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已停辦的新界郊區巴士路線50,由九巴營辦,來往佐敦道碼頭元朗(東)

早在二十年代,已經有一間巴士公司增闢往返尖沙咀元朗墟巴士路線九龍汽車於1947年開辦「16」線,由元朗開出,途經藍地新墟青山灣大欖涌深井汀九荃灣九華徑荔枝角青山道欽州街荔枝角道上海街,到佐敦道碼頭總站,全程超過40公里,每程行車時間約為100分鐘。[1]

這條當年號稱全港路程最長的巴士路線分段也最多,一共有屏山、藍地、新墟、青山灣、大欖涌、深井、汀九、荃灣、葵涌和荔枝角,共十個分段點。而車票更分成五仙、一毫、二毫、三毫、四毫、五毫、六毫、七毫、八毫、九毫和一元共11種之多。

1973年九巴重整路線時,16線正式改為「50」線,在屯門公路啟用前乃新界西北出入九龍市區的主幹路線,介乎元朗墟與荃灣間行走當時迂迴曲折的青山公路。到七十年代,此路線全程行車里數高達42.5公里,乃當時全港最長的常規巴士路線[2]1982年地下鐵路荃灣綫通車,50線改稱「50M」並縮短至葵芳地鐵站

歷史[]

開辦初期及日佔期間[]

  • 1924年2月:忠興汽車開辦往返尖沙咀元朗墟的路線[3],途經彌敦道青山公路屏山警署[4],只於星期日服務。(當時之元朗墟總站大概位於元朗大馬路谷亭街以東。)[5][6]
  • 1924年10月13日忠興汽車九龍汽車達成合作協議,重組新界至市區之間巴士網絡。忠興巴士則以改為每日於荔枝角起接駁乘客來往元朗及上水各地。九龍汽車負責開辧往來尖沙咀荔枝角路線。[7]
  • 1925年4月17日:「深水埗華美運輸」開辦往返深水埗元朗壆圍的路線,每日行走。[8]
  • 1926年7月19日青山公路青龍頭於颱風吹襲後發生山泥傾瀉,300噸石堆從山上滾下砸斷路面及兩條跨河橋。[9] 巴士服務中斷直至8月28日[10]
    • 政府原批出第一間往來九龍及元朗之專營巴士公司:九龍達路汽車(Duro Motor Co.)[註 1],以「新界巴士公司」名義,於7月24日開設來往旺角碼頭元朗墟之巴士路線服務,綽號為「藍巴士」。並於7月19日開始試辦。[11] 因風暴緣故,試辦取消之外,路線也沒有開辦。
  • 1927年5月21日:一名女商人獨資經營往返旺角碼頭元朗墟之巴士路線,派出兩輛巴士行走,收費80¢。[12]
  • 約1928年:中美運輸開辦往返旺角(當時總站位於上海街711號中美運輸總部門口,今榮光大廈,旺角維景酒店對面)及元朗墟之巴士路線服務。[註 2][13][14]
  • 1930年2月15日:警方宣佈只限中美運輸經營九龍往返元朗路線。為第二間獲得此路線專營之巴士公司。[15]
  • 1930年6月14日九龍汽車成功收購中美運輸,並於6月21日起接辦路線,來往旺角(總站遷往今始創中心外)及元朗墟之巴士路線服務[16][17],尚未設有路線編號。[18]
  • 1933年5月15日:配合地區專營權於6月11日生效,此路線率先實施以下改動:
    • 配予路線編號為「9」,延長路線至佐敦道碼頭[19]
    • 不再從青山公路繞入屏山警署。
    • 據當時專營權條款,服務時間為05:30-19:30,每30分鐘一班。每班車載客量只限20人。[20]
  • 1941年7月16日:奉警察司諭,行走此路線的巴士不再設有企位,保障乘客安全,同時班次由每小時五班增至六班。[21]
  •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向英美宣戰,並即時向香港空襲,政府即時宣佈實施戰爭緊急法向各界強制徵用車輛。巴士服務開始削減[22],直至12月10日完全停駛。[23][24]
  • 1942年1月中:日治「香港占領地政府」之「九龍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恢復九龍及新界區巴士服務,路線改為5號,來往旺角上水,途經原有9號線服務的地區。收費1円。作為九龍前往新界(接駁1號線)及大陸進出香港(接駁6號線)之中樞路線。[25]
  • 1942年10月1日:華資「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取代「九龍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派車六輛行走。[註 3][26]
  • 1943年8月12日:重組新界及九龍區路線,此路線(來往旺角上水)路線編號改為6號;並分拆短程班次5號線,來往旺角荃灣[27]
  • 1943年9月5日:由於燃料供應緊拙,全港巴士路線停駛。到9月21日只復辦了來往旺角荃灣5號線,6號線停駛。[27]
  • 1943年10月26日:為保障農產品及日用物資供應,開辧來往尖沙咀元朗路線,優先運送農產品前往市區。[27]
  • 1944年2月15日:來往旺角荃灣5號線、來往尖沙咀元朗路線及來往元朗粉嶺火車站三條路線合併,改為來往旺角粉嶺火車站,全程收費10円,每段收費2円半。[28]
  • 1945年5月6日:改為隔日開出一班。[28]
  • 1945年8月尾:隨著日軍投降至英國軍政府重新接管香港,巴士服務也告暫停。

戰後服務沿革[]

重組路線編號後[]

服務時間及班次[]

1978年至1982年1月[]

1978年至1982年1月[71]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東)開出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六
06:00-06:30 10
06:00-06:45 7/8
06:45-08:00 5
06:30-12:00 08:00-10:00 7/8
12:00-13:10 10:00-12:00 10
13:10-20:10 12:00-18:45 7/8
20:10-22:00 18:45-20:15 10
20:15-22:00 7/8
22:00-23:00 22:00-23:00 10/12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06:00-06:10 10
06:10-11:40 06:00-10:00 7/8
11:40-12:40 10:00-11:00 10
12:40-20:10 11:00-18:30 7/8
20:10-21:00 18:30-19:30 10
21:00-21:30 19:30-22:00 7/8
21:30-23:00 22:00-23:00 10
特別班次:荃灣碼頭元朗(東)
  • 星期一至六:06:15-06:45(10分鐘一班)

1975年10月1日[]

1975年10月1日[2]
元朗(東)開出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六
06:00-06:30 06:00-07:30 7/8
06:30-08:02 4
07:30-11:30 6
08:02-11:32 11:30-13:14 7/8
11:32-18:38 13:14-18:38 6
18:38-23:00 18:38-23:00 7/8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06:00-07:30 06:00-07:00 7/8
07:30-10:00 07:00-11:42 6
10:00-11:00 11:42-12:42 7/8
11:00-18:30 12:42-18:30 6
18:30-23:00 18:38-23:00 7/8
特別班次:荃灣碼頭元朗(東)
  • 星期一至六:06:07-06:45(7/8分鐘一班)

1973年7月16日[]

1973年7月16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東)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11:30 06:00-10:00 6
11:30-12:30 10:00-11:00 7/8
12:30-19:00 11:00-19:00 6
19:00-23:00 19:00-23:00 7/8

1968年10月30日[]

1968年10月30日起生效的時間表
由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六
05:30-05:50 10
05:50-21:40 5
21:40-23:00 10/2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05:46-06:58 8
06:58-21:32 4/5
21:32-22:50 6/8
22:50-23:00 10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六
06:00-06:40 8
06:40-21:40 5
21:40-23:30 10/2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06:00-06:40 10
06:40-07:12 8
07:12-21:00 4/5
21:00-22:50 6/8
22:50-23:00 10

1968年起[]

1968年起
元朗(東)開出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六
05:46-05:52 06:00-06:24 7/8
05:58-08:26 06:30-08:55 4/5
08:30-13:42 09:00-13:35 5/6
13:48-18:55 13:40-20:25 4/5
19:00-21:54 20:30-21:36 6
22:00-23:00 21:42-23:00 10/2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05:46-06:50 06:00-07:04 8/10
06:58-19:25 07:12-19:55 4/5
19:25-21:54 20:00-21:42 6/8
22:02-23:00 21:50-23:00 10/12

1967年12月16日[]

1967年12月16日起生效的時間表
由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3:00 4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3:00 4
荃灣中約佐敦道碼頭
特別班次
每日
06:00、06:10、06:20、06:30
佐敦道碼頭荃灣中約
特別班次
每日
23:10、23:20、23:30

1967年11月4日[]

1967年11月4日起生效的時間表
由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00 5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00 5

1967年9月9日[]

1967年9月9日起生效的時間表
由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1:28 8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1:28 8

1963年起[]

1963年起生效的時間表
由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15 5
22:15-22:45
佐敦道碼頭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15 5
22:15-22:45

1958年2月16日[72][]

1958年2月16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45 06:03½-22:48

1957年11月1日[73][]

1957年11月1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08 06:00-22:08 8

1955年4月5日[74][]

1955年4月5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2:07½ 06:00-22:07½

1953年12月1日[]

1953年12月1日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0:33 06:00-20:33 9
20:33-22:03 20:33-22:03 18

1952年4月9日[75][]

1952年4月9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冬令時間)
05:30-19:14 05:30-19:14 8
每日(夏令時間)
06:00-20:16 06:00-20:16 8

1951年10月1日[76][]

1951年10月1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冬令時間)
05:30-19:14 05:30-19:14 8
每日(夏令時間)
06:00-19:44 06:00-19:44 8

1951年9月起[77][]

1951年9月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冬令時間)
05:00-19:30 05:00-19:30 10
星期一至五(夏令時間)
06:20-20:00 06:20-20:00 1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夏令時間)
06:20-20:30 06:20-20:30 10

1950年10月29日[78][]

1950年10月29日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冬令時間)
05:00-19:30 05:00-19:30 10
每日(夏令時間)
06:20-19:30 06:20-19:30 10

1947年8月起[]

1947年8月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20-19:00 06:40-19:20 20

1946年4月21日[]

1946年4月21日起
尖沙咀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每日
06:00、07:30、08:30、09:30、10:30、11:30
12:30、13:30、14:30、15:30、16:30、17:30
07:30、08:30、09:30、10:30、11:30
12:30、13:30、14:30、15:30、16:30、17:30、19:00
此班次以沙頭角為總站 此班次由沙頭角開出以此為定時點

1946年4月9日[]

1946年4月9日起
尖沙咀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每日
06:00、07:30、09:30、11:30
13:30、15:30、17:30
07:30、09:30、11:30
13:30、15:30、17:30、19:00

截至1941年12月8日[79][]

截至1941年12月8日止
佐敦道碼頭開出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00-21:00 06:06-21:06 12

1929年4月1日起(中美運輸營運時期)[80][]

1929年4月1日
旺角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每日
06:30-18:00 06:30-18:00 30

1928年起(中美運輸營運時期)[81][]

1928年起
旺角 元朗開出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五
07:00-17:00 07:00-17:00 6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07:00-18:00 07:00-18:00 60

收費[]

16/50線歷年收費沿革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全程收費 分段收費
1981年4月12日 $3.0 屯門往佐敦道碼頭:$2.0
荃灣沙咀道佐敦道碼頭:$1.0
荃灣眾安街元朗(東):$2.0
屯門往元朗(東):$1.0
1980年2月3日 $2.0 屯門往佐敦道碼頭:$1.5
荃灣沙咀道佐敦道碼頭:70¢
荃灣眾安街元朗(東):$1.5
屯門往元朗(東):70¢
1978年1月3日 $1.5 屯門往佐敦道碼頭:$1.0
荃灣沙咀道佐敦道碼頭:50¢
荃灣眾安街元朗(東):$1.0
屯門往元朗(東):50¢
1973年7月16日 屯門往佐敦道碼頭:$1.0
荃灣眾安街元朗(東):$1.0
1973年7月16日起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設分段收費
1971年9月15日 $1.0
佐敦道
30¢ 深水埗
40¢ 30¢ 葵涌
50¢ 40¢ 20¢ 荃灣中約
60¢ 50¢ 20¢ 荃灣西約
50¢ 20¢ 汀九
70¢ 60¢ 30¢ 20¢ 大欖涌
80¢ 70¢ 40¢ 30¢ 20¢ 青山灣
40¢ 30¢ 20¢ 青山
90¢ 80¢ 50¢ 40¢ 30¢ 20¢ 藍地
30¢ 20¢ 屏山
$1.0 90¢ 60¢ 50¢ 40¢ 30¢ 20¢ 元朗
甘泉街往佐敦道碼頭:20¢
1968年10月30日
佐敦道
30¢ 深水埗
40¢ 30¢ 葵涌
50¢ 40¢ 10¢ 荃灣中約
60¢ 50¢ 20¢ 10¢ 荃灣西約
50¢ 20¢ 10¢ 汀九
70¢ 60¢ 30¢ 20¢ 大欖涌
80¢ 70¢ 40¢ 30¢ 20¢ 青山灣
40¢ 30¢ 10¢ 青山
90¢ 80¢ 50¢ 40¢ 30¢ 20¢ 10¢ 藍地
30¢ 20¢ 10¢ 屏山
$1.0 90¢ 60¢ 50¢ 40¢ 30¢ 20¢ 10¢ 元朗
青山道(甘泉街)佐敦道碼頭:20¢
1963年2月1日
佐敦道碼頭
50¢ 荃灣中約
60¢ 20¢ 汀九
70¢ 30¢ 20¢ 大欖涌
80¢ 40¢ 30¢ 20¢ 青山
90¢ 50¢ 40¢ 30¢ 20¢ 平山
$1.0 60¢ 50¢ 40¢ 30¢ 20¢ 元朗
青山道(甘泉街)佐敦道碼頭:20¢
1960年2月15日
佐敦道碼頭
50¢ 荃灣中約
60¢ 20¢ 汀九
70¢ 30¢ 20¢ 大欖涌
80¢ 40¢ 30¢ 20¢ 青山
90¢ 50¢ 40¢ 30¢ 20¢ 平山
$1.0 60¢ 50¢ 40¢ 30¢ 20¢ 元朗
1955年11月1日 $1.1
佐敦道碼頭
50¢ 荃灣中約
60¢ 20¢ 汀九
70¢ 30¢ 20¢ 青龍頭
80¢ 40¢ 30¢ 20¢ 大欖涌
90¢ 50¢ 40¢ 30¢ 20¢ 青山
$1.0 60¢ 50¢ 40¢ 30¢ 20¢ 平山
$1.1 70¢ 60¢ 50¢ 40¢ 30¢ 20¢ 元朗
1947年中起
佐敦道碼頭
50¢ 荃灣中約
60¢ 30¢ 汀九
70¢ 40¢ 30¢ 青龍頭
80¢ 50¢ 40¢ 30¢ 大欖涌
90¢ 60¢ 50¢ 40¢ 30¢ 青山
$1.0 70¢ 60¢ 50¢ 40¢ 30¢ 平山
$1.1 80¢ 70¢ 60¢ 50¢ 40¢ 30¢ 元朗
1947年3月1日 $1.2
尖沙咀碼頭
30¢ 荃灣
60¢ 30¢ 大欖涌
90¢ 60¢ 30¢ 青山
$1.2 90¢ 60¢ 30¢ 元朗
1946年4月9日 $2.0
尖沙咀碼頭
50¢ 荃灣
$1.0 50¢ 深井
$1.5 $1.0 50¢ 青山
$2.0 $1.5 $1.0 50¢ 元朗
1935年4月1日[82] 55¢(頭等)
40¢(二等)
(註:月票只限市區路線使用)
佐敦道碼頭
25¢(頭等)
15¢(二等)
荃灣中約
30¢(頭等)
20¢(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汀九
35¢(頭等)
25¢(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青龍頭
40¢(頭等)
30¢(二等)
25¢(頭等)
20¢(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大欖涌
45¢(頭等)
35¢(二等)
30¢(頭等)
25¢(二等)
25¢(頭等)
20¢(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青山
50¢(頭等)
40¢(二等)
35¢(頭等)
30¢(二等)
30¢(頭等)
25¢(二等)
25¢(頭等)
20¢(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平山
55¢(頭等)
40¢(二等)
40¢(頭等)
35¢(二等)
35¢(頭等)
30¢(二等)
30¢(頭等)
25¢(二等)
25¢(頭等)
20¢(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元朗
1933年5月15日[20] 70¢(頭等)
50¢(二等)
(註:月票只限市區路線使用)
佐敦道碼頭
15¢(頭等)
10¢(二等)
荔枝角
30¢(頭等)
20¢(二等)
25¢(頭等)
15¢(二等)
荃灣中約
40¢(頭等)
25¢(二等)
30¢(頭等)
20¢(二等)
10¢(頭等)
5¢(二等)
汀九
45¢(頭等)
30¢(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青龍頭
55¢(頭等)
35¢(二等)
25¢(頭等)
15¢(二等)
10¢(頭等)
5¢(二等)
大欖涌
60¢(頭等)
40¢(二等)
30¢(頭等)
20¢(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10¢(頭等)
5¢(二等)
青山
70¢(頭等)
50¢(二等)
70¢(頭等)
45¢(二等)
45¢(頭等)
30¢(二等)
40¢(頭等)
30¢(二等)
30¢(頭等)
20¢(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平山
40¢(頭等)
25¢(二等)
30¢(頭等)
20¢(二等)
25¢(頭等)
15¢(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元朗
1929年4月1日[83] 70¢(頭等)
50¢(二等)
旺角
10¢(頭等)
5¢(二等)
荔枝角
70¢(頭等)
50¢(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荃灣
70¢(頭等)
50¢(二等)
15¢(頭等)
10¢(二等)
青龍頭
70¢(頭等)
50¢(二等)
10¢(頭等)
5¢(二等)
大欖涌
70¢(頭等)
50¢(二等)
10¢(頭等)
5¢(二等)
青山
70¢(頭等)
50¢(二等)
20¢(頭等)
15¢(二等)
元朗
收費備註
  • 12歲以下小童及學童乘車證持有人半價優惠;
  • 上車付款,不設找贖。
  • 上列之車費優惠有效期如下:
    • 12歲以下小童(半價):整個服務期。
    • 學童乘車半價證持有人(半價):1972年9月1日至路線取消。(適用於所有班次)

用車[]

  • 香港淪陷前,此路線用車18輛,[20]用車量雖稱為全港最多,但因為中巴5號線分拆輔助線5A,兩線採用聯合班次模式各用15輛巴士,所以只為九巴用車最多的路線。
  • 香港重光後,九巴巴士短缺,此線前身3號線以7輛購自英軍的改裝車行走。
  • 1968年,16線全盛時期約有36部巴士行走,最密的班次為4分鐘一班。[84]
  • 1972年紅隧通車前,此線用車總共有33輛,是當時全港用車第四多,亦是九巴用車數量最多的路線[註 6]。紅隧通車後,因中巴將包括2號及10號線在內的各路線用車調往新開辦的過海路線,此路線用車遂成為全港第二多,僅次於中巴7號線。[85]
  • 1973年,九巴從英國大量引入二手巴士,50線隨之使用二手車款,包括下列型號:
  • 1977年,50線用車15-26部雙層巴士,主要為各款前置引擎的丹拿巴士,和二手利蘭泰坦及亞特蘭大。丹尼士喝采樣板車N1也於50線首航
  • 1982年,此路線使用27輛載客量不超過125人的雙層巴士行走。

行車路線[]

1980年10月14日至路線取消[]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42.7公里,行車時間約為90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28.5公里)

元朗(東)方向
佐敦道碼頭方向

1973年7月28日至1975年12月16日[]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42.5公里,行車時間約為89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28.7公里)
此路線是當時全港行車時間最長、最多分站的路線。[2]

行車路線圖
KMB 50 route map (1975)
往元朗(東)方向

途經:佐敦道廣東道公眾四方街新填地街旺角道塘尾道荔枝角道欽州街長沙灣道葵涌道青山公路元朗大馬路鳳翔路

九龍巴士50線(佐敦道碼頭元朗(東)
序號 地區 街道 車站名稱 備註
1 佐敦 佐敦道碼頭總站 由南數起第2和第3條車坑
2 油麻地 廣東道 近北海街 榮泰祥木廠外,現址為中電油麻地400仟伏變電站
3 新填地街 近東莞街 同福樓、福和銅鐵外
4 近咸美頓街 大生號藥行外
5 近奶路臣街 天益紙行有限公司外
6 大角咀 塘尾道 近洋松街 均益五金外,現已重建為形品·星寓
7 近荔枝角道 門牌189號外
8 荔枝角道 近界限街 張佳記錶行外
9 近南昌街 大興衣車有限公司外
10 深水埗 欽州街 近鴨寮街 軍部地段外,西九龍中心現址
11 長沙灣道 近九江街 軍部地段外
12 長沙灣 近警察宿舍 長沙灣消防局前
13 近興華街 今長沙灣體育館對面,近現時新巴站牌位置
14 近大南街 今往青衣方向站牌附近
15 近通州街 長荔街交界前
16 荔枝角 近美孚新邨
荔枝角大橋
17 葵涌 葵涌道 近瑪嘉烈醫院
18 近貨櫃碼頭 往貨櫃站支路前(此路段今已改道)
葵涌道荔景邨站位以南,大概位於荔景站對出
19 近葵富路 香港惠州公學外,已重建為葵芳廣場
20 近禾塘咀街 德昌大藥房外
今德昌大廈外
21 青山公路-葵涌段 近耀榮里 廣豐祥貨倉外
22 近羅三記醬園 站位在今過健全街後
23 大窩口 近大窩口邨第6座
24 荃灣市中心 青山公路-荃灣段 近遠東銀行 聯合冰廳外
25 近大河道 今紅十字會捐血中心附近
26 柴灣角 近荃灣消防局 門牌415號,無比石油氣外
27 近沙咀道 海外紗廠外[註 7]
28 近柴灣角街
29 荃灣西約 近發業里 大約位於今韻濤居外
30 近南海紗廠有限公司 灣景花園總站附近[註 8]
31 近荃灣西約 荃灣西約總站
32 油柑頭 青山公路-汀九段 近積善別墅[註 9] 站位在現時以東
33 近近水灣
34 汀九 近汀九別墅 曾發利維他奶服務站外
35 近麗海別墅
36 近海美灣
37 青山公路-深井段 近雙仙灣 [註 10]
38 深井 近嘉頓有限公司 嘉頓深井廠房外
現時該位置為屯門公路深井交匯處交界
39 近九龍紡織廠有限公司 九龍紡織廠外,現址為麗都花園
40 近馬灣碼頭
41 青龍頭 青山公路-青龍頭段 近青龍別墅
42 近旭龍別墅
43 近青龍頭
44 近龍景別墅
45 近嘉龍村
46 大欖 青山公路-大欖段 近大欖涌路
47 小欖 近政府宿舍 站位附近已因興建屯門公路而改道
48 青山別墅外
49 近樂安排海水化淡廠
50 掃管笏 近龍珠島
51 青山公路-掃管笏段 近掃管笏 近管青路交界
52 青山公路-青山灣段 近新咖啡灣
53 青山灣 近舊咖啡灣
54 近加多利灣 今青碧街交界
55 近容龍別墅 今青山灣泳灘更衣室以北停車灣
56 過容龍別墅後 三聖墟、文華酒家外[註 11]
57 近青山警署 三聖墟、源利五金外[註 12]
58 近牛奶公司凍房 大約位於今鄭任安夫人小學對出
59 新墟 青山公路-新墟段 近仁愛堂街 位於仁愛堂街出口,現遠東發展屯門大廈外
60 近新墟 基泰路交界迴旋處前(現已拆卸),真善美學校對面
61 青山公路 近青山醫院 大概位於今青田路交界
62 虎地 近虎地上村 大約位於輕鐵鳳地站以北,清涼法苑附近
63 近慶平路
64 藍地 青山公路-藍地段 近新慶村 藍地菜站前,現藍地交匯處附近
65 近藍地新村
66 近妙法寺劉金龍中學 妙法寺站位對面
67 青山公路-洪水橋段 近青磚圍
68 近順風圍 華聯行小巴汽車零件外
69 洪水橋 近鍾屋村 近亦園路
70 近田心路
71 近田廈路 過田廈路後,近柏雨花園
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外
72 近洪水橋
73 近北亦園
74 屏山 青山公路-屏山段 近灰沙圍
75 近屏山新村
76 近屏廈路
77 近永寧村
78 元朗市 青山公路-元朗段 近新花園酒家 新花園酒家現時已重建為朗庭園
79 近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外[註 13]
80 元朗大馬路 近九巴元朗車廠 舊元朗廠現址為元朗廣場
81 近擊壤路 京華樓菜館外
82 近福康街
83 元朗(東)總站 最東3條車坑
上表所載資料以1975年10月2日調查當日為準。[86]
往佐敦道碼頭

途經:鳳翔路元朗大馬路青山公路葵涌道荔枝角海灘道長沙灣道通州街青山道欽州街荔枝角道塘尾道太子道、荔枝角道、上海街佐敦道

九龍巴士50線(元朗(東)佐敦道碼頭
序號 地區 街道 車站名稱 備註
1 元朗市 元朗(東)總站 最東3條車坑
2 元朗大馬路 近又新街 陳祥記白米外,門牌58號[註 14]
3 近大新街 中都國貨公司外[註 15]
4 近康樂路 漢城餅店外
5 近九巴車廠 舊元朗(西)總站外
6 青山公路-元朗段 近體育路 水邊村外
7 近水牛嶺平房區 [註 16]
8 屏山 青山公路-屏山段 近中電變電站
9 近屏廈路
10 近唐人新村
11 近灰沙圍
12 近新華狗場[註 17]
13 洪水橋 青山公路-洪水橋段 過洪水橋戲院前
14 過洪水橋戲院後 現時大約位於麟記建築材料外
15 近大生雞場[註 18] 現時大約位於紫翠花園外
16 近鍾屋村
17 藍地 青山公路-藍地段 近順風圍
18 近泥圍
19 妙法寺劉金龍中學外
20 近藍地新村
21 近桃園圍 藍地交匯處附近
22 虎地 青山公路 近慶平路
23 近虎地上村 大約位於輕鐵鳳地站以北,清涼法苑附近
24 新墟 近青松觀通道 大概位於今青田路交界
25 青山公路-新墟段 近中電新墟變電站
26 近仁愛堂街 麥理浩徑前
27 近杯渡路 柳園外
28 青山灣 青山公路-青山灣段 近恆泰棉織廠
29 近青山警署後 泰興士多外,站位大概位於華發街後、今屯門公路橋底[註 12]
30 近容龍別墅 容龍別墅在1989年重建為容龍居
31 近舊咖啡灣
32 掃管笏 青山公路-掃管笏段 近掃管軍營
33 近掃管笏
34 近掃管灘
35 近龍珠島通道 今飛揚附近
36 小欖 青山公路-大欖段 近樂安排海水化淡廠 今The Carmel附近
37 近青山別墅
38 近小欖 大概位於今澄麗路站位對面
站位附近已因興建屯門公路而改道
39 大欖 近大欖涌路
40 青龍頭 青山公路-青龍頭段 近嘉龍村
41 近麗安別墅[註 19]
42 近青龍頭
43 近李耀記衛生工程公司
44 深井 青山公路-深井段 近馬灣碼頭
45 近生力啤酒廠
46 近嘉頓有限公司 嘉頓深井廠房對面,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屯門)高速公路第一期工程地盤外
現時該位置為屯門公路深井交匯處交界
47 汀九 近雙仙灣 [註 10]
48 近海美灣
49 青山公路-汀九段 近麗海別墅
50 近汀九別墅
51 油柑頭 近近水灣
52 近油柑頭 站位在現時以東
53 荃灣西約 青山公路-荃灣段 近南海紗廠有限公司 [註 8]
54 近發業里 [註 20]
55 柴灣角 近沙咀道 美豐纖維工業有限公司外,現址為荃德花園
56 近萬興貨倉公司 大約位置在現時錦豐園對出
57 荃灣消防局對面 中國染廠外
車站大約位於現時D.PARK 愉景新城入口廣場外
58 近荃錦公路 [註 21]
59 荃灣市中心 近眾安街 荃灣戲院對面
60 近城門道 現豪輝花園外
61 大窩口 青山公路-葵涌段 近大窩口公園
62 葵涌 近電話公司機房
63 梨木道 南星工業大廈外[註 22]
64 葵涌道 近葵榮道 成美工業大廈外,行人天橋前[註 23]
65 近葵安道 近市民貨倉運輸有限公司
66 近大連排道 過大連排道後,今新葵街公屋地盤外
67 近貨櫃站 往貨櫃站支路前[註 24]
葵涌道荔景邨站位以南,大概位於荔景站對出
68 近瑪嘉烈醫院
荔枝角大橋
69 荔枝角 荔枝角道 近美荔道
70 長沙灣 青山道 近通州街
71 近大南街 新新織造廠外
72 近昌華街
73 近發祥街 新森林時裝外
74 深水埗 近發祥街 虹光照相外
75 欽州街 近元州街 宏豐紡莊外,黃金商場前
76 荔枝角道 近桂林街 豪華餐廳外
77 近楓樹街 德昌號外,現已重建為萬盛閣
雷生春斜對面
78 旺角 太子道 近塘尾道
79 上海街 近弼街 華聯理髮公司外,過弼街後
80 近快富街 華生電器行外[註 25]
81 近豉油街 中華五金外,過豉油街前
82 油麻地 近碧街 花都舞廳外,過窩打老道
83 近煕龍里 正和中西衣服外
84 近甘肅街 金吊桶神算外,過北海街前
85 近寧波街 華冠繡莊外,過南京街前
86 佐敦 佐敦道碼頭總站 由南數起第2和第3條車坑
上表所載資料以1975年10月2日調查當日為準。[86]

1973年7月16日(50線)[]

此路線的官方全程行車里數為26.4英里,行車時間約為89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7.8英里)

1972年9月13日(16線)[2][]

1960年2月(16線)[]

1955年11月(16線)[]

1950年12月(16線)[]

相關事件[]

交通意外[]

  • 1924年4月6日:此路線的用車發生共兩宗交通意外:[87]
    • 上午11時,一輛用車於青龍頭青山公路意外翻側。
    • 下午約2時半,一輛往元朗墟方向的用車(車牌1314)及一輛往尖沙咀方向的尾班車(車牌1204)於元朗青山公路通過一條只夠一車通過的橋樑時,因兩車剎車系統失靈[註 26],未能相互禮讓而相撞;涉事巴士完全損毀,底盤和左前輪更是撕裂。車上乘客全告受傷,其中兩名於送院時身亡,另外兩名於搶救後不治;而元朗方向車上有多名乘客屬正前赴營地的香港童軍第七旅團員,[註 27]當中傷勢較輕者事發後立即運用急救技能施以援手。死傷者由救護車及另外一輛巴士送往九龍的廣華醫院救治,部分輕傷者則被轉送至香港島的國家醫院[註 28]作診療。[5][88][6][89][90]
  • 1938年11月28日:中午時分,一正行走9號綫往元朗的巴士(車號813)沿青山道行駛,於青龍頭大欖涌交界之十五咪附近轉彎時失控撞向山邊大樹,車頭完全碎毀。車上三十餘人受傷,其中三人傷重不治。[91]
  • 1956年5月20日:下午2時許,一輛行走16線往元朗方向的金馬牌單層巴士(4979)在青山公路十四咪(即現時的青山公路-青龍頭段)因閃避電單車而失控撞向路邊石柱,然後全車墮海。意外造成2死31人傷。[92]
  • 1964年6月4日:下午5時許,一輛行走16線往佐敦道碼頭方向的亞比安勝利者(L118/AD7031)在元朗大馬路輾傷一名年僅五歲的女童,女童傷勢嚴重,被救護車送往元朗醫院救治。[93]
  • 1974年7月12日:下午4時許,一輛往佐敦道碼頭方向的利蘭亞特蘭大(2L28/BD5108)在葵涌道瑪嘉烈醫院地盤時因左前軸突然爆軚,失事撞向建造中的行車天橋地盤並墮坑翻側,車頂被削開。由於車長弄錯路線牌,車上乘客較少,但意外仍造成3人死亡,9人受傷。事後九巴因車齡已高、底盤及龍骨爆破不作修復,巴士在香港服役僅一年[註 29]便告退役。[94]
  • 1977年7月5日:晚上正值3號風球懸掛時,一輛丹拿F型(D621/AR7556)駛至青山公路十七咪半無街燈之路段時,懷疑閃避迎頭駛至的小巴,失控撞向道路左邊的大樹,造成17人受傷。[95]
  • 1977年8月13日:一輛往元朗方向的丹拿F型(D641/AR7576)停靠青山公路十咪半近水灣站時,一輛尾隨的貨車收掣不及撞向巴士車尾,巴士其後失去控制衝向近水灣泳灘斜坡,並向左翻側。事件中造成37名乘客受傷。[96][97]
  • 1978年12月11日:下午6時,一輛往元朗方向的丹拿F型(D6??/AR756?)駛至青山公路十六咪小欖橋尾附近時,右後輪疑跌入修路工地挖開的路面,引致全車向右翻側,造成9人受傷。[98]
  • 1979年4月10日:早上7時04分,一輛往元朗方向的二手AEC Regent五型(2A?/BD512?,確實編號不詳)準備停靠青山公路十六咪半近小欖警察宿舍的巴士站時失控,先將站上一名女學生捲入車底,繼而衝入一小徑,撞毀三條石柱墩和鐵鍊,再向左翻側滑向十多碼外的斜坡草地。被捲入車底的女生證實死亡,另3人受重傷,20人輕傷。[99]
  • 1981年5月15日:一輛往元朗方向的丹拿F型(D644/AR7579)停靠妙法寺對出巴士站時,車上一名男童在上層探頭出窗口,期間被尾隨一輛行走68線巴士撞到,男童頭部受傷送院。[100]

襲擊事件[]

圖集[]

註釋[]

  1. 原為首間開辦巴士路線之飛龍自由車公司(Dragon Motor Car Co Ltd)之九龍分公司,1924年6月1日起更改為此名稱。
  2. 於鄭寶鴻著之《香江騁懷——香港的早期交通》指華美運輸後來改名中美運輸,然而據報章資料,中美運輸早於1923年12月1日已經運作,也與1924年4月6日忠興巴士車禍有關。
  3. 著名巴士迷容偉釗曾在其著作《香港巴士掌故系列-二十世紀新界(東)區巴士路線發展史》一書指香港為日軍佔領時,日本軍政府指示下組成的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曾於1942年10月至1943年8月期間營辦5號線,由尖沙咀荃灣元朗往返上水。不過,據1942年10月1日的《香港日報》之〈新界巴士〉報道所述,該路線實際上是往來大角區(即旺角)至上水,途經荃灣及元朗,並非如容氏著作所述往返湊區(尖沙咀於日治時期之名稱)。
  4. 由於新界的路況較為惡劣,於巴士不足的情況下,新界路線巴士公司特別向政府軍部申請軍車改裝而非九龍市區改裝貨車行走。
  5. 路線應於此時定立編號,因為此路線服務時間已經較主線16號更長,於1950年8月2日《華僑日報》相片報導〈青山道葵涌附近巴士翻〉,16A已經是前往荃灣。加上1951年《香港年鑑》已出現16A往荃灣及16C往青山。而1950年2月4日《工商晚報》報導標題〈九龍方面將有 巨型巴士行走〉,當時農曆年仍開辦16A往青山。
  6. 前三位皆為中巴路線,分別是2號線、10號線和7號線
  7. 今已重建為永南貨倉大廈
  8. 8.0 8.1 南海紗廠(South Sea Textiles Manufacturing Co. Ltd.)位於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長江實業在80年代中期收購地皮,發展成現時的麗城花園第二期。
  9. 巴士站在Kai Hon Pit Shui(海濤花園前身)外。原文為「Castle Peak Rd. nr. Fuk Chik Seng Village」,「Fuk Chik Seng Village」乃「積善別墅」(Fung Chik Sen Villa,即皇璧之前身)之誤。
  10. 10.0 10.1 此段青山公路已在2000年代中的擴闊工程後被新路段取代
  11. 此段青山公路已改道,實際站位在今麒麟崗公園內
  12. 12.0 12.1 舊青山警署位於凱德花園及恆豐園之間
  13.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已在1992年9月遷往洪水橋,現址為元朗天主教中學
  14. 現址已重建為新基大廈,具體位置可參考昔日香港照片(圖中可見一輛Dennis Pax巴士停在此站位)
  15. 大新街已併入為大棠路一部分
  16. 水牛嶺平房區(Shui Ngau Ling Cottage Area)是因應元朗水災而興建的徙置區,在1963年啟用,1986年底拆卸。原址興建元朗公園,於1988年落成。
  17. 原文為「Castle Peak Rd. nr. Sun Wa Kennels 」,「新華狗場」為「Sun Wa Kennels」的音譯。
  18. 原文為「Castle Peak Rd. nr. Tai Sang Farm Hatchery 」,「大新雞場」為「Tai Sang Farm Hatchery」的音譯。
  19. 原文為「Castle Peak Rd. nr. Lai On Villas」,「麗安別墅」為「Lai On Villas」的音譯。
  20. 大約位置在現時麗城薈外
  21. 荃錦公路盡頭在興建地鐵荃灣綫後縮短至荃錦交匯處,現時改成西樓角路出口
  22. 車站位處的一段青山公路於1980年起改為單向北行,該站位在昌榮路迴旋處落成後前移至今同名站位
  23. 該分站在1990年代中期前移,成為現今的葵俊苑分站
  24. 此路段今已改道
  25. 此建築已聯同相鄰建築物活化成「618上海街」項目
  26. 泉興汽車指,涉事兩輛巴士曾於事發當日早上在荔枝角山(今饒宗頤文化館所位處的山崗)上測試,而當時的腳剎仍運作正常。
  27. 香港童軍第七旅為西營盤官學堂(今英皇書院)轄下之童軍旅團,戰後旅號改為港島童軍第五旅。
  28. 國家醫院(The Government Civil Hospital)現已重建成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療所。
  29. 若以自1960年英國服役起計則為14年。

參考資料[]

  1. 今日九巴》,第249期,2015年3-4月號(第29-30頁)
  2. 2.0 2.1 2.2 2.3 Y.M. Leung, Technical Report 213 - Public Transport K.M.B. Route Studies - Inventory & Characteristics - Route No. 50 (Hong Kong: Traffic & Transport Survey Division,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1975).
  3. 關於忠興汽車成立及開辦新界路線資料,參閱:〈Bus Service For New Territories: Chinese Enterpris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4年1月25日。
  4. 途經屏山警署參考:關於1924年4月6日車禍的跟進報導:〈The Fatal Collision: One Bus Overcrowded - Police Turn Away Passenger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4年5月9日——「巴士抵達屏山警署時,沙展登車要求超載的七名乘客下車。」另再參考其他文獻,當年新界巴士路線一般都會途經警署或警崗讓警察檢查滿意方會繼續行程,如沙頭角線、粉嶺大埔線等。
  5. 5.0 5.1 〈Terrible Bus Accident〉,《Hong Kong Daily Press》,1924年4月7日。
  6. 6.0 6.1 〈The Un Lung Motor Bus Collision〉,《Hong Kong Daily Press》,1924年5月28日。
  7. 〈The Kowloon Motor Bus Co Ltd, Laichikok Servic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4年10月13日。
  8. 鄭寶鴻著,《香江騁懷——香港的早期交通》(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2009年),第137頁。
  9. 〈In The Country: Damage In The New Territories - ROAD BLOCKED〉,《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6年7月20日。
  10. 〈Castle Peak Road〉,《The Hongkong Telegraph》,1926年8月28日。
  11. 〈Bus To Castle Peak: Inauguration Of New "Blue" Service - Modest Start to be made Shortly〉,《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6年7月14日。
  12. 〈Local Motor Matters〉,《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7年5月21日。
  13. 〈長途汽車在新界失事,重傷四人〉,《香港工商日報》,1928年7月5日。
  14. 〈汽車不得強占生意〉,《香港華字日報》,1929年8月10日。
  15. 〈行走元朗汽車須知 不得擅兜接生意〉,《香港華字日報》,1930年2月15日。
  16. 〈Buses to Castle Peak - Company to Reorganise the Service〉,《The Hong Kong Telegraph》,1930年6月18日。
  17. 〈Bus Service To Un Long - Chung Mei Garage Bought by Kowloon Motor Bus Co.〉,《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30年6月19日。
  18. 據1932年7月6日《工商晚報》及7月7日《香港華字日報》報導深井貨車相撞造成二死一傷慘劇,巴士路線所發的新聞稿交代事發經過顯示,此路線並未有路線編號。
  19. 〈新舊長途汽車公司承頂汽車問題仍無進展〉,《天光報》,1933年5月6日。
  20. 20.0 20.1 20.2 政府檔案處:HKRS170-1-739
  21. 〈九龍元朗巴士 禁客企立〉,《大公報》,1941年7月10日。
  22. 〈徵用巴士搭客擠擁〉,《香港工商日報》,1941年12月9日。
  23. 查九巴戰前停駛日期,政府檔案HKRS170-1-739裡,其中政府要求九巴清繳戰前專營權稅,日期截至1941年12月9日,故此這是巴士公司最後行車日。
  24. 鄭寶鴻著,《香江冷月——日據及前後的香港》(香港:商務,2020年),第216頁
  25. 鄭寶鴻著,《香江冷月——日據及前後的香港》(香港:商務,2020年),第218頁。
  26. 鄭寶鴻著,《香江冷月——日據及前後的香港》(香港:商務,2020年),第218-219頁。
  27. 27.0 27.1 27.2 鄭寶鴻著,《香江冷月——日據及前後的香港》(香港:商務,2020年),第221頁。
  28. 28.0 28.1 鄭寶鴻著,《香江冷月——日據及前後的香港》(香港:商務,2020年),第222頁。
  29. 參〈九龍巴士公司呈請 設置雙層巴士〉,《香港工商日報》,1946年4月11日。
  30. ,於1946年4月10日《The China Mail》,〈Bus Service〉之報導中,此站為青龍頭。
  31. 〈元朗巴士 今日恢復〉,《香港工商日報》,1946年4月9日。
  32. 〈復活節今日放假四天 港九巴士駛郊外利便居民作旅行〉,《香港工商日報》,1946年4月19日。
  33. 〈元朗巴士減收車費〉,《工商晚報》,1947年2月24日。
  34. 據1947年6月28日《香港工商日報》,〈九龍方面輔助巴士逐漸減少〉報導,九巴編號只到12;再據1947年8月26日《工商晚報》,〈港九居民備忘錄之一 公共車行走路線〉報導,16號已經出現。再根據過往公司向傳媒發佈新聞稿做法,路線改動並與分享路線相關題材,通常發生日期不足一周。所以按上述兩篇報導內容,有理由相信1947年7月初九巴進行過部分路線改動或重組。
  35. 〈港九居民備忘錄之一 公共車行走路線〉,《工商晚報》,1947年8月26日。
  36. 參〈九龍青山間巴士 發售來回票〉,《華僑日報》,1948年7月7日。
  37. 〈九龍改裝巴士 七輛今日停行〉,《華僑日報》,1949年6月1日。
  38. 〈九龍巴士公司 增派四輛巴士 經常走佐敦道荃灣〉,《華僑日報》,1949年11月9日。
  39. 〈荃灣線巴士增加〉,《工商晚報》,1950年6月27日。
  40. 〈九龍十六路巴士 廿九日調整時間〉,《大公報》,1950年10月27日。
  41. 〈新界巴士行車時間 考慮再延長〉,《華僑日報》,1951年9月25日。
  42. 〈新界兩線巴士 調整車次時間〉,《工商晚報》,1951年10月5日。
  43. 〈十五十六兩線巴士 行車時間調整 十六線行車延長半小時〉,《華僑日報》,1952年4月10日。
  44. 〈十五十六兩線巴士 今起行走新車〉,《華僑日報》,1952年8月1日。
  45. 〈九龍巴士公司 調整各線車站〉,《香港工商日報》,1952年9月3日。另:查牌照及其他新聞未曾指此線當時由青山道轉入欽州街,而當時唯一青山道轉入欽州街的路線為6A。報章有手民之誤。
  46. 〈調整十五十六號路線通告〉,《華僑日報》,頁10,1953年5月26日。
  47. 〈九龍郊外巴士 決定沿途設站〉,《華僑日報》,1953年8月20日。
  48. 〈郊外巴士沿途設站〉,《華僑日報》,1953年9月13日。
  49. 〈新界各綫巴士 新時間今日實施 荃灣元朗兩綫尾車延至夜間十時〉,《華僑日報》,1953年12月1日。
  50. 〈九龍巴士昨有更動 抽調車輛行走新界〉,《大公報》,1953年12月2日。
  51. 〈元朗馬路翻修 第二段工程繼續展開 車輛停泊地略有變更〉,《香港工商日報》,1954年1月3日。
  52. 〈元朗馬路指定車輛停泊地點〉,《華僑日報》,1954年5月2日。
  53. 〈炮台街修路 數線巴士改道行駛〉,《華僑日報》,1954年10月19日。
  54. 〈九龍污渠將完成 海底大渠下月動工〉,《工商晚報》,1955年7月3日。
  55. 〈元朗至上水 增巴士行走〉,《華僑日報》,1955年4月1日。
  56. 〈郊外線巴士調整 元朗線增加車輛縮短時間 荃灣線分段收費將可實現〉,《華僑日報》,1955年4月7日。
  57. 〈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通告〉,《華僑日報》,第9頁,1955年11月1日。
  58. 〈下月起青山道 改為單程行車〉,《香港工商日報》,1957年2月27日。
  59. 〈油麻地及旺角區四條街道 明日起單行車〉,《香港工商日報》,1957年8月31日。
  60. 〈新車行走十六號線〉,《華僑日報》,1957年11月3日。
  61. 〈荃灣線巴士延長行車時間 最後班車午夜開出 元朗巴士亦調整七分半鐘一班〉,《香港工商日報》,1958年2月12日。
  62. 〈歲晚新年期內 九龍巴士加班〉,《香港工商日報》,1958年2月15日。
  63. 〈九龍巴士乘客宜知 三綫明晨改道 配合新橋新路開用〉,《華僑日報》,1968年10月29日
  64. 〈新荔枝角天橋建成長九百呎 明早開放通車 西行車輛可通往荔枝角大橋及青山道〉,《華僑日報》,1970年7月25日。
  65. 〈配合興建地鐵工程 深水埗區若干街道 行車方法明起更改〉,《工商日報》,1976年1月6日。
  66. 〈受地鐵工程影響不行上海街 九巴五線改道〉,《大公報》,1976年2月24日。
  67. 運輸署佈告:〈為大角咀區之交通措施事〉,載《華僑日報》,1978年9月19日。
  68. 〈青山道葵涌道梨木道交界 圓環交匯處啟用 明日起有五項交通措施〉,《大公報》,1980年6月29日。
  69. 〈靑山道葵涌道交界 明日起採取新交通措施〉,《華僑日報》,1980年6月29日。
  70. 〈九巴接受運輸署建議取銷五十號綫〉,《華僑日報》,1982年5月15日。
  71. 特別憲示第4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24卷第04期。
  72. 〈荃灣線巴士延長行車時間 最後班車午夜開出 元朗巴士亦調整七分半鐘一班〉,《香港工商日報》,1958年2月12日。
  73. 〈新車行走十六號線〉,《華僑日報》,1957年11月3日。
  74. 〈郊外線巴士調整 元朗線增加車輛縮短時間 荃灣線分段收費將可實現〉,《華僑日報》,1955年4月7日。
  75. 〈十五十六兩線巴士 行車調整時間〉,《華僑日報》,1952年4月10日。
  76. 〈新界兩線巴士 調整車次時間〉,《工商晚報》,1951年10月5日。
  77. 〈新界巴士行車時間 考慮再延長〉,《華僑日報》,1951年9月25日。
  78. 〈九龍十六路巴士 廿九日調整時間〉,《大公報》,1950年10月27日。
  79. 政府檔案處:HKRS170-1-739
  80. 〈MongKok Un Long Motor Bus Servic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9年4月1日。
  81. 1928年9月26日於南華早報刊登之廣告
  82. 〈九龍巴士車所經之路線及其收費之辦法〉,《香港工商日報》,1935年4月1日。
  83. 〈MongKok Un Long Motor Bus Service〉,《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929年4月1日。
  84. 前九巴50/50M號線一問,hkitalk.net
  85. 無奬問答遊戲:紅隧通車前最多用車路線
  86. 86.0 86.1 工務司署交通運輸調查部,〈Public Transport - K.M.B. Route Studies Route Inventory Characteristics - Route No. 50〉[案卷],1973年8月16日至1976年1月26日。香港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館藏編號HKRS1015-1-76。
  87. 〈The Un Lung Bus Collision〉,《Hong Kong Daily Press》,1924年5月9日。
  88. 〈The Bus Collision in the New Territory〉,《Hong Kong Daily Press》,1924年5月8日。
  89. 〈The Un Long Motor Bus Collision〉,《Hong Kong Daily Press》,1924年5月29日。
  90. 〈The Un Long Motor Bus Collision〉,《Hong Kong Daily Press》,1924年5月30日。
  91. 〈元朗巴士失事 弄成卅餘死傷大劇慘〉,《工商日報》,1938年11月29日。
  92. 〈新界巴士墮海死傷數十人〉,《香港工商日報》,1956年05月21日(剪報1剪報2,來自屯門舊照片Facebook專頁)
  93. 元朗新墟車禍 巴士輾傷女童〉,《華僑日報》,1964年6月5日。
  94. 大公報:元朗雙層巴士疾駛中爆呔墮坑撞柱 乘客三死十餘傷,1974年7月13日(剪報1剪報2剪報3,來自中華巴士紀念館-Facebook討論頁)
  95. 〈新界青山道十七咪半 雙層巴士撞樹 十七乘客受傷〉,《華僑日報》,1977-07-06
  96. 〈青山道十咪半雙層巴士翻側 三十七乘客受傷〉,《華僑日報》,1977-08-14
  97. 香港巴士年鑑2014》,陳自瑜編著
  98. 〈青山公路小欖附近車禍 雙層巴士翻倒 九名男女乘客一人留醫八輕傷〉,《華僑日報》,1978-12-12
  99. 〈青山公路十六咪半交通慘劇 五十號巴士墮山坡釀成一死廿三人傷〉,《華僑日報》,1979-04-11
  100. 〈元朗妙法寺對開巴士站罕見意外 乘坐巴士探首窗外 小童險變無頭鬼 頭部撞另一架巴士頭部受傷送院〉,《華僑日報》,1981-05-16
  101. 〈防暴隊放催淚彈 制止擲石群眾 再度引起騷動〉,《工商日報》,1966年4月8日。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