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註冊
Advertisement

何文田Ho Man Tin,或連寫成「Homantin」)位於九龍中部,屬九龍城區範圍內。根據政府刊憲,廣義上的何文田範圍北至界限街,西連港鐵東鐵綫公主道,東至露明道天光道,南抵港鐵何文田站信用街[1]

作為一個以住宅為主的社區,公共屋邨何文田邨愛民邨,居屋屋苑俊民苑及夾屋欣圖軒均在區內,香港房屋委員會總部位於佛光街窩打老道與公主道之間,包括窩打老道山的西部地帶,以及常盛街以北,即「大石鼓」一帶則以低密度高尚住宅為主。此外,區內學校林立,香港都會大學校園亦是在何文田。

「何文田」一名原本是指現今旺角東面的太平道勝利道一帶,後來逐漸向東南擴展,屬地名遷移的一大例子。目前在市民眼中,何文田一般是指旺角與土瓜灣之間的山地,位置大概在窩打老道衛理道以東、亞皆老街以南、樂民新村以西。

歷史[]

現時一般人口中的「何文田」通常是指何文田邨愛民邨一帶,即舊稱「十二號山」(No.12 Hill,愛民邨旁何文田體育館所在之山丘)與「石山」(Shek Shan,何文田邨旁東何文田配水庫遊樂場所在山丘)一帶的山地。然而,該帶早年並不視作「何文田」的一部份,當時的「何文田」約等於今日太平道勝利道一帶,其東南面的山丘(即何文田街何文田山道一帶)則順理成章地稱為「何文田山」;另外九廣鐵路(今港鐵東鐵綫)火車軌以西的地域亦曾被視作「何文田」的一部份,遠至現今的彌敦道

「何文田」的得名典故眾說紛紜,有說何文田一帶原是原居民陳何文名下的田地,因而以其個人姓名命名;亦有一說指何文田是何氏、文氏及田氏三個姓族合力開墾並擁有之地,因此便揉合三個姓氏作為附近村落的名稱。無論如何,何文田一帶在九龍開始被英國統治初期仍是荒蕪的山地,故《北京條約》中黏附的地圖亦在今何文田一帶寫上「此一帶皆係山岡不毛之地」。後期窩打老道以東一帶的地域,即現在何文田山及何文田邨一帶,則逐漸闢為墳場,今日九龍華仁書院位置為九龍一號墳場,土名「火棚」(Fo Pang),劃為以安葬外籍人士為主的墓園,於1933年關閉,而山上今何文田邨的位置是九龍二號墳場,則是華人墳場(Chinese Cemetery),於1947年關閉。

至於窩打老道及火車軌之間一帶,在1920年前已略作發展,建成太平道[2]勝利道自由道三條因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而以抗戰勝利相關字彙命名的街道,餘下部份則在1925年由葡萄牙裔商人梭椏(Francisco Paulo Vasconcelos Soares)購入作發展,因此區內街道部份以梭椏本人及其妻女命名為梭椏道艷馬道(梭椏夫人Emma)及棗梨雅道(梭椏千金Julia)。

何文田的墳場在二戰後只剩下位於今窩打老道山的回教墳場,該墳場於1963年移遷往柴灣回教墳場;而二戰完結後不久,中國國內發生國共內戰,其後中共建政,令不少難民來港避秦,何文田墳場一帶遂成平房區,建有文華村、何文田新村、保民村、治民村等。

港府為解決房屋問題,將何文田平房區一帶列為公共屋邨選址,在1960年代末將治民村居民徙往牛頭角下邨,並在原址興建愛民邨,於1974年落成;同期又在何文田新村及文華村原址一帶興建何文田邨,1973年竣工。兩村中間的迦密村一帶則用作興建俊民苑及社區設施,今迦密村街是當年的村路。

舊何文田邨在2001年全面清拆,地皮其後空置多年;政府另在舊何文田邨的南面重建何文田邨,被居民稱為「何文田南邨」,在1999起相繼落成。

社區結構[]

窩打老道以東的何文田地域可以公主道常盛街劃分為三部份,公主道以西的部份,即何文田山道窩打老道山一帶主要是中低密度私人住宅區,屬於老牌高尚住宅區。公主道以東的住宅傳統上主要是公營房屋,包括愛民邨何文田邨俊民苑,兩邨之間的山崗則是房屋委員會總部香港都會大學等公共設施之所在地。

舊何文田邨於千禧年代清拆後騰出的土地,即何文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一帶,後來被劃作發展私人住宅;而常盛街以北、亞皆老街以南一帶也是以中低密度住宅為主,同時聚集有多間學校。

街道結構[]

佛光街和與其相連的培正道是何文田的交通大動脈,除是自旺角紅磡兩端出入何文田的主要途徑外,亦提供往返兩區的捷徑;於培正道與佛光街連接點附近分支而出的常盛街則連接土瓜灣天光道。而連貫何文田山上各屋邨的功能則由忠孝街擔當。

另一方面,公主道貫穿何文田,將何文田一分為二;窩打老道亞皆老街在何文田邊緣略過,也是九龍區的主幹道路。

交通服務[]

由於何文田以谷地為主,因此巴士主要沿亞皆老街窩打老道培正道往返旺角油麻地,以至經佛光街前往紅磡,或經東面常盛街開往土瓜灣

除巴士外,港鐵亦為區內重要交通。政府曾於1980年代打算興建九鐵連接這區,卻受當時政治形勢改變而擱置。直至2008年3月,港鐵決定展開觀塘綫西延的觀塘綫延綫計劃,並設何文田站。觀塘綫延綫最終於2011年動工興建,並於2016年10月23日通車。

區內巴士站[]

巴士及專綫小巴總站[]

何文田巴士及小巴總站資料
條目名稱 位置 性質 備註
何文田邨公共運輸交匯處 常富街近何文田邨景文樓 公共運輸交匯處
愛民邨總站 忠孝街近愛民邨德民樓 坑狀巴士總站
何文田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忠孝街港鐵何文田站B2出口旁 公共運輸交匯處
何文田 (常和街) 總站 常和街陳瑞祺(喇沙)書院外 路旁專綫小巴總站
何文田 (常樂街) 總站 常樂街近冠熹苑 路旁專綫小巴總站
窩打老道山 (學餘里) 總站 學餘里近文福道 路旁專綫小巴總站

中途站[]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何文田分區計劃大綱圖獲核准,政府新聞公報,2009年5月15日。
  2. 部份舊地圖曾顯示為「Foch Avenue」,相信是命名自一戰中法國三大元帥之一費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