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花園(Kai Tak Garden)巴士站,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新蒲崗彩虹道121號啟德花園外,大成街交界處旁邊,為一東行路邊平行式月台中途站。
大成街街市對開行人天橋底的位置,設有平行式月台站位,早於1958年已是巴士總站,後來則為九巴與城巴的中途站;另外城巴曾將對面彩虹道遊樂場分站稱為「啟德花園」。
歷史
啟德邨巴士總站
啟德邨兩座大廈——啟明樓和德明樓,分別於1960年和1961年落成。在屋邨對開彩虹道東行綫與大成街交界,啟德明渠旁邊,設有一個巴士總站,採用平行式月台配置;巴士總站於1958年啟用,名為「九龍城(啟德跑道)」總站。
啟德機場新跑道啟用後,總站於1960年易名為「竹園」[1],及至1977年再改稱「新蒲崗巴士總站」(San Po Kong Bus Terminus)。[2]
啟德花園巴士站
啟德邨曾經是黃大仙區內為人熟悉的屋邨。為了改善居民生活質素,房協於1994年將屋邨分期拆卸重建,並改為住宅發售計劃屋苑。[3]
重建後的屋苑名為「啟德花園」,第一期於1998年落成,基座為大成街街市,巴士站也改為現稱。而啟德花園第二期亦於2001年年底竣工,附設大型商場、花園平台及停車場。
在2012年,5及6D線的中途站,從平行式月台車站移前至彩虹道路邊車站。
啟德明渠/啟德河
啟德明渠前名「龍津河」,總長約2.4公里。百多年前自鑽石山流向九龍灣出口,日治時期日軍拆毁九龍城寨圍牆,並將拆下的麻石沿龍津河兩岸鋪砌,成為啟德明渠雛形。其後改建成一條石屎防洪渠,水流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流經東頭邨及新蒲崗至啟德發展區,最後流入維多利亞港,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亦是市區現存少數的明渠。
2008年6月連場暴雨期間,啟德明渠近彩虹道出現嚴重水浸[4]。渠務署自2011年11月30日起分階段展開啟德河改善工程,以提升河道防洪能力。有關工程進行期間,此站臨時停用及向南遷移約一百米至東頭(二)邨泰東樓對開位置,並於2013年1月遷站。工程完竣後,除城巴E23與N23線外,其餘路線已於2019年8月21日回復以往停站安排。
周邊設施
此站設於啟德花園與大成街街市外,對面為彩虹道遊樂場及可立中學,乘客須使用行人天橋往返彩虹道兩邊。
路線資料
站位可能隨時受其它因素影響(例如道路工程)而作出臨時或永久之改動,敬請留意。
途經彩虹道東行「啟德花園」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坑狀站位:CH16-E-1250-0(位/景)(九巴,往彩雲) | ||||
九巴 | 10 | ↺大角咀 | 彩雲 | 每天服務● |
九巴 | 21 | 紅磡站 | 彩雲 | 每天服務● |
停車灣:CH16-E-1300-0(位/景)(九巴,往斧山、觀塘區) | ||||
九巴 | 5 | 尖沙咀碼頭 | 富山邨 | 每天服務● |
九巴 | 6D | 美孚 | 牛頭角 | 每天服務● |
九巴 | 6P | 長沙灣(蘇屋邨) | 鯉魚門邨 | 週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去程● |
圖集
平行式月台巴士站
彩虹道路邊車站
註釋、參考資料
- ↑ 竹園總站於1963年代遷往衍慶街,又於1968年遷往沙田坳道近親仁街,直至1985年停用為止。
- ↑ 憲示第2755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19卷第45期,1977年11月11日。
- ↑ 房協致力改善居住環境 啟德花園重建計劃進理想,香港房屋協會新聞稿,2001年3月7日
- ↑ 活化啟德明渠須先治洪,東方日報,2010年1月4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鄰接巴士站(彩虹道東行) | ||||
---|---|---|---|---|
上一站: 泰東樓 |
啟德花園 對應西行車站:彩虹道遊樂場 |
下一站: 黃大仙警署 |
九龍已停用巴士總站列表 | |
---|---|
油尖旺區 | |
深水埗區 | |
九龍城區 | |
黃大仙區 | |
觀塘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