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辦的九龍市區豪華巴士路線210,由九巴營辦,來往尖沙咀及郝德傑道,途經油麻地、旺角及深水埗(大埔道)。
歷史[]
- 1976年3月15日:210線投入服務,當時來往尖沙咀碼頭及琵琶山(郝德傑道)。[1]
- 1976年4月3日:往尖沙咀碼頭方向改經南昌街巴士專綫,不入巴域街及石硤尾街。[2]
- 1976年9月1日:來回程直駛大埔道,不經南昌街及龍翔道。
- 1978年9月29日:配合興建地鐵荃灣綫,往郝德傑道方向改經太子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及黃竹街前往大埔道。
- 1978年10月2日:尖沙咀總站由尖沙咀碼頭遷往力寶太陽廣場現址。
- 1980年9月23日:往郝德傑道方向改經窩打老道前往上海街,不經公眾四方街,以配合介乎甘肅街與窩打老道之間的彌敦道恢復雙程行車[3],惟於同年12月10日打回原形。[4]
- 1983年6月15日:因虧蝕而取消服務,由九龍專綫小巴30M線取代。[5]
服務時間及班次[]
1976年9月1日至停辦前 | ||
---|---|---|
由尖沙咀開出 | 由郝德傑道開出 | 班次(分鐘) |
星期一至六 | ||
08:20-11:20 | 07:50-11:50 | 60 |
12:50-18:50 | 13:20-18:20 | 60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 |
1976年3月15日開辦時 | ||
---|---|---|
由尖沙咀開出 | 由郝德傑道開出 | 班次(分鐘) |
星期一至六 | ||
08:30-13:30 | 08:00-14:00 | 60 |
14:45-18:45 | 15:15-18:15 | 60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 |
收費[]
210線歷年收費沿革 | ||
---|---|---|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 全程收費 | |
1981年4月12日 | $2.5 | |
1980年2月3日 | $1.5 | |
1976年3月15日 | $1.0 |
收費備註 |
---|
|
行車路線[]
停辦前行車路線[]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7.8公里,行車時間約為25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8.7公里)
- 往郝德傑道
途經:廣東道、梳士巴利道、彌敦道、眾坊街、上海街、荔枝角道、太子道西、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黃竹街、大埔道及郝德傑道
九龍巴士210線(尖沙咀→郝德傑道) | ||||
---|---|---|---|---|
序號 | 地區 | 街道 | 車站名稱 | 備註 |
1 | 尖沙咀 | 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 | ||
2 | 彌敦道 | 過北京道前 | 尖沙咀站E出口現址 | |
3 | 過海防道後 | |||
4 | 過柯士甸道前 | |||
5 | 油麻地 | 過北海街後 | 恒成大廈外 | |
6 | 過街市街前 | |||
7 | 上海街 | 過文明里後 | ||
8 | 過咸美頓街後 | |||
9 | 旺角 | 過奶路臣街後 | ||
10 | 過弼街後 | |||
11 | 汝州街 | 過柏樹街後 | ||
12 | 深水埗 | 黃竹街 | 過福榮街前 | 門牌33號外 |
13 | 大埔道 | 過北河街前 | ||
14 | 裁判司署對面 | |||
15 | 琵琶山 | 近華爾登酒店 | ||
16 | 郝德傑道 | 過大埔道後 | 過郝德傑道3號(今嘉珀山)車輛入口後燈柱上(座標:22.3446N,114.1500E;位置見地圖: ) | |
17 | 郝德傑道總站 | 郝德傑道8號政府宿舍外,AB5603號燈柱上 | ||
上表所載資料以1979年12月14日調查當日為準。 |
- 往尖沙咀
途經:郝德傑道、大埔道、長沙灣道、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梳士巴利道及九龍公園徑
九龍巴士210線(尖沙咀→郝德傑道) | ||||
---|---|---|---|---|
序號 | 地區 | 街道 | 車站名稱 | 備註 |
1 | 琵琶山 | 郝德傑道 | 郝德傑道總站 | 郝德傑道8號政府宿舍外,AB5603號燈柱上 |
2 | 過大埔道前 | 郝德傑道2號(今郝德傑山)外,AB5595號燈柱上(座標:22.3446N,114.1497E;位置見地圖: ) | ||
3 | 大埔道 | 過郝德傑道後 | ||
4 | 華爾登酒店對面 | |||
5 | 深水埗 | 過裁判司署後 | ||
6 | 過南昌街後 | |||
7 | 過黃竹街後 | |||
8 | 旺角 | 彌敦道 | 過弼街前 | 緊靠弼街路口 |
9 | 過山東街後 | |||
10 | 過登打士街前 | |||
11 | 油麻地 | 過永星里後 | ||
12 | 過長樂街後 | |||
13 | 尖沙咀 | 過金巴利道前 | ||
14 | 過中間道前 | 緊靠中間道路口 | ||
15 | 天星碼頭廣場近入口 | 落客站最前端(近五支旗桿) | ||
16 | 尖沙咀豪華巴士總站 | |||
上表所載資料以1979年12月14日調查當日為準。 |
1976年9月1日起之行車路線[]
1976年9月1日之行車路線 |
---|
1976年4月3日起之行車路線[]
1976年4月3日之行車路線 |
---|
1976年3月15日起之行車路線[]
1976年3月15日之行車路線 |
---|
用車[]
根據服務詳情表,此路線使用1輛載客量不超過46人的單層巴士行走,不設企位。
使用狀況[]
工務司署交通運輸調查部曾在1979年12月14日勘查此路線營運實況,有下列結論:
- 往尖沙咀方向全日總客量為371人次,郝德傑道方向則為181人次;
- 班次開出情況與服務詳情表所示完全相符。由於此路線巴士不設企位,載客率數字理應不可能超逾100%,但尖沙咀方向於上午七至八時期間在北九龍裁判署至石硤尾街一段錄得129%的最繁忙一小時平均載客率,郝德傑道方向亦於晚上七至八時在北海街至咸美頓街路段錄得114%,可見此路線出現超載問題。
- 每名乘客之平均乘車距離約為4.85公里。
在此路線停辦前,平均每日搭客不足200人。[6]
圖集[]
註釋、參考資料[]
- 工務司署交通運輸調查部,〈Public Transport - K.M.B. Route Studies Route Inven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 Coach Route No. 210〉[案卷],1980年5月22日至1980年10月9日。香港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館藏編號HKRS1015-1-199。
- 1982年公共交通服務詳情表
相關條目[]
- 九龍專綫小巴30M線(已取消)
- 九巴81線
外部連結[]
以油尖旺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油尖旺區內> 5(第一代) • 5M(第一代) • 10(第二代) • 202(第二代) • B1(第一代) • M1 • M5 • K15 <往返深水埗區> 2C • 4 • 4A • 6A(第一代) • 6A • 6C(第一代) • 6S • 6X(第一代) • 7A(第一代) • 7R • 8(第一代) • 12B • 12K • 12R • 202(第一代) • 202 • 203 • 206 • 206S • 210 • 212(第一代) • 216 • M2 • K16 • N6 • N701 <往返九龍城區> 1K • 2B(第三代) • 2K • 3A(第一代) • 3A(第二代) • 4(第一代) • 5A(第一代) • 5B(第一代) • 11A(第一代) • 20 • 25 • 201 • 207 • A1 • A4 • A8 • M7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往返元朗區> 9(第一代) • 50 • 68S • 69B • 69P(第一代) • 250 • 268B(第一代) • 269B(第一代) • N68 • N268 <往返屯門區> 16C • 27(第一代) • 59S • 257B • 258B • 258C • 260A • 260P • 260S • 267S <往返荃灣區> 16B(第一代) • 16B(第二代) • 31B(第一代) • 32M(第一代) • 33M • 38P(第一代) • 60(第一代) • 238S • N21D • N21R <往返葵青區> 42R← • 44P • 44S • 45M • 235X • 237A • 241S • 244X • 246 <往返離島區> N22 • P21 • T21 • X21(第一代) |
以深水埗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
區內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