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九龍塘Kowloon Tong),位於九龍半島畢架山以南,太子道西以北,石硤尾以東,九龍城樂富以西,區內大部份地域都在九龍城區

這地區是香港市區罕有低密度發展區,以平房及別墅為主,名校林立;時鐘酒店和安老院亦同樣馳名。

連接九龍塘的道路包括窩打老道聯合道聯福道等。

街道結構[]

狹義的九龍塘範圍包括界限街以北,大坑東道以東,筆架山以南,窩打老道以西。窩打老道及聯合道之間的地區為九龍仔,常被視為廣義九龍塘的一部份。

低密度發展項目又一村又一城香港城市大學位處港鐵九龍塘站以西,屬深水埗區,因此該處多獨立分區為又一村,但廣義而言亦有人會歸入九龍塘一部份。除此之外,聯合道近浸信會醫院一段及廣播道一帶亦可視作廣義的九龍塘。

歷史[]

1920年,以義德(Charles Montague Ede)為首的一批英商組成「九龍塘及新界發展有限公司」(The Kowloon Tong and New Territories Development Co.),將九廣鐵路火車路軌與九龍仔之間約62畝(25公頃)土地,闢建為英國式花園別墅市鎮,稱為「Kowloon Tong Estate」,即現今我們所知的九龍塘。計劃在滙豐銀行、渣甸洋行、於仁保險公司(Union Insurance Society of Canton)等財團之東主大力推動下,於1921年8月已接獲逾百宗申請。[1]九龍塘花園城市的發展,後來得到何東爵士協助下,終於在1929年完成。現時雅息士道休憩花園外牆,可找到當年的建村紀念石碑;而通往筆架山住宅區的義德道,正正是以倡議興建九龍塘花園城市的義德命名。

九龍塘之發展概念深受英國「田園都市」(又譯「花園城市」,Garden City)運動影響。「田園都市」理念係由艾賓力薩.侯偉德(Ebenezer Howard)於1898年提出,倡導於現有大都會以外的鄉郊購地,興建自給自足、結合都會與鄉郊優點的市鎮,以優美環境和與傳統城市一致的機遇吸引城市人向外疏散。[2]「田園都市」所處土地會由其居民共同擁有,收益扣除5%股息後,會全數撥供社區用途;而田園都市發展有明確界綫,界外土地定為永久綠化帶。[3]經侯偉德成立的「田園都市協會」(Garden City Association,今英國城鄉規劃協會之前身)推動下,首個田園都市於1904年在倫敦北面的Letchworth肇建,奠定田園都市的城市規劃模式。第二個田園都市韋連花園城(Welwyn Garden City)1920年興建後,成為英國本土首批新市鎮,為「田園都市」概念日後對世界各地新市鎮規劃之影響埋下伏綫。

縱使踐侯偉德提出的理念未能完全實,九龍塘的街道設計確實具有Letchworth等實驗性田園都市的影子。[1]由於大部分投資者是英商,所以新開闢的十多條道路,以英格蘭郡縣而名,如歌和老街的歌和老郡(Cornwall),森麻實道的森麻實郡(Somerset),多實街的多實郡(Dorset),亦有雅息士道(Essex Crescent)、律倫街(Rutland Quadrant)及根德道(Kent Road)等等,還有界限街北、瑪利諾修院學校旁一條曲尺形馬路何東道(Ho Tung Road),就是為了紀念何東協助建成這個花園城市而命名。

九龍塘的初代屋宇全數是兩層高連迴廊與露台的花園洋房,因該區位處啟德機場航道之下,在機場搬遷前禁止興建高樓,加上港府長年實行租務管制,故九龍塘田園都市始建時的發展密度至今仍能大致保存。[1]然而,區內的洋房大部份已重建,僅有少部份仍保留原初設計;在金巴倫道就有三間仍符合當年建築規格的洋房,其中一間為門牌16號的幼兒園,上下兩層均保留迴廊、騎樓及煙囪,是典型九龍塘洋房建築特色。[4]

配合地下鐵路的興建,九廣鐵路局於1974年決定特別於九龍塘設站,以便在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的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後,作為該綫的轉車站,九鐵九龍塘站最後於1982年啟用。隨著獅子山隧道、及海底隧道通車,九龍塘成為連接香港島和新界東的主要通道。

為配合兩鐵於2007年合併,過往兩間公司各自為政的九龍塘站,現已統一管理,並以觀塘綫和東鐵綫劃分。

巴士及小巴總站名稱[]

九龍塘巴士及小巴總站名稱
巴士站名稱 位置 性質
九龍塘 (沙福道) 公共運輸交匯處 沙福道19號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地面 巴士總站
專綫小巴總站
九龍塘 (多福道) 總站 多福道南行,耀中國際學校(中學部)外 非專營巴士上落客點
九龍塘 (又一城) 公共運輸交匯處 達之路又一城地下 巴士總站
專綫小巴總站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1.0 1.1 1.2 Roger Bristow, Hong Kong's New Towns: A Selective Review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7-9.
  2. Spiro Kostof, The City Shaped: Urban Patterns and Meanings Through History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91), 76.
  3. Mervyn Miller, English Garden Cities: An introduction (Swindon: English Heritage, 2010), 14.
  4. 香港僅存花園城市 九龍塘村〉,《蘋果日報》,2015年8月27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