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辦的九龍市區特快豪華巴士路線207,由九巴營辦,來往尖沙咀及筆架山道,途經油麻地與九龍塘(窩打老道)。
此路線是九巴首批豪華巴士路線之一,旨在吸引九龍塘和筆架山一帶高尚住宅區的居民改用巴士代步。惟其客量在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通車後急挫,最終在1983年5月永久停辦,由九龍專綫小巴29線取代其服務筆架山。
歷史
- 1975年2月17日:207線投入服務,往返尖沙咀碼頭與筆架山道,只於星期一至六行走。
- 1976年3月3日:配合興建地鐵工程,往筆架山方向繞經公眾四方街及上海街前往窩打老道。
- 1978年10月2日:總站由尖沙咀碼頭遷往力寶太陽廣場現址之豪華巴士總站。
- 1979年2月25日:增設假日服務。[1]
- 1980年9月23日:往筆架山方向不再繞經公眾四方街及上海街。
- 1983年5月16日:因虧蝕而取消服務;運輸署安排九龍專綫小巴29線(即現29B線前身)於當日起開辦,以取而代之。[2]
服務時間及班次
由尖沙咀開出 | 由筆架山道開出 | 班次(分鐘) |
---|---|---|
星期一至六 | ||
07:30-10:00 | 07:00-10:30 | 10 |
10:00-11:40 | 10:30-12:10 | 20 |
11:40-19:00 | 12:10-18:30 | 10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 ||
09:30-11:00 | 09:00-11:30 | 30 |
11:00-13:15 | 11:30-13:45 | 45 |
13:15-19:15 | 13:45-18:45 | 30 |
1975年 | ||
---|---|---|
由尖沙咀開出 | 由筆架山道開出 | 班次(分鐘) |
星期一至六 | ||
07:30-10:30 | 07:00-10:00 | 10 |
10:30-12:10 | 10:00-11:40 | 20 |
12:10-19:00 | 11:40-18:30 | 10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設服務 |
收費
207線歷年收費沿革 | ||
---|---|---|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 全程收費 | |
1981年4月12日 | $2.5 | |
1980年2月3日 | $1.5 | |
1975年2月17日 | $1.0 |
收費備註 |
---|
|
行車路線
停辦前(1983年5月)資料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7.2公里,行車時間約為26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6.6公里)
- 往筆架山道方向:途經廣東道、梳士巴利道、彌敦道、窩打老道、歌和老街、義德道及筆架山道
- 往尖沙咀方向:途經筆架山道、義德道、歌和老街、窩打老道、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梳士巴利道及九龍公園徑
1980年 | |||||||||||||||||||||||||||||||||||||||||||||||||||||||||||||||||||||||||||||||||||||||||||||||||||||||||||||||||||||||||||||||||||||||||||||||||||||||||||||||||||||||
---|---|---|---|---|---|---|---|---|---|---|---|---|---|---|---|---|---|---|---|---|---|---|---|---|---|---|---|---|---|---|---|---|---|---|---|---|---|---|---|---|---|---|---|---|---|---|---|---|---|---|---|---|---|---|---|---|---|---|---|---|---|---|---|---|---|---|---|---|---|---|---|---|---|---|---|---|---|---|---|---|---|---|---|---|---|---|---|---|---|---|---|---|---|---|---|---|---|---|---|---|---|---|---|---|---|---|---|---|---|---|---|---|---|---|---|---|---|---|---|---|---|---|---|---|---|---|---|---|---|---|---|---|---|---|---|---|---|---|---|---|---|---|---|---|---|---|---|---|---|---|---|---|---|---|---|---|---|---|---|---|---|---|---|---|---|---|---|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7.3公里,行車時間約為26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6.8公里)
途經:廣東道、梳士巴利道、彌敦道、眾坊街、上海街、窩打老道、歌和老街、義德道及筆架山道
途經:筆架山道、義德道、歌和老街、窩打老道、彌敦道、梳士巴利道、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梳士巴利道及九龍公園徑
|
1975年 |
---|
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6.92公里,行車時間約為26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16公里) |
用車
此路線使用6輛載客量不超過46人、不設企位的單層豪華巴士亞比安EVK55CL(CA)行走。
使用狀況
據工務司署交通運輸調查部統計,於1980年8月12日當日,此路線:[4]
- 往尖沙咀方向全日總客量為1,208人次,而往筆架山道方向則為1,203人次。每名乘客平均乘車距離為3.95公里。
- 全日最繁忙一小時之平均載客率為92%,在早上八至九時於尖沙咀方向介乎何文田街與廣華醫院的一段錄得;反方向則在下午六至七時於青年會至廣華醫院一段錄得81%的最繁忙一小時之平均載客率。
- 由尖沙咀出發的實開班次數目達編定班次數目的86.2%;由筆架山道開出的班次則為87.7%。
調查報告指出,207線之客量於1980年2月起急跌逾三成。從報告內由九巴提供的票務數據可見,於1980年1月此路線每日平均客量為3,047人次,次月降至2,088人次,3月更下試1,894人次。報告認為,此跌幅與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觀塘至中環)於1980年2月12日全綫通車不無關係。[4]
至1983年,此路線每日平均搭客已降至不足200人,虧蝕情況嚴重。[5]九巴乃向當局提出永久停辦此路線,獲批准於1983年5月16日執行。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及參考資料
- 《二十世紀巴士路線發展史:九龍篇》,容偉釗著
- 1982年公共交通服務詳情表
外部連結
- 一幅BH3714於1983年初行走207線的相片(D J Little拍攝)
以油尖旺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油尖旺區內> 1K • 2K • 5M(第一代) • 9(第一代) • 202(第二代) • B1(第一代) • M1 • M5 • K15 <往返深水埗區> 2C • 4 • 4A • 6A(第一代) • 6A • 6C(第一代) • 6S • 6X(第一代) • 7A(第一代) • 7R • 8(第一代) • 12B • 12K • 12R • 202(第一代) • 203 • 206 • 206S • 210 • 212(第一代) • 216 • M2 • K16 • N6 • N701 <往返九龍城區> 2B(第三代) • 3A(第一代) • 4(第一代) • 5A(第一代) • 11A(第一代) • 20 • 25 • 201 • 207 • A1 • A4 • A8 • M7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往返元朗區> 9(第一代) • 50 • 68S • 69B • 69P(第一代) • 250 • 268B(第一代) • 269B(第一代) • N68 • N268 <往返屯門區> 16C • 27(第一代) • 59S • 257B • 258B • 258C • 260A • 260P • 260S • 267S <往返荃灣區> 31B(第一代) • 32M(第一代) • 33M • 38P(第一代) • 60(第一代) • 238S • N21D • N21R <往返葵青區> 42R← • 44P • 44S • 45M • 235X • 241S • 244X • 246 <往返離島區> N22 • P21 • T21 • X21(第一代) |
以九龍城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九龍東 | |
九龍西 | |
新界東 | |
新界西 | |
區內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