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士大典

因應MediaWiki系統近期的升級,有部分界面及功能可能會出現相容問題,我們正在嘗試修復當中,如發現本網有其他問題,請向我們匯報以便跟進,謝謝。

了解更多

香港巴士大典

中環碼頭Central Piers)是位於中西區中環北填海區海濱的碼頭群,共設有10個碼頭,包括7個供渡輪航綫靠泊的碼頭、1個政府碼頭及2個公眾碼頭,名稱各有不同,如中環渡輪碼頭(Central Ferry Piers)、中環綜合碼頭中環港外綫碼頭(Outlying Islands Ferry Piers)等。

與本港各區主要渡輪碼頭一樣,為方便渡輪乘客轉乘巴士,政府在碼頭外闢建一個大型平行式月台總站及多個路邊巴士總站城巴新巴一律稱為「中環碼頭」(Central Ferry Piers),專綫小巴營辦商則取態各異。

歷史[]

在中區和灣仔進行填海工程的需要,最先於1982年3月至83年1月間進行的《海港填海工程和都市擴展研究》中提出;翌年完成的多項大型發展研究,包括《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再次確定有關需要。為此,當局在1987至89年進行《中環灣仔填海工程可行性研究》。

時任港督衛奕信在1989年施政報告宣布,選址香港西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展開機場十項核心工程;當中包括建造機場鐵路,提供專門服務機場旅客的機場快綫,以及為東涌青衣乘客提供傳統地鐵服務的大嶼山綫,同樣以中環為終點站。

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

行政局在1991年9月通過《都會計劃策略》,建議在維港進行填海工程。政府隨即落實「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涉及由林士街一直伸延至卜公碼頭一段大約20公頃海床的填海工程,旨在提供土地以供擴展中環商業中心區及興建機場鐵路香港站

這項填海工程是機場核心計劃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1993年8月委託地鐵公司進行填海等一連串工程,避免填海工程與機鐵車站工程在配合上出現問題,確保工程可如期完成[1]。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隨即在9月展開,受工程影響,港外線碼頭連同統一碼頭與卜公碼頭均須拆卸(現址為香港站大堂),政府在新填地北岸重置7個渡輪碼頭。

南丫島、長洲、坪洲及梅窩居民提供渡輪服務的4至7號中環碼頭率先於1995年啟用,當局在碼頭對面興建了大型平行式月台巴士總站,稱為中環渡輪碼頭巴士總站。為方便渡輪乘客前往中環鬧市,中巴7月10日起開辦空調路線500,逢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其餘碼頭隨後陸續啟用,愈來愈多巴士路線進駐中環碼頭總站;為了增加巴士總站容量,政府在民光街各碼頭外,劃出了多個路邊巴士總站位置。

經歷多年工程,中區填海計劃第一期的大部分項目已於1998年6月大致完成。

中區填海計劃第2期[]

此章節的主條目是政府總部

添馬艦填海約5.3公頃,為中區提供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休憩用地。工程於1994年12月展開,已於1997年9月完成。

中區填海計劃第3期[]

中區填海計劃第3期」工程的目的,是為了提供土地,建造以下必要運輸基建項目:

涉及38公頃填海面積的中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1998年5月29日刊憲,包含中環填海第三期32公頃及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6公頃。在兩個月展示期內,共收到70份有效的反對意見。當局再作研究,訂出最小填海範圍方案,提出把填海面積減至23公頃(中環填海第三期18公頃及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5公頃)。政府將修訂的最小填海範圍方案於1999年6月10日提交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獲得普遍接納,城規會在7月16日將修訂後的最小填海範圍方案刊憲。

經過法定所需程序,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2000年2月22日通過經修訂的中區分區計劃大綱圖,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緊接在4月28日批准撥款,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詳細設計工作。第三期工程下的填海和道路工程於6月30日刊登憲報,而詳細設計工作在7月展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01年12月18日授權進行有關填海及道路工程。2002年6月21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根據最小填海方案批准撥款進行第三期工程,招標工作於8月12日進行;拓展署在2003年2月10日公布第三期工程合約批予「禮頓-中國建築-宏安」聯營公司承建,造價港幣37.9億元。

中環第三期18公頃填海工程於2003年2月28日展開,約需55個月完成,預計2007年10月竣工[2]。因應填海工程,愛丁堡廣場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正式關閉,天星小輪改泊七號及八號碼頭;毗鄰的九號碼頭則於翌年4月26日開放予公眾使用,設有六組公眾登岸梯級,取代皇后碼頭作為船隻上落客的功能,但皇后碼頭陸上設施仍可供市民使用。[3]

中環海濱活動空間[]

自2014年開始,政府將佔地3.6公頃的「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租予私人營辦商,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包括國際旅遊盛事、國際藝術博覽會、電動方程式賽車、露天音樂會及長跑等,累計參與人次超過500萬。該用地旁邊由私人營運的摩天輪於2017年12月重開,票價大幅降至每人20元,另向長者和兒童提供進一步票價優惠,半年間已錄得約100萬乘搭人次。

以上活動與設施讓市民和旅客可盡早享用海濱,為海濱注入活力,亦為維港景緻增添新元素。

中環新海濱用地[]

事實上,規劃署早於2011年完成《中環新海濱城市規劃研究》,從而妥善籌劃中環碼頭周邊8幅主要土地之用途。

郵政總局位處中環新海濱三號用地西南角,《研究》中所建議三號用地的設計,乃分別經過2007年和2008年兩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後而制定,用地設計概念融合了高度遠低於鄰近商業大廈的低密度商業發展、一個南北走向的園景平台以連貫核心商業區內陸位置和海濱,以及佔地超過整幅用地一半(即最少2.5公頃)的綠化公共空間。

相關城市設計要求已寫入城市規劃委員會於2016年12月通過的規劃大綱,而未來發展商在推動三號用地發展時,必須落實和符合規劃大綱的要求。根據三號用地規劃設計,郵政總局大樓會在作適當重置後拆卸。[4]

碼頭概況[]

Central Piers dig

中環碼頭簡圖

渡輪乘客可使用位於中環七號天星碼頭大樓外的行人天橋,往返既有中區行人天橋系統。

碼頭名稱 使用的渡輪航線 目的地 鄰近巴士站 備註
中區政府碼頭
(1號碼頭)
香港政府 供政府船隻使用 中區政府碼頭 設有中區滅火輪消防局
港口出入境管制站
2號碼頭 珀麗灣至中環 珀麗灣 中環(二號碼頭)
3號碼頭 中環至愉景灣 愉景灣 中環3號碼頭
4號碼頭 西面泊位:
中環至南丫島 (索罟灣)
東面泊位:
中環至南丫島 (榕樹灣)
西面泊位:
南丫島(索罟灣)
東面泊位:
南丫島(榕樹灣)
5號碼頭 西面泊位:
中環至長洲(普通渡輪)
東面泊位:
中環至長洲(高速船)
長洲 中環5號碼頭
6號碼頭 西面泊位:
中環至坪洲
東面泊位:
中環至梅窩(大嶼山)
西面泊位:
坪洲
東面泊位:
梅窩(大嶼山)
中環碼頭
中環(天星碼頭)
7號碼頭 中環至尖沙咀
天星維港遊(觀光渡輪)
尖沙咀 中環(香港摩天輪)
8號碼頭 中環至紅磡 紅磡 香港海事博物館
9號及10號碼頭 香港水上的士
有定期航班往索罟灣(天虹海鮮酒家)
公眾碼頭

巴士總站及專綫小巴總站位置[]

現時中環碼頭外設有巴士總站巴士站專綫小巴站,距離渡輪碼頭約2至5分鐘步行距離。

中環碼頭巴士站資料
條目名稱 位置 性質 城巴命名 九巴命名
中環碼頭總站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與
6/7號碼頭之間
平行式月台巴士總站 中環碼頭-巴士總站 中環渡輪碼頭總站
中區政府碼頭總站 民光街近1號碼頭 專營巴士中途站
居民巴士總站
中區政府碼頭,
民光街
海港政府大樓
中環(二號碼頭)總站 民光街近2號碼頭 居民巴士總站
中環3號碼頭 民光街近3號碼頭 路邊巴士總站中途站
居民巴士總站
中環碼頭-愉景灣渡輪,
民光街
中環三號碼頭
中環5號碼頭總站 民光街近5號碼頭 巴士總站中途站 中環碼頭-長洲及南丫島渡輪 中環五號碼頭
中環(天星碼頭)總站 民光街6號及7號碼頭之間 專營巴士總站暨中途站
專綫小巴總站
中環碼頭-天星小輪
中環(香港摩天輪) 民光街近8號碼頭 路邊巴士總站中途站
非專營巴士上落客處
中環(香港摩天輪)

相關事件[]

圖集[]

相關條目[]

香港渡輪大典條目

註釋、參考資料[]

  1. 386CL-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土木工程,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2001年6月20日
  2. 中環填海第三期工程,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2003年10月13日
  3. 中環九號碼頭下星期四啟用,政府新聞公報,2007年4月18日
  4. 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23PP–重置香港郵政總部,2018年6月21日
  5. 多圖慎入 878 出中碼炒車 左頭嚴重損毀,香港交通.資訊網(hkitalk.net)。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