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汽車有限公司(Kai Tack Motor Bus Company (1926), Limited)是一間已取消註冊的巴士公司,為1933年地區專營權生效前服務九龍市區的三間巴士公司之一[1],主要為當時啟德濱(後被收回興建啟德機場)的居民提供交通服務,以取替往返該處的人力車和非定期的小渡船服務。
歷史[]
1911年中國大陸發生辛亥革命,滿清皇朝遭推翻,不少難民有見政局動盪,紛紛南來香港,導致本港一度出現房屋短缺。1910年,本港首名華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伍廷芳倡議於九龍填海建屋,其後以何啟與區德為首的多名華商決定集資250萬港元,於1916年4月10日成立「啟德營業有限公司」(The Kai Tack Land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向政府申請於九龍灣填海造地興建名為「啟德濱」(Kai Tack Bund)的花園城市,並於1916年動工,首期花園洋房於1920年落成。
由於啟德濱地處偏僻,遠離尖沙咀、中環市中心地區,因此啟德營業有限公司決定自行營辦巴士服務,於1923年4月27日註冊成立「The Kai Tack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2][3][4],公司其中一名董事曹善允律師等人負責日常運作,為啟德濱居民提供來往九龍各地(尖沙咀、油蔴地、土瓜灣及紅磡等)的巴士服務,以綠色為車隊主要顏色。[5]
正當啟德濱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填海物料突然出現短缺,1920年代兩次大罷工(1922年海員大罷工及1925年港粵大罷工)更對啟德濱發展計劃沉重打擊,令啟德營業公司一眾董事看淡啟德濱前景,在第二期填海工程完竣之際宣佈終止餘下發展計劃,並於1936年10月13日撤銷公司註冊;未發展的地皮由港府收回用作興建啟德機場。The Kai Tack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亦因此改組為啟德汽車有限公司(Kai Tack Motor Bus Company (1926), Limited),原公司則在1927年清盤[4]。
1929年1月,在港島經營兩條電車輔助巴士路線的香港電車有限公司收購啟德汽車。政府在1933年實施地區專營權,九龍汽車奪得九龍及新界巴士路線的經營權,啟德汽車遂於6月11日起停辦巴士服務,出售26輛巴士予九龍汽車[5],並在同年11月3日取消註冊。[6]
巴士路線[]
路線 | 起點 | 終點 |
---|---|---|
3 | 尖沙咀 | 九龍城 |
4 | 油蔴地碼頭 | 九龍城 |
5 | 尖沙咀 | 柯士甸路 |
註釋、參考資料[]
- ↑ 另外兩間為九龍汽車及中華汽車,兩者後來均成為專營巴士公司
- ↑ KAI TACK MOTOR BUS COMPANY, LIMITED - Hong Kong Companies
- ↑ GA 1926 (suppl): Advertisements -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 (1842-1941)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aries
- ↑ 4.0 4.1 GA 1927 (suppl): Advertisements -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 (1842-1941)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aries
- ↑ 5.0 5.1 《二十世紀九龍區巴士路線發展史》,容偉釗著
- ↑ GA 1933 no. 720: The Kai Tack Motor Bus Co. (1926), Ltd. struck off the Register -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 (1842-1941) -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aries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New Time Tables of the Kowloon Motor Bus Services - Hong Kong Telegraph,1928年3月30日
- Kai Tack Motor Bus Co. (1926), Ltd. - Scale of Fares, Hong Kong and Canton Business Guide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