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Star' Ferry Bus Terminus[1],城巴新巴地點代號為TSF,九巴龍運地點代號則為尖碼),位於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天星渡輪碼頭外,尖沙咀鐘樓、香港文化中心演藝大樓、星光行與海港城「五支旗桿」之間,乃香港其中一個最繁忙的巴士總站,平均每日有超過三萬人次乘客流量。[2]
巴士總站採用傳統平行式單排車站月台設計,附設多組20至55米長的巴士停車處與乘客候車月台、一組55米長的士站、以及公眾車道讓其他車輛使用;至於非專營巴士,除領有許可證者外一律嚴禁駛入。[3]
為配合九巴6號線包裝成「特色購物遊」路線,該路線報站系統播放此站名稱時,會播出「尖沙咀碼頭、海港城」(Star Ferry Tsim Sha Tsui, Harbour City);而城巴將此站命名為「尖沙咀(天星碼頭)」(Tsim Sha Tsui (Star Ferry)),動態巴士站表則顯示此站名稱為「尖沙咀天星碼頭」。
目錄
歷史
尖沙咀天星碼頭對開的尖沙咀碼頭總站是本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巴士總站,確實啟用日期已無從稽考。早於1909年,已經有巴士服務往返九龍天星渡輪碼頭(Star Ferry Wharf, Kowloon)及紅磡九龍船塢(Kowloon Dock, Hunghom);車費方面,若乘客為3人或以上同行,每人車資為1角;若只是一人乘車或二人同行,每人車資則加至3角。[4]
鐘樓
當時巴士總站右側為尖沙咀火車總站,建造工程於1913年4月1日展開,1916年3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火車總站西南面建有一幢高44米的鐘樓,早於1915年建成;英國鑄造的銅鐘於1920年秋季運抵本港,但因欠缺圖則及監工指示,四面電子鐘及一噸重的報時銅鐘安裝工程有所延誤。直至1921年3月鐘樓正式運作,從此成為火車總站及巴士總站附近一帶的地標。
1920年代,巴士總站稱為「九龍碼頭」(譯自Kowloon Ferry)[5]。1962年4月,尖沙嘴巴士總站(Tsim Sha Tsui Bus Terminus)易名為「尖沙嘴碼頭巴士總站」。
豪華巴士總站
地下鐵路在七十年代處於施工階段,九巴於1975年2月開辦多條豪華巴士路線,以尖沙咀碼頭為總站,車站設於尖沙咀火車站以北,即今香港文化中心北端。
到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碼頭豪華巴士總站遷往九龍公園徑與北京道交界新落成的巴士總站,名為尖沙咀。該總站早已不復存在,現址為力寶太陽廣場及朗廷酒店。
晨早空調特快路線

在九十年代初,地鐵荃灣綫彌敦道走廊在早上繁忙時間的列車車廂異常擠迫;為了紓緩這情況,九巴在1991年至1994年間開辦多條晨早空調特快路線並以此為終點站。其中由屯門、元朗、葵涌及青衣開出的路線,行經西九龍走廊特快前往旺角,有別於一般路線途經長沙灣道及沿途停站。
及至2001年10月22日,尖沙咀碼頭近星光行的一段行人路進行擴闊工程,巴士總站最接近「五支旗桿」的一條車坑被填平用作行人路,各車坑亦遭裁短,上述晨早空調特快路線的終點站遷至彌敦道近中間道[6][7][8];工程在翌年二月完成,受影響路線卻並無遷回此站。
數碼互動巴士站

2002年裝設於九巴5C線站牌的全港首個「數碼互動巴士站」早已停用,現已改為乘客指示牌,其中一面顯示總站平面圖及路線指南
九巴於2002年1月18日在5C線站位裝設全港首個「數碼互動巴士站」,是九巴自行開發及研製,內藏一組微型網絡攝影機,讓美孚總部及總站控制室人員監察整個總站及附近路面交通情況,並適時作出車務調動。
這款數碼巴士站柱裝有三塊液晶體顯示屏,其中一塊為輕觸式屏幕,內置微型電腦已連接九巴網頁,讓乘客可透隨時查詢路線資料;第二塊顯示屏顯示最新天氣、新聞、財經及交通消息;而另一塊則用作5C線的班次顯示屏,提供該線下班開出時間、目的地及收費等。數碼互動巴士站亦設有凸字及內置廣播系統,視障人士只需按一下螢幕,系統會以粵語、英語及普通話廣播巴士路線的詳情。
當年路訊通籌備上市期間,九巴曾承諾巴士車廂的巴士電視,會與巴士站和巴士總站的數碼互動巴士站結合,作為研究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式技術及通訊系統的平台,透過應用衛星定位技術追蹤巴士,從而改善車隊管理工作。九巴打算在建立有關通訊系統後,改善為乘客提供的資訊服務,將巴士行駛情況及抵站時間發放至車廂電視螢幕,方便乘客掌握時間。[9][10]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
政府2002年計劃拆卸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重建為露天廣場,與尖沙咀各旅遊景點新舊交融。當局計劃將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搬遷至尖沙咀東漆咸道南與梳士巴利道交界,即2007年落成的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乘客可在該站轉乘新增設的穿梭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擬議車費$3.1;配合在梳士巴利道與廣東道交界興建迴轉處及增設巴士站作為補償,同時擴闊前水警總部對開的一段廣東道,改善交通擠塞問題。[11][12]
「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Tsim Sha Tsui Piazza Project)分為三部分,首先興建用作取代尖沙咀碼頭總站的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其次在梳士巴利道西行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新迴轉處,以便原有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路線遷往尖東後,大部分路線仍可繼續服務天星碼頭轉乘渡輪的乘客,最後是露天廣場建造工程[13]。整項計劃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原址保留現有尖沙咀天星碼頭、鐘樓、五支旗桿和「九龍皇帝」曾灶財在碼頭的墨寶。[14]
運輸署曾研究多個不同方案,將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的路線遷往附近其他交匯處,包括漢口道總站、中國客運碼頭巴士總站、佐敦(匯翔道)總站、九龍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尖東巴士總站及紅磡車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上述總站與交匯處共有三個空置停車處,可容納其中三條巴士路線;再加上2007年落成的尖沙咀東(麼地道)總站,可容納其餘七條巴士路線及一條新的穿梭巴士路線來往尖沙咀碼頭。當有關路線遷移至麼地道後,當局隨即在香港文化中心外興建一個面積約686平方米的迴轉處,以便專營巴士、的士及旅遊巴士在日後落成的露天廣場附近停站[15]。新迴轉處將設八個巴士站,其中六個供乘客上車、兩個供落車;迴轉處中央設有新的士站,可供16輛的士同時停泊上客,並設落客處供4至5輛的士同時落客,令的士站運作得更有效率。除此以外,文化中心正門對開會設一個全新旅遊車上落客處,可同時容納四輛大型旅遊巴士上落客,方便旅客及旅遊業界。迴轉處工程預計最早於2009年中動工,至2010年中完成。[16]
油尖旺區議會於2008年2月28日表態支持露天廣場計劃[17],5號線更率先於6月22日遷離尖沙咀碼頭,被視為掀起清拆巴士總站之序幕。為了加快推行計劃,旅遊事務署及建築署於2009年5月13日聯合主辦「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為期五星期,擬把優勝作品用作露天廣場設計藍本[18][19]。當局於六月就興建迴轉處工程刊憲,但諮詢期間收到超過五千份反對意見[20]。政府翌年修改迴轉處設計後,修訂方案於十月刊憲,可是反對意見卻較首輪諮詢多,逾一萬三千份。
過去近百年來與巴士總站一起成長的天星小輪起初對露天廣場計劃表示支持;到2004年12月,由於九龍南綫最終決定不興建廣東道站,天星遂反對計劃[15],激發更多市民關注此事,向政府強烈表達保育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以保留香港市民集體回憶的訴求。其後,部分交通愛好者及保育人士成立「尖碼之聲」繼續抗爭。[21]
由此可見,尖沙咀碼頭總站搬遷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旅遊事務署表明,要做到「無反對聲音」才會將計劃推展[22]。基於民間反對聲音持續,工程極可能無了期延遲,政府2011年作出讓步,推出將露天廣場設計融合活化尖沙咀碼頭的改善方案,令整個項目成為一個旅遊新地標;同時擴大擬建迴轉處,成為面積3,700米的公共運輸交匯處,保留全數15條巴士路線繼續使用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至於露天廣場需相應縮減40%面積,擺設已退役火車車廂及丹拿A型古董巴士,展示尖沙咀碼頭以往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讓市民和旅客可緬懷昔日風貌[23][24]。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的結果於2011年8月25日今日公布,設計比賽由建築師楊雲傑所帶領的團隊勝出,優勝作品題為「時刻廣場」,以尖沙咀海旁為本港重要公共交通樞紐的背景為主題。然而,整個尖沙咀碼頭及毗鄰地方的發展概念經已大幅改變,但舉行設計比賽時不可能預先估計到這個重大轉變,全數參賽者沒有把尖沙咀碼頭活化作為整體設計主要部分,勝出作品不能被採納作為露天廣場最終設計[25]。政府緊接於九月就改善方案再次諮詢公眾,共收到逾七千份意見書,反對者仍佔大多數。
另一邊廂,工務部門就翻新和擴建尖沙咀碼頭的構思進行初步技術評估時,卻發現碼頭地基不能承受大規模翻新和擴建工程,難以按天星小輪要求大幅擴充樓面面積,以提供更多商鋪、餐廳及公眾享用海濱的額外休憩地方。有見及此,政府曾研究重新使用原來設計方案,惟此方案無法採用擴大迴轉處的新設計以容納現時使用碼頭巴士總站全部15條巴士路線。若要回應區議會有關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訴求,擬建廣場面積無可避免要減少達40%,由原來計劃約8,500平方米減至約5,000平方米,廣場將難以作具規模發展。再者位於前水警總部文物酒店(1881 Heritage)已落成啟用,露天廣場計劃可帶來的額外旅遊和經濟效益相對有限。
鑑於項目所遇到的技術問題,以及公眾對維持現有巴士服務安排的強烈訴求,在權衡各項考慮後,政府於2012年8月8日宣布擱置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26][27][28]
專綫小巴
歷來使用此站的專綫小巴路線並不多。來往尖沙咀地下鐵站及尖沙咀東的1號線於1982年3月21日投入服務,途經此站,並於總站西端(即後來的九巴顧客服務中心旁)公共車輛通道旁設站;其後於1987年將總站遷至此處,直至2002年4月8日路線取消為止。
相隔13年後,77M線往九龍站方向的所有班次由2015年8月1日起繞經此站,令此站再度再有專綫小巴使用[29];翌年3月1日起,改為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繞經。[30]
詳細路線歷史資料
詳細歷史資料 |
---|
|
周邊設施
巴士總站鄰近尖沙咀天星碼頭、尖沙咀公眾碼頭、前九廣鐵路鐘樓、香港文化中心、海港城(海運大廈、海運碼頭、馬哥孛羅香港酒店)、星光行及1881。
路線資料
專營巴士總站路線
以尖沙咀碼頭為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九巴 | 1 | 尖沙咀碼頭 | 竹園邨 | 每天服務● |
九巴 | 1A | 尖沙咀碼頭 | 中秀茂坪 | 每天服務● |
九巴 | 2 | 尖沙咀碼頭 | 長沙灣(蘇屋邨) | 每天服務● |
九巴 | 5 | 尖沙咀碼頭 | 富山 | 每天服務● |
九巴 | 5A | 尖沙咀碼頭 | 啟德(啟晴邨) | 週一至六全日,假日日間服務● |
九巴 | 5C | 尖沙咀碼頭 | 慈雲山(中) | 每天服務● |
九巴 | 5C 特別班次 |
毓華街 | →尖沙咀碼頭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服務,不設回程● |
九巴 | 5P | 慈雲山(中) | →尖沙咀碼頭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去程,經土瓜灣上路● |
尖沙咀碼頭 | →慈雲山(中) | 週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回程,經土瓜灣上路● | ||
九巴 | 5X | 慈雲山(中) | →尖沙咀碼頭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去程● |
尖沙咀碼頭 | →慈雲山(中) | 週一至五下午繁忙時間回程● | ||
九巴 | 6 | 尖沙咀碼頭 | 荔枝角 | 每天服務● |
九巴 | 7 | 尖沙咀碼頭 | 樂富 | 每天服務● |
九巴 | 8 | 尖沙咀碼頭 | 九龍站 | 每天服務● |
九巴 | 8A | 黃埔花園(循環點在此) | 每天服務● | |
九巴 | 8P | 海逸豪園(循環點在此) | 每天服務● | |
九巴 | 8P 特別班次 |
黃埔花園 | →尖沙咀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服務,不設回程● |
九巴 | 28 | 尖沙咀碼頭 | 樂華 | 每天服務● |
九巴 | 92R | 西貢 | →尖沙咀碼頭 | 假日下午服務,不設回程● |
九巴 | 234P | 灣景花園 | →尖沙咀碼頭 | 週一至六上午繁忙時間服務,不經長沙灣道,不設回程● |
城巴 | N21 | 尖沙咀(天星碼頭) | 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 每天通宵服務● |
城巴 | N21A | 尖沙咀(天星碼頭) | 機場 | 每天深宵去程,經東涌北及逸東邨● |
專營巴士途經路線
途經「尖沙咀碼頭總站」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九巴 | 8P 特別班次 |
海逸豪園 | →尖沙咀 | 週一至六上午繁忙時間服務,不經黃埔花園● |
九巴 | 234X | 尖沙咀東(麼地道) | 荃灣(灣景花園) | 每天服務,單向途經● |
新巴 | H1 | 中環(天星碼頭) | 尖沙咀 | 每天上午繁忙時間過後日間服務,人力車觀光巴士懷舊之旅,單向途經● |
專綫小巴
途經尖沙咀天星碼頭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集偉 | 77M | ↺尖東站 | 九龍站 | 只限週六及假日停靠 |
曾使用路線
下述路線均為戰後曾以此為總站之路線;所載之總站以調遷當日為準,現時的總站請瀏覽相關路線條目。
車站佈局及設施
九巴以往在此設有茶水站,2008年更與連鎖涼茶品牌鴻福堂合作,開設「鴻福堂九巴員工茶水站」[31],變相成為鴻福堂其中一間分店,該店已於2013年結業。
九巴顧客服務中心(左)與「戶外全天候顧客自助亭」(右)
九巴於2002年1月在5C線月台裝設全港首個「數碼互動巴士站」,設有輕觸式屏幕,方便乘客查閱路線資料[32];九巴更於二月宣傳此站的九巴顧客服務中心是全港首個「智慧型資訊站」,以多媒體設施向旅客提供旅遊資料[33];十一月起更推出「智能顧客資訊站」,由三個部分組成,包括戶外全天候顧客自助亭、九巴顧客服務中心,以及一幅長14米、高4米、展示九巴珍貴歷史與現代圖片的巨型壁畫。[34]
十年後,九巴於2012年9月推出「九巴.路線指南」資料板,詳細列出此站各條路線主要途經地點,並遮蓋原有數碼互動巴士站的輕觸式屏幕。
九巴在2016年12月10日把6號線包裝為「特色購物遊」,向海外遊客宣傳路線途經彌敦道多個購物熱點,並於其月台裝上「特色購物」標誌的宣傳品。
車坑分佈圖 | ||||
---|---|---|---|---|
站位可能隨時受其它因素影響(例如道路工程)而作出臨時或永久之改動,敬請留意。 | ||||
編號 | 寬度 | 路線 | 站柱編號 | |
進站通道 | — | 專綫小巴77M | - | |
H1 | 1588B(圖) | |||
5A | ST01-T-0750-0(位/景) | |||
落客站 | ST01-T-0110-0(位/景) | |||
234X | ST01-T-0350-0(位/景) | |||
8A、8P | ST01-T-0400-0(位/景) | |||
1 | 單坑 | 公眾車道,供繞經此站的巴士離站時使用 | - | |
2 | 單坑 | 2 | ST01-T-1050-0(位/景) | |
3 | 單坑 | 7 | ST01-T-1100-0(位/景) | |
4 | 單坑 | 1 | ST01-T-1150-0(位/景) | |
5 | 單坑 | 6 | ST01-T-1200-0(位/景) | |
6 | 單坑 | 5、28 | ST01-T-1250-0(位/景) | |
7 | 雙坑 | 1A | 的士站 | ST01-T-1300-0(位/景) |
的士站上蓋:KCW7 (路政署有蓋候車處編號) | ||||
8 | 三坑 | 的士站 | 公眾車道 | |
- | ||||
離站通道 | — | 5C、5P、5X | ST01-T-0700-0(位/景) | |
「彌敦道觀光」指示牌 | ||||
N21、N21A | 1588A(圖) | |||
8 | ST01-T-0800-0(位/景) |
相關事件
六七暴動
火警事件
- 1993年4月23日:下午四時四十五分,一輛行走1A線的利蘭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AL27/ET1852)抵達此站落客時,上層車尾突然起火焚燒,車長立即疏散車上乘客,消防亦趕至撲滅火種,無人受傷,但巴士上層嚴重焚毀。消防在車上拾獲一個盛有火水的玻璃樽,懷疑有人縱火。[36][37]
圖集
註釋
相關條目
- 香港文化中心
- 尖沙咀(漢口道)總站
- 尖東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運輸交匯處
- 尖沙咀(麼地道)總站
- 尖沙咀東總站
- 尖沙咀總站(豪華巴士)
- 尖沙咀總站
- 中環(大會堂)總站(已拆卸的中環天星碼頭)
- 中環(天星碼頭)總站
- 中環(天星碼頭)(大巴士)
參考資料
- ↑ 英文名稱(含引號)取自憲示第(E)35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17卷號外第16期,1975年9月1日。
- ↑ 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全港首個智慧型顧客資訊站正式啟用〉[新聞稿],2002年11月15日。
- ↑ 見九龍公園徑路口的禁區標誌;旁邊通往香港太空館的通道亦禁止巴士駛入。
- ↑ 〈Regulations made by the Governor-in-Council under the Licensing Ordinance, 1887, (Ordinance No. 8 of 1887), this 19th day of July, 1909.〉,Government Notification - No. 449,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1909年7月23日。
- ↑ 〈Regulations made by the Governor in Council under Section 3 (9) of the Vehicles and Traffic Regulation Ordinance, 1912, Ordinance No. 40 of 1912, as amended by the Vehicles and Traffic Regulation Ordinance, 1921, Ordinance No. 4 of 1921, this 1st day of April, 1921.〉,Government Notification - No. 129,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1921年4月1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擴闊天星渡輪碼頭巴士總站行人道〉[新聞公報],2001年10月18日。
- ↑ 巴士新聞 (2001年10月),巴士狂熱。
- ↑ 〈天星碼頭擴行人路 縮巴士站〉,《香港經濟日報》,2001年11月29日。
- ↑ 〈路訊通(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對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的影響〉,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01年7月。
- ↑ 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九巴推出「資訊娛樂共同睇」巴士服務〉[新聞稿],2000年11月17日。
- ↑ 〈尖沙咀巴士總站遷址原地將闢作露天廣場〉,《信報財經新聞》,2002年8月16日。
- ↑ 〈尖沙咀碼頭擬變羅馬廣場 巴士總站搬家 建文藝旅遊區〉,《太陽報》,2003年2月26日。
- ↑ 〈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2008年6月23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十題: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新聞公報],2011年2月23日。
- ↑ 15.0 15.1 〈尖沙咀東部的運輸連接系統〉,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2005年4月25日。
- ↑ 〈2008至2011年度油尖旺區議會「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油尖旺區議會第33/2008號文件,2008年2月28日。
- ↑ 〈2008至2011年度油尖旺區議會第三次會議記錄〉,油尖旺區議會,2008年2月28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展開〉[新聞公報],2009年5月13日。
- ↑ 〈尖沙咀構思新穎露天廣場〉,《東方日報》,2009年7月10日。
- ↑ 海濱事務委員會,〈「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的未來路向〉。
- ↑ 〈陳嘉朗:行動是夢想開始 抗爭四年 保育尖沙咀碼頭〉,《晴報》,2012年8月20日。
- ↑ 〈尖沙嘴碼頭總站再諮詢延改建〉,《明報》,2010年10月23日。
- ↑ 〈立法會二十題: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2011年6月22日。
- ↑ 〈「在尖沙咀發展露天廣場」計劃的未來路向〉,油尖旺區議會第71/2011號文件,2011年6月。
- ↑ 尖沙咀露天廣場公開設計比賽,政府新聞公報,2011年8月25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尖沙咀露天廣場計劃〉[新聞公報],2012年8月8日。
- ↑ 〈尖沙咀碼頭擱置重建〉,《東方日報》,2012年8月9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二十題:關於旅遊發展項目的研究及諮詢〉[新聞公報],2017年10月18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九龍專線小巴第77M號線(九龍站方向)繞經尖沙咀碼頭〉[交通通告],2015年7月29日。
-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九龍專線小巴第77M號線(九龍站方向)繞經尖沙咀碼頭〉[交通通告],2016年3月1日。
- ↑ 鴻福堂官方網站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裝設全港首個數碼互動巴士站〉[新聞稿],2002年1月18日。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顧客服務中心獲優質顧客服務獎〉[新聞稿],2004年2月2日。
-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全港首個智慧型顧客資訊站正式啟用〉[新聞稿],2002年11月15日。
- ↑ 〈左派暴徒在尖沙嘴貼大字報 投擲花盆襲擊巴士 刺傷司機打暈英軍 防暴隊趕到時暴徒分別逃去〉,《工商日報》,1967年7月11日。
- ↑ 尖沙咀碼頭巴士火警 (23/4/1993),YouTube
- ↑ 〈巴士遭縱火燒通頂 上層發現載火水玻璃樽〉,《東方日報》,1993年4月24日。
外部連結
- 城巴/新巴網站:巴士站(編號1588)的相片(註:站景圖可能尚未更新)
- 九巴網站:巴士站(編號ST01-T-0110-0)的位置圖、街景及相片
- 衛生署控煙酒辦公室:指定禁止吸煙區 - 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
- 尖碼之聲網站
油尖旺區巴士總站列表 | |
---|---|
尖沙咀及油麻地 | |
旺角及大角咀 | |
西九龍填海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