭」(Passenger Waiting Longue)於2002年10月9日啟用,設於42C線候車月台,成為現時香港唯一一個巴士總站設有這項設施。亭內可同時容納40位乘客候車,並設有照明設施、座椅、排隊設施、班次顯示屏,更裝設廣播系統,定時以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提示乘客下一班車的開出時間和車費,以及在有需要時為候車乘客提供最新九巴資訊。[30]

相隔16年後,龍運巴士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設置「乘客候車室」,由貨櫃箱改裝而成,提供龍運巴士路線資訊與基本設備,空調、座椅班次顯示屏一應俱全,但不設排隊設施。

其他設計

政府興建

顧名思義,這類有蓋巴士站是由政府興建,通常出現在公共屋邨(或居屋屋苑)或由政府興建的交通總站。

政府興建的有蓋巴士站有一大特色,就是盡量與鄰近設施協調。這些總站包括荃灣運輸大樓(舊荃灣碼頭總站)、天耀總站等。倘若政府在規劃時將有關巴士總站定為臨時性質,承建商會使用簡易物料來搭建上蓋,例如佐敦(渡華路)巴士總站及灣仔北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公司須自行安裝站牌、「乳豬盤」等配件。

小巴營辦商自資

現時運輸署未有為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加設上蓋的政策,營辦商須自資興建小巴站上蓋並負責日常維修保養。這類上蓋沒有統一設計,視乎籌建者及承建商協議而定。至於是否以增加非票務收入方式彌補有關成本,由營辦商自行決定。

考慮營運狀況、乘客需求及技術可行性(如有關車站位置路面是否有足夠闊度),營辦商會在適合的小巴站設置候車上蓋,以改善服務質素,例如鳳翔路專綫小巴總站有五條車坑設有上蓋,有關車坑全部由瑞明服務旗下路線使用,而非該公司營辦的新界專綫小巴39線的車坑並無此設施。

如果小巴承辦商有意興建車站上蓋,需要先聘請則師,向路政署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提交圖則。圖則獲批後,有關圖則和數據要提交運輸署,讓該署諮詢其他有關部門。運輸署在審批申請時,會考慮興建上蓋地點的路面空間是否足夠在容納小巴站上蓋後仍可讓行人通過,以及興建該上蓋會否影響附近商戶和地下公共設施管道。[31]

申請獲批後,小巴承辦商必須負責興建上蓋費用及日後維修保養開支。運輸署也會評估這些額外開支對專綫小巴路線票價和營運情況有所影響。當考慮了上述因素後,運輸署會決定是否批准小巴承辦商興建小巴站上蓋的申請。

個別鄉村居民甚至自發集資興建有蓋巴士站,方便同鄉居民候車(如石崗菜站)。

區議會贊助

基於上段提及的政策,全港大部分小巴站並未設有上蓋。個別地區的區議員或會因應居民需求,向所屬區議會會轄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地區小型工程撥款興建避雨亭;區議會通過有關撥款後,承建商隨即動工,方便候車乘客。

這些避雨亭屬於民生設施,會特別標示「(所屬地區)區議會撥款興建」。其中原鰂魚涌英皇道對出的一個巴士站由東區區議會撥款興建的避雨亭,成近摩其中一個備受爭議的項目

私人屋苑

部份專綫小巴居民巴士的總站設於私人屋苑內,這些車站屬於私人屋苑範圍,有蓋候車處一般由有關發展商在屋苑興建時一併設立。後加的有蓋候車處可能由業主合資承擔工程費用,或由發展商主動斥資興建。

由於發展商可用興建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來換取較高地積比例,因此近年不少新建的大型屋苑都設有室內巴士總站,而不使用有蓋巴士站。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九巴網站:廣告查詢
  2. 立法會十題:設置巴士站上蓋,2019年3月20日
  3. 戶外巴士站,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5年10月18日
  4. 有蓋巴士站佔行人路,蘋果日報,2003年10月11日
  5. 巴士站上蓋狹窄難擋雨,東方日報,2010年9月5日
  6. 巴士站巨蟹廣告隨時塌,轉載自CAR AND DRIVER 討論區,2006年11月30日
  7. 問題編號1681,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159,財務委員會審核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開支預算 提出的初步問題和補充問題的答覆
  8. 截至2014年12月全港設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及平均面積
  9. 已配置電力裝置的巴士站候車亭數目(截至2015年11月)
  10. 〈運輸署原則同意 有蓋巴士站登廣告 收益多建有蓋車站〉,《工商日報》,1982年1月24日
  11. 損民便商︰兩個平方米的行政決定,輔仁媒體,2017年9月24日
  12. 立法會二十一題:巴士站設施,2014年12月10日
  13. 全港28巴士站設自動售賣機 申請需經當局審批,東方日報,2014年12月10日
  14. 2013至2015年曾向區議會介紹的巴士站優化工程
  15. 問題編號2630,管制人員的答覆編號THB(T)202,財務委員會審核2015至16年度開支預算提出的初步問題和補充問題的答覆
  16.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6月23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就城巴有限公司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香港政府新聞網,2016年6月23日。
  17. 巴士站加櫈資助空談1年冇影 港府得把口,東方日報,2017年1月9日。
  18.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 措施的推行進展,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18年1月22日
  19. 立法會三題:巴士站,2018年7月11日
  20.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回應「要求全面更換舊式巴士站上蓋」之議題,深水埗區議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文件 14/15,2015年2月
  21. 有無試過走入圖中呢款相當懷舊嘅巴士候車亭等車同避雨?你哋估唔估到佢哋今年幾多歲?,facebook「KMB 九巴專頁」。
  22. 《九巴同行八十年》,第144頁。
  23. 新巴首個全新巴士站 - 為您擋雨遮陰,新巴新聞稿,1999-09-15。
  24. 太陽報 - 新一代巴士站環保兼搵銀(2002年12月27日)
  25. 東方日報:火爐巴士站透明上蓋逾40度,2007年8月30日
  26. 東方日報:巴士站蓋透明 乘客暴曬,2011年7月9日
  27. 黃嘉錫先生的提問,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2011年9月6日
  28. 空調候車間藍田首興建,文匯報,2001年11月21日
  29. 〈九巴試驗空調候車室〉,《蘋果日報》,2001年11月21日
  30. 九巴空調候車亭全港首創,九巴新聞稿,2002年10月9日
  31. 要求小巴站加建上蓋事宜,東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轄下公共交通聯絡小組第三次會議,2006年7月1 4日

外部連結

Disambig
為方便引用及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有蓋候車處候車亭站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