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香港巴士大典
Advertisement

丹拿CVGDaimler CVG),是一款由英國丹拿(Daimler)生產的半駕駛艙式前置引擎雙層巴士,是該廠「CVG」系列車型之一,於1946年面世,至1971年底停產,是香港首款雙層巴士。

簡述[]

丹拿CVG5型[]

所謂「CVG5型」,只是一個簡寫,它的全寫是「Commercial Victory Gardner 5 cylinder」,而「CVG6型」也就是「Commercial Victory Gardner 6 cylinder」。「Victory」(勝利型)是這個型號巴士的主要名稱,數目字的分野,主要反映出引擎汽缸的數目。可能是由於名稱太長,所以留存下來的名字,一直就是「CVG5」及「CVG6」型,沒有人再強調甚麼「Victory」或「勝利」的字眼了。

丹拿「Victory」雙層巴士底盤在1946年面世,全部只有一個規格,就是前後輪軸距離是16呎4吋(4.98米),使用真空輔助液壓制動,配用同廠的液壓飛輪及Wilson四前速先選式波箱。選用吉拿5LW引擎的「Victory」被稱為CVG5型,而裝上丹拿自家CD6引擎的則被稱為CVD6型。

丹拿CVG6型[]

丹拿CVG6型除了維持半駕駛艙設計及使用Wilson先選式波箱外,其他東西都較丹拿CVG5型來得先進。這包括使用六汽缸的吉拿6LW型引擎,巴士長度亦由27呎(約8米)增至30呎(約9.1米),是當年英國本土的新標準。至於後期版的CVG6型巴士,除了採用馬力更大的吉拿6LX型引擎外,更採用同廠自家生產的Daimatic4前1後半自動變速箱[5],以減低車長的工作量。為了回應海外買家的要求,更發展出34呎長的CVG6LX-34型底盤(約10.5米)。

丹拿CVG6型巴士於1950年代後期投產,直至1960年代末期,英國政府推行「一人控制巴士模式」,並大力鼓勵及津貼英國的巴士公司購買適合作一人控制的巴士。如此一來,「半駕駛艙」式的前置引擎巴士並不適合作一人控制,於是在英國本土沒有了市場,於是丹拿索性關閉CVG6型前置引擎巴士的生產線。CVG6型巴士於1970年代初宣佈停產。最後一輛CVG6型巴士於1971年12月23日出廠,並交付予香港的九巴

九巴[]

1949年,隨著大量新移民從中國湧入,香港人口急升,巴士載客需求激增。九巴原有單層巴士車隊早已不勝負荷,決定率先引入4輛「丹拿」CVG5雙層巴士,並同年4月17日調派到1號線行走,來往尖沙咀九龍城。雙層巴士載客量較單層巴士多一倍,有效疏導候車人流。

不過雙層巴士亦比單層為高,為了使這批雙層巴士順利行走主要幹道彌敦道,當局須大費周章修葺路旁樹木,並把招牌限制升高至4.8米。這高度對於現有香港巴士來說,仍然非常充裕。

丹拿CVG5:A型[]

KMB Daimler CVG5 'Daimler A' 4961 at West Kowloon Waterfront Promenade

早期的丹拿A型採用黑黑的傳統車嘴,人稱「烏嘴狗」

KMB Daimler CVG5 Daimler A 4961 rear

丹拿A型的車尾

D11 4212

較後期批次的丹拿A型原裝採用「伯明翰」式車咀,後期改配「曼徹斯特」式車咀

本批次的丹拿CVG5型分別由20+20+30+50張訂單組成,九巴將之稱為「丹拿A型」。

「烏嘴狗」式車咀批次[]

九巴於1948年4月訂購20輛丹拿CVG5型雙層巴士[6],其後分別在1949年及1950年加訂共55輛,分為25+30兩張訂單。[7][8]

首4部巴士於1949年4月13日出牌,首4輛車牌號碼為4958-4961,於同年4月17日投入1號線行走,是為香港境內甚至九龍半島首批投入服務的雙層巴士,開創香港巴士服務的先河,其車門設於車尾,情形一如倫敦市面的AEC Routemaster巴士無異。

巴士全長26呎(7.92米),闊度7呎6吋(2.29米),軸距16呎4吋(4.98米),是來自英國的金屬車身公司(Metal Sections)。巴士外型與當年英國本土車款相若,黑黑的傳統車嘴,人稱「烏嘴狗」。上層車頭車窗初時採用自上而下的開啟方式;至五十年代中期,才改作橫向的推拉方式開關。

「伯明翰」式車咀批次[]

九巴於1953年加訂20輛丹拿CVG5型[9],及後於1955年再加訂20輛。[10]

這批訂單的巴士與「烏嘴狗」車咀批次的主要分別如下:

  • 外形較上一批巴士稍低。[11]
  • 車嘴改配「伯明翰」式(Birmingham)的設計,特色是散熱水箱不再是外露式,取而代之的是完整引擎室外殼,而兩枚車頭燈也收藏於車嘴上面。[12]
  • 最後一批為數30輛巴士,是第一批配備獨立單寬前門的巴士。早在1955年,早期批次的巴士便出現額外的頭閘、尾閘,惟HK4322至HK4351是專門設計的,金屬車身的設計亦經過修改,以適應前方艙壁後的額外車門。然而結果是下層座位減少兩個,位於駕駛室後方的引擎之5個座位減至3個;最終的佈局為上層32個及下層27個座位,兩個車門均由滑動門保護。[13]

訂單中首五輛巴士於1954年1月11日[14],並在4月28日投入服務[15]

改善工程、重建車身[]

九巴於1952年開始,丹拿CVG5型加設前車門,並將尾門稍加改良,配合人手控制的閘門,成為五、六十年代九巴巴士標準閘門設計。

丹拿A型服役期間,九巴逐步為相關車款進行多項改善工程,包括:[13]

  • 1956年初:新交付的車輛均設有額外的頭門和中門,既有車輛也按照該模式進行修改。透過將輪拱上的座椅尺寸從每側3個減至2個,並在每側可用的空間中添加兩個正常的前向座椅,使座位保持在上層32個及下層27個座位;同時,駕駛室後方的壁之長座椅從5個減至3個,從而允許自由通過單一寬度的頭門。
  • 1964/65年:普遍採用僅顯示旅程目的地的路線牌,是採雙語的,需要在每個終點站進行更改。路線號碼設有一個獨立的滾輪,仍然在右方,在單一螢幕後方;為容納新設備,路線路線箱抬高大約一英寸,從前後旁板突出。
  • 1971年:九巴為了降低營運的勞動強度,開始進行一人售票;售票員坐在前門內的一個小現金台上,成為「僅限入口」。後樓梯仍然保留,後平台門提供出口。此舉使下層車廂的座位數目減少至18個,惟仍允許30名乘客企位。其後為實行一人控制,在巴士下層車廂座位的數目重新調整為24個,企位減少至17個,而巴士外面塗上與一人控制版本之隧道巴士相同的塗裝(即下方紅色、上方奶油色和中間綠色)。
  • 1975/76年間:大部分丹拿A型(無論是烏嘴狗或伯明翰)都配備曼徹斯特款式的玻璃纖維引擎蓋組件和車嘴,使其與配備新車頭的B型幾乎大同小異。最後兩輛保留原裝車頭設計的巴士(D51、D71)於1977年底撤回重建,並安裝全新的曼徹斯特車蓋,由觀塘車廠模製而成。

1973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全數215輛丹拿A型當中部分已先行退役,所以只有150輛獲編配車隊編號(編號D1-D150)。丹拿A型巴士全數退役後,其中三架獲九巴保留,現時只剩下兩架、一架已完全損毀。

踏入1970年代服役中的丹拿A型逐步被改作一人控制,部分巴士更進而全面改裝,包括將後置樓梯移前、尾門改為中門等;這批巴士改作一人控制模式時,共有3款佈局:[13]

  • 丹拿A型(Daimler (A)):這些巴士經過機械翻新,車身重建為原有的MetSec外貌,部分框架亦經更新。車門和樓梯的位置與以往一樣。引擎、座椅或外觀跟原有的「Daimler (A)」沒有變化,因此內部編號維持不變。這批巴士包括所有於1978年11月底仍然在役的「烏咀狗」,以及除四輛外其餘配伯明翰車嘴的A型巴士。
  • 丹拿AA型(Daimler (AA)):D92/HK4260和D149/HK4350被更換車身並改配108匹馬力的吉拿6LW引擎,以代替原來的5LW引擎,並以氣動煞車器來代替引擎真空煞車。整體設計跟AB型與之後的BA/BB型不盡相同。AA型的車頂更平坦更矮,車身僅14呎4吋高。車尾後懸加長一呎,使總長度達27呎;寛度也由底盤寬度的7呎6吋改為新車身的7呎10吋,使得車身向外伸出2吋,在輪拱處尤其明顯,車身旁板也較垂直,使得整車看起來呈箱形。新車身有單寬的前方上車口、雙寬的中間落車口和中央樓梯。鬼面罩換上CVG6型的上窄下闊款式。座位佈局增至上層41個座位、下層26個座位及17個企位,載客量達84人。D149於1976年7月7日重投載客行列,而D92直至1976年10月4日才復出。
  • 丹拿AB型(Daimler (AB)):D90/HK4259和D91/HK4260是兩輛原伯明翰車嘴的巴士,沒有更換引擎。改裝方法與日後的B型相同。重建的車身是丹拿A型典型的14呎6.25吋高、7呎6吋寬;但尾跨被加長1呎8吋,使車身總長增至27呎8吋,載客量為上層41個座位、下層28個座位及18個企位,達87人。採用與AA型相同的前門、中門和中置樓梯。D90、D91在1977年10月5日重建後重投載客行列。

其中一輛丹拿A型(D75/HK4133),於1980年退役後改裝為車廠工程車。[16]

退役後命運各異[]

D26(4961)是首4部投入服務的雙層巴士之一,於1980年退役後被改裝為訓練巴士,1983年全面退役後獲九巴保留,全面復修至1949年投入服務時的樣貌,但上層車窗改為退役時之全窗橫拉窗口,並非原裝半垂式窗口。

1983年,九巴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將4961捐贈予市政局,作為香港博物館(今香港歷史博物館)之藏品。九巴董事會主席胡百全於1983年7月1日舉行之五十周年慶祝晚宴中,將該車車匙交予市政局副主席霍士傑(Hugh Forsgate)和郭志權議員。市政局原定在漆咸道南的香港博物館永久館址建成後,將巴士於該館作永久展示,並在該館建成前暫時由觀塘車廠保管[17][18]。然而博物館選址遲遲未能落實,縱使1998年香港歷史博物館落成,市政局以至後來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未有領回4961,一直由九巴自行保存。三十年後,九巴慶祝成立八十周年,在《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展覽舉行期間,4961終於以歷史博物館藏品之名,短暫在該館前地展出。

D63(HK4059)於1977年5月捐贈予道路安全議會,成為全港首輛非由九巴或中巴營運的雙層巴士。D49(HK4031)於1981-82年送交皇家香港警察,用作警察駕駛學校的訓練車輛。車身塗上警隊藍白色,但不久便被拆毀。

D11(4212)在1954年6月起投入服務,其後於1982年10月退役後,此車被徵用作九巴車長訓練學校辦公室。1988年,九巴沙田車廠完工,車長訓練學校永久辦事處亦落戶沙田車廠。九巴隨即將此車出售,並由必達巴士創辦人劉銘泉所購入,並將其外觀修復至最初模樣。1998年,必達巴士倒閉,旗下古董巴士全數被拖至劏車場準備拆毀。最後新巴購入4212,並於2001年進行全面翻新,準備成為該公司向政府倡議的交通博物館的藏品之一。有關博物館計劃最終束之高閣,巴士輾轉落入80M巴士專門店東主郭炳華手上。2017年9月17日,4212正式返回九巴,進行復修工程後於2023年5月20日九巴有請.體驗日首次公開展出。[19]

D29(4964)在1949年5月起投入服務,其後於1982年退役。退役後,此車被一外籍女士購入,並停泊於古洞。直至90年代初,此車輾轉落入必達巴士手裏。必達於1998年倒閉,香港巴士迷會購入此車並擺放在九鐵洪水橋車廠(今港鐵洪水橋車廠),逃過被拆毀一劫,卻遭祝融光顧;殘破不堪的D29,其後與一批中巴退役巴士移至該會坪輋車場存放。2006年,該車場被改建,此車再度遷移至錦田擺放。此車多年來未得到妥善保養,到2017年已淪為一堆廢鐵,只剩下底盤殘骸。[20]

丹拿CVG5:B型[]

九巴分別於1958年以120,000萬英鎊、1959年3月及1960年再度增購110輛丹拿CVG5型巴士,分為50+20+40三張訂單[21][22][23][24],九巴將之稱為「丹拿B型」。首10輛巴士於1959年11月1日起投入服務,並在4日後行走5B6C11C12A線。[25]

這批巴士與的主要分別如下:[12]

  • 長度增加1呎,而底盤的前後軸距維持不變。
    • 至於增長1呎的車身,全部應用於尾軸後,上層的尾窗亦加長,而下層尾門前則加多一個寬柱位,上面增設路線號碼牌
  • 沿用Metal Sections車身,並採用「曼徹斯特」式(Manchester)車嘴,兩枚車燈從車嘴移出,放在沙板位置上面。此舉令進一步突出半駕駛艙式巴士的設計。

這批巴士全數由1971/72年起改為一人售票模式,其後於1975年起再改為一人控制模式。對於這兩種操作,客流均採用前門上車、後門落車,後樓梯保留,因為是基於丹拿A型。巴士在一人售票模式時,車身佈局變為上層38個座位、下層19個座位及25個企位;其後改用一人控制模式時,上層及下層座位分別再改為26個及18個。[26]

1973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全數丹拿B型獲編配車隊編號,編號為D151-D260。

為協助滿足1980年代的交通需求,在地下鐵路對巴士客量影響尚未明朗之際,九巴在1976年斥資為老化的丹拿CVG5車隊製造備用零件,並對丹拿B型巴士進行大規模翻新。有部分按照原有的MetSec車身設計重建,而另一批則使用九巴自行設計和製造、與丹拿AB型的相似的的車身。重建後的丹拿B型共有3款佈局:[26]

  • 丹拿B型(Daimler (B)):是保留原始外貌但完全重建的巴士,配有平台式尾門和樓梯;載客佈局與以往一樣為上層38個座位、下層28個座位及18個企位。
  • 丹拿BA型(Daimler (BA)):BA型巴士參照了AB型進行改裝,設有頭門和中門,更為適合採一人控制模式,載客量佈局為上層41個座位、下層28個座位及18個企位。重裝車身後的BA型長27呎8吋,寬7呎6吋,高14呎6.25吋。
  • 丹拿BB型(Daimler (BB)):這些巴士的設計與BA型相似,但換上了馬力較強的吉拿6LW引擎;為容納體積更大的6LW引擎,車咀需要加長4英寸,因此鬼面罩明顯凸出在駕駛室前方。更換引擎工程使得巴士總長度增至28呎(不包括車頭泵把),而寬度和高度與BA型雷同。

九巴最後一部退役的丹拿B型(D178/4593),於1983年被髹上九巴50周年之車身色彩,並於1984年7月31日退役,成為全港唯一披上近代熱狗色彩的丹拿CVG5型巴士。

丹拿CVG6:C型[]

為應付九龍及新界路線繁忙的需求,九巴遂在1961年向丹拿車廠香港經銷商天祥洋行分別於3月以80,000萬英鎊及7月以逾112,000萬英鎊購入設有78個座位的70輛丹拿巴士,分為30+40兩張訂單。[27][28][29]九巴將之稱為「丹拿C型」,並標榜此批車為可載105人的「巨型雙層巴士」,每輛價值逾港幣20萬元。[30]

這批巴士與丹拿CVG5的主要分別如下:

  • 巴士全長30呎,符合當時交通規例[27];軸距為18呎6吋,闊度為8呎。
  • 引擎改為採用108匹馬力的吉拿6LW引擎。
  • 波箱沿用CVG5型的Wilson先選式波箱。
  • 沿用Metal Sections車身,並配以後置式樓梯、前門及尾門的設計,兩道車門乃人手控制的拉閘。
  • 改為採用3+2座位配置。[30]

首五部巴士於1962年2月2日正式投入服務,行走6C線。[31]

在投入服務初期,設有三位售票員,負責收取車資及控制車門開關。到了1964年,巴士陸續更換上電動閘門,但下層車廂仍舊有兩位售票員。成為當年九巴車隊中載客量最高的巴士,達99人。

在1971-1972年期間,丹拿C型以與丹拿A、B型相同的方式轉為一人座位控制,因此載客量被重新編排為上層42個座位、下層23個座位及42個企位。九巴在完成一人售票模式(坐位控制)的過渡期後,丹拿C型已轉為一人控制模式及加裝錢箱;為此,所有下層車廂的座位亦恢復原有佈局,因此座位和佈局再次更改為上層42個座位、下層32個座位及19個企位。[32]

踏入1974年[32],九巴將全數丹拿C型逐步被改作一人控制,部分巴士更進行全面改裝,包括將後置樓梯移前、尾門改為中門等,同時保留原來的前門口;這批巴士改作一人控制模式時,共有3款佈局:[32]

  • 丹拿CA型(Daimler(CA)),由1974年中開始改裝,首兩輛改裝的巴士為D278和D317,在MetSec車身外殼內,後門和樓梯被移至中心位置。D278是第一輛經過改裝並重投載客行列的巴士。在改為CA型時,中車門佔據下層車廂前方的第三個車架,另一個完整的車架位於內部和後輪拱之間。四扇式的前門保留原有格局,但被塗上紅色和奶油色,以對應相鄰側板的塗裝和襯裡。奶油色腰帶沒有繼續越過駕駛室儀表板或前方車廂的部分,而車頭路線牌從車身組件向前突出約一吋。公司徽章張貼在中門後方的旁板。同時載客量佈局修改為上層44個座位、下層31個座位及24個企位。
  • 丹拿CB型(Daimler(CB)),CB型於大部分方面,包括原有的車身和外殼與CA型雷同,相異之處在於中間落車門不像丹拿CA型般靠前,而是向⅔的車架後退;因此,如果與車身框架不對稱,則需要在前面使用一個短窗,在搬遷的車門後面使用一個小的空白面板。保留原來的四扇型前門,但前門和中間落車門的部分都保留為未上漆的鋁板。九巴徽章在上落車門之間的旁板。奶油色腰帶的橫梁越過駕駛室儀表板,但在某些情況下,前部近側隔板被省略,但並非總是如此。車頭路線牌跟CA型一樣為凸出設計,座位佈局亦跟CA型相同,但企位減少一人。
  • 丹拿CC型(Daimler(CC)),在整體安排上類似改為CA型的模式,惟是全新的結構,通常與包含MetSec車身設計的特點相似。中門與CA型一樣,設置在第三個隔間中,所有乘客門都經過油漆和襯裡。前門改為兩扇而非CA/CB型的四扇。車頭路線牌安裝在平坦的面板中,沒有凸出。奶油色腰帶沒有延伸到任何前方板,在大部分(但不是全部)情況下,是狹窄前門後面板上的一個小窗戶用於完成車架。載客量與CA型雷同,採一人控制,佈局與丹拿CA型相同,但主要區別在於CC型進行重新設計,並使用150匹馬力的吉拿6LX引擎代替原來的6LW;伴隨大馬力引擎而來的,是新的半自動變速箱以取代原有的先選式波箱。

1973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丹拿C型獲編為D261-D330。

全數丹拿C型初期調派到九龍市區高客量的路線上行走;到八十年代,主要行走545576K[33]等元朗區路線;7374[34]77K[35]78K[36]79K[37]等北區路線以及52[38]5961[39]63等屯門區路線;亦曾行走大埔之75K線。[40]

一輛丹拿C型(D296/AD4752)於1984年7月退役後改裝為鋸樹車

丹拿CVG6:D型[]

雖然丹拿C型在1960年代初已是九巴車隊中最龐大的車型,但九巴還是發現這批巴士無法滿足運作上的需要,於是向丹拿車廠提出一種載客量更高的巴士的構思。可是,丹拿當時忙於應付Fleetline(「珍寶」)後置引擎巴士的研究工作,沒有應九巴要求另行開發高客量的巴士。九巴於是在1962年至1966年間,轉為向AEC購入210輛34呎長的AEC Regent五型「大水牛」。

眼見可能失去九巴這個海外大買家,丹拿不得不推出新的前置引擎產品挽留顧客,於是在1966年生產了20輛34呎長的新車,型號為CVG6LX-34,九巴內部稱為「丹拿D」。[41][42]

這批巴士與丹拿C型的主要分別如下:

  • 巴士全34呎長,軸距21呎6吋。
  • 引擎改為採用最高輸出達150匹馬力的吉拿6LX引擎。
  • 波箱改為採用Daimatic四前速半自動波箱,令車長駕駛時更加輕鬆。
  • 剎車系統亦改為採用全風式制。
  • 裝上90座位Metal Sections車身,載客量有132人,擁有兩個位於車前及車尾的電動閘門及後置式樓梯。

新巴士在1967年投入服務,到1972年被安排作一人售票模式。售票員有自己的固定座位,所有乘客都需於前門登車,後門下車。佈局亦改為有乘客座位82個(上層50個、下層32個)和35名企位,企位其後因應法例變更而減至22名。[43]

九巴其後向丹拿購買更多CVG6LX-34型新巴士的時候,對新巴士作出若干改動,成為「丹拿E型」,令「丹拿D型」在九巴車隊內只有20輛。

1973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全數丹拿D型獲編配車隊編號,編號為D331-D350。

全數丹拿D型在1979-1980年間改作一人控制,包括將樓梯移前、尾門改為中門及加裝錢箱等,並且曾分為2款佈局:[43]

  • 丹拿DA型(Daimler(DA)),D333/AD7239在1979年6月1日試驗性改裝為一人售票模式後重投服務,並保留後置樓梯。這舉使下層車廂的座位增加至6個和1個企位,而佈局因此修改為上層50個座位、下層28個座位和23個企位。AD7239是唯一一款經過如此轉換並重投服務的此類巴士;並在1980年2月暫停服務,以便進一步改為丹拿D(CS)型。D347/AD7253於1979年10月24日暫時服務,原因為在決定重建全數20輛丹拿D型的置中樓梯佈局(包括D333和D347)時,丹拿DA型的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因此在丹拿DA型轉型前,D347被進一步改為丹拿D(CS)型;並於1980年9月重投服務。
  • 丹拿D(CS)型(Daimler(D)CS),繼D333的服務經驗後,九巴在1979年10月期間,將5輛丹拿D型(即D339、344、346-347、350)退出服務行列,以轉為中央樓梯版本(CS)型,這種一人控制模式方法更適合這個車輛的大小。工程進展如火如茶,第一輛重建樣辦車D339/AD7245在1979年11月之前重投服務。隨後展開進一步的重建,至1980年11月全數改為樓梯對正中間落車門,車廂佈局設上層51個座位、下層39座位和26個企位的丹拿D(CS)型。

全數丹拿D型初期調派到九龍市區的路線上行走,踏入八十年代,主要行走596161A63等屯門區路線。

丹拿E型[]

九巴於1968年計劃以5千萬擴充車隊至465輛,以增加52%的載客量,因此逐於11月向丹拿車廠的香港代理商天祥洋行訂購80輛CVG6型巴士,價值330,000英鎊[44][45](880萬港元[46]),屬計劃內的第一批[47];其中30輛是丹拿CVG6LX-34型巴士,價值港幣330萬元。[48]用以取代舊款巴士和擴充車隊。九巴將之稱為「丹拿E型」,車長都稱呼其為「長牛」。

為應付港島及九龍快速增長的公共交通需求,九巴於1970年1月再增購285輛巴士,其中170輛為丹拿CVG6LX-34型巴士[49][50],此批巴士採用一人售票服務[51],以便在聯營過海路線投入服務時,與中巴派車班次的收費方式看齊。

這批巴士與丹拿D型的主要分別如下:

  • 車窗較為寬闊。[48]
  • 配備重型底盤側梁、車軸和彈簧組件。[44]
  • 較早期投入的巴士使用傳統具兩個粗紗導體的車身佈局。[52]
  • 把樓梯移往車廂前方,車門亦改為前門及中門,是九巴首批有這項車廂改動的新巴士;新巴士被安排作一人售票模式。中門原計劃是一人控制模式的出口,惟在寬闊的前門沒有旋轉柵門,該流動系統因以難實施而擱置。
  • 前門比較闊,中門則比較窄,乘客因此需於中門登車、前門下車。[52]
  • 載客量改為上層52個座位、下層40個座位和25個企位。

全數丹拿E型初期調派到九龍市區的路線行走,包括1A[53]2[53]3C3D5K6[53]15線;1972年8月海底隧道通車,將部分的丹拿E型調派到101[54]102[54]線行走。踏入七、八十年代,丹拿E型被調派到不同地區行走,包括3M5K711K1313A13C13D1532B[55]36A36B37[53]39A44A85B線,亦有少量行走2D2F111116[56]等線。

行走過海路線的巴士配備全軟墊座椅,而行走九龍市區路線的巴士則配備硬質玻璃纖維模製座椅,且在最後一輛於1978年2月轉為一人控制模式前仍是一人售票模式,與行走隧道路線的一人控制模式巴士相反是具有中門入口和前門出口;這些替代的入口位置使候車乘客感到混亂,因為行駛同一路線的巴士也可能出現相反的出入口安排。為幫助粗心大意的人,九巴在每扇車門旁的車身以中英文清晰標明ENTRANCE 上EXIT 落。載客量為上層52個座位、下層33個座位和35個企位。[52]

1973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全數丹拿E型獲編配車隊編號,編號為D351-D550。

到了七十年代,部分丹拿E型再被改為一人控制,完全淘汰售票服務,並且共有2款佈局。[52]

  • 丹拿E(OMO)型(Daimler(E)OMO):佈局修改為上層52個座位、下層40個座位和19個企位,企位其後增至25人。
  • 丹拿E(CS)型(Daimler(E)CS):在香港的情況下,單寬入口和雙寬出口比較合適;亦證明該處有擁擠,同時允許乘客自由流動。因此,丹拿E型和F型並不是特別適合一人控制模式。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將2輛34英尺長的丹拿E型(D464/AD7370和D490/AD7396) 組裝在一起,使樓梯位於巴士的中央,但保留寬闊的前門,以便未來購入所有此類巴士的佈局標準。因此,D469和D490仍然是這種佈局的唯一例子,保留寬闊的前門和樓梯腳踏的狹窄出口,並且長年一直保持52/33+35的佈局。它們被九巴稱為丹拿E(CS)型(Daimler(E)CS)。

大部分丹拿E型於1988年退役,只有少量丹拿E型於1990年被安排復出於平日行走11D[57],最後在1991年7月19日全數退役。[53]

當中D619/AR7554,於1987年1月退役後改裝為官塘車廠工程車[58]

1988年,D402/AD7308退役後髹上「G2000」全車身廣告,借予電影公司拍攝電影《義膽紅唇》,最後一幕於九巴屯門總修中心取景,講述在廠內有一單軍火交易,由周潤發飾演警察,入內破案,當中有不少打鬥場面。匪徒後來在維修車坑駛出一輛丹拿E巴士和周潤發決鬥,當中可以看到當時丹拿E的內籠,電影中最後D402/AD7308被霰彈槍炸毀車頭,並嚴重毀爛,拍畢電影後被拆毀。

另外,還有一輛丹拿E型(D456/AD7362)於1988年3月3日退役後被運往日本九州用作咖啡廳。

九巴鑽禧六十年[]

丹拿E型全面退役後,有7輛被改裝成開篷巴士並改以非專營巴士客運營業證編號3277A)繼續登記,分別髹上多個卡通人物的全車身廣告。九巴將這7部巴士合稱為「卡通巴士」,為「九巴鑽禧六十年」多項大型慶祝活動揭開序幕,包括在新世界中心舉行的「卡通巴士大匯演」,以及「公益慈善巴士城」,眾多巴士空群而出進駐維多利亞公園

九巴曾先後原裝保留2部丹拿E型巴士,但其中一部已拆卸。首部保留的為D418/AD7324,於1991年退役後獲得保留,但已於1990代中被拆卸以作為其他同款巴士之零件車。另一部獲保留的為D430/AD7336,於1991年退役被改裝成巴士博士,並將牌照改以特別用途車輛,以運載體積細小的聰明巴士;其後在2013年獲全面復修,重新裝回上層地台,更在海洋公園香港老大街展出,直至近年返回九巴作保育。

因應政府強制淘汰歐盟四期以前柴油商業車資助計劃推行,所有丹拿E型開篷巴士因為屬於歐盟前期及早於1969年至1971年期間已出牌,而需於2015年12月底退役,並於車廠內成為復修D430/AD7336用之零件車。

九巴情載80年[]

2013年9月25日11月11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九巴合作,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大堂舉辦《伴你同行:香港巴士故事》(Journey with You:Hong Kong Bus Story)展覽,當中一輛九巴保留的開篷丹拿E型巴士(D550/AD7456)車頭部份被拆出,然後運往展覽場地展出。[59]巴士迷社群普遍對有關做法持負面態度,指該車屬歷史陳跡,加上仍可驅動,九巴做法無異於破壞文物。[60]經傳媒報道後,九巴回應指已經保存並復修同一型號的巴士(即D430/AD7336),加上該巴士早已荒廢,所以拆除其車頭部份用作展覽[61];及後,九巴將車頭與車身重新接駁。[62]

丹拿F型[]

九巴於1969年計劃以5千萬擴充車隊至465輛,以增加52%的載客量,同時用以取代舊款巴士和擴充車隊,因此逐以港幣880萬元再訂購80輛CVG6型巴士[46],其中50輛巴士是只有30呎的CVG6LX-30型;其後於1970年1月增購285輛巴士[50],其中65輛為丹拿CVG6-30型巴士。九巴將之稱為「丹拿F型」,相應地稱為「細牛」。

這批巴士的規格與丹拿E型相同,主要分別如下。

  • 長度縮短至30呎。

載客量初期為上層48個座位、下層34個座位及20個企位,達102人。改為一人售票模式後,下層座位及企位分别修改為28個和33個;轉用一人控制模式後再修訂為34個和16個,其後企位因規格變化而增至24個。[52]

全數丹拿F型初期調派到九龍市區的路線行走,包括213D1415線。

1972年8月海底隧道通車,將部分的丹拿F型調派到103線行走;踏入七、八十年代,丹拿F型被調派到不同地區行走,包括5D1019A[63]21[64]5050M525355565959B6161A62636869(第一代)、72A72K7374K75K77K78K79K170[65]

1973年九巴為旗下車隊制定車隊編號,全數丹拿F型獲編配車隊編號,為D551-D665。

全數丹拿F型巴士於1988年退役。

二手丹拿CVG6型[]

九巴配合新界路線發展希望購買一批從未在香港使用過的前置引擎巴士,可是丹拿CVG6型生產線於1971年年尾關閉。九巴於是在1973年從英國購入一批二手巴士,當中包括4輛30呎長的丹拿CVG6二手巴士(編號2D4-2D7)。這批巴士來港時配上東蘭開夏(East Lancs)車身,上下層分別設41及32個座位,並且經過初步的翻新,包括更換電線、把全車的密封車窗更換為推拉式的車窗、改為九巴標準牌箱,及更換引擎等零件後,調配到新界區行走5070線。

4輛巴士於1960年出廠,底盤與一手的標準30呎丹拿巴士相似,配用吉拿6LW引擎及半自動變速箱;然而,九巴將這批二手巴士編為丹拿CVG6/30。[66]投入服務初期,四輛車仍保留原有的推拉式車門,但當中三輛很快便改為一般電閘,餘下的一輛保留推拉式車門至約1975年才更換。

九巴在1976年和1977年期間為2D6和2D7進行重建,與同樣重建的二手AEC Regent五型基本相同;2D4和2D5也進行改裝,惟設有雙門,類似於改裝的丹拿CC型。4輛巴士均換上吉拿6LX引擎。重建後的二手丹拿CVG6型分設2款佈局:[66]

  • 丹拿CVG6/30(cc)型(Daimler CVG6/30(cc)):2D4和2D5在1977年進行重建和改裝,並於同年8月復出載客。重建後的車身設有窄前門、闊中門及中置樓梯,車型在原有名稱中後增加字母「cc」,即CVG6/30(cc)型。與其餘兩輛車不同,2D4和2D5輛巴士均以標準塗裝示人,配綠色襯線。新的車頭路線牌只設一格路線號碼牌,而非翻裝前的兩格。新載客量為上層44個座位、下層31個座位和24個企位。
  • 丹拿CVG6/30型(Daimler CVG6/30):另外兩輛為2D6和2D7,較CVG6/30(cc)早18個月重投載客行列,採用標準的重裝車身規格,即只設一扇闊前門及前置樓梯,跟利蘭泰坦PD3/5AEC Regent五型非常相似。車輛代號維持稱為CVG6/30,載客量亦保持不變(即上層41個座位、下層32個座位和19個企位)。

這批巴士經過翻裝後,主要行走71線,晚年被安排行走52線。[67]

因意外而退役的丹拿CVG[]

  • 1984年3月11日:一輛78K線往沙頭角方向的丹拿C型(D285/AD4741)在沙頭角公路軍地撞向對面線一輛正在越線爬頭的私家車,其後巴士再撞向對面線另一輛私家車,然後再撞向一棵大樹後翻側,造成1死38人受傷。肇事巴士事後退役。[68][69]

訓練巴士與工程車[]

在九巴的早期訓練巴士車隊中,丹拿CVG型佔了絕大多數,是從丹拿A/B型改裝而成。:而工程車則來自丹拿B/C型巴士,其中3輛是鋸樹車,亦有2輛巴士退役後改裝車廠工程車。

訓練巴士[]

九巴的丹拿CVG訓練巴士車隊列表
車牌 前身車隊編號 前身型號 首次登記日期 改裝日期 退役日期 備註
4210 -
→D9
26呎CVG5 1954年5月 1981年1月
4212 -
→D11
26呎CVG5 1954年5月 1981年1月
4216 -
→D153
27呎CVG5 1959年10月 1982年4月
4232 -
→D159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59年10月 1982年3月
4235 -
→D162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59年11月 1982年3月
4236 -
→D163
27呎CVG5 1959年11月 1982年1月
4244 -
→D169
27呎CVG5 1959年11月 1982年4月
4595 -
→D180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59年12月 1982年4月
4597 -
→D182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1月 1982年2月
4599 -
→D184
27呎CVG5 1960年1月 1981年11月
4600 -
→D185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1月 1982年3月
4603 -
→D188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1月 1982年1月
4604 -
→D189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1月 1982年2月
4607 -
→D192
27呎CVG5 1960年2月 1982年4月
4608 -
→D193
27呎CVG5 1960年2月 1982年1月
4613 -
→D196
27呎CVG5 1960年2月 1982年2月
4614 -
→D197
27呎CVG5 1960年2月 1982年2月
4625 -
→D200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2月 1982年3月
4665 -
→D204
27呎CVG5 1960年7月 1982年3月
4670 -
→D206
27呎CVG5 1960年7月 1982年3月
4690 -
→D194
27呎CVG5 1960年2月 1982年1月
4961 -
→D26
27呎CVG5 1949年4月 1980年1月 1983年1月
4962 -
→D27
27呎CVG5 1949年5月 1980年5月
4963 -
→D28
27呎CVG5 1949年5月 1980年3月
4964 -
→D29
27呎CVG5 1949年5月 1980年3月
4965 -
→D30
27呎CVG5 1949年5月 1980年4月
4966 -
→D31
27呎CVG5 1949年5月 1980年1月
4979 -
→D210
27呎CVG5 1960年7月 1982年3月
4980 -
→D211
27呎CVG5 1960年8月 1982年4月
4981 -
→D212
27呎CVG5 1960年8月 1982年4月
4988 -
→D215
27呎CVG5 1960年8月 1982年4月
4991 -
→D218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9月 1982年2月
HK4001 -
→D40
26呎CVG5 1950年2月 1980年3月
HK4006 -
→D44
26呎CVG5 1950年3月 1980年2月
HK4009 -
→D45
26呎CVG5 1950年3月 1980年9月
HK4010 -
→D46
26呎CVG5 1950年3月 1980年4月
HK4054 -
→D61
26呎CVG5 1951年5月 1980年9月
HK4266 -
→D97
26呎CVG5 1955年1月 1980年12月
HK4326 -
→D125
26呎CVG5 1956年9月 1980年11月
HK4351 -
→D150
26呎CVG5 1957年4月 1971年12月
HK4474 -
→D233
27呎CVG5 1960年12月 1981年12月
HK4475 -
→D234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0年12月 1982年4月
HK4478 -
→D237
27呎CVG5
→27呎8吋CVG5
1961年1月 1982年4月
HK4487 -
→D246
27呎CVG5 1961年3月 1981年12月
HK4491 -
→D250
27呎CVG5 1961年3月 1982年3月
HK4493 -
→D252
27呎CVG5 1961年3月 1982年3月
HK4496 -
→D255
27呎CVG5 1961年3月 1982年4月
HK4498 -
→D257
27呎CVG5 1961年5月 1982年4月
HK4499 -
→D258
27呎CVG5 1961年5月 1982年1月

工程車[]

九巴的丹拿CVG工程車車隊列表
車牌 前身車隊編號 前身型號 首次登記日期 改裝日期 退役日期 備註
4594 -
→D179
27呎CVG5 1959年12月 1981年2月 1984年7月 鋸樹車
4602 -
→D187
27呎CVG5 1960年1月 1978年4月 1978年10月 鋸樹車
HK4133 -
→D75
呎CVG5 1952年12月 1980年 廠內工程車
AD4752 -
→D296
29呎10吋CVG6 1962年7月 1984年7月 鋸樹車
AR7554 -
→D619
1呎CVG6 1971年1月 1987年1月

皇家香港警察[]

丹拿A型[]

1982年,皇家香港警察為免巴士司機罷工而引致交通癱瘓,故向九巴購入一輛丹拿CVG5型作訓練駕駛用途。[70][71]

車隊簡表[]

九巴的丹拿CVG5/一手CVG6車隊簡表
車隊編號 車身 引擎 波箱 載客量 服役年份 備註
丹拿A型
Metal Sections
Gardner 5LW
部分改用Gardner 6LW
Wilson四前速先選式 U32/L27+S20
79人
1949年-1973年
無/D2-3、5、D13-14、42、88、100、138-139 U32/L18+S30
80人
1949年-1975年
D1、4、6-12、15-41、43-87、89、93-99、101-137、140-148、150 U32/L24+S17
73人
1949年-1983年
D90-92 U41/L28+S18
87人
1954年-1983年
D149 U41/L28+S17
86人
1957年-1983年
D151、153-155、157-158、163-164、166、169-170、172、174、179、181、184、186、190、192-196、199、201-212、215、219-221、223、225-233、235-236、238-240、243-246、248-260 丹拿B型
Metal Sections
U38/L26+S18
82人
1959年-1984年
D152、156、159-162、165、167-168、171、173、175-178、180、182-183、185、188-189、191、198、200、213-214、216-218、222、224、234、237、247 U41/L28+S18
87人
D187、242-243 U38/L19+S25
82人
1960/1961年-1981年
D261-263、266-270、272、275-285、287-290、293、295、297-298、302、304-323、325-330 丹拿C型
Metal Sections
Gardner 6LW
部分改用Gardner 6LX
Wilson四前速先選式[72]
Daimatic四前速半自動[73]
U44/L31+S23
98人
1962年-1987年
D264-265、271、273-274、291-292、294、296、299-301、303、324 U42/L32+S19
93人
1962年-1986年
D286 丹拿C型
BACO
U44/L31+S23
98人
D331-350 丹拿D型
Metal Sections
Gardner 6LX Daimatic四前速半自動 U50/L40+S42
132人
→U51/L39+S28
118人
1967年-1988年
D351-410 丹拿E型
Metal Sections
U52/L40+S25
117人
1969年-1991年
D411-463、465-489、491-550 U52/L33+S35
107人
→U52/L40+S25
117人
1971年-1991年
D464、490 U52/L33+S22
107人
1972年-1990年
D551-600 丹拿F型
Metal Sections
U48/L34+S24
106人
1969年-1988年
D601-665 U48/L28+S26
102人
→U48/L34+S24
106人
1970年-1988年
九巴的二手CVG6車隊簡表
車隊編號 車身 引擎 波箱 載客量 服役年份 備註
2D4-5 Metal Sections Gardner 6LW
→Gardner 6LX
Daimatic四前速半自動 U41/L32+S12
85人
→U44/L31+S23
98人
(1960年出廠)
1973年-1983年
2D6-7 U41/L32+S12
85人
→U41/L32+S19
92人

車隊詳細列表請參看丹拿CVG車隊列表

相關條目[]

Crystal Clear mimetype image
更多與此條目有關之圖片照片有關資料載於下列圖庫頁

註釋、參考資料[]

  1. 僅限丹拿A型
  2. 僅限丹拿E型
  3. 僅限丹拿F型
  4. JRteam,《香港交通手冊6 - 九巴古典巴士》(香港:JRteam,2014年),第55頁
  5. 九巴車隊八十年1 - 1933-1980 P.65
  6. 本年八月九龍交通面目一新 雙層巴士出現〉,《華僑日報》,1948年4月8日。
  7. 九龍巴士公司再向英訂購雙層巴士二十五輛〉,《華僑日報》,1949年6月12日。
  8. 參見1950年7月4日的報章:〈九龍巴士進行增闢兩條新巴士線 已向英訂購新車五十部〉,《工商日報》;〈九龍方面擬增闢兩條新巴士線 已向英訂購新車五十部〉,《工商晚報》。
  9. 九龍巴士將到新車二十五輛〉,《華僑日報》,1953年4月6日。
  10. 九龍巴士又購新車共五十輛年底運到〉,《大公報》,1955年8月18日。
  11. 九龍巴士新車冬間可運抵港〉,《華僑日報》,1953年7月19日。
  12. 12.0 12.1 陳自瑜:〈第一章 - 雙層巴士:丹拿 Daimler CVG5〉,載《香港巴士識別:第二集 - 古老篇》(香港:北嶺國際,1998年),第22,28頁。
  13. 13.0 13.1 13.2 Mike Davis:〈Daimler CVG5DD - Daimler(a)〉,載《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81-83,88,92-93頁。
  14. 五輛新型雙層巴士昨天抵港〉,《大公報》,1954年1月12日。
  15. 五輛雙層巴士昨起派出行走〉,《華僑日報》,1954年4月29日。
  16. 陳自瑜:〈大搜查工程車〉,載《香港巴士年鑑2001》(香港:北嶺國際有限公司,2002年),第97頁。內文把該車的出廠年份誤植為1954年
  17. 〈九巴贈市局 最古老巴士〉,《星島日報》,1983年7月2日。
  18. 〈Bus museum-bound〉,《Hong Kong Standard》,July 3, 1983。
  19. 尋找退役巴 – 多次易手的九巴丹拿A-D11(4212),中華巴士紀念館。
  20. 中華巴士紀念館照片,2017-09-30
  21. 〈新雙層巴士 廿五輛派出服務〉,《工商晚報》,1959-10-31。
  22. Fourth Adjournment for Figures〉,1959年3月20日。
  23. Commission Apologize to Hauliers〉,1959年9月25日。
  24. Stiff Trial for MI Organization〉,1960年2月19日。
  25. 〈九龍巴士公司推出十部新型雙層車 四條搭客擁擠路綫同時增車行走〉,《華僑日報》,1959年11月5日。
  26. 26.0 26.1 Mike Davis:〈Daimler CVG5DD - Daimler(b)〉,載《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98,101頁。
  27. 27.0 27.1 參見1961年7月27日的報章:〈九龍雙層巴士將增加七十輛〉,《華僑日報》;〈九巴增購七十輛雙層巴士〉,《工商晚報》。
  28. Orders and Deliveries〉,1961年3月10日。
  29. Orders and Deliveries〉,1961年8月4日。
  30. 30.0 30.1 參見〈九巴運到十八部 巨型雙層巴士每部載客百人 加緊安裝不久派出服務〉,《工商晚報》,1961年11月22日;〈第輛載客百零五人 巨型雙層巴士十八輛已運港 坐位排列一邊兩人一邊三人〉,《華僑日報》,1961年11月23日。
  31. 載客一百十八人 六輛昨派出行走〉,《工商日報》,1962年2月3日。
  32. 32.0 32.1 32.2 Mike Davis:〈Daimler CVG6 - Daimler(c)〉,載《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106,109頁。
  33.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6011515086/in/album-72157642535638045/
  34. 龔嘉豪、宋兆立、古月偉,《九巴車隊八十年1 1933-1980》(香港:尚線出版,2014年7月),第41頁(AD4773的相片)。
  35.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5710702523/in/album-72157642535638045/
  36.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6029341532/in/album-72157642535638045/
  37.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5969586895/in/album-72157642535638045/
  38.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ebp2/8074932646/in/album-72157631740704431/
  39.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1645520406/in/album-72157636676032794/
  40.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15048492104/in/album-72157642535638045/
  41. 〈港九巴士進行全換新車〉,《華僑日報》,1966-09-18。
  42. 〈長龍新雙層巴士 均在九龍市區行走 另廿二輛新巴士將運港〉,《華僑日報》,1967-01-18。
  43. 43.0 43.1 Mike Davis:〈Daimler CVG6LX - 34 :Daimler(d)〉,載《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122頁。
  44. 44.0 44.1 £330,000 export order for Daimler〉,1968年11月1日。
  45. 參見1968年11月9日的報章:〈九巴董事局發表年報 歷陳努力克服困難 加強服務改善交通 新車增加路線訓練司機 全盤發展計劃獲政府支持〉,《華僑日報》;〈九巴公司年報透露 訂購新車加强服務 政府盡力支持協助 七千餘名員工中,去年共有近五千人參加罷工。〉,《工商日報》;〈利潤年减 干税項年年增 九巴促減專利税 去年賺二百餘萬未及上年一半〉,《文匯報》。
  46. 46.0 46.1 〈九巴三年內實施擴充計劃 使行駛巴士一千一百輛 八十輛巨型巴士預期五月間運到〉,《工商晚報》,1969-03-06。
  47. 〈九巴新購八十輛 巨型雙層巴士月底可運到港〉,《工商日報》,1969年6月20日。
  48. 48.0 48.1 〈九巴新雙層巴士十輛 明年初派出市面行駛 還有二十輛在車廠安裝中〉,《工商晚報》,1969年9月21日。
  49. Big p.s.v expansion for Hong Kong〉,1970年1月9日
  50. 50.0 50.1 參見〈九巴六十輛新雙層巴士加入行駛〉,《工商晚報》,1970年1月23日;〈九巴新車一批運到〉,《工商日報》,1970年1月24日。
  51. 〈九巴新雙層巴士 將採用一人售票辦法〉,《華僑日報》,1971-03-24。
  52. 52.0 52.1 52.2 52.3 52.4 Mike Davis:〈Daimler CVG6LX-34 - Daimler(e) and Daimler CVG6LX-30 - Daimler(f)〉,載,《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125-126頁。
  53. 53.0 53.1 53.2 53.3 53.4 〈懷念Daimler E〉,載《九巴月刊》第八十/八十一期(香港:九巴公關部),1991年9月。
  54. 54.0 54.1 只限丹拿E型
  55.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ebp2/8074944741/in/album-72157631740704431/
  56. https://www.flickr.com/photos/nebp2/8074897677/in/album-72157631740704431/
  57. [1],中華巴士紀念館。
  58. 外購相一張.相信攝於舊官塘廠內,香港巴士討論群組,
  59. 相關相片,柏斯敦巴士台Facebook專頁
  60. AD7456 長牛巴士正被"肢解", 大家有何意見?,HKitalk.net
  61. 九巴生劏古董巴賀80周年〉,《蘋果日報》,2013年9月9日。
  62. "青蛙仔長牛" 竟然裝番個頭,HKitalk.net。
  63. https://www.flickr.com/photos/46986413@N07/32544672575/in/album-72157642535638045/。
  64. https://gwulo.com/atom/33788
  65. 必達劉賣相系列2 - 沙田墟 短牛@半直通車 170,香港巴士討論群組。
  66. 66.0 66.1 Mike Davis,《Hong Kong Buses Volume 2 - Kowloon Motor Bus Company (1933) Limited》(英國:DTS Publishing,1995年),第194-195頁。
  67. 九巴車隊八十年1 1933-1980 P.105
  68. TVB Pearl News File》,1984年3月11日。
  69. 〈兩宗車禍一死五十四傷 與兩部私家車相撞 巴士再撞大樹翻側〉,《工商日報》,1984年3月12日。
  70. http://kaikai999.tripod.com/busiles/topic5.htm
  71. 80年代警察駕駛訓練學校,YouTube
  72. 此為D261-275、D278、D282-288、D290-296、D298-301、D303-307、D309-310、D312-318、D320-330的波箱
  73. 此為D276-277、D279-281、D289、D297、D302、D308、D311、D319的波箱

外部連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