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太子道西Prince Edward Road West),位於九龍半島的中央,由油尖旺區大角咀通州街延展至九龍城區九龍城太子道東打鼓嶺道,是一條東西行雙向道路,但部份路段是單向行車。

太子道西沿途所有九巴分站的編號前綴為PR02。

歷史[]

太子道西在1920年代興建,原名「宜華徑」(Edward Avenue),以大角咀九龍城為盡頭。1922年4月6日,英國皇儲愛德華王子(後稱愛德華八世)到訪香港,參觀這條主要道路的興建工程。為紀念此事,香港政府於1923年9月28日將此未被官方命名的道路以皇儲之名命名為「宜華徑」,並在憲報公告中特地註明此街名之來由;[1]後於1924年3月7日改稱「英皇子道」(Prince Edward Road),[2]道路最終於1924年4月落成。日佔時期配合軍政府的日化政策,太子道一度改稱「鹿島通」。於1958年6月27日,為免與在1935年通車的英皇道混淆,此道路又被改稱「太子道」。

1950年代,舊啟德機場停機坪一帶開始發展成今日的新蒲崗工業區,太子道被延長至現今彩虹交匯處一帶,路段也在1979年1月12日[3]分拆為「太子道西」及「太子道東」,以打鼓嶺道為分界線。

現時太子道西與界限街亞皆老街一樣,是九龍城區油尖旺區之間的主要幹道。

結構[]

太子道西大致為西行行車,為連接九龍東西之一條骨幹道路之一(其東行對應道路為界限街),少數路段為東西行雙向,當中東行路段主要擔任連接區內街道的角色。

  • 打鼓嶺道侯王道九龍城迴旋處在此,是九龍市區主要交匯處之一。
  • 侯王道至伯爵街:東西行路段有行車天橋分隔,天橋屬九龍城交匯處的一部份,西行天橋至獅子石道/述德街為止,述德街至伯爵街以石壆分隔。界限街交界處也在此處。
  • 伯爵街至基堤道:單向西行,窩打老道至嘉道理道一段有石壆分隔。
  • 基堤道至園藝街:東西行雙向,有石壆分隔。
  • 園藝街至洗衣街:單向西行,有石壆分隔,往荔枝角道行車天橋起點在此。
  • 洗衣街至花園街:東西行雙向,有行車天橋分隔。
  • 花園街至通菜街:單向西行,有行車天橋分隔。
  • 通菜街至旺角警署:東西行雙向,有行車天橋分隔,設有掉頭處
  • 旺角警署至砵蘭街:單向西行。
  • 砵蘭街至荔枝角道:東西行雙向,有行車天橋分隔。
  • 荔枝角道至通州街:東西行雙向,有石壆分隔。

西行巴士路線由聯合道、窩打老道、勵德街等道路轉入目的地,以砵蘭街交界處為盡頭,在該處右轉再轉入汝州街

東行巴士路線則大致可分成四段:由西九龍走廊經太子道西西端盡頭(近通州街)進入,於荔枝角道轉入目的地;由荔枝角道北行右轉太子道西再經大南街柏樹街轉入汝州街;由伯爵街經太子道西轉入喇沙利道;由界限街經太子道西轉入九龍城迴旋處或太子道東

另大部份由九龍東往旺角或青山道的公共小巴亦途經太子道西。

巴士分站[]

太子道西巴士分站列表(由東至西)
東行分站 西行分站 位置簡介 備註
太子道東打鼓嶺道對出)
九龍城轉車站-富豪東方酒店 近九龍城交匯處 東行分站在太子道東
城南道(東行,只准前行)
龍崗道(東行)
九龍城迴旋處(連接亞皆老街馬頭涌道
侯王道 近侯王道行人隧道
侯王道(東行)
獅子石道 獅子石道與侯王道之間 只有非常規馬場線891使用
獅子石道(東行,只准前行,九龍城迴旋處西行天橋在此交接)
福佬村道 福佬村道獅子石道之間
福佬村道(東行)
士他令道(西行)
聯合道(可前往樂富)
界限街嘉林邊道、科發道
露明道(可前往聖德肋撒醫院)
品蘭街
述德街(只准前行,九龍城迴旋處西行天橋在此交接)
喇沙利道 近喇沙利道交界處
喇沙利道(不准右轉)
伯爵街 伯爵街交界處
伯爵街(只准前行)
Route1 窩打老道
聖德肋撒堂 聖德肋撒堂對面
勵德街 勵德街交界處
勵德街(只准前行)
嘉道理道
拔萃男書院 基堤道交界處
基堤道
東鐵綫鐵路架空橋(在此以西為油尖旺區九龍城區結束)
園圃街
協和小學 近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園藝街(往荔枝角道行車天橋在此開始)
洗衣街
花園街(只准前行)
太子站 通菜街 最後一個西行分站
通菜街
西洋菜南街
彌敦道(不准右轉)
砵蘭街(東行車輛必須左轉)
大南街(東行)
荔枝角道新填地街
廣東道(東行方向可左轉,西行方向只准前行)
塘尾道(西行方向不准右轉)
通州街、詩歌舞街、Route5西九龍走廊東行出口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憲示第411號,《香港政府憲報》,1923年9月28日。
  2. 憲示第119號,《香港政府憲報》,1924年3月7日。
  3. 〈漆咸道太子道西洋菜街 三條道路街名一賣開二〉,《華僑日報》,1979-01-13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