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辦的新界市區豪華巴士路線246,由九巴營辦,來往尖沙咀及麗瑤,只在星期一至六早上至黃昏行走。
歷史[]
- 1977年8月2日:246線投入服務,來往尖沙咀碼頭及麗瑤,祗於平日早上至黃昏提供服務。[1]
- 1977年12月5日:改經美荔道及荔灣道,不經葵涌道及瑪嘉烈公主醫院交滙處。
- 1978年9月29日:為配合地下鐵路建造工程的改道措施,往麗瑤方向改經太子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及欽州街前往長沙灣道。
- 1978年10月2日:總站由尖沙咀碼頭遷往力寶太陽廣場現址。
- 1980年9月23日:往麗瑤方向改經窩打老道前往上海街,不經公眾四方街,以配合介乎甘肅街與窩打老道之間的彌敦道恢復雙程行車[2],惟於同年12月10日打回原形。[3]
- 1982年5月16日:因地鐵荃灣綫通車而取消服務。
服務時間及班次[]
由麗瑤開出 | 由尖沙咀開出 | 班次(分鐘) |
---|---|---|
星期一至六 | ||
07:00-10:15 | 07:45-11:00 | 15 |
10:15-11:55 | 11:00-12:40 | 20 |
11:55-18:25 | 12:40-19:10 | 15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 |
此路線在服務期內,並無調整服務時間和班次。
收費[]
246線歷年收費沿革 | ||
---|---|---|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 全程收費 | 分段收費 |
1981年4月12日 | $2.5 | 不設分段收費 |
1977年8月2日 | $1.5 | 汝州街往麗瑤:$1.0 荔枝角(橋底)往尖沙咀碼頭:$1.0 |
收費備註 |
---|
|
用車[]
根據服務詳情表,此路線使用6輛載客量不超過46人的單層巴士行走,不設企位。
行車路線[]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12.1公里,行車時間約為40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8.2公里)
- 往麗瑤
途經:廣東道、梳士巴利道、九龍公園徑、廣東道、公眾四方街、上海街、荔枝角道、太子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欽州街、長沙灣道、美荔道、荔灣道、荔景山路、聯接街及麗祖路
- 往尖沙咀
途經:麗祖路、聯接街、荔景山路、荔灣道、美荔道、荔枝角海灘道、長沙灣道、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梳士巴利道及九龍公園徑
1977年8月2日開辦時 |
---|
途經:疏利士巴利道、彌敦道、公眾四方街、上海街、荔枝角道、太子道、砵蘭街、汝州街、黃竹街、長沙灣道、未命名道、葵涌道、瑪嘉烈公主醫院交滙處、荔景山路及麗瑤邨通路
|
註釋、參考資料[]
- 九巴246線開辦通告,中華巴士紀念館-Facebook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以油尖旺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油尖旺區內> 5(第一代) • 5M(第一代) • 10(第二代) • 202(第二代) • B1(第一代) • M1 • M5 • K15 <往返深水埗區> 2C • 4 • 4A • 6A(第一代) • 6A • 6C(第一代) • 6S • 6X(第一代) • 7A(第一代) • 7R • 8(第一代) • 12B • 12K • 12R • 202(第一代) • 202 • 203 • 206 • 206S • 210 • 212(第一代) • 216 • M2 • K16 • N6 • N701 <往返九龍城區> 1K • 2B(第三代) • 2K • 3A(第一代) • 3A(第二代) • 4(第一代) • 5A(第一代) • 5B(第一代) • 11A(第一代) • 20 • 25 • 201 • 207 • A1 • A4 • A8 • M7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往返元朗區> 9(第一代) • 50 • 68S • 69B • 69P(第一代) • 250 • 268B(第一代) • 269B(第一代) • N68 • N268 <往返屯門區> 16C • 27(第一代) • 59S • 257B • 258B • 258C • 260A • 260P • 260S • 267S <往返荃灣區> 16B(第一代) • 16B(第二代) • 31B(第一代) • 32M(第一代) • 33M • 38P(第一代) • 60(第一代) • 238S • N21D • N21R <往返葵青區> 42R← • 44P • 44S • 45M • 235X • 237A • 241S • 244X • 246 <往返離島區> N22 • P21 • T21 • X21(第一代) |
以葵青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
區內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