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仔(Sam Mun Tsai)巴士站,位於新界大埔區船灣三門仔路盡頭、門牌101號暉曜花園對面、近三門仔新村與聯益新村,沿迴旋處路旁設置專營巴士及專綫小巴車站,乃大埔鄉郊東北沿岸的巴士總站之一。
歷史
三門仔往日是大埔區最具規模的漁村,原址在白沙頭洲。政府六十年代初興建船灣淡水湖,徙置周邊村民,原居民獲安排遷至大埔墟新落成的六鄉新村;不屬原居民的漁民,整條村於1965年搬遷至鹽田仔,原址從此被淹沒。[1][2]
九巴於1976年開辦84線(即現今74K線),為三門仔提供巴士服務。由於三門仔新村本身人口不多,加上專綫小巴20K線加入競爭,74K線於1991年改為每天上下午繁忙時間服務(兩味線)。其時74K線雖在三門仔設總站,受總站迴旋處空間淺窄,以及該線行車時間編排緊湊影響,巴士一般在總站停留片刻便開車離去。
時至今日,三門仔新村依舊保留著濃厚漁村風味,不少村民以捕魚為業。74K線於2011年12月19日與275及275S線合併並改為循環線,再度提供全日服務,此站因此變為74K線的循環點。
周邊設施
地處鹽田仔的三門仔總站,與對岸陸地以堤壩相連,並於壩頂築建三門仔路。巴士總站位於三門仔路東面盡頭迴圈,被基督教五旬節聖潔會三門仔堂、暉曜花園、聯益漁村和三門仔新村所包圍。
三門仔新村對開海面,乃船灣避風塘所在。遊人可在此站落車,經三門仔新村前往大埔地質教育中心與馬屎洲特別地區。
路線資料
途經「三門仔」站的專營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九巴 | 74K | 大埔墟站(循環點在此) | 每天服務● |
使用「三門仔」站的專綫小巴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出發地 | 目的地 | 服務形式 |
大埔專綫 | 20K | 三門仔 | 大埔墟站 | 每天服務● |
大埔專綫 | 20K 特別班次 |
↺沙欄 | 大埔墟站 | 每天服務● |
大埔專綫 | 20K 特別班次 |
大埔墟站 | →聯益新村 | 每天上午非繁忙時間服務● |
曾使用路線
下述路線的總站以調遷當日為準,現時的總站請瀏覽相關路線條目。
曾以三門仔為總站的巴士路線資料 | ||||
---|---|---|---|---|
營辦商 | 路線號 | 當時目的地 | 調往之總站 | 停用此總站日期 |
九巴 | 74K | 大埔墟鐵路站 | 改為循環運作,此站變為循環點 | 2011年12月19日 |
站位分佈
三門仔總站僅為一個設於迴圈的小型巴士總站,與專綫小巴總站相鄰。
過往,迴旋處入口、基督教五旬節聖潔會三門仔堂外劃設專綫小巴總站;然而20K一直並不使用該站,進智公交另行於對面迴旋處出口和巴士總站候車亭旁豎立站牌,分別供20K線常規班次及特別班次使用。原站位約於2018年被移除。
站位分佈 | ||
---|---|---|
編號 | 巴士路線 | 巴士站編號 |
1 | 小巴20K | 不適用 |
2 | 74K、小巴20K特快班次 | SA07-W-0950-0(位/景) |
3 | 政府設置小巴總站(空置) | 不適用 |
圖集
註釋、參考資料
- ↑ 〈街知巷聞﹕【三門仔漁村】異姓一家親〉,《明報》,2014年1月19日。
- ↑ 三門仔村賀遷村50周年,蘋果日報,2015年2月23日
外部連結
- 《地質公園考察指南 馬屎洲》,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站
- Oasistrek.com:三門仔
新界東已停用巴士總站列表 | |
---|---|
北區 | |
大埔區 | |
沙田區 | 沙田墟 • 大圍(第一代) • 沙角 • 富豪花園 • 小瀝源 • 海栢花園 • 大學站臨時總站 • 沙田第一城(寶城街) • 水泉澳臨時站 • 香港科學園(第三期) • 馬鞍山市中心(第一代)• 火炭站 |
西貢區 |
大埔區小巴總站列表 | |
---|---|
大埔墟與大埔中心 | |
大埔鄉郊 | |
大埔滘及白石角 | |
十四鄉及西貢北 | |
註:井頭及海下皆位於大埔區,可參照區議會選區分界圖。 |
鄰接巴士站(入口至出口) | ||||
---|---|---|---|---|
上一站: 沙欄路 |
三門仔 | 下一站: 沙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