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道(Tai Hang Road),北起銅鑼灣銅鑼灣道,南迄黃泥涌峽道及司徒拔道交界處,全長約3.7公里,整體上呈南-北走向,是大坑及渣甸山一帶的主要出入途徑。
城巴63線來回程均途經整段大坑道。
現時除「上林」巴士站所在的一小段大坑道屬灣仔區及東區的行政分界綫外,其餘路段皆完全屬於灣仔區。[註 1]
歷史[]
大坑道於1931年2月13日刊憲命名[1]。當年憲示中對「大坑道」的描述如下(原文為英文,下列為本典提供之中譯文):
從筲箕灣道〔按:有關路段今屬銅鑼灣道〕分支之道路,以內地段1900號〔按:現聖公會聖馬利亞堂所在〕東北角,鄰近法國醫院(聖保祿醫院)處為起點,路過內地段2461號、布律活道〔按:今樂活道〕、內地段2478號〔按:今林肯大廈、保祿大廈及嘉崙臺所在〕及大潭隧道口〔按:即大潭輸水道大坑道出口,今瑪利曼小學對面〕,至其與司徒拔道及寶雲道的交界處終結。
隨著大坑山腰地段及渣甸山逐步發展為住宅區,大坑道之車流日益繁忙,雖然香港仔隧道通車對南區前往東區之車輛有分流作用,但至今大坑道地位仍然非常重要。
為疏導車流,政府於1980年代初修建行車天橋,連接大坑道及鄰近維多利亞公園之一段告士打道,命名為「大坑道天橋」(Tai Hang Road Flyover;近年當局曾嘗試將之改稱「摩頓台天橋」[2],但公眾仍然沿用前者),於1983年11月15日通車。
巴士分站[]
大坑道巴士分站列表(由北至南) | |||
---|---|---|---|
↑ 北行/往銅鑼灣 | 南行/往黃泥涌峽 ↓ | 位置簡介 | |
銅鑼灣道 | |||
大坑道天橋↗ | |||
豪園 | 近豪園 | ||
利群道 | 光明臺 | 近勤屋/福群道出口 | |
利群道↖/福群道←/勵德邨道→(迴旋處) | |||
香港真光中學 | 上林[註 2] | 香港真光中學對開 | |
春暉臺↖ | |||
優悠台 | 昍逵閣 | 近福群道入口 | |
福群道↖ | |||
大寶閣 | / | 近大寶閣 | |
宏豐台↗ | |||
/ | 宏豐台 | 過宏豐台入口後 | |
龍風臺 | 近龍風臺 | ||
大坑徑→ | |||
瑞士花園 | 近瑞士花園 | ||
/ | 佛教李嘉誠護理安老院 | 近香海正覺蓮社主辦佛教李嘉誠護理安老院 | |
白建時道 | 近白建時道牛奶公司購物商場 | ||
白建時道→ | |||
渣甸山花園大廈 | / | 近渣甸山花園大廈、樂活道路口 | |
←樂活道(迴旋處) | |||
/ | 樂活道 | 嘉崙台對面 | |
畢拉山道 | / | 畢拉山道路口以北 | |
畢拉山道→ | |||
/ | 畢拉山道 | 畢拉山道路口以南 | |
瑪利曼小學 | 雅麗閣 | 近瑪利曼小學 | |
藍塘道(上段)↘ | |||
↖藍塘道(下段)(迴旋處) | |||
/ | 大坑道總站 | 近黃泥涌峽道 | |
↙司徒拔道↓/黃泥涌峽道↗(迴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