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份條目可能因為資料較多,又或者是因為編輯者認為冇必要,從而刪減條目入面嘅內容。然而,我發現有啲嘅條目似乎過度簡化,令好多有研究意義或者特別資訊嘅資料被刪除。
《香港巴士大典》有兩類讀者
1. 巴士迷 / 交通愛好者
2. 公眾人士
對於 1,呢類人士有可能需要呢啲嘅資料作歷史研究。我相信香港巴士大典可以營運幾耐嘅時間,甚至乎一啲 source 已經被刪除之後,香港巴士大典都依然健在。如果刪除太多資料,亦都代表多年之後想研究嘅人可能失去呢類嘅資訊。舉例:「78X及79X線為城巴首兩條服務北區的獨營專營巴士路線」呢個資訊喺而家的確好多交通愛好者都知,但過多幾年,甚至幾十年,到其他人希望研究呢條線嘅歷史嗰陣,咁就會失去呢個資訊。有好多資訊喺多年之後或者會成為好有用嘅資料,就好似我最近都係睇呢度先知 85P(第一代)係第一條用 P 做尾嘅路線咁。
對於 2,呢類人士的確唔需要研究意義嘅資料,但佢哋需要交通資料。雖然呢度唔係旅遊指南 / 地圖,但係呢類人可能會使用 Google 等搜尋器入咗嚟呢度睇交通資料,如果一啲有指南作用嘅資料被刪除,咁亦都可能會令公眾對呢個網站留下負面印象。舉例:流水響呢個條目入面,我曾經加入類近「前往流水響水塘嘅乘客比較適合喺山麗苑落車」嘅字眼,不過其他編輯嘅表示唔應該做咗指南嘅角色,最終被改為「從流水響道轉入布格仔路及皇后山徑設有行人通道往返山麗苑」呢個比較隱喻嘅講法,但係本身市民可能就係唔識路,然後喺 Google search 咗入嚟,佢哋根本唔會得到「去流水響水塘可以考慮山麗苑落車」呢個資訊。(尤其長者,佢哋可能唔識 Google Search 同 Google Map 搜尋嘅分別,亦都未必可以消化同歸納網上資訊)同時呢類型嘅人亦都唔需要太多嘅研究資訊,否則可能會令到佢哋覺得資訊好混亂。
我認為應該要好好諗下同討論下應該點樣平衡兩者嘅需求,同埋應該點樣確保條目簡潔得嚟又唔會放棄好多資料。