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佳牌阿拉伯五型Guy Arab Mark V[1],俗稱「紅蕃頭」,在香港只有中華巴士嶼巴擁有此車型,共331輛,而中巴亦是全球最大的佳牌巴士用戶[2]。阿拉伯五型於1962年推出,取代亞拉伯四型,1963年起在香港投入服務,部份巴士服役至1990年代,曾在中巴車隊中佔有極重要地位。[3]

中巴的阿拉伯五型車隊有單層和雙層版本,其中絕大部份單層巴士被重建為雙層巴士,部分雙層巴士亦曾重建車身。少數巴士退役後,被改建為工程車訓練巴士。至於嶼巴只向中巴借用一輛短矮車身佳牌阿拉伯五型(LS43)做測試而未曾載客。

歷史與結構

1962年,佳牌車廠推出「阿拉伯」系列前置引擎巴士的最後一代 - 阿拉伯五型。阿拉伯五型是阿拉伯四型的後繼型,其底盤較矮,地台離地只有1呎9吋半,比阿拉伯四型低2吋半。同時,其制動系統與引擎支架均被改良。動力組合方面,阿拉伯五型可選用吉拿5LW、6LW或6LX引擎,以及佳牌的四前速恆久嚙合式手動波箱或四前速半自動波箱[4]。底盤是前置引擎半駕駛艙設計,採用傳統的階梯式大樑(ladder frame)佈局,兩條平行的大陣由車頭伸延至尾軸後,中間由若干橫陣連接,不設向左右伸出的翼陣,所有骨架均由螺栓接合。引擎縱置於頭軸上,經過單片式離合器(配手動波箱)或液壓飛輪(配半自動波箱),以一條傳動軸連接位於底盤中間偏左的波箱,再經一條傳動軸驅動差速器靠左放置的尾軸。制動系統為全風式設計,懸掛系統使用傳統的葉片彈簧,每個車輪各配上一個吸震筒[5]

1971年底,利蘭終止佳牌的巴士生產業務,只保留其貨車生產線[6],阿拉伯五型亦停產。最後出廠的佳牌巴士底盤是中巴購入的十輛30呎雙層阿拉伯五型(LX13-16、20-23、29、30)。

綽號由來

佳牌阿拉伯五型之所以得到「紅蕃頭」這個綽號,是因為在原裝「伯明翰」式車嘴上,有一個類似美洲印第安人頭像的佳牌標誌,「紅蕃頭」一名遂不逕而走。

短陣單層阿拉伯五型又被稱為「水翼船」,因為車上的吉拿6LX引擎動力充沛(最大馬力150匹,為減少黑煙排放,中巴將之調低一成,至135匹),推動一輛短小的單層巴士是綽綽有餘,因此攀斜時像水翼船般輕快,故得此名。

至於長陣單層阿拉伯五型,因其車身修長(35呎7吋),行駛時有如舞龍,所以別號「長龍」。

「假寶」指裝上亞歷山大CB型車身的雙層阿拉伯五型(LX200系列),因其車身款式與同期(1978年)投入服務的30/33呎利蘭珍寶(LF107-305、SF2-31)相若,而且當時中巴尚未引入配同款車身的利蘭勝利二型(LV)和丹尼士喝采(DS),所以LX200系列又有「假寶」一名。

單層巴士

短陣「水翼船」巴士

CMB Recovery AD4563

其中一輛「水翼船」(AD4563)於1975年被改裝成工程車

在1963年至1968年間,中巴為配合開辦一系列半山區及郊區路線,共購入106輛短陣單層阿拉伯五型,軸距15呎,全長25呎1吋,配吉拿6LX引擎(AD4569或AD4570於服役初期是採用吉拿6LW引擎)及丹拿Daimatic/佳牌四前速半自動波箱。車身散件由Metal Sections提供,由中巴自行裝配。新巴士設有車尾牌箱,AD4XXX的車門上方亦裝設號碼牌箱。全車只設一扇車門,設於車身中央。除了AD4XXX的車門是手動開關外,後期的AC4XXX和AH4XXX,中巴試驗為它們安裝電動車門。全車有30個座位和18個企位,共可載48人。

「水翼船」的外觀與同樣配上Metal Sections車身及伯明翰式車嘴的單層阿拉伯四型(「細雞」)非常相似,但「水翼船」的車身有7呎11吋闊,「細雞」則只有7呎6吋闊。另外,從車頭角度看,「水翼船」的車頂較圓渾而牌箱凸出,而「細雞」的車頂正面較平坦,並將牌箱完全收納其中。同時,「水翼船」的駕駛室在擋風玻璃下設有可推開的「雞翼窗」及一個圓形通風口,「細雞」則不設圓形通風口,而且擋風玻璃的上半部份可以整塊推開,固定的下半部份比「水翼船」的「雞翼窗」小。[7]

1969至1976年,中巴把其中105部「水翼船」重建成雙層巴士。至於餘下的AD4563則於1975年改裝為一輛工程車,並保留包括車頭牌箱的原本車身設計。不過由於改裝成雙層巴士需時,同時在1973年起,中巴開始推行一人控制模式,於是中巴把當中34部未改裝成雙層的水翼船巴士改裝成一人控制模式,編號701至734。改裝工程包括把原設於中間的車門移往前車軸的後方,而巴士最初是以原裝的機械配搭投入服務,但由於135匹馬力的6LX引擎對於推動一輛細小的巴士而言,算是動力過剩;同時車隊中的雙層阿拉伯五型(LW)卻是使用112匹馬力的6LW引擎,中巴遂把當時LW車系的6LW引擎與700車系的6LX引擎進行交換。雙層巴士使用6LX引擎,改善了行車表現;而6LW引擎推動700車系亦相當稱職,更具效益。1973年至1976年,中巴開始著手重建700車系,全數重建成LS車系,並裝上新購的6LX引擎。

長陣「長龍」巴士

中巴為了應付柴灣區路線的大量乘客,於1963年訂購了十部高載客量的長陣亞拉伯五型單層巴士,軸距22呎,尾跨9呎11吋,總長度達35呎7吋。這批巴士於運送時,因不獲有關當局批准而遇上阻滯,但中巴卻抱著樂觀態度,分別於1964年3月和11月各增添五部,最後於1966年再購入兩批各十輛的長龍巴士,總數共40部。

與25呎1吋的「水翼船」相同,35呎7吋的「長龍」也是配上吉拿6LX引擎和丹拿Daimatic/佳牌四前速半自動波箱。中巴同樣為這款亞拉伯五型巴士選取了Metal Sections車身,車身以散件形式運往香港,由中巴自行裝配。「長龍」的載客量以企位為主,總載客量達90人,分別有34個座位和56個企位[8]。牌箱設於車頭和車尾的頂部,兩組牌箱均有目的地和路線號碼顯示。巴士設有兩道寬闊的閘門,位於車身中央和車尾,以氣壓控制開關。「長龍」的最大問題,是它轉向時的掃圈直徑達90呎,不適合在路窄多彎的港島區行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佳牌車廠改良巴士的制動系統,增加前輪轉向角度,令掃圈直徑能減低至約80呎。另外,車輛長度超過30呎或闊度超過8呎的車輛在街道上行駛,在當時是必須申請「超長車輛許可證」(Excess Dimension Permits)的。政府為了使長度達35呎7吋的「長龍」能順利投入服務,便向「長龍」發出豁免。1965年7月30日,有關當局以書面形式向中巴說明條例細則,20部「長龍」正式批准投入服務,但只准行走8號、8A8B三條路線。

中巴曾經於1973年12月23日,調派一部「長龍」行走過海隧巴102線,並安排兩名售票員在車上售票,相信是第一輛,亦是唯一一輛非一人控制巴士行走過海隧道路線。

在成功把「水翼船」重建為雙層巴士(S、LS)後,中巴決定把全數40部「長龍」改裝成30呎長的雙層巴士,最後一輛「長龍」於1975年被改為雙層巴士。

雙層巴士

全新一批雙層巴士

LW車隊(LW2-111)

本文所提及的LW車隊,並不包括丹尼士Loline三型(LW1)及二手佳牌阿拉伯四型雙層巴士(LW112-122)。

中巴在1962年決定引入雙層巴士時,已與佳牌車廠合作了八年。中巴本來打算向佳牌訂購100輛Wulfrunian型,這款巴士採用了氣墊懸掛、碟式剎車等先進技術,而且地台高度低矮,與丹拿珍寶利蘭亞特蘭大兩款第一代後置引擎雙層巴士相若[9]。但佳牌清楚Wulfrunian過於複雜、可靠度低,於是向中巴推介亞拉伯四型的改良版 - 亞拉伯五型。由於中巴對車隊內的亞拉伯四型的表現十分滿意,因此也不作他想,大批訂購亞拉伯五型雙層巴士。中巴合共訂購115部新車,並於1963年至1967年運抵香港,於中巴車廠內裝上Metal Sections的金屬雙層車身。新車全長30呎,闊7呎11吋,高14呎7吋,軸距為18呎6吋。首五部巴士於1963年3月4日正式投入服務,而餘下的新車亦於車身裝配完成後陸續投入各條市區幹線,如北岸幹線2號線和10號線行走,取代舊有的單層巴士。

全數115部新巴士,均配置了吉拿6LW引擎、丹拿Daimatic/佳牌四前速半自動波箱、Clayton Dewandre[10]風壓制動系統和「伯明翰」式車嘴。Metal Sections應中巴要求,設計了一款實而不華的雙層車身,設有兩道車門,前門闊、中門窄,樓梯正對著前門。載客量為83人,分別是上層43個座位,下層30個座位和10個企位。1963年5月,企位數目增至18個,後來修訂為23個。

1970年,中巴替其中五部試驗性裝上大馬力的6LX引擎,以評估雙層巴士行半山區的表現。同時,中巴開始實行車隊編制,為車隊加上編號。中巴為使用6LW引擎的雙層巴士編入LW車系,編號是LW2-111,其中「L」指長車身(30呎),「W」指6LW引擎。而該五部裝上6LX引擎的巴士,則編入LX車系,編號LX1-5,其中「L」指長車身(30呎),「X」指6LX引擎。中巴為了分辨LW和LX,除了使用車隊編制外,還以不同顏色的水箱欄柵來幫助員工區別兩車。中巴為LX的水箱欄柵髹上忌廉色[11],而LW的水箱欄柵則保留橙紅色示人[12]

由於6LX引擎的表現令中巴十分滿意,於是中巴決定為LW車系更換引擎,在1971至1977年間統一安裝6LX引擎。更換了引擎的LW,便會被編入LX車系,並得到一個新的LX編號。除了被編進訓練車隊的九輛LW(重新編號為T8-16)外,其餘的LW全數被更換引擎,成為LX車系的成員。

而在1977-1979年離開LW車隊的一批,全數撥入訓練學校。最後一部退出LW車隊的一手巴士是LW53,在1979年離開載客行列,重新編號為T16。其中LW34在1978年離開LW車隊後,被改為訓練巴士,成為T12,但其後該車於1986年改裝上亞歷山大CB型車身,成為共150輛的LX200車系的最後一員 - LX350。

LX車隊

一手底盤

上文提及,中巴把大部份LW車隊換成6LX引擎,並更改車隊編號為LX。首部LX在1970年出現,該部巴士在中巴實行車隊編制前已被改裝,因而被編為LX1。而首部從LW車隊轉為LX車隊的巴士是LW52,於1971年1月20日更改編號為LX6。

更換引擎的試驗效果,令中巴十分滿意,中巴隨即開展一個歷時七年的計劃,把全數亞拉伯五型30呎雙層巴士改換6LX引擎,以擴展雙層巴士的服務範圍。首先,中巴把17部700車系的6LX引擎與其中17部雙層亞拉伯五型的6LW引擎交換。鑑於佳牌製造的半自動波箱未能配合高扭力輸出的吉拿6LX引擎,波箱損耗甚大,中巴遂以SCG GB340半自動波箱替換之[13],而使用丹拿Daimatic半自動波箱的亞拉伯五型則毋須進行改動。

為配合即將隨海底隧道通車而開辦的過海路線,中巴於1971年向佳牌車廠增購十輛亞拉伯五型,配上吉拿6LX引擎。這十台巴士底盤,成為佳牌車廠於關門前最後出廠的產品,在零件上亦使用了更多的非佳牌產品,最明顯的便是車軸和波箱使用了丹拿的產品。車身整體上與之前的115部巴士相似,只是通往上下層的樓梯改為設於車身的中央,正向著中門的位置,而不像之前設於駕駛室的後方。這個改動,是為了配合一人控制計劃,前門登車,中門下車。樓梯正對著中門位置,方便上層的乘客下車。這十部LX於1971年11月至12月間投入服務,編號為LX13-16、20-23、29、30,而中間其他編號為由單層「長龍」巴士改裝而成的LX。

二手底盤

中巴於1974年,繼續計劃增購亞拉伯五型,不過由於佳牌車廠已關門,亞拉伯五型車系亦無以為繼,於是中巴決定向英國二手市場招手。適逢英國的West Midland Passenger Transport Executive於1974年淘汰其車隊中只有七年車齡、配Strachans車身的亞拉伯五型30呎雙層巴士,中巴遂於1974年決定向West Midland PTE購入其中十部。WMPTE放棄這批巴士時,其車身的結構已出現問題,加上中巴發現巴士的車身設計根本不適合改裝作一人控制模式,因此中巴決定只要底盤、不要車身,要求把巴士車身拆掉才運往香港,並由中巴重新裝嵌自家的黃洲車身或英國鋁材公司車身。

1976年,中巴再度向WMPTE購入六輛亞拉伯五型巴士。同樣地,巴士的車身於離開英國前已被拆掉。第二批六輛亞拉伯五型中,其中一輛於1963年出廠,配置AEC引擎。這副底盤於1977年抵港後,中巴將之翻新後又把它運到英國亞歷山大車身公司(Walter Alexander)位於蘇格蘭Falkirk的廠房,以讓亞歷山大研製一款專為半駕駛艙式底盤設計的新車身。這部配新車身的樣辦車成為後來的LX128(後來改為LX201),但LX129-133這批車隊編號從未在中巴車隊出現。至於另外五副底盤均於投入服務前裝嵌亞歷山大車身,並直接投放入LX200系列當中。

其後共有149部LX(一手30呎底盤、二手底盤、或由「長龍」改裝而成)被改成亞歷山大車身,成為LX201-349。而其餘的則維持原裝Metal Sections車身,最後一部原裝車身的LX巴士於1986年6月退役。

中型雙層巴士(M)

1966年11月,中巴向外界公佈,已訂購兩台配備大馬力引擎的雙層巴士,專為市郊及南區路線而設。消息公布的同時,這兩台「特別版」巴士底盤和由Metal Sections供應的車身散件已付運抵港,並進行裝嵌工序。底盤軸距有16呎4吋,裝上車身後全長28呎。動力配搭與先前的「長龍」和「水翼船」相同,也是配上吉拿6LX引擎和丹拿Daimatic四前速半自動波箱。1967年8月2日,兩部巴士率先調派到7號線服務,往來香港仔至中環,途經薄扶林道

增購的新巴士先後於1969-1971年間投入服務,迅即加強大部份南區路線的服務。最後一批共20輛M系新車,是佳牌車廠的「尾班車」,同時製造的還有十台供應給中巴的亞拉伯五型30呎巴士底盤。同樣地,由於這批巴士底盤出廠時佳牌已被丹拿收購,因此擁有很多丹拿製造的部件,如車軸、波箱等。1971年,中巴引入車隊編號制度,中巴為這批28呎的雙層巴士編為M車系,M代表中型(Medium),編號為M1-44。與LX和S相同,中巴將M的水箱欄柵髹上忌廉色[14],代表其車身為標準高度,並配有大馬力6LX引擎。

全數44台M系巴士一度是南區路線及郊區路線的主力。踏入八十年代,隨著港島多條道路擴闊工程陸續完成,很多原來以M、S和LS為主力的路線陸續改由載客量較多和新款的亞歷山大車身LX和勝利二型(LV)行走,亦是M退下火線的先兆。中巴於1982至1986年間大量淘汰M,而在1982年6月30日當日更有24部M系巴士同時退役。1983年7月開始,中巴更把車隊內的M、S和LS全數編為後備車。1986年後,M車系只餘下M17、40、42三輛仍然行走,中巴特別保留它們行走途經狹窄的大潭水壩的14號線。最後退役的是M42,於1991年11月退役,當中M41於1983年退役後被改裝成一部錢箱車

改建、重建

「長龍」改雙層

由於中巴希望將車隊雙層化以增加載客能力,同時「長龍」巴士的車尾結構無法承受長期超載的龐大重量而下墜扭曲[15],於是中巴計劃於1975年末前淘汰「長龍」,成為最後被淘汰的非一人控制巴士。1970年,中巴開始把車隊雙層化,加上首三輛重建的S車系取得成功,中巴遂決定把旗下40部「長龍」全數重建成雙層巴士,工程於1971年正式開始。

積極進取的中巴,也希望車隊能擁有類似對岸的九巴被喻為「巨無霸」的AEC Regent V和丹拿CVG6-34般巨型的巴士,以壯大車隊的運載能力,於是向佳牌車廠詢問其可行性。佳牌車廠極力勸阻,並遊說中巴把「長龍」的底盤長度縮短至30呎[16],與LW和LX看齊。最後,中巴接受了廠方的建議,將「長龍」的底盤軸距從22呎縮短至18呎6吋,並編入LX車隊。

首部改裝的巴士為LX7,於1971年4月23日登記,裝配黃洲一型車身。重建自「長龍」的LX,亦將水箱欄柵髹上忌廉色[17],代表其配有大馬力的6LX引擎,便於行走較多斜坡的路線。總共40部前身為「長龍」的LX裝配不同的車身,分別如下:

  • 第一期:黃州一型車身(LX7、8、11、26、37)
  • 第二期:二手巴士車身(LX34、36、39、41、42、44-50、58、60、61、67、68、70)
    • 包括:MCW Orion輕量金屬車身(Y.W.D.第二代)、MCW Orion輕量金屬車身(Y.W.D.第三代)、Northern Counties車身、MCW Orion輕量金屬車身(Y.W.D.第一代)、MCW Orion輕量金屬車身(South Wales Transport)、MCW Orion輕量金屬車身(Rhondda Transport)
  • 第三期:BACo(英國鋁材)車身(LX101-115)
  • 第四期:黃州二型車身(LX126、127)

隨著LX128/LX201的成功,不少阿拉伯五型被裝上亞歷山大車身,部份前身為「長龍」的雙層巴士亦不例外,為數共20部的前「長龍」雙層巴士被改裝上亞歷山大車身,其餘的則維持原來雙層巴士的車身。首部被改為亞歷山大車身的前「長龍」巴士為LX58,於1978年3月28日被重新登記為LX202,而最後一部未配置亞歷山大車身的前「長龍」巴士為1988年3月退役的LX111和LX113。最後一部退役的前「長龍」雙層巴士則是前LX107,於1985年改裝成配亞歷山大車身的LX348,最後於1996年6月4日退役。

「水翼船」改建為短陣雙層(LS、S)

1968年,AD4589因火警而嚴重燒毀。同時,原為M24的車身組件抵港,但M24的底盤卻要滯留英國,中巴遂嘗試把M24的車身縮短,並安裝在AD4589的底盤上,以測試這款雙層巴士的表現,以增加中巴車隊的載客量。但巴士仍需要有一些改動,例如改良懸掛系統、使用闊輪胎及改用大比例尾牙。經過一輪測試,試驗取得成功,中巴遂把AC4713和AC4714裝上減短了長度的M車系車身,成為26呎長的雙層巴士。兩者使用的車身,同樣是來自M車系的,取自原來M43和M44的車身改建而成。這次,中巴改良了車窗的長度,使整體車身外貌較之前來得更井井有條。

中巴為三部自行改建的樣辦車編為S車系,編號分別為S1-3,英文字母S代表短小(Short)的意思。三部「雙層水翼船」投入服務初期,中巴仍然安排售票員在巴士上售票,巴士提供23個企位。一人控制實施後,企位則一律被減至16個。

隨著S1-3的成功,中巴於是在1970至1976年間,逐步把餘下的「水翼船」重建為雙層巴士。但與S1-3不同,中巴未有再用M車系的車身組件重建「水翼船」,而是向Metal Sections購入新的車身部件建造下層車身,再利用原有車身結構建成上層車身[18],因而上下層窗柱並不對齊。共有49部「水翼船」被重建為S,另有56部「水翼船」成為LS。兩者的分別在於LS為矮車身,高度只有14呎2吋,較正常S車系矮5吋,以方便行走15線。為分便員工分辨S與LS,以免車身較高的S在加列山道天橋底發生意外,中巴將S的水箱欄柵髹上忌廉色,而LS則髹上藍色[19](當時中巴的車身色彩仍以橙紅色為基調),以資識別。

中巴自1973年1月重建出第一輛LS後,車廠便繼續建造最後數部S。同年4月,40部S重建完成後,中巴便全力建造LS。直至12月,中巴已建造了19部LS。不過,由於車廠忙於裝嵌新的「珍寶」及重建「長龍」,因此「水翼船」的重建工程在1974年1月至8月期間一度停止。1974年8月,中巴恢復「水翼船」的重建工作,但接著的LS20—23及建造中的五輛,合共九輛「水翼船」,車身高度出現了偏差。LS的標準高度為14呎2吋,但這九輛所謂的LS,高度卻是14呎4吋,比先前的批次高出兩吋,未能安全通過15號線途經的加列山道天橋底。這九輛巴士雖然較普通的S為矮,但無奈也被中巴重新編為S車系,成為S41-49。

中巴曾短暫試驗替S45和S46裝上高背座椅,作豪華巴士之用。時為1974年10月,當時市區停車場全面增加收費,中巴遂計劃開辦一系列豪華巴士路線,以吸引私家車車主改乘巴士往市區上班,爭取客源,行走6090線,車上不設企位。但由於收費昂貴,客量稀少,故該兩車最後被改為普通版本。

至於LS,除了是15號線的主力外,亦是西半山路線的主力,如1212A13等。此外,LS也是中巴的百搭車款,其26呎長的短小車身,加上大馬力的吉拿6LX引擎,幾乎能勝任中巴任何路線,只是載客量較低,與S同為78人,是香港最低載客量的雙層巴士之一(另一款為九巴的丹拿A型),惟部份車輛的載客量略有分別。

由於S和LS的載客量低,加上道路環境改善,以及新款的利蘭勝利二型丹尼士統治者投入服務,S和LS面對著與M同樣被淘汰的命運。中巴於1980年開始淘汰S及LS,原來由S行走的路線,全部改以載客量更高、更先進的亞歷山大車身LX和勝利二型(LV)行走,最後一部S為1985年6月25日退役的S7,而最後一部LS則是於1991年底退役的LS56。部份車輛在退役後被改裝為工程車訓練巴士

其中LS43曾經於1977年被新大嶼山巴士(嶼巴)借用,以測試雙層巴士在大嶼山行走的可行性。該次測試原訂於4月1日進行,但因未有合適船隻運載巴士而押後。[20]同年5月30日,巴士由英軍登陸艇從昂船洲載至銀礦灣,並於梅窩至大澳之間模擬載重行走。測試結果顯示,雙層巴士行走梅窩及長沙之間問題不大,但隨後通往大澳的道路路窄彎急,且路邊樹木多,易生危險。待沿途完成樹木修剪工程及嶼南道改善工程後,嶼巴最終由1980年起分批引入共15輛利蘭勝利二型雙層巴士於大嶼山行走。

重建車身:亞歷山大車身(LX200系列)

70年代末,中巴有感LX車系的Metal Sections車身已不能追上時代的標準,呈現老態。而車隊內的部份LX仍然使用可靠性低的二手車身,或是採用舊材料、耗油量大的黃洲車身。長遠來說,不但影響到乘客對巴士公司的印象,也影響到巴士的可靠性及保養的成本。為了延續LX的壽命,中巴決定替LX進行翻新及現代化工程,包括重裝一套現代化的車身,以及徹底翻新巴士的底盤、機械及制動系統。

1977年,位於英國蘇格蘭的亞歷山大車身公司首先作出回應,以自家的AL型車身作為設計藍本,替中巴的LX設計了一款新的雙層車身,名為CB型。這款極富線條美的新車身,擁有一個近似銳角的上層頭幅和尾幅,並且車身主要以鋁合金和玻璃纖維製成,方便維修、不易鏽蝕,亦大大減輕車身重量。從前的「伯明翰」式車嘴設計,則由一長方型的「鬼面罩」所取代,改善了引擎的散熱效果,亦減低駕駛室的溫度。中巴更特意在鬼面罩的右上角刻上「CMB」字樣,這個設計後來亦引伸至AV、AL、LV和DS上。至於車廂,內壁全以藍色碎花防火膠板代替以往的金屬鋁板,不但美觀,而且省卻工程人員為整個車廂髹漆的工作。車窗附設膠邊,除了令車身外型更加井井有條外,更可減少車窗在巴士行駛時所發出的噪音。新車身的總載客量為98人,包括上層45個座位、下層35個座位和18個企位,車內座椅以2+2形式編排。

整個翻新計劃歷時八年,至1986年才告完成。這150部「新」的LX,憑著其出色的爬坡表現和較短的車身,主力行走一些須攀爬大量斜坡的路線或途經大量「九曲十三彎」路段的路線,如7、9、14、37、47、77、91、94等,這些路線之前大多由其他成員如S、LS、M和PD擔綱,也逐步被LX取代,LX亦因此有「爬山號」的稱號。

正如上文所述,中巴首部亞歷山大車身的阿拉伯五型為LX128(其後改為LX201),而首部改裝的LX是前LX58,改裝後的車隊編號是LX202。

中巴其後於1988年開始計劃大規模淘汰車隊內載客量少於100人的雙層巴士,以減低車隊的平均車齡和增加車隊整體的載客能力,包括LX和XF,以LX行走的路線則大多由LV取代。加上在1993年及1995年,中巴兩度被削減路線共40多條,在車隊過剩的情況下,中巴更大量淘汰這兩款巴士。在1995年內,更有20部阿拉伯五型巴士退役,只在14、47、77仍然能找到LX的蹤影,當時LX只剩20部。

到1996年,只有14號線仍有阿拉伯五型巴士行走。1996年5月30日是阿拉伯五型最後服務的日子,當日LX319完成14號線的服務後,正式為阿拉伯五型在中巴的34年載客生涯劃上句號。但LX319並不是最後退役的阿拉伯五型,最後退役的是LX332,於1996年5月30日後被編入後備車隊,其後於1997年3月正式退役。其中LX290、LX327及LX329由必達巴士購入收藏,當中LX290拆剩底盤,惟因為必達巴士倒閉,該三輛巴士全數均被拆卸。

因意外而退役的佳牌阿拉伯五型

Emblem-important
本條目或段落需要擴充,歡迎協助擴充來改善這個條目或者段落
更多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找到。
歡迎擴充條目完成以後除掉本模板。

於1983年至1996年期間有5輛佳牌阿拉伯五型因為交通意外或火警而退役,而且大部分是翻新的亞歷山大車身兼底盤。

發生火警焚毀

  • 1992年11月29日:早上六時許,中巴小西灣廠發生大火,意外中涉及2輛佳牌阿拉伯五型(LX301/CK5321及LX341/CZ5425),兩輛巴士事後因上層車廂嚴重燒毀及車齡問題(兩車分別於1965年及1967年出牌,並於1981年及1983年翻新車身底盤及重新出牌)而提早退役。[21][22]

交通意外撞毀

  • 1983年1月20日:上午十一時許,一名車長駕駛23A線巴士擬於勵德邨總站掉頭,但遭其前方停泊於勵德邨道盡頭之巴士掉頭處的一輛LS25/AH4081阻礙,該車長遂登上前車,圖先將之駛走以便己車掉頭,詎料掉頭期間LS25突然失控,撞毀鐵欄後跌落百米高山崖,墮入蓮花宮東街的一處空置地盤。LS25底盤、車身均嚴重損毀加上車齡問題,意外後退役;肇事車長則被困駕駛室,身受重傷而送院救治。[23][24][25]
  • 1984年1月28日:早上八時許,一輛中巴1號線往跑馬地方向的LX326/CT5776在跑馬地黃泥涌道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外失控衝上行人路,撞向一群正排隊索取該校入學申請表的家長,造成6死8傷。事發後兩天,中巴派出一輛丹拿/利蘭珍寶(SF2/CB5831)在事發現場重組案情。兩輛巴士事後退役。[26][27][28],該兩車為方便處理保險手續、法庭訴訟及成為死因庭證物(包括拆出頭軸零件用作實物對比的呈堂証物。),一直待在中巴柴灣車廠,及後1993年被拖往小西灣廠,最後兩車於1997年隨著死因庭聆訊完結後被拖往珍寶廠拆卸。
  • 1996年3月31日:早上十時許,一輛中巴14線往赤柱方向的LX345/DC3424與一輛行走9號線往石澳方向的利蘭勝利二型(LV84/CM2206)在大潭道興民邨與一輛失控的泥頭車、私家車及的士相撞,3人受傷。[29][30]涉事的LX345/DC3424事後因車齡問題(1966年出牌,並於1984年翻新車身底盤及重新出牌)而提早退役。

工程車與訓練巴士

在中巴的工程車訓練巴士車隊中,阿拉伯五型佔了絕大多數。前者多是從「水翼船」改裝而成,而後者則來自LW巴士。

工程車

中巴的佳牌阿拉伯五型工程車車隊列表
車牌 類型 前身車隊編號 前身類型 首次登記年份 改裝年份 退役年份 備註
AD4563 拖車 - 25呎1吋單層 1963年11月 1975年 2000年 中巴唯一一部沒有被重建為雙層巴士的「水翼船」。售予新巴後,車隊編號為SV16,於2000年從新巴車隊中退役。後來被有心巴士迷購入並將之修復,2015年修復為原貌。
AD4565 錢箱車 -
→S46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3年11月 1983年
AD4572 鋸樹車 -
→704
→LS50
25呎1吋單層
→26呎矮身雙層
1964年1月 1980年
AD4574
→DT5249
拖車 -
→704
→LS42
→T18
25呎1吋單層
→26呎矮身雙層
1964年1月 1987年 2000年
AD4589 水車 -
→S1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4年3月 1980年 1999年
AC4717 錢箱車 -
→S10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5年2月 1983年 1996年
AC4723 水車 -
→S19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5年4月 1980年 1999年
AC4726 錢箱車 -
→S22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5年4月 1983年 車牌後來被套用在一輛福士私家車上[31]
AC4764 拖車 -
→S25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5年10月 1982年 2000年
AC4768 拖車 -
→S34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5年10月 1982年 1998年
AC4775
→DE7931
鋸樹車 -
→S15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5年12月 1985年 2004年 售予新巴後,車隊編號為SV13
AH4003 水車 -
→S37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6年7月 1984年 1999年
AH4013 貨車
/拖車
-
→LS18
25呎1吋單層
→26呎矮身雙層
1966年9月 1984年 1999年
AH4029 錢箱車 -
→S11
25呎1吋單層
→26呎雙層
1966年12月 1985年
AH4050
→DD4016
錢箱車 -
→LS2
25呎1吋單層
→26呎矮身雙層
1967年3月 1984年 1999年
AH4072 錢箱車
/拖車
-
→LS14
25呎1吋單層
→26呎矮身雙層
1967年8月 1984年 1999年
AD4533 錢箱車 LW6
→LX84
→LX241
30呎雙層 1963年4月 1991年
AD4543 貨車 LW16
→LX153
→LX289
30呎雙層 1963年5月 1993年 1998年 售予必達巴士
AH4134 工程車 M41 28呎雙層 1971年6月 1983年 綽號「龍貓巴士」

訓練巴士

中巴的佳牌阿拉伯五型訓練巴士車隊列表
車牌 車隊編號 前身車隊編號 前身類型 首次登記年份 改裝年份 退役年份 備註
AD4541 T9 LW14 30呎雙層 1963年5月 1977年 1996年 退役後於香港獲私人保留及修復[32]
AD4548 T10 LW21 30呎雙層 1963年7月 1977年 1996年
AD4549 T8 LW22 30呎雙層 1963年5月 1977年 1996年
AD4574 T18 -
→704
→LS42
25呎1吋單層
→26呎矮身雙層
1964年1月 1982年 1987年 於1987年改為拖車,車牌改為DT5249
AD4579 T12 LW34 30呎雙層 1964年2月 1978年 1986年 於1986年改裝上亞歷山大車身,重投載客車隊,車隊編號為LX350
AD4599 T13 LW48 30呎雙層 1964年9月 1978年 1996年
AD4600 T11 LW49 30呎雙層 1964年9月 1977年 1996年
AC4702 T14 LW51 30呎雙層 1964年9月 1978年 1996年
AC4704 T16 LW53 30呎雙層 1964年9月 1978年 1982年 於1982年捐給交通安全會
AH4062 T15 LW110 30呎雙層 1967年5月 1977年 1996年

嶼巴的佳牌阿拉伯五型

嶼巴在政府安排下,在1977年5月30日向中巴借用一輛短矮車身佳牌阿拉伯五型(LS43),由昂船洲乘搭英軍登陸艇前往銀礦灣,並於梅窩至大澳之間模擬載重行走。該次測試原訂於4月1日進行,有關方面卻未能物色合適船隻運載巴士而押後[33]。測試結果顯示,雙層巴士行走梅窩及長沙之間問題不大,但除後通往大澳的公路彎急路窄,且路邊樹木多,易生危險[34]

圖庫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因翻譯問題,阿拉伯或寫成亞拉伯。
  2. 除阿拉伯五型外,中巴亦曾擁有100輛佳牌UF型和135輛阿拉伯四型
  3. 在1971年,中巴載客車隊除了一輛丹尼士Loline三型(LW1)外,均為佳牌出品。
  4. http://archive.commercialmotor.com/article/13th-april-1962/37/new-low-frame-guy-arab-chassis
  5. http://www.historywebsite.co.uk/Museum/Transport/Buses/Guy/guyhistory7.htm
  6. 佳牌Big J系列貨車仍於佳牌廠房內生產,廠房直至1982年才關門 http://www.historywebsite.co.uk/Museum/Transport/Buses/Guy/guyhistory7.htm
  7.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0469079526/in/album-72157636606823036/ 4864為「細雞」,AD4563為「水翼船」
  8. 《香港巴士識別 第二集 - 古老篇》p.126
  9. http://archive.commercialmotor.com/article/26th-august-1960/64/doubledecke-listory-is-made-by-guy
  10.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5526359193/permalink/10154097771519194/?comment_id=10154098562549194&reply_comment_id=10154099916679194&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R2%22%7D
  11. 圖片摘自《蛻變中的香港巴士》http://i305.photobucket.com/albums/nn202/ntoreg/23_lx65.jpg
  12. 圖片摘自《Hong Kong Buses V.1,by Mike Davis》http://i305.photobucket.com/albums/nn202/ntoreg/2_lw83.jpg
  13.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5526359193/permalink/10154097771519194/?comment_id=10154098562549194&reply_comment_id=10154102711764194&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R%22%7D
  14. https://www.flickr.com/photos/1cliffie1/6155146087
  15.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5526359193/permalink/10154097771519194/
  16.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5526359193/permalink/10154097771519194/?comment_id=10154098562549194&reply_comment_id=10154102315764194&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R1%22%7D
  17.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3724683908063&set=a.10153724683858063.1073741940.562228062&type=3&permPage=1
  18.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05526359193/permalink/10154558703834194/?comment_id=10154559108999194&reply_comment_id=10154559127764194&comment_tracking=%7B%22tn%22%3A%22R9%22%7D
  19. http://www.uwants.com/viewthread.php?tid=12765049&page=4#pid184036326
  20. 〈大嶼山决發展旅遊區 擴雙綫公路 計劃試行雙層巴士方便遊人〉,《華僑日報》,1977-03-27
  21. 小西灣廠-火燒連環船及搬遷,中華巴士紀念館
  22. 中巴小西灣車廠火警 (29/11/1992),YouTube
  23. 〈巴士飛墜百呎山崖 全車變成廢鐵 司機重傷送院〉,《大公報》,1983年1月21日。
  24. 〈中巴墮下百米山坡 全車毀爛司機重傷〉,《華僑日報》,1983年1月21日。
  25. 意外後巴士照片,由John G. Lidstone拍攝
  26. 1984年1月28日 跑馬地巴士意外6死8傷,Uwants.com。
  27. 當年今日 - 跑馬地中巴衝上行人路意外,YouTube
  28. 1984年中巴LX326於跑馬地之嚴重交通意外,中華巴士紀念館。
  29. 大潭道泥頭車意外 (31/3/1996),YouTube
  30. 泥頭車失控壓的士撞巴士〉,《東方日報》,1996年4月1日。
  31. https://www.hkitalk.net/HKiTalk2/thread-621419-1-1.html
  32. http://www.chinamotorbus.com/retire/retire-t9/
  33. 〈大嶼山决發展旅遊區 擴雙綫公路 計劃試行雙層巴士方便遊人〉,《華僑日報》,1977-03-27
  34. 〈從梅窩試行往大澳 雙層巴士駛大嶼山〉,《大公報》,1977-05-31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