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大坑道總站Tai Hang Road Bus Terminus),位於灣仔區黃泥涌峽大坑道西行近司徒拔道迴旋處,是一個路邊巴士總站

現時城巴19系列路線以此為總站,其餘途經大坑道的巴士路線並不此設站,而是在黃泥涌峽道近大坑道交界停站。

城巴現時將此站名為「跑馬地(上)總站」(Happy Valley (Upper) Bus Terminus),與1號線跑馬地總站的「跑馬地(上)總站」名稱相同,實際關係並不大,詳情請見該條目和本條目「歷史」一欄。

歷史

大坑道貫通渣甸山山腰,是銅鑼灣半山主要幹道,提供一條連接港島北岸東西兩邊的另類選擇。此地被地產代理稱之為「東半山」,和中環半山區一樣住客非富則貴。

大坑道總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路邊總站,中巴11線於1961年11月16日大坑道與樂活道交界延長至此處,途經整段大坑道,使用司徒拔道迴旋處調頭,故此中巴選擇以「大坑道」命名此總站。

1974年10月14日,配合港府增加泊車收費以鼓勵私家車駕駛者改乘巴士,11線改為循環線運作,並繞經渣甸山白建時道畢拉山道,不再途經畢拉山道至司徒拔道的一段大坑道。同一時間,使用蟠龍道為總站的19線則經藍塘道延長至此,由於總站本身沒有任何變動,中巴順理成章地沿用「大坑道」布牌

可是19線延長目的是包攬跑馬地半山藍塘道一帶的住客,於黃泥涌峽設站純粹是要利用司徒拔道迴旋處調頭而已。事實上19線僅途經一小段大坑道,沿用「大坑道」布牌令部份乘客以為19線跟11線一樣途經整段大坑道。但中巴的風格是不會理會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個誤會一拖就是二十多年。

1998年9月1日新巴接辦19線時派出全新丹尼士飛鏢單層空調巴士行走,該車款的布牌同時配備「大坑道」和「跑馬地(上)」兩格,部份車長仍照常用「大坑道」,但有些車長則注意到「跑馬地(上)」更適合19線而使用之,造成不統一。千禧年後新巴正式確定新巴19線應使用「跑馬地(上)」路線牌以方便乘客,但此站數十年來都沒有改動,地理上亦不在跑馬地,故此其官方名稱仍然是「大坑道總站」。[1]

路線資料

以跑馬地(上)為總站的巴士路線資料
巴士公司 巴士路線 出發地 目的地 服務形式
城巴 19P 筲箕灣 跑馬地(上) 上課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不設回程

曾使用路線

下述路線的總站以調遷當日為準,現時的總站請瀏覽相關路線條目。


圖集

註釋、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城巴網站:巴士站(編號2972)相片(註:站景圖可能尚未更新)
鄰接巴士站(大坑道西行)
上一站:
雅麗閣

藍塘道
跑馬地(上) (道路盡頭)
連接司徒拔道黃泥涌峽道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