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辦的新界旅遊路線16C,由九巴營辦,來往佐敦道碼頭及青山。
歷史[]
- 1948年5月8日: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開辦16線特別班次,來往佐敦道碼頭及青山,為戰後首條使用正規巴士服務的新界區路線(16正線仍以全線改裝車服務)。[1]
- 1948年7月18日:為改善青山至荃灣間,不同時段客量嚴重不均問題,九巴特別為此線及16號線推出「六時來回票」,持票者須於下午六時前登車,獲優先登車權利,以分配人流。[6]
- 1949年5月1日:改為正規派車六輛行走。[7]
- 不遲於1950年6月26日:由於16線特別短程班次編號定為16A[8],此路線改稱16C。[9]
- 1951年9月:取消星期六服務,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提早佐敦道碼頭尾班車為18:00,青山尾班車提早為19:00。[10]
- 1952年1月24日:增設農曆新年期間服務,於農曆年廿八起至年初七止。[11]
- 1952年4月11日:延遲尾班車半小時,佐敦道碼頭尾班車18:30,青山尾班車19:30。[12]
- 1952年9月5日:往佐敦道碼頭不再停靠彌敦道近佐敦道交界的巴士站,改停佐敦道白加士街巴士站。[13]
- 1953年6月1日:為減輕彌敦道交通負荷,更改行車路線:[14]
- 1953年9月中:九巴整頓郊區路線:原只於分段點設置巴士站,改為沿線設置指定巴士站,只准於指定站位上落客[15]。由於涉及範圍廣,需分階段執行,首階段為佐敦道碼頭開出之巴士線,當中包括此路線。[16]
- 1954年10月18日至1955年7月:由於炮台街道路損毀及油旺區渠務工程,於公眾四方街及佐敦道之間改經廣東道,不經炮台街。[17][18]
- 1955年5月1日:兩邊尾班車延長,佐敦道碼頭尾班車開18:38,青山尾班車開20:08。
- 1955年11月1日:增設郊區路線行李及貨物收費,4.5公斤至22.5公斤加收成人車費一半,22.5公斤至45公斤加收一成人車資;並必須把貨物放置巴士車尾指定的行李位置,不准貨物佔用座位。[19]
- 1956年2月9日:該年農曆新年之服務,除農曆年初一至初三及初八外,所有班次改為往返佐敦道碼頭及元朗,與16線行車路線相同。[20]
- 1957年3月1日:為紓緩深水埗青山道一帶擠塞情況,青山道由大埔道至元州街段改為單向南行,而元州街改為單向北行,故往青山方向改經元州街前往青山道。[21]
- 1957年9月1日:為改善上海街的擠塞情況,油麻地實施街道分流,上海街改為只准南行,炮台街、新填地街及附近一段廣東道改為只准北行,故往青山方向由炮台街起,改經新填地街、旺角道及廣東道前往太子道,不再途經公眾四方街及上海街。[22]
- 1960年2月15日:往青山方向改經廣東道及公眾四坊街轉入新填地街,往佐敦方向亦途經公眾四坊街及廣東道,不再直接由上海街轉入佐敦道。
- 1960年12月1日:來回程改經荔枝角道及欽州街,不經太子道及大埔道,往青山方向回復經炮台街轉入新填地街。
- 1963年2月1日:增設由青山道近甘泉街往佐敦道碼頭之分段收費。
- 1963年11月21日:往青山方向改經昌華街、長沙灣道及甘泉街。
- 1965年4月:配合蝴蝶谷道通車,往佐敦道碼頭方向改經該道路返回青山道原有路線。
- 1966年:往青山方向恢復取道廣東道及公眾四坊街往新填地街。
- 1967年6月25日:受六七暴動影響而停駛,此後再無重投服務。
服務時間及班次[]
由佐敦道碼頭開出
|
由青山開出
|
班次(分鐘)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
09:02-18:38 |
10:32-20:08 |
36
|
由佐敦道碼頭開出
|
由青山開出
|
班次(分鐘)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
09:00-18:30 |
10:30-20:00 |
30
|
收費[]
16C線歷年收費沿革
|
收費調整生效日期
|
全程收費
|
分段收費
|
1963年2月1日 |
80¢ |
甘泉街往佐敦道碼頭:20¢
|
1960年2月15日 |
|
1955年11月1日 |
90¢ |
|
1948年5月8日 |
|
行車路線[]
圖集[]
相關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 ↑ 〈逢週末星期撥新型巴士走青山道〉,《華僑日報》,1948年5月10日。
- ↑ 〈掃捍笏青山道上 賊擁七挺駁売 計劫新型巴士〉,《華僑日報》,1948年5月24日。
- ↑ 參政府檔案處:HKRS170-1-739:1948年5月關於16及19線議員查詢九巴的回應。
- ↑ 參「〈九龍方面將有 巨型巴士行走〉,《工商晚報》,1950年2月4日。」當日有派車行走此線,足以證明此線非泳季路線。
- ↑ 〈九龍改裝巴士 七輛今日停行〉,《華僑日報》,1949年6月1日。
- ↑ 〈九龍青山間巴士 發售來回票〉,《華僑日報》,1948年7月7日。
- ↑ 〈九龍改裝巴士 七輛今日停行〉,《華僑日報》,1949年6月1日。
- ↑ 〈荃灣線巴士增加〉,《工商晚報》,1950年6月27日。
- ↑ 路線應於此時更改編號,於1950年8月2日《華僑日報》相片報導〈青山道葵涌附近巴士翻〉,16A已經是前往荃灣。加上1951年《香港年鑑》已出現16A往線荃灣及16C線往青山。而1950年2月4日《工商晚報》報導標題〈九龍方面將有 巨型巴士行走〉,當時農曆年仍開辦16A線往青山。
- ↑ 〈春暖遊新界者眾 搭客盼九龍巴士 調整青山線行車〉,《華僑日報》,1952年4月1日。
- ↑ 〈新界巴士增車行駛〉,《華僑日報》,1952年1月25日。
- ↑ 〈今日起一連四天 火車巴士增班行走〉,《華僑日報》,1952年4月11日。
- ↑ 〈九龍巴士公司 調整各線車站〉,《香港工商日報》,1952年9月3日。
- ↑ 〈調整十五十六號路線邂告〉,《華僑日報》,頁10,1953年5月26日。
- ↑ 〈九龍郊外巴士 決定沿途設站〉,《華僑日報》,1953年8月20日。
- ↑ 〈郊外巴士沿途設站〉,《華僑日報》,1953年9月13日。
- ↑ 〈炮台街修路 數線巴士改道行駛〉,《華僑日報》,1954年10月19日。
- ↑ 〈九龍污渠將完成 海底大渠下月動工〉,《工商晚報》,1955年7月3日。
- ↑ 〈九龍汽車(1933)有限公司通告〉,《華僑日報》,第9頁,1955年11月1日。
- ↑ 〈新年郊遊不怕擁擠 九巴增車近五十輛〉,《大公報》,1956年2月8日。
- ↑ 〈下月起青山道 改為單程行車〉,《香港工商日報》,1957年2月27日。
- ↑ 〈油麻地及旺角區四條街道 明日起單行車〉,《香港工商日報》,1957年8月31日。
- ↑ 《香港年鑑》1951
- 《1967年香港年鑑(第二十回)》,香港:華僑日報有限公司,1967年。
- 憲示第283號,香港政府憲報第102卷第8期,1960年2月19日。
- 《巴士路線發展綱要 (2) 荃灣、屯門、元朗》,容偉釗著
- 〈西風長嘯~~屯門巴士線演義〉,《巴士線演義網》,2010年2月17日
檢 · 論 · 編以油尖旺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
|
九龍東 | |
---|
|
九龍西 | |
---|
|
新界東 | |
---|
|
新界西 | |
---|
檢 · 論 · 編以屯門區作總站或折返點的已取消巴士路線(以下為目的地區份) |
---|
|
港島區 | |
---|
|
九龍西 | |
---|
|
新界東 | |
---|
|
新界西 | |
---|
|
區內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