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站(Bus Stop),是專營巴士日常運作的必要設施,以供巴士行走指定路線時停靠上落客的地點,方便乘客在道路公共交通系統裏上落車。
運輸署對巴士站的定義為「擬成為乘客的人進入公共交通系統的地方,是行人及乘客兩者的交接點」[1],主要分為巴士總站與巴士中途站兩大類別,當中大部份都屬於中途站。
截至2019年3月,全港共有8753個專營巴士站。[2]
法例[]
根據《公共巴士服務規例》第230章第35條,運輸署署長可指定某個道路範圍為巴士站,而巴士站可限於由某指明專營巴士公司或某指明巴士路線使用。屬於指明專營公司的巴士或行走某指明路線的巴士,可在巴士站停車以接載或放下乘客;如乘客提出要求,須在巴士站停車以放下乘客;如巴士尚未滿載,則在擬成為乘客的人示意時,須在巴士站停車以接載該人。
運輸署可規定專營公司在巴士站豎立和維持經署長批准的某類型標誌,或拆除任何標誌;任何人士未經署長准許,不得在巴士站附近豎立任何標誌。車長須將其駕駛中的巴士停在每個顯示所有巴士均應在該處停車的巴士站,或停在每個顯示所有行走其巴士所行走的路綫的巴士均應在該處停車的巴士站。如獲示意停車,須在其巴士正行走路綫沿綫各站停車,讓乘客或擬成為乘客的人上車或下車。若車長沒有在巴士站接載擬成乘客的人(俗稱「飛站」),可遭警方檢控及被處罰款2000元;但當巴士正展示滿座牌時,車長並無責任將其巴士停下接載乘客。
根據《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香港法例第374G章)第45條,除法例另有規定外,及除非穿著制服的警務人員或穿著制服的交通督導員給予其他指示外,在道路的車輛的司機不得在巴士站內停車,除非該車輛是專利巴士[3]。除專利巴士可在指定巴士站停車外,其他所有汽車在任何時候不得在設有雙黃線標記的道路停車,違者將收取定額罰款通知書。至於因塞車或其他交通情況導致車輛不能駛前,停泊在雙黃線上則可以豁免。[4]
設置巴士站[]
專營巴士有指定的站點,並詳載於其服務詳情表。乘客可以在這些設施排隊候車,而車輛亦可以停車等候或上落客。現時本港所有巴士站均須符合以下兩項條件:[5]
- 巴士站不會阻礙行人或駕車人士視線;及
- 巴士站不會影響車輛穿梭切線。
運輸署在考慮新增、更改或刪減巴士中途站時,會參考《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中,巴士乘客在市區的理想步行距離為不多於400米,而巴士路線各中途站之間距離最理想為400至600米的指引[6];若交通情況許可,又有實際需要的話,距離可以縮短一些。為確保道路安全及更妥善管理路面交通,《手冊》載有指引,說明設置巴士站時,當局須考慮以下主要因素:[7]
- 視線(尤其是在彎位或路口);
- 是否鄰近路口及樓宇的停車場出入口;
- 對交通及行人流量的影響;
- 兩個巴士站之間的距離,或附近是否有同類停車設施;
- 是否方便乘客,包括附近是否設有過路處及行人路;
- 其他有關實地環境的因素,例如行人路闊度、交通及行人流量、地理環境限制、以及該區一帶交通情況,等等。
巴士站理應設在鄰近行人路網絡及行人過路處的地點,讓乘客得到最大方便。故此,除上述安全及技術方面的考慮外,也須顧及以下因素:
- 區內居民對公共交通服務的需求;
- 區議會、公眾、有關公共交通營辦商的要求;
- 是否配合其他路旁活動,例如是否會阻塞經常要上落貨的店舖入口;
- 當地居民對擬設巴士站的反應;
- 巴士班次頻密程度和使用該巴士站的乘客多寡,以釐訂個別路線/組合停靠巴士站的適當位置;
- 為了讓乘客可以有序地輪候上車,盡量將前往相同或鄰近目的地之巴士路線安排使用同一或較近的巴士站,以縮短乘客候車時間,同時方便乘客轉車。
然而,有地區人士擔心某些巴士站過於貼近路口、過路處、或停車場出入口。《手冊》有指引特別訂明,若某擬設巴士站從乘客角度而言合宜可取,但卻未能完全達到技術指引所定標準時,當局會實施適當緩解措施加以改善。這些措施包括提供停車灣、加設適當交通標誌與道路標記、重整某些巴士路線以調整巴士停站次數、設定停車限制等等。運輸署會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遵循上述指引,亦會徵詢警方及民政事務處、路政署等有關政府部門意見。無論如何,道路安全是首要考慮。
另一方面,專營巴士公司亦定期與運輸署檢討巴士站安排,在配合路面情況和社區實際需要的前提下,與署方研究巴士站位置。營辦商過去亦曾建議取消相隔不遠、使用量較少的分站,但因為地區人士反對而未能實行,亦有分站取消後,不時收到還原要求。[8]
總括而言,運輸署在考慮新增、更改或刪減巴士中途站時,會參考《手冊》所刊載的建議,並按實際交通情況、乘客需求以及地區人士意見作相應調整,以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的專營巴士服務。
巴士站設計[]
本港各主要巴士站大多是「中途站」(En-route Stop),在路面畫有虛線長方形作界線,髹上白色「巴士站」及英文"BUS STOP"道路標記,讓巴士停靠上落客,被劃分為巴士站的範圍依例不准其他車輛停車,不論有否劃上黃線。[9]
停車灣[]
不少巴士站使用停車灣[10](Bus lay-by),又可稱為「巴士灣」(Bus bay)[11]的設計。停車灣靠近道路一端的長度不應短於13米,足以容納一輛12.8米長巴士[12],使巴士上落客時不會阻礙其他車輛前進。
不過,停車灣會使巴士站旁邊的行人路收窄,故此部分巴士站不設停車灣,巴士直接停在路邊,這情況在市區道路及新界郊區道路相當普遍,如從後而至的車輛缺乏空間超越停站的巴士,便會造成交通擠塞。一般而言,甲/乙級郊區道路、郊區支路、市區幹道、雙線雙程的地區道路及區內幹路應修建停車灣。如地區道路及區內幹路設有兩條或以上的行車線,則不一定要建築停車灣。
靠右停站的巴士站[]
香港道路設計是左上右落,車輛主要停靠道路左方上落客,而所有公共運輸車輛主要供乘客上落車的車門均設於左邊車身,以便乘客於行人路而非道路路面上落。
部分設於單程路上的巴士站受制於道路左方配套(如不設行人路或遭其他設施佔用),而只能在道路右方設站。乘客使用這些巴士站,須在道路路面或分隔巴士站停車灣與旁邊行車線的行人路壆上落車,並橫過巴士車頭前方往返行人路。例子如下:
巴士總站[]
-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巴士總站。
凡被用以起點站或終點站的巴士站都可稱為巴士總站,有些巴士總站只在繁忙時間使用,個別巴士總站則是臨時性質,只在節日或實施特別交通安排時使用。
另外,政府將一些結合多個交通工具停車處的巴士總站稱為「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站設施[]
巴士公司會在巴士站豎立「站牌」,讓乘客識別候車位置,及在站牌適當位置設置「乳豬盤」,用作張貼「巴士路線服務資料」,供候車乘客查閱停站路線的服務詳情。在停站路線眾多及乘客流量高的巴士站,巴士公司會在站內適當範圍設置「排隊欄杆」(Railing)及「乘客指示牌」,指示乘客到正確位置候車。
九巴在2012年底推出全新設計的巴士站,以美孚站為首個試點。經仔細分析乘客排隊習慣後,新設計取消了現有活動排隊鐵欄,並在地上劃上黃線及以清晰的指示牌顯示各路線排隊位置,此舉騰出了大量空間,令巴士站環境更為舒適闊落。此外亦預留指定位置供有需要人士如長者、殘疾人士等優先上車,該位置亦擺放了指示牌,提醒乘客禮讓,照顧有需要人士。[13]
有蓋巴士站[]
有些巴士站設有「候車亭」,免卻乘客候車時受日曬雨淋之苦。由於專營巴士公司須承擔設置及維修巴士站上蓋的費用,為了減低巴士公司經營成本,假如營辦商已在上蓋相連的「燈箱」(Light box)展示乳豬紙,並在不影響行人路面流量及附近商戶運作的情況下,政府一般不會反對巴士公司在巴士站上蓋設置「廣告牌」(Advertisement panel)。
自2013年起,政府及九巴為落實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在五個位於九龍繁忙道路的主要巴士站(包括龍翔道黃大仙站、彌敦道九龍中央郵政局、長沙灣道西行荔枝角站、觀塘道創紀之城和太子道東富豪東方酒店)進行較大規模的優化工程,包括增設候車指示牌、大型路線資訊板、實時巴士服務資訊顯示屏和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部分更設置自動販賣機。[14]
座椅[]
有些巴士站設有座椅,主要在機場島及新大嶼山巴士在大嶼山的巴士站為主;部分位處郊區的巴士站,更有熱心人士將鄰近民居所棄置的梳化或餐椅,搬至巴士站擺放,讓候車乘客使用。[15]
政府資助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及班次顯示屏[]
現時全港有蓋的巴士總站、巴士站及巴士轉乘站約有三千個,當中只約有二百個有蓋巴士站裝有座椅。為了令年長或有需要的候車乘客受惠,政府會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現時沒有乘客座椅而有蓋的巴士站安裝座椅。
與此同時,各專營巴士公司已逐步引入實時到站資訊系統,九巴自推出智能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巴士實時到站時間資訊,以及在部分已設有上蓋與電力供應的巴士站設置班次顯示屏提供實時到站資訊後,普遍受乘客歡迎。考慮到安裝顯示屏的成本高昂,有可能對巴士票價造成壓力,政府以配對方式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即巴士公司在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裝置的巴士站每裝設一個顯示屏,政府會資助在另一個相同設備的巴士站安裝顯示屏;位於醫院附近巴士站,及班次在20分鐘以上的巴士站會優先安裝,預計工程於2019年完成。
政府預留了8,827萬元[16][17],資助專營巴士公司在共約2,600個有蓋巴士站安裝座椅,以及以配對方式在約1,300個有蓋及備有電力供應的巴士站安裝班次顯示屏。第一階段座椅安裝工作已於2017年11月展開,截至2018年6月25日,已有約600個巴士站完成安裝。在安裝顯示屏方面,第一階段的安裝工作已於2018年3月底展開,截至6月25日,約20個巴士站已安裝相關顯示屏。
整個第一階段安裝工程預計將於2018年完成。至於餘下巴士站座椅及顯示屏安裝工程,將會分兩個階段並預計於2019年及2020年完成。
巴士站命名[]
歷史[]
截至1995年10月,全港共有5214個巴士站,其中嶼巴有125個、城巴有587個、中巴有788個、九巴有3,714個[18]。為方便乘客更準確掌握個別巴士站位置,九巴於1999年7月開始陸續為全線逾四千個巴士站進行命名,每個巴士站加上中、英文名及號碼。
考慮到站名的永久性和獨特性,九巴為巴士站命名時,會選取一些市民較熟悉及容易辨認的名稱,如街道、公園、學校、公共機構及政府建築物名稱,讓市民透過站名而聯想起巴士站四周環境;再配合2001年9月起推出全新設計的乳豬紙,當中詳列每條路線途經的所有分站名稱,加上在乳豬紙上新增「您在此」標誌,讓乘客了解其身處巴士站位置。九巴於2001年10月19日在佐敦道碼頭總站舉行命名儀式,標誌全線四千個巴士站正式完成命名。[19]
現況[]
現時4間專營巴士公司均已為旗下全線巴士站命名,最常見的命名方法如下:
- 跟隨官方名稱:有些巴士站有政府刊憲賦予的官方名稱,常用於巴士總站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 主要建築物或設施:這方法也很常見,如屯門市中心屯喜路的「屯門市廣場」巴士站。
- 鄰近路口:是最常見命名方法,如旺角彌敦道的「豉油街」巴士站。
- 所在街道:這方法常見於只有一個巴士站的街道,如中環的「畢打街」巴士站;或該街道有超過一個車站,但車站附近沒有任何可供巴士公司作車站命名來源之設施,如何文田的「忠孝街」及赤柱的「赤柱峽道」站。
有些情況下,數個不同街道的巴士站使用同一名稱,如彌敦道及亞皆老街皆有「旺角站」巴士站,深水埗區更有五個以「北河街」為名的巴士站。即使是同一位置,不同巴士公司也可能有不同命名,如於2013年底前,龍運巴士稱松仁路近逸東邨的巴士站為「松仁路」,城巴稱同一分站為「逸東邨美逸樓」,嶼巴則稱「1號停車場」。近年,為方便乘客,不同巴士公司開始統一命名,就上述例子,三間巴士公司已於2014年稱該站為「北大嶼山醫院」,減少混淆。
各公司站名格式[]
城巴一律以「巴士站名稱,所在街道」(站牌顯示為隔行,而所在街道名稱以較小字體顯示)的格式命名,如「香港大學東閘,般咸道」(若車站站名與所在街道同名,則略去所在街道名稱,如水街)。
九巴早年命名巴士站的準則是只有站名,未有配上所在街道名稱。有些以街道名稱命名的巴士站名更冠以地區名稱,如「荃灣眾安街」巴士站,但有些以街道名稱命名的一名多站巴士站命名並不劃一,如彌敦道近永星里的巴士站以「油麻地永星里」命名,但在上海街的同名巴士站卻未有冠以地區名稱,只稱為「永星里」命名;惟於報站機上這類巴士站一般會忽略地區名稱。部份巴士路線會連續停靠兩個位於不同街道的同名巴士站,為避免混淆,九巴安排該等巴士站於站名前加上道路名稱以茲區別。例如九巴296D線往九龍站方向會連續停靠位於廣東道及佐敦道的「柯士甸站」分站,故九巴於2022年1月安排後者於原有站名前冠上道路名稱。此外,有些冠以地區名稱的巴士站命名與實際地區不符,如荔枝角道的「深水埗白楊街」站位於界限街以南,故屬於油尖旺區的旺角。另外,英文站名全由大楷組成,僅「apm創紀之城5期」(apm Millenium City 5)的「apm」要依從商場名稱而全為小楷,故其餘巴士站站名大小楷混用只見於乳豬紙、紙牌、乘客指示牌和乘客通告。
龍運巴士的命名方式亦與九巴相同,但在站牌上的巴士站名稱會同時列出所在街道名稱(與城巴及新巴不同,若車站站名與所在街道同名,則仍列出所在街道名稱,如保泰街),英文站名亦大小楷混用,惟不包括路線牌及報站機。
亦有以街道命名的巴士站與實際街道相距甚遠,例如位於薄扶林道的山道站,其與山道路口距離達400米之遙,九巴稱此站為「山道」,而城巴、新巴在2010年8月之前稱此站為「任白樓」(Yam Pak Building),其後改為跟隨九巴命名,被指名不副實;該巴士站於2022年2月更名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結束以相隔甚遠的道路命名的局面。
另九巴以屋邨/屋苑樓宇命名的分站於站牌、乳豬紙及官方網站中多只有樓宇名稱,但報站機卻一律會冠上屋邨/屋苑名字。
至於嶼巴及港鐵巴士的巴士站名稱,亦不會配上所在街道名稱,與九巴大致相同。嶼巴自成立以來長年沒有為旗下所有車站有系統地命名,雖然部分車站設有站名;至2014年7月該公司更新乳豬紙,才陸續為所有巴士站冠上名稱,並於乳豬紙上列出所有途經車站,方便乘客查閱路線資料,而路線牌及站牌的英文站名全由大楷組成,其餘地方大小楷混用。而港鐵巴士方面,車站名稱繼承九鐵巴士時代的命名。雖然九鐵會羅列所有分站,可是部分名稱即使已不合時宜,多年來亦沒有作出變更,例如K52線曾出現6個同稱為「龍鼓灘村」的分站作名稱。直至2007年兩鐵合併前,九鐵為所有路線更新乳豬紙,才把這些問題解決。
站牌編號[]
為方便管理,部份巴士公司向旗下的巴士站牌編配序號,稱為站牌編號或站柱編號(Pole number,簡稱P/N)。
九巴及龍運巴士[]
九巴及龍運巴士的站牌編號為「AAxx-D-xxxx-x」的格式,於2001年10月與巴士站命名的工作一同完成,編碼方法如下:
- 第一組:道路名稱或總站名稱縮寫,字母部份取街道或總站名稱的首兩個英文字母,而數字則是與其他有近似英文名稱的分別出來,九巴的巴士站代號是以道路的英文名稱順序排列,並由01開始,例如彌敦道為「NA06」,與龍運巴士共用的共用相同的代號,只由龍運巴士使用的則由70開始,例如達東路為「TA70」,惟龍運巴士早於九巴使用的街道或總站的代號則獨立處理,例如大埔頭總站為「TA71」(龍運巴士)和「TA16」(九巴)。注意道路或總站的代號為獨立處理,可以重覆,例如「TS13」同時為翠屏道及翠林總站的代號。詳情請參閱九巴龍運巴士街道代號列表。
- 第二組:代表行車方向,分別如下:
N | 北行 (Northbound) |
S | 南行 (Southbound) |
E | 東行 (Eastbound) |
W | 西行 (Westbound) |
A | 逆時針 (Anti-clockwise) |
K | 順時針 (Clockwise) |
T | 巴士總站(不分方向) (Terminus) |
C | 掘頭路 (Close) |
- 第三組:序號,通常由1000開始(秀明道及東區走廊例外,分別由3000及2000開始),按行車方向順序伸延。如行車方向的相反位置有新巴士站設立,則按其倒序排列。通常每次增減為50,當有新站牌插在兩個現有車站之間,便採用位於中間的數字。
- 第四組:所屬巴士公司,「0」代表九巴,「2」代表龍運巴士。惟部份龍運巴士路線之巴士站均與九巴共用站柱,故第四組數字為九巴使用的「0」。例如形點I(CA07-N-5465-0)就由九巴及龍運巴士共用。
舉一個例子,荔景山路「聯接街」站(LA05-S-1000-0)
- LA05:代表巴士站位於荔景山路(Lai King Hill Road)
- S:代表南行
- 1000:代表在該道路及行車方向的首個巴士站,在此指荔景山路最北面的巴士站
- 0:代表屬九巴的巴士站
要注意的是,巴士站編號以站柱為單位,即使巴士站位置相同,分散在站內不同位置站柱也有獨立站柱編號。至於與城巴及新巴聯營的路線在港島的站位,雖不設實體站柱,但亦以同樣邏輯獲配編號。
早年九巴把站柱編號印於巴士站牌的銘牌右上角(若為鋁製上蓋則會貼於上蓋下面的第二條橫樑);而新式站牌(即巴士站名字直接印在站牌上)則直接把編號印於站牌右下角。
現時編號最前的站柱是香港仔大道(AB01)的「聖伯多祿堂」巴士站(AB01-E-1000-0),最後的是裕東路(YU70)的「滿東邨」(YU70-W-1100-2)。序號最大的位於寶血醫院巴士站(CA07-S-8000-0),最小的位於沙田市中心總站(SH05-T-0100-0)。
陽光巴士及香港電車站位[]
九巴也收錄了5條陽光巴士居民巴士路線及香港電車的站位,惟獲配編號的邏輯有以下分別:
- 第一組是以陽光巴士英文名稱Sun Bus的縮寫「SB」,或電車英文名稱Tram的首兩個英文字母「TR」,配合代表路線的兩位數字組成。
第一組代號 對應路線 SB11 居民巴士NR917線(粉錦公路↔灣仔●) SB12 居民巴士NR918線(林錦公路↔灣仔●) SB13 居民巴士NR945線(元朗(鳳翔路)→北角(渣華道)
北角(渣華道)→元朗(元朗東堤街)●)SB14 居民巴士NR331線(馬灣↔荃灣站●)及NR331S線(馬灣↔港鐵荃灣西站●) TR01 電車西行線(筲箕灣→堅尼地城、筲箕灣→跑馬地、跑馬地→堅尼地城) TR02 電車東行線(堅尼地城→筲箕灣、堅尼地城→跑馬地、跑馬地→筲箕灣)
- 第二組為行車方向,居民巴士NR331及NR331S線編制上屬循環線,從馬灣開出的行車方向一律定義為北行「N」;而電車跑馬地段的車站根據實際行車方向一律定義為西行「W」。
- 第三組序號方面
- 居民巴士NR917、NR918及NR945線車站序號由1000開始按行車方向順序伸延,序號每次增減為10。
- 居民巴士NR331及NR331S線則大致以NR331S線行車方向,由1000開始順序伸延,序號每次增加10。唯以下巴士站除外:
巴士站名稱 所屬路線 車站編號 馬灣(珀欣路) NR331線 SB14-N-1000-0 馬灣(珀欣路) NR331S線 SB14-N-1015-0 馬灣(珀欣路)(落客站) NR331及NR331S線 SB14-N-1025-0 港鐵荃灣站 NR331線 SB14-N-1100-0
- 第四組一律為「0」。
城巴及新巴[]
城巴(及新世界第一巴士)的巴士站編號乃按站柱順序排列,並無特別劃分街道。巴士站編號由4位數字組成,而每支站柱則在巴士站編號末加上一個由A開始排列的英文字母,組成站柱編號。這站柱編號通常會貼在巴士站柱近頂部的位置。[20]與九巴聯營的路線,其在九龍或新界的站位,雖不設實體站柱,但亦以同樣邏輯獲配編號。
城巴於2000年代初期,巴士站編號為2個英文字母加4位數字,英文字母為分區的縮寫[21],而後面的數字則大致採用該道路的英文字母順序編配[22]。以維園網球場站為例,當時編號ED0056[23],其中ED代表東區(Eastern District),0056則是該區內的巴士站序號。
2003年11月,城巴改革車站編號制度,取消分區縮寫,直接採用4位數字,以原分區字母由小至大排列。維園網球場站編號此時改為0251。
約於來源請求]起,原由城巴單獨使用或兩巴共用的車站,編號數字加1000成為1001(中央廣場)至2730(太平道),原由新巴單獨使用的車站則編為2731(環貿中心,現已停用)至3191(石硤尾商場)。3192(紅橋)及更大者,則為該次編號重組後兩巴新增的巴士站,此等編號大致按車站新增時間排列。此時維園網球場站編號變更為1251。
[同時各站的每一支站柱均獲編一個英文字母。字母編排以站內各城巴站柱為先(使用A字),新巴為後。例如維園網球場的新巴2X、8等線之站柱雖在車站位列第一,但由於車站設有三支城巴站柱(A至C),故該站柱被編為1251D而非1251A。城巴新巴的站牌若使用同一站柱,通常會使用同一站柱編號。如站牌合併後僅使用了原新巴的站柱,A字尾的已廢棄原城巴站柱編號便不會再使用。
城巴巴士站編號最小的是位於中西區的「中央廣場,亞畢諾道」站,編號1001A;最大的是位於大埔區的「富亨邨亨榮樓,頌雅路」站,編號3866A。
港鐵巴士[]
港鐵巴士沿用九鐵巴士的做法,只設站牌,並無為巴士站設立站柱編號。不過,港鐵巴士的巴士站上蓋屬於九鐵資產,沿用九鐵的資產編號。
新大嶼山巴士[]
新大嶼山巴士自2014年7月使用新格式的乳豬紙起,陸續為巴士站設立站柱編號,主要以最近曾更換站牌的車站出現為多。一般編號會位於站牌的右上角,但亦有部份車站顯示於時間表框內。
其他巴士公司[]
愉景灣交通服務有限公司等巴士公司的巴士站設計十分簡單,只設站牌(部分設有上蓋),並無為巴士站設立站柱編號。
車站代號及月台編號[]
九巴為方便乘客更容易掌握巴士站位置及路線資訊,先後於2013年中旬及2015年下旬為上水轉車站及黃大仙轉車站各巴士站增加由英文字母與數字組成的「月台編號」(Platform number),並由2020年9月起陸續為觀塘道、鯉魚門道及將軍澳隧道轉車站各巴士站添加月台編號[24],其後陸續擴展至龍翔道「沙田坳道」、「黃大仙站」、屯門赤鱲角隧道轉車站、啟德隧道轉車站、彌敦道、青山公路-元朗段(鳳翔路以西)沿線、西九文化區及粉嶺站轉車站一帶的車站。
城巴在2023年合併新巴專營權後推出新款站牌,於部分大型巴士轉乘站及巴士總站以數字或英文字母標示月台編號,方便乘客分辨月台位置。[25]
特殊用途的巴士站[]
巴士必停站[]
-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巴士必停站。
在一些陡斜的道路上,巴士公司會設置巴士必停站,以確保行車安全。
所有巴士必須在巴士必停站停車,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可開出繼續行程。
落客站[]
-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落客站。
在一些繁忙的巴士總站或轉車站,巴士公司會設置落客站,方便控制人流。
只供輪椅人士上落車處[]
-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只供輪椅人士上落車處。
在一些巴士總站,巴士公司設置「只供輪椅人士上落車處」,方便使用輪椅的人士乘車。
臨時巴士站[]
如遇節日、大型活動、突發事故等影響巴士運作,以及路線即將取消或改道,巴士公司可能會為相關路線設置臨時巴士站。
臨時巴士站的站牌設計與普通巴士站沒有很大分別,但路線資料多數只用電腦列印後過膠,並不使用油漆或貼紙張示出來,且上面可能只顯示「臨時站」而不顯示巴士站名稱。
註釋[]
- ↑ 只在山頂纜車停駛期間使用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運輸署,2024年7月版。原文為英文,摘錄如下:「A bus stop is the place at which an intending passenger gains access to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the transition point between pedestrian and passenger.」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十題:設置巴士站上蓋〉[新聞公報],2019年3月20日。
- ↑ 遵守法則 勿違泊,運輸署《的士通訊》第45期,2018年7月。
- ↑ 〈排隊入停車場都被抄牌?謎底終於解開…〉,《東方日報》,2017年7月18日。
- ↑ 位置不當的巴士站(第63頁),立法會會議過程正式紀錄,2003年10月15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三題:巴士站〉[新聞公報],2018年7月11日。
- ↑ 巴士、公共小型巴士及的士上落客處的位置,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6年6月23日。
- ↑ 〈巴士路線分站密度高引致擠塞〉,有線新聞,2018年2月19日。
- ↑ 參見香港法例第374G章第45條《停車》。
- ↑ 又寫為「停車彎」
- ↑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改善屯門公路交通情況以及建造及營運隧道和收費,立法會CB(1)1912/03-04(26)號文件,第7頁。
- ↑ 《Transport Planning & Design Manual》,運輸署,2011年。
- ↑ 今日九巴,第225期,2012年12月號。
- ↑ 2013至2015年曾向區議會介紹的巴士站優化工程
- ↑ 〈【旅遊籽】識等車 一定坐住凳〉,《蘋果日報》,2015年5月15日。
- ↑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6月23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根據《公共巴士服務條例》就城巴有限公司動議議案的總結發言全文,香港政府新聞網,2016年6月23日。
- ↑ 〈巴士站加櫈資助空談1年冇影 港府得把口〉,《東方日報》,2017年1月9日。
- ↑ 戶外巴士站,立法局會議過程正式紀錄,1995年10月18日。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為四千個巴士站命名〉[新聞稿],2001年10月19日。
- ↑ 城巴及新巴網站則在系統中為巴士站編號前額外加上「00」以便系統擴充。
- ↑ 分區計有CW(中西區)、ED(東區)、SD(南區)、WC(灣仔區)、KW(九龍含將軍澳)、NL(北大嶼山及機場)、NT(新界其餘地方)。
- ↑ 中西區有城巴路線設站的道路,按中英文字母順序位列首位的為亞畢諾道(Arbuthnot Rd),因此其唯一的城巴車站獲配「CW0001」(現1001)編碼;位居次席的卑路乍街(Belcher St)則獲編CW0002至CW0005(現1002至1005);至於英文字母排序位列第三的般咸道(Bonham Rd),則獲配CW0006至CW0010(東行,現1006至1010)以及CW0011至CW0014(東行,現1011至1014)。
- ↑ 城巴網站170線資料,2002年12月22日存檔。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觀塘道轉車站月台編號〉[新聞稿],2020年9月21日。
- ↑ 【🚏城巴新站牌隆重登場✨】,城巴 Citybus Facebook專頁帖文,2023年11月11日。
外部連結[]
- 沿途風光好:1970年代香港島巴士站街景照片展,香港政府檔案處
巴士車站分類 | ||
---|---|---|
按地區 | 所有車站 | 東區 ‧ 灣仔 ‧ 中西區 ‧ 南區 ‧ 觀塘 ‧ 黃大仙 ‧ 九龍城 ‧ 油尖旺 ‧ 深水埗 ‧ 西貢 ‧ 沙田 ‧ 大埔 ‧ 北區 ‧ 葵青 ‧ 荃灣 ‧ 離島 ‧ 屯門 ‧ 元朗 |
巴士總站 | 東區 ‧ 灣仔 ‧ 中西區 ‧ 南區 ‧ 觀塘 ‧ 黃大仙 ‧ 九龍城 ‧ 油尖旺 ‧ 深水埗 ‧ 西貢 ‧ 沙田 ‧ 大埔 ‧ 北區 ‧ 葵青 ‧ 荃灣 ‧ 離島 ‧ 屯門 ‧ 元朗 | |
中途站 | 東區 ‧ 灣仔 ‧ 中西區 ‧ 南區 ‧ 觀塘 ‧ 黃大仙 ‧ 九龍城 ‧ 油尖旺 ‧ 深水埗 ‧ 西貢 ‧ 沙田 ‧ 大埔 ‧ 北區 ‧ 葵青 ‧ 荃灣 ‧ 離島 ‧ 屯門 ‧ 元朗 | |
邨巴總站 | 東區 ‧ 灣仔 ‧ 中西區 ‧ 南區 ‧ 觀塘 ‧ 黃大仙 ‧ 九龍城 ‧ 油尖旺 ‧ 深水埗 ‧ 西貢 ‧ 沙田 ‧ 大埔 ‧ 北區 ‧ 葵青 ‧ 荃灣 ‧ 離島 ‧ 屯門 ‧ 元朗 | |
巴士總站 | 總分類 ‧ 公共運輸交匯處 ‧ 大型巴士總站 ‧ 路邊 ‧ 私家路 ‧ 同時為中途站 ‧ 已荒廢 ‧ 臨時 ‧ 居民巴士 ‧ 跨境巴士 ‧ 興建中、已興建但未開放或計劃中 | |
中途站 | 中途站 ‧ 分段 ‧ 循環線折返站 ‧ 定時點 ‧ 繁忙時間上落客 ‧ 大型轉車站 ‧ 隧道及公路轉車站 ‧ 私家路 ‧ 曾用作起終點的分站 ‧ 已荒廢 | |
周邊設施 | 港鐵車站 ‧ 公立醫院 ‧ 公營房屋 ‧ 碼頭 ‧ 墳場 | |
命名 | 一站多名 ‧ 中文名含英文字母 ‧ 與所屬路名相同 ‧ 含錯別字 ‧九巴龍運命名相異 ‧ 沿用已拆卸設施名稱 ‧ 沿用不曾出現之建築物名稱 ‧ 與所命名設施的行政分區不同 ‧ 中小學 ‧ 大專院校 ‧ 酒店 ‧ 教堂 ‧ 長站名 ‧ 分成2行播報短站名 ‧ 短站名但播報長站名 | |
其它特性 | 非專營巴士 ‧ 邊境禁區 ‧ 跨區 ‧ 高海拔 ‧ 必停站 ‧ 逆時針行車 ‧ 多體式車站 ‧ 已安裝夜光水晶站柱 ‧ 受特別交通安排影響 ‧ 無顯示站名(嶼巴) ‧ 窄身上蓋(九巴) ‧ 綠色巴士站 ‧ 只有通宵服務停靠 | |
條目管理 | 合併列出多個巴士站名稱 ‧ 顯示中途站收費 ‧ 多個巴士站使用同一名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