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已停辦的新界市區巴士路線16B,由九巴營辦,來往佐敦道碼頭荃灣(十三咪),於1948年至1951年只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按乘客需求而加開。

歷史[]

  • 1948年12月11日16B路線開辦,只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行走,來往佐敦道碼頭荃灣(十三咪)(位置今馬灣碼頭)[1],派車四輛,以疏導16號及16A線假日乘客需求。此路線與16A線均沒有特定時間表,只按實際需求提供服務。[2][3]
  • 1951年6月25日:因應荃灣區巴士服務重整,應荃灣新工業區的工人需求,路線改為每天服務,縮短為前往荃灣(九咪半)(後稱為荃灣西約)。此路線原為16號的輔助服務,當日起改為16A的輔助服務。[4]
  • 1952年3月11日青山公路九咪至九咪半之間南海紗廠(現址麗城花園)進行修路工程,此線暫停服務。[5]
    • 原訂於工程完畢恢復服務,惟道路工程後巴士總站位置遭填平為行人路[6],九巴最後覓得紗廠女員工宿舍後平地改建為總站,此線於5月25日起重開。[7]
  • 約1952年夏季後期:正常服務取消。
    • 1953年泳季起改以16A線部分班次延長至九咪半取代。[8]
  • 1953年9月中:九巴整頓郊區路線:原於分段點設置巴士站,改為沿線設置指定巴士站,只准於指定站頭上落客[9]。由於涉及範圍廣,需分階段執行,首階段為佐敦道碼頭開出之巴士線,此線被納入首階段實施路線。[10]
  • 1953年9月22日:復辦16B線來往佐敦道碼頭荃灣(十三咪)為公眾假期路線,班次15分鐘一班,但亦只是按需求才派車[11][12],用於疏導16C線假日無法承受荃灣區段郊遊之客量。
  • 1954年4月19日:為此線最後一次提供服務,此後再沒有提供服務。[13]

服務時間及班次[]

1948年起
佐敦道碼頭開出 十三咪開出 班次(分鐘)
泳季之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09:15 - 19:45 10:00 - 20:30 30

收費[]

全程收費:70¢

佐敦道碼頭
50¢ 荃灣中約
60¢ 20¢ 汀九
70¢ 30¢ 20¢ 荃灣(十三咪)

行車路線[]

荃灣(十三咪)方向
佐敦道碼頭方向

註釋、參考資料[]

  1. 參〈九龍改裝巴士七輛 今日停行〉,《華僑日報》,1949年6月1日。
  2. 〈九龍巴士公司準備 一月發行月票〉,《華僑日報》,1948年12月13日。
  3. 參「〈九龍方面將有 巨型巴士行走〉,《工商晚報》,1950年2月4日。」當日有派車行走此線,足以證明此線非泳季路線。
  4. 參「〈佐敦道至荃灣九咪半 闢巴士新線 便利新工業區工人來往〉,《華僑日報》,1951年6月27日。」這篇報導,指16A是新路線前往九咪半,16B是舊路線前往荃灣墟市。留意1952年《華僑日報》出版的旅遊手冊,16A總站仍在荃灣不變。之後九咪半道路維修,停駛16B,沒有提及16A延長或縮短。若1951年6月27日的報道,16B改為16A,16A改為16B,便完全切合過去及後來發生的脈絡。
  5. 〈16B巴士暫停開行〉,《華僑日報》,1952年3月12日。
  6. 〈九龍巴士公司 逢假日增闢 十六號C線〉,《香港工商日報》,1952年5月11日。
  7. 〈十六號B線 巴士今復行走〉,《華僑日報》,1952年5月25日。
  8. 〈九龍巴士郊外各線 沿途將設停車站〉,《香港工商日報》,1953年8月3日。
  9. 〈九龍郊外巴士 決定沿途設站〉,《華僑日報》,1953年8月20日。
  10. 〈郊外巴士沿途設站〉,《華僑日報》,1953年9月13日。
  11. 之後開車日期為1953年10月11日及10月12日,及1954年4月16日至19日復活節假期。
  12. 〈港九郊外線巴士 今日中秋節增班〉,《香港工商日報》,1953年9月22日。
  13. 「〈公眾假期明天開始 車船增班機關休息〉,《大公報》,1954年4月15日。」最後一次報導此線的消息。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