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攝影(Bus Photography),俗稱「影巴士」或「影車」,是指透過攝影器材進行記錄巴士影像的過程,是巴士迷一項主要活動。
由於巴士是在道路上行走,攝影時容易被經過的行人(「人阻」)或車輛阻擋(「車阻」),故拍攝行駛中巴士所要求的技術遠較拍攝其他景物或人像高。不過正是因為巴士在路上行走,只要在安全情況下,隨處均可拍攝,故地點選擇方面較具彈性。
題材[]
巴士攝影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偏向藝術性,質素要求較高,可擇時自由度較高,即「閒攝」;第二類為紀錄特見(主要是激特)等突發事件用,質素要求較低,並以罕見為主要評鑑考量。部分人亦會透過拍攝巴士作為其他相關作品的素材,例如製作瘋狂城市賽車2(MM2)或OMSI的車輛、巴士模型、紙巴士等,而部分巴士迷會將攝得的作品加工,成為造馬相(改圖)、橫額作品等。
巴士攝影對象主要為巴士車輛,亦有部分巴士迷會拍攝相關設施(例如巴士站)、後勤車隊等。
器材[]
具攝錄裝置的手提電話及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簡稱「無反」/「MILC」)均為巴士迷最常用的攝影器材。亦有不少巴士迷會選擇使用輕便數碼相機(DC,包括俗稱「傻瓜機」)及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簡稱「單反」/「DSLR」)。
不少巴士迷斥資購入價錢較高、動輒過萬元的DSLR相機拍攝巴士,單反對焦和快門反應較敏捷,使用高感光度拍攝時表現亦較佳。部份持單反的巴士攝影愛好者卻將單反當作普通數碼相機使用,連基本攝影技術也未能掌握(例如光圈、焦距、快門等詞彙),而當中不乏毫無經濟能力的中小學生,被指要求家長購置單反是為了滿足自身虛榮心去炫耀自己。
過去少量巴士攝影愛好者由於不便攜帶大型相機器材,會使用具備拍攝功能的手機拍攝。惟當時過去手機通常缺乏光學變焦、防震等功能,感光元件亦較小,再加上某些手機對焦可以需時超過兩秒,容易炒相,所以手機拍攝出來的相片質素大多較參差。
不過近年來手機鏡頭技術已經逐漸成熟,拍照素質比起過往大幅提升,亦設有光學變焦、防震等功能,甚至有些手機設有調整光圈、合併像素、潛望式對焦等功能,令手機能夠媲美DSLR相機,因此手機成為巴士攝影愛好者另外一個主流選擇,甚至因而逐漸取代輕便數碼相機。
除了手機取代輕便數碼相機外,無反相機亦逐漸取代了DSLR相機地位。無反相機具備了比DSLR相機攜帶方便,但可更換鏡頭的優勢,令巴士攝影愛好者更加願意攜帶無反相機去拍攝巴士。而無反相機裏的電子取景器比光學取景器具備即時預覽拍攝相片的效果,能夠作即時調整以及輕鬆地在夜間拍攝。同時,無反相機通常具有更快對焦及反應時間,以及更加出色的高感光表現,使無反相機取代DSLR相機成為巴士攝影愛好者的主流選擇。
可是,無論手機還是相機會有因不同因素(例如手震、相機程式自動處理相片等)導致相片爆框、炒相等風險。因此拍攝時會預先做預防措施以減低意外風險發生,例如對於夜間或定位拍攝,部分巴士攝影愛好者會使用三腳架用作穩固相機,以免器材突然搖晃導致「炒相」。
術語[]
以下為巴士迷界中與巴士攝影有關之常用術語,當中部份源自一般攝影術語,其餘則為巴士攝影界獨有。
下列部份圖片示例附有註釋,使用個人電腦用戶瀏覽此條目的讀者可將鼠標放到示例圖片上查閱(使用流動版面的用戶請於放大相片後在相片描述欄觀看圖片示例解釋)。
構圖 | ||
---|---|---|
術語 | 內容 | 示例 |
4:3 | 相片寬度與高度為「4:3」(即1.33:1)的相片。通常是使用普通數碼相機(非單反)或部份手機拍攝,因此等相機之感光元件一般為4:3。 | |
3:2 | 相片寬度與高度為「3:2」(即1.50:1)的相片。通常是使用主流單鏡反光相機拍攝,因此等相機之感光元件一般為3:2。 | |
闊相 | 相片寬度與高度比例大於「3:2」(即1.50:1)的相片。通常是將單層巴士標準相(見下)上下的部分剪裁,以增加巴士車身佔相片的比例。 | |
直相 | 相片高度大於寬度的相片,通常是情景相(定義見下)或車頭相。 | |
門位 | 拍攝車門一邊車身,即英文nearside。(香港巴士左邊車身) | |
梯位 | 拍攝樓梯一邊車身,即英文offside。(香港巴士右邊車身) | |
長鏡 | 使用長焦距(一般指約135格式的80mm/APS-C格式的50mm以上[1])鏡頭作遠距離攝影。這拍攝手法通常會令巴士(主體)佔相片畫面面積較多,但不當使用長鏡會令車身看上去像變了型一般。 慣性使用長鏡的攝影者一般被稱為「長鏡友」。 |
|
短鏡 | 使用短焦距(一般指約135格式80mm/APS-C格式的50mm以下)鏡頭攝影,通常在拍攝情景照或增加車輛「壓迫感」時使用,但亦可能是一些輕便相機(俗稱「傻瓜機」)技術上無法拍攝長焦距相片而造成,後者往往會導致「金字塔」相片或巴士(主體)面積過少。 慣性使用短鏡的攝影者一般被稱為「短鏡友」。 |
|
標準相 | 巴士迷圈子裡流行的一種攝影風格,以合理比例顯示車頭與車身,同時相中巴士不能被樹、欄杆、路牌、其他車輛等遮擋;然而,不同巴士迷對「標準」的定義亦略有不同。 詳見本條目「標準相與情景相」章節。 |
|
情景相 | 將巴士融入四周景物一起拍攝,一般為兩項或以上有關連的項目。拍攝情景相所需要的構圖技巧較高。 詳見本條目「標準相與情景相」章節。 |
|
低炒 | 鏡頭貼近地面仰攝停止的巴士(通常在總站使用短鏡拍攝);此名稱與下文所述的「炒相」無關。 | |
龍門相[2] | 指巴士貼近周邊的阻礙物(如路牌、其它車輛等)但剛好沒有阻擋的相片。 | |
金字塔 | 使用短鏡或以低炒方式拍攝,令車身顯得像金字塔一樣,車身角位高高突起,車頭和車身外型非常傾斜。 | |
腸 | 車頭佔相片的比例太少,車身佔太多。何種比例才叫「腸」,帶有主觀成份。 | |
大頭 | 又名「關頭」,車身佔相片的比例太小,車頭佔太多,與「腸」相反。何種比例才叫「大頭」,帶有主觀成份。 | |
爆框 | 車輛所佔的範圍有部分延伸至相片範圍以外,以致相片不能拍攝整架車輛,起因常為遲按快門或焦距過長。 | |
車阻 | 拍攝巴士時被其他車輛(包括巴士)阻擋著原有目標。 | |
人阻 | 與車阻大同小異,惟遮擋主體的是行人而非車輛。 | |
外物阻擋 | 與車阻大同小異,惟遮擋主體的是道路牌或街景而非車輛。 | |
光線 | ||
術語 | 內容 | 示例 |
閃燈相 | 使用閃光燈拍攝巴士,通常在室內或晚間使用,尤其是輕便型數碼相機或菲林相機不宜使用過高感光度(ISO)時。然而,使用閃光燈會使車牌等反光物料過度曝光,導致車牌號碼無法清楚顯示等問題。 | |
正光 | 指天晴時陽光直接照射於相片中的巴士車頭、車頂及前面車身上。 | |
背光 | 在天晴時,指陽光照射於相片中巴士的車尾及後面車身上,使巴士主體與背景相比顯得昏暗。 | |
成像 | ||
術語 | 內容 | 示例 |
Pan相 | 「Pan」為攝影術語,以移動相機來同步追蹤移動中的物件(通常為車頭),使目標影像在曝光時間下不致偏移。由於其他景物不與相機和目標影物同步移動,故背景影像較模糊。在哪種程度才算「Pan」,帶有主觀成份。
由於Pan相時的快門較長,故通常在夜間使用,或配以小光圈、低感光度,甚至減光濾鏡(ND Filter)。 |
|
爛牌 | 部份以橙色LED組成的電牌(俗稱「橙牌」)亮起後會有頻閃現象(LED以特定頻率不斷閃爍),肉眼一般不會察覺,但如相機快門跟LED的閃爍頻率不配合(通常為快門過快),便不能拍攝到部分、甚至全部顯示內容。此情況稱為「爛牌」,並非指電牌本身損毀。 | |
香牌 | 與爛牌大同小異,惟相片中的電牌不能顯示大部分或全部內容。 | |
炒相 | 影像模糊(如手震)或被阻擋(如的士突然衝出)的相片。在哪種程度才算「炒」,帶有主觀成份。
基本上,車頭或車尾模糊已可被認為「炒相」。但若車身、背景其他地方模糊而整個車頭清晰可見,則可能被認為「Pan相」。 |
|
膠清相 | 拍攝得不清楚(尤其是兼有手震)的相片。這個術語是由電視詞語「高清製作」(高解像度製作)演變而成。有部分巴士迷所用的攝影器材沒有光學防震甚至是用手機拍攝,故拍攝出來的相片都是模糊一片。無法能夠清晰顯示巴士車身的特徵的相片,包括車牌號碼、車隊編號及路線牌號碼,這些都可以是膠清製作,評價比「炒相」更低。 | |
疊牌 | 相機以慢快門拍攝正在切換顯示畫面的LED電牌,結果會導致字體重疊,一般肉眼不會察覺。 | |
爆星 | 指拍攝巴士照片時,因為光圈被調細而令發光物件(例如車頭燈、街燈等)以星形四散,猶如星形而得名。 | |
炫光 | 指拍攝巴士照片時,因為發光物件(例如車頭燈、街燈、電牌等)通過玻璃元件散射或反射到鏡頭内時產生的不必要的光線效果。 | |
巴士迷與巴士相關 | ||
術語 | 內容 | 示例 |
行家 | 部分巴士迷會稱呼其他巴士攝影者為「行家」。 | |
巴敗/ 巴膠 |
不良巴士迷,即行為不當的巴士迷。在攝影方面,包括站在不安全的地方如馬路上進行拍攝、使用閃光燈拍攝行走中的巴士等。 | |
特見友/特見黨 | 以拍攝特見為目標的巴士攝影者。 | |
行記/痕記/痕忌 | 全名行車記錄員,指使用手機拍攝前方行車記錄片的巴士迷。因多數使用Blutack將拍攝儀器與車窗黏合而留下痕跡,「痕忌」一詞由此而生。「痕忌」一詞多帶貶義。 | |
閃卡 | 像儲閃卡般拍攝全車身廣告巴士。 | |
只作紀錄/ 純紀錄 |
將突然遇見的事物(如激特、交通意外等)拍下,但相片質素較差的相片(即出現金字塔、腸、大頭等情況)。此用語通常在討論區使用,代表拍攝時並無準備,令質素較差,發表者通常希望讀者諒解。
這種捕捉一剎那情景的影像又稱「抓拍」,即英文的「Snapshot」。 |
|
證件相 | 於同一位置大量拍攝背景一模一樣、只有目標巴士不同的照片,就像在沖印店拍攝證件相有規定的姿勢及背景顏色般。 |
標準相與情景相[]
巴士迷圈子裡,有種對「好相」不成文的標準:
- 用長鏡影,最好影到車頭和車身輪廓,幾乎成一直線
- 車頭與車身比例約為1:2.5
- 車頂上的空間,要比車底下的空間多
- 巴士幾乎佔滿整張相片
符合以上條件的巴士相,就稱為「標準相」。而巴士書籍內的巴士照片,「標準相」佔了一大部份。被認為過份執著「標準相」的巴士迷HX273曾將「標準相」提升至教條形式的高度,多次因其他站友貼出的相片不是「標準相」而濫用評分制度,引起其他巴士迷不滿,被譏「高士威攝影學校校長」/「標準相攝影學校校長」(簡稱「校長」)。
有巴士迷批評,過份執著「標準相」,令每張巴士相大同小異,沒有構圖,沒有藝術性,失去了攝影的原意。雖然「非標準相」並不等同於「情景相」,但發生與標準相有關的爭論時,都會涉及標準相與情景相之爭。
安全攝影[]
近年,越來越多巴士迷為求以較佳角度攝影目標巴士,不惜妄顧人身安全,在危險的情況下拍攝巴士,當中最常見的是在危險的位置(例如行車道上)拍攝巴士。此等行為對拍攝者及其他道路使用者(包括其他車輛的司機)都構成危險,屬於不良巴士迷(巴敗)行為。縱然有不少人都曾批評這些危險行為,但不少巴敗仍然不理勸告,令巴士迷整體形象變差。
另外,在巴士迷圈子裡有一項不成文規定,就是避免在拍攝巴士時使用閃光燈,以免妨礙車長駕駛、危及行車安全;而閃光燈亦會使車牌反光得不能辨認,影響相片質素。
巴敗與爭議[]
- 部份使用長鏡的巴士迷,因有其他路人在鏡頭前走過,或受違泊車輛阻礙,而未能成功拍攝巴士時,便會辱罵對方,甚至夾雜粗言穢語。[3]
- 部份巴士迷為了拍攝時角度更佳,會於馬路上放置雪糕筒、此舉或會影響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 部份車長、站長及乘客厭惡被攝入鏡頭或被放上互聯網,部分更因此變成討厭任何巴士攝影。部分車長為免被人認出而在駕駛時戴上口罩及太陽眼鏡,而港鐵接駁巴士K16綫更有車長在取消當日駕駛時,遇見巴士迷拍照即舉起相機作勢反拍攝;有些小巴司機或站長、非專營巴士司機(例如邨巴)會質問巴士迷是否想拍攝司機。
- 部份巴士迷敗類於夜間或室內攝影行駛中的巴士時使用閃光燈,影響行車安全。
外部連結[]
- 〈【巴膠的浪漫】兩大神器捕巴士 影到似生命麵包先標準!〉,《蘋果日報》,2017年8月30日
- 標準相 ? 非標準相之討論 (hkbf)
- 運輸署同樂日【有些非標準相】(hkitalk)
- HX273
- 「盧·鼠」事件 (hkitalk)
- 冇閃卡冇激特 (8圖)
- Buscess首頁
- 巴士夜攝-挑戰站,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